新课标背景下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探析

2023-11-01 05:57冉利琼
新教育·综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冉利琼

【摘要】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整本书阅读的内涵,通过选择经典、研读经典、了解学情、设置合理的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1923年,叶圣陶先生首次提出“略读整本的名著”。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实施,在拓展型任务群中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要求老师能够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图书、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学生内心世界。教师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以何为抓手成了一大难点。本文围绕课程标准要求,让一线教师能正确认识“整本书阅读”、理清“整本书阅读”教学流程、掌握“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着重从四方面来介绍。

一、认识“整本书阅读”

1.整本书阅读的内涵

整本书阅读第一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版)》提出,且将“整本书阅读”放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在基础型、发展型任务群之后,就是为了通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来提升学习高度,其地位和价值不言而喻。另外,我们应该搞清楚这里的“书”不应该仅仅指形态上的印刷品,或者“文”的组合,而更多的应该是具备某种精神产品的主体独立性与生命独特性。

2.整本书阅读与篇章阅读

进行整本书阅读,首先要搞清楚整本书阅读与我们平常教学中篇章阅读的区别。二者不是对立的,但是要在对比中发现整本书阅读的独特价值、理清价值的内涵。孙绍振先生说:不要夸大整本书阅读与篇章阅读的区别,他们在本质上都在阅读规律范畴之内,强调篇章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融通,也便于一线教师将篇章阅读的经验转化到整本书教学中去。因此,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内容含量和思维含量不同。整本书的文化视野更开阔,内容含量更丰富、复杂,承载的思维方式更系统,反应的社会生活和人生面貌更全面、更有深度。

3.不同角度认识整本书阅读

首先从不同体裁谈整本书阅读。其应用到的由知识、专业术语构成的话语体系相对清晰,阅读的目的和鉴赏方法也相对明朗。如果抛开体裁特点、混用话语体系讨论,对学生欣赏水平的提升不利。

其次从不同语体特点谈整本书阅读。不同语体主要表现在文言和古白话,初中阶段《西游记》《儒林外史》《水浒传》中的文字接近“古白话”,教师只需解决书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语言即可,没有必要过多去强调语法和文言翻译。

最后,从不同组织结构谈整本书阅读。所谓的组织结构即指按照什么样的逻辑、用什么样的方法“组装”“编排”,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篇章结构类的。如《朝花夕拾》《艾青诗选》《儒林外史》,每篇文章、每首诗歌、每个人物形象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可以从某一篇入手,寻找内在联系,聚合相关文章,寻找相同主题。还有如《论语》《孟子》等作品,内容零散,涉及较多人言论,可以根据师生的兴趣或者某一核心观点、概念入手,进行“整合式”教学。

第二是独立成书的,如《简爱》《水浒传》《西游记》这些中长篇小说。它们都是“叙事”类的,内容衔接紧密,故事层层发展,环节紧扣。引导学生由“消遣”性的阅读,着重于比较严肃的主题、形象、艺术特色赏析,甚至着眼于研究性论文的写作、小说创作等。

第三是国外作品译本的多样性,如何选择,也需要仔细斟酌,如《昆虫记》就有小林清之介主导、松冈达英等多位绘画家配图的绘画版,著名昆虫采集家、“法布尔昆虫馆”馆长奥本大三郎的改写版,遵循“原著反映全貌”原则的王光求真版以及陈筱卿版。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准备

1.选择经典

在初中阶段,我们所理解的整本书阅读通常指名著阅读。统编版初中语文纳入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朝花夕拾》《艾青诗选》《西游记》《骆驼祥子》《红岩》《昆虫记》等。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散文诗歌到小说、从神话到纪实作品再到观察日记,无不散发着文学的气息和夺目的光彩。学生浸染其中,感受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不凡魅力。

除了名著阅读外,还有一类就是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作品。如学习《沁园春·雪》可以关联学习《毛泽东诗词选》,学习《故乡》可以关联学习《呐喊》等。

总的来说,阅读经典也就是要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本。让学生与经典对话,在对话中理解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理解先人的人生、思想、感情,从而反观自己的生命历程,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认识。

2.研读经典

(1)熟悉经典内容。孙绍振老师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有说不出来,或者是认为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其中,“一望而知”近于“字面上的理解”,而“其实是一无所知”,指的是未能通过陈述性、结论性的信息发现蕴含在背后的思想见识、语言之美和章法之妙。也就是课标提示中提到的体会作品语言、形象、主题等内容。

因此,教师想要通畅明白地教给学生文字背后的深意,那首先必须得熟悉、精读经典作品,最好是能够完完全全地裸读原著。裸读经典,需要在课程的规划和指导下,去了解经典本身所包含的完整的生命结構、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生命。

最后,深度熟悉经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信口拈来”“引经据典”“引章摘句”证明自己的教学观点、理论,也势必对孩子们的阅读习惯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有效的方法。

(2)记录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裸读经典时,要能够“陌生化”处理文本,自己和学生都处在读者的位置。重新审视文本,而不是受固有的阅读经验束缚。

让学生记录这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并整理教学设计(学生整理成阅读笔记),与学生共同分享阅读心得,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严肃、严谨、独特的分析。

(3)阅读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知识储备,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但是,这些阅读体验到底合适吗?怎样才能保证严谨性,就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如2015年笔者在教学鲁迅《故乡》一文时,对鲁迅在本文中情感的定位就是:无可奈何的辛酸,没有什么新意或者特别的阅读体验。但是为了求证鲁迅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笔者和学生一起耗时三个月阅读了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不仅解决了笔者心中的疑惑,还让学生对鲁迅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人间清醒者。与学生一起花了大量时间去讨论、辩驳、分享,这样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3.了解学情

所有的教学准备,都应该包括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其原因不必赘述。需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思考等。可以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问题讨论、内容梳理等方式了解。

4.课时计划安排

所谓课时计划,就是根据学生能力、兴趣、教学目的,关注学生个性化思考,为了培养他们梳理、表达、探究等各方面的能力等统筹规划阅读时间。

主要包括课段名称、课段起止日期、课时安排 (每天上什么课)、学习任务(包括每节课的课前准备、课中任务、课后作业等)、学习要求(完成什么样的目标)等。

最后,计划安排后要及时地告知学生,一是方便他们了解,撰写个人阅读、学习计划。二是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

所有的教学预想、准备都是围绕目标完成的。是为了通过读懂、读透这本书来积累语言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审美能力,更是为了获得一定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自主阅读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整本书”本身所具备的经典价值以及学生个体的阅读经验和个性需求,需要把这两种目标结合,在教学设计预想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又要有长期的、整体的构思和规划。因此,我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提示梳理为三大类。

第一是“整本书阅读”要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增强语文素养。

第二是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助力教师改变教学模式。

第三是通过阅读评价促进学生真正阅读发展。

这些教学提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何体现呢?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专题探究型教学

什么叫专题教学?根据李煜辉老师的解读,就是指:划定研究领域、限定阅读材料,强调深度探究,导向写作成果。其主要功能就是“聚合”,聚合阅读材料、聚合教学过程、聚合学习方式,最终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和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聚合。进行专题教学,需要在引导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向。兰世辉老师认为专题教学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主张个性化的学习。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自主、合作、个性化都需要教师的针对性引导。与传统教学相比,专题教学需要教师规划课时、学习的进度、课段的内容、以及与学生共同研究个性化的问题、對学生选择的专题进行指导,而且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内容。

2.情境创设型教学

情境创设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通过一些手段,如通过音频、视频、表演等具体可感的情景的创设再现相关场景。这种教学方式更适用于有一定理解难度的文本,尤其是文言文,如《论语》。教师可以通过媒体直观演示,教师的引导启发,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示范等情境创设方式,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探究文本。

3.任务驱动型教学

任务驱动型教学即用具体任务驱动教学的安排,每一个阶段都围绕一个中心任务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设定多个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互相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如阅读《傅雷家书》,可以用数轴图的方式梳理年份的书信数量,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数轴图看傅雷当时的生活背景、心境。

还有如《朝花夕拾》,可以设置创设背景图。阅读《小引》部分,查阅《鲁迅年表》等文献资料,重点梳理其在1926年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大事件,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来,附选文后面的创作便于形象了解创作背景。还可以根据内容绘制鲁迅生平经历图,根据时间线索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并串联,让学生自己介绍鲁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这样的任务驱动,既有利于老师课段的安排,也有利于学生快速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为后面研究做准备,还便于随时查阅。

四、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

最后,笔者还想谈一谈的是“整本书阅读”无论是教学准备还是教学实施,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化思考、进行探究性的阅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教师还需设定一定的评价机制,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评价阅读过程,评价阅读的成果、阅读思维(清楚、准确、精准、切题、深度、广度、逻辑性等)。不一定非得有详细的评价方案来量化,可以通过诊断、指导、调节、筛选等方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整本书阅读以其独特阅读价值融入了语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整本书阅读”提示中希望一线教师能通过一定阅读活动、运用一定的方法策略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李煜辉.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我的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

[3]兰世辉.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的教材艺术整合艺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7).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阳市市级课题“统编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阶段性论文,课题编号GYYB21058)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