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分析

2023-11-03 22:24柴玉书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

柴玉书,郎 旭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870)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三农”工作的准确把握和战略部署。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壮大集体经济”就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8年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进一步提到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等政策主张[1]。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以上均充分表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美好愿景。

1 意涵诠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特征

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演进过程中,它主要历经了合作化、人民公社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3个时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本质上还是农村集体经济,具体是指农民主体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内遵循自愿、平等、民主、互利的原则,并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进行多元化合作经营,以及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互结合的经济组织形态。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在以下5个方面。

1.1 集体产权明晰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奉行“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理念,集体资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统一。虽然集体资产归广大农民所有,但集体资产到底有多少以及细化到每个农民身上具体能分多少、农民该如何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力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致使农民没有真切感受到自己是集体资产的主人。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完全的产权分割为基础,产权结构明晰。其集体家底明确,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由层级不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每一个个体依据集体资产的持有份额享有集体收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分割实质上是与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权结构模式,真正让农民成为集体资产的主人,并为化解大市场和分散的小生产之间的矛盾奠定了良好根基。

1.2 发展形式多元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单一性、排他性和封闭性,仅有“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发展形式。究其原因,过去的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是独立经营、自我发展,其主要聚焦一产二产而且产业层次偏低。发展形式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集体统一经营与个体分散经营相结合。它凭借产权清晰的优势,逐步形成了创办合作社、创建全资企业、进行股份合作等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并进一步构建了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发力、多模式结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新形式。由于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式还在不断创新、演变。

1.3 内部治理健全在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里缺乏民主管理,由一个人或少部分人决定集体资产的处置和使用。甚至部分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干部经济”,广大农民群众根本无法切身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只是形式上集体资产的主人。内部治理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民主管理体制,充分顾及每个集体成员的意愿,极大限度地完善了其内部治理体系。它采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理事会、监事会,定期召开代表大会,甚至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集体组织会外聘职业经理人来辅助其集体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合理、管理科学,极大地为其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4 组织效率较高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效率较低,缺乏活力。第一,在该组织里,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不明确,无法独立行使自主经营权,导致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压制。第二,过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里的管理人员同时兼顾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政经不分,往往成为“延伸的政府”,对组织成员监督匮乏,偷懒混工、出力少工的现象层出不尽。因此,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组织效率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且组织效率大幅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得到切实保障,真正实现了农民群体“人人有份”的夙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体关心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程序规范、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采取“民主管理,自愿联合”的组织方式,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并能进行高效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组织效率。

1.5 收益分配公平农民集体劳动、集体组织进行高度统一管理且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这是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营方式。在该运营模式下,集体收益大多用于公共福利支出和村级行政开支,农民个人收益不多且分配不透明,贪污腐败现象极易发生,收益分配的公平性难以保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农民的基本收益权得到了保障,且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农民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加之,集体支配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证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既保障了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又充分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情。

2 关联耦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乡村是中华文明基因的载体,也是最大的国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经济形态,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乡村的生动体现,同时也对我国的乡村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的探讨,明晰二者的逻辑关联,不仅有利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也将助推我国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2.1 产业兴旺的强劲动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产业兴旺旨在紧紧围绕乡村实际发展现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健康农村产业,并通过灵活配置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激发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完全产权分割为基础,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由组织内部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具有内部成员团结程度高、资源要素丰富的突出优势,这将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强劲动能。一方面,大家勠力同心,通过汇聚集体力量发出“最强音”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进而得到国家的政策照顾和公益组织的资金扶持,凝聚成产业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有效缓解单一的家庭资本、技术、经验等要素不足的状况,便于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集体组织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增强,最终落实到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2]。

2.2 生态宜居的重要推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重点。生态宜居以增强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以“两山理念”为理论支撑,以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准则,以打造宜居村落为重要内容,具有强化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既扩大了农村经济的规模,又以“美丽经济”催生了美丽乡村建设,对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社会享有的公共产品,是社会发展最普惠、最公平的福祉[3],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进一步打牢生态底色,有助于保持乡村自然风情、乡思乡愁、民风民俗等优质元素,进而助推空间生态资源变经济资产[4],增进民生福祉。

2.3 乡风文明的夯实基石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文化和思想层面的内容,优良的乡风是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也是宗族、乡村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由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缺少发展活力,物质资源缺乏,导致农村集体资金不足,使得作为文明乡风重要载体的乡村公共事业、公共服务发展受限。单纯靠转移支付的途径解决此问题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增强乡村“造血”能力,激发其内在动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解决我国乡村公共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出路,利于推动乡村的科、教、文、体、卫等公共事业发展,破除农村残余的封建观念,促进村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的形成,整体提升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进而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5],营造乡风文明新气象。

2.4 乡村善治的有力保障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核心。当前,我国农村逐渐从封闭静止发展为开放流动,乡村社会结构也从简单单一向复杂多元发展,乡村人口流动、村庄边界整合、自然村落瓦解,村民生活方式、家庭结构、行为逻辑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村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了严重影响,乡村社会的风险日益增多,乡村“人走地荒”“谁来种地”等问题日益严重,实行有效的乡村治理至关重要。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被引入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中,传统的“干部经济”逐渐消失,乡村治理的主体队伍得到扩大,乡村闲置耕地的状况得到改善,乡村公共精神也被激活,从而使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不断推动乡村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5 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归宿。生活富裕生动反映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相一致,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生活富裕,就是要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与不充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收入稳定、生活便利,让农民群体的生活富起来、日子旺起来。随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民的专业化素养与集体的组织化意识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最关心的可支配收入也稳中有升。据数据,我国2021年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8 931元,比2020年增长10.5%[6]。收入增加为生活富裕构筑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民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逐步提升,农民群体更有干劲的在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上渐行渐远。

3 路径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集体合作生产”的思想后,依据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新经济形态。为此,中国共产党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历史形势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依然占据重要地位,进而对其自身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只有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才能在自身壮大的同时,更有力地驱动乡村的发展。

3.1 以“理念”创新指引驱动方向随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旧观念、旧思想,转变传统的固化思维模式,把生态保护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虽然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注意到生态保护,但程度远远不够。通过理念创新,有助于打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向联动的通道,进而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作以方向性指引。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生产、生活和生态的高度契合,不因生产生活破坏生态环境,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同时,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化进程加快,更应以“不填湖、少拆房、多种树”为实践导向,不因经济发展填湖伐木、拆房移居,保留原生态,弘扬民族风,体现乡土情,不断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各项功能,逐步形成以旅游、居住、休闲、文化等多元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进而提升乡村宜居指数。

3.2 以“模式”创新激发驱动动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与城市的关系日益紧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应把各村资源有效联合起来,一并加入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项目里,再搭上城市发展的便车,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形成以乡村振兴为目的的“抱团发展”创新模式。“抱团发展”实质上是通过“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的抱团方式,将“输血”变“造血”,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进而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根据经营方式和抱团主体的差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分成4种发展模式:平台经营模式(生产经营+城乡抱团)、飞地投资模式(资本经营+城乡抱团)、在地投资模式(资本经营+村村抱团)和自主经营模式(生产经营+村村抱团)[7]。相比之下,平台经营模式和飞地投资模式在借助城市经济发展大平台的基础上对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性、平等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发展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总体来说,“抱团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它可以有效地缩小村与村、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有力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3 以“组织”创新增强驱动活力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农村社会中出现了人员大量流失和组织涣散的现象,孱弱无力的村级组织不仅无法有效承接政府资源,还无法实现小农户的再组织[8],推进组织创新进而加强内部治理是有效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一要壮大“三农”人才队伍,增强组织内部活力。一方面,要实行“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对落户基层的新乡贤一代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补贴、福利待遇,进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实施“引企入教”改革,降低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的难度,推进新时代新农人的职业教育学历化,使众多年轻人热爱农业、选择农业。二要优化选聘工作,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应以第一书记机制和村组织换届为契机,打破原有村支部书记的选聘界限,把高校优秀毕业生、杰出企业家、劳动模范人物等纳入选聘视野,广选贤士。对在任的村干部也应加大考核力度,定期对其进行思想道德考核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建设一支思想正、本领强、肯吃苦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3.4 以“科技”创新提升驱动质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随着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设备更加具有智能效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目前,我国乡村产业仍然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传统农业为主,在种植业中,通过高新技术创新应用新型灌溉设备,不仅能够降低土壤板结化程度,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此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乡村家畜进行基因工程育种,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疫病,确保品种优良并提升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促使村集体收益增加,进而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由此可见,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和农村发展路径的重要力量,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来驱动乡村振兴向好发展,为乡村科技振兴贡献力量。

3.5 以“制度”创新稳定驱动环境完善的制度机制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不足[9-10],如:没有区位优势,没有充裕资金支持,没有发展门路等问题,原有的制度已不再适应其发展。这些不足需要不断改革制度机制,创新发展路径。创新制度的目的是稳定外部环境,让农村集体经济与国家规章制度、地方资源条件相适应,增强其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不同时期、地域、人群中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结合制度框架和农村集体资产权属的演化进程,要想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振兴乡村,就必须吸取前车之鉴、取长补短,以民主自治为中心,将组织制度的创新放在首要位置,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灵活创新分配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激励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外部保障体系,进而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以驱动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立足于事业发展全局所作的重大关键决策。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5个方面,以及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民利益的充分覆盖和乡村的良性发展,是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要找准功能定位,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选择一条与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创新路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提高农村治理效率、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抓住政策红利和要素供给机遇,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突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独特功能,加强乡村产业、乡村治理和生态文明等领域建设,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才能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有钱办事”的问题,最终形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的互促关系。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警犬集体过生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