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课实践活动设计

2023-11-01 14:30刘莎
新教育·综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

刘莎

【摘要】在阅读课中设计实践活动,需立足单元话题,深度解析语篇的主题意义,综合考量结构化的活动内容,体悟式活动方式和反刍式活动评价,以系列化、结构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主题意义,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意义探究;英语阅读课;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英语的学习内容是以单元的形式呈现,以主题为引领,由不同类型的语篇组合而成的。学习单元中的语篇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其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也承载主题,是意义探究的切入点。然而在许多阅读课中,学习活动多停留在语篇表层语言信息的理解和运用中,缺乏对语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深层意义的综合体验,更缺乏结合生活实际的迁移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实践活动,就没有英语学习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阐明了“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程理念。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所学知识,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即开展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在绘本阅读课中开展学习活动应指向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设计的问题链也应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学习活动设计要有层次性,也要有意义,活动之间应产生关联并指向多维化。因此,承载着单元主题意义探究任务的小学英语语篇阅读课,需要在深度解析语篇意义的基础上,设计感悟、理解、体验、应用、分析、创造等结构化、层次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发挥英语学科育人价值。

一、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

在阅读课中设计语言实践活动,需立足单元话题,在单元主题大观念的指引下深度解析语篇的主题意义,确定学习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结构化活动内容、体悟式活动方式、反刍式活动评价,设计完整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与应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发展思维品质。如图1所示。

图1 英语阅读课实践活动设计思路

下面以小学英语六年级“Changes”单元主题中绘本阅读“The Tiny TV”教学为例阐述阅读课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

1.明晰主题意义,确定活动目标

小学英语的学习历程是以主题为单元循序推进,语篇是主题单元学习的主要载体。在设计语篇阅读的语言实践活动之前,需结合单元主题大观念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的理解与分析,不仅是分析语篇的主要内容(What),还要对语篇的编写意图(Why)和编写结构(How)进行深入分析,以明晰语篇所承载的主题意义。比如教育科学出版社《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5 “Changes”主题单元,分析单元学习内容后,确定“了解我们身边万事万物的变化,感受成长意义”主题大观念,以及“对比使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时态描述我们生活的变化”语言大观念,逐步学习对话文本“Was I a good girl back then?”語篇文本“Then and Now”,以及拓展阅读课中的绘本故事“The Tiny TV”(选自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下)。其中拓展阅读的绘本故事“The Tiny TV”是以记叙文(倒叙)方式,主要讲述了妈妈为满足小男孩想要电视机的愿望,兼职打工赚钱的故事。作者通过描述“the tiny TV”的由来,引导学生感悟母子之间的亲情,在学习运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时态表达中,激发学生对这份关爱的感激。结合“Changes”单元主题大观念,和此绘本故事的文本分析,确定了“Things are changing.But love never changes.”的主题意义,为后续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明晰主题意义后,为促进各项素养发展目标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融合发展,在绘本故事“The Tiny TV”阅读教学中,明确学习活动目标。

(1)通过猜词、品读、角色扮演的活动积累词汇,通过预测、寻读、复述等活动理解故事内容,以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高阶思维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感悟我们身边的“变”与“不变”,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思维品质,逐步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

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目的不仅仅要理解和应用语言,也要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究主题意义,发展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目标。

2.梳理活动内容,逐步理解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教学提示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围绕主题,依托语篇,设计体验、模仿、理解、应用等体现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因此,语言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应呈现系列化、结构化的特点,贯彻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和要求,引导学生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中。

在绘本故事“The Tiny TV”学习中,语言实践活动围绕着“Tiny TV”核心词,以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文本的理解和主题意义探究,如“What did they have before? Did the boy want a TV? How did they have a tiny TV? Do they have this tiny TV now?”用联系上下文推测、观察图片、重点词语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再以复述故事的形式,在学习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应用实践语言,感悟人物心态的变化。最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分析我们身边的“变与不变”,提升对故事主题意义的深入理解与创造表达。

3.创新活动方式,深度感悟意义

在教育学领域,美国学者马顿(Marton,F.)和萨尔约(Saljo,R.)首次提出“深层学习”这一概念,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除了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更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学生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状态和过程。依据“深度学习”理论组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需在真实活动情景中关注问题的解决,关注学生语言、行为和思维的同步发展,突出“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设计绘本故事“The Tiny TV”的学习时,为了理解新词汇“programme”,组织学生在“Can you watch programme with a radio? Which programme is your favourite?”问题引导下开展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思考与辨析中学习理解词汇。学生在复述文本主要内容,感知故事表达的“Things are changing.But love never changes.”主題意义之后,在复述故事的语言框架指引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继续创编小语段,分享交流每个人生活中的变与不变,深度理解主题意义。通过组织能刺激学生多感官参与且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经验和认知,带着思考和行动深度沉浸在阅读学习中,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全身心地参与活动,提升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感悟。

4.嵌入活动评价,促进反刍提升

活动评价是语言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深化文本主题意义。然而如何把评价嵌入实践活动中,考查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思维、态度、情感等,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方法。表现性评价是指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设置任务引发学生相应的表现,且基于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判断。

在绘本故事“The Tiny TV”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复述故事体悟主题意义后,进入迁移创新的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相关经历,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老师设置了分享“Change and Never Change”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在绘本故事所创建的感受亲情和爱的主题情景感染下,学生需要在语言输出框架的指引下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历体会,同时也给出了语言表达流畅性、正确率、逻辑性和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深刻性的评价维度以及评价指标,让同伴互听、互评、互学。学生在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从绘本阅读过渡到自己生活经历分享,在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习反思,加深对绘本故事主题意义的领悟,同时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以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

二、阅读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了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在小学绘本阅读“The Tiny TV”的教学中,设计了系列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语言实践活动。

1.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梳理语篇信息

在语篇阅读教学中开展学习理解活动,首先需建立与主题相关的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The Tiny TV”教学中,通过观看“The changes of TV”视频,说一说“Which TV do you like the best?”即揭示了语篇的主题情景,明确语篇学习的主题,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主题之间建立关联。接着,开展了观察和预测绘本封面图片的活动,启发学生在疑问词“What…Who…How…”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形成认知差距和学习期待。创建主题情景,提出探究问题后,需以结构化、关联性的问题链引导语篇文本的学习理解活动。按照绘本“The Tiny TV”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以“A long time ago—One day—The next day—Finally”为关键词,在问题链的引导下梳理语篇信息,通过猜测、联想、描述、比较、分析等多层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获得新的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感知并理解故事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

2.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深度理解语篇

语篇学习中的应用实践活动,有时是与学习理解活动并行的。比如在故事情景和图片提示的指引下理解新词组“make a fuss”之后,教师设计了小组同伴表演此场景的活动,以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新词,也应用新词组到片段情景表演中,建立新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结构。应用实践活动也可以安排在整篇故事文本学习理解之后,比如在故事结构图示指引下复述故事,内化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评论主人公的成长变化,分析与判断生活中的变与不变因素,在实践和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深度感知和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Things are changing.But love never changes.”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创新主题观念

迁移创新活动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辨,评价文本中主人公的观点和行为,在对主题意义的加深理解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理解的思想观念,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创造性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并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在绘本故事“The Tiny TV”的迁移创新活动中,引导学生在“Before,I…But now,I…I still…Things are changing,but…never changes.”语言框架的指引下分享自己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就是对文本主题意义“change and Never change”的深入体会和理解,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让其掌握学习策略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判断、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引发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三、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组织实施语言实践活动,需充分考虑学习主体—学生,实践活动应符合他们的认知特征,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待,吸引他们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实践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浅层学习为深度学习。分析其实施原则如下。

1.意义探究要深

明晰和理解主题意义是语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语篇阅读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不能仅停留在文本语言表层意思的理解和語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中,而是需要通过结构化、有逻辑的语言实践活动,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理解。在语篇阅读过程中,通过设定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全身心、多感官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语言理解、应用与思维发展相融合,以学思结合的语言实践活动推动主题意义的探究。

2.情景创设要真

在阅读教学中,语篇是以文本的方式记载着我们真实的生活,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精彩的世界,围绕单元主题组织的多样态、多内容的语篇是探究单元主题大观念的主要载体。但是脱离语言情景的语篇阅读,只有语言文字的堆砌和罗列,这样带给学生的就只有冰冷的语言知识,难以让学生感悟语篇中承载的主题意义。因此,“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的语言实践活动需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改变碎片化的文本解读,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度理解和整体感知语篇文本。“迁移创新”的语言实践活动更应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认知特征,在理解语篇文本的主题意义基础上发展延伸,帮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信息,结合生活经验反思讨论主题观念,进而在真实体验之中引发真实感悟。

3.问题设计要活

提问是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阅读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也需要依靠问题来引领。但是怎样的问题才能引发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精心预设的,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样,在语篇阅读的实践活动中,需要灵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产生疑问,学会自主提问,并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开展实践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方向,行动才有动力。以灵活的问题链引导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有效推动语篇阅读的学习理解和迁移创新,才能达成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

综上所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活动,需结合单元大观念解析文本,综合考量结构化的活动内容,体悟式活动方式和反刍式活动评价,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活动情景中,通过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问题引导,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发展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而完整地探究语篇主题意义,英语阅读课才更有意思、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余文森.学科育人价值与学科实践活动:学科课程新标准的两个亮点[J].全球教育展望,2022(4).

[3]李桂珠.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听说课活动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3(1).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课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导入研究
例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探究式提问的应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文化导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农村中学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几点尝试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