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收集中国地方志寻踪

2023-11-03 14:03任璀洛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40期
关键词:美国国会清政府图书

任璀洛

早期:搂草打兔子

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人鲜有机会能接触到中国地方志,只有部分西方商人、传教士在自发地零碎地搜寻汉语学习资料或儒家经典等。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政府和清政府开始有了外交上的接触。当时,世界各国驻中国的大使及随从人员,回国时都会带走一些中国古籍,并成为一种惯例。之后,美国政府也有机会获赠清政府的交换图书。1904年,清政府参加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书展,展后将参展的图书全部转赠美国。

中期:专款专人搜集

20世纪初期,美国人开始发现了中国地方志的价值。1915年,佛罗里达州柑橘虫害特别严重,美国农业部拨出特别经费让农业专家施永格博士到东亚、东南亚等地研究柑橘。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了中国地方志中有大量关于土壤、植物的记载,对于研究课题很有价值,于是他就建议美国国会图书馆收集。

191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派施永格作为代表,提供相关费用,在中国各地广泛收购地方志。施永格通过张元济等版本目录学家,从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书商的手中,购买省、府地方志达413种。

1916年,民国政客江亢虎向他任教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捐赠1600种共136000余册的家族藏书。可能正是这个行为,吸引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注意,便于1917年委托江亢虎搜集地方志。

1917年暑假,江亢虎返国探亲,他带回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普特南撰写的英文公函,将其译成中文,连同自己撰写的信函,呈寄北洋军阀政府和各省地方政府,請求征集省、府、厅、州、县志,受到了北洋和各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

后期:研究机构大量采买

1928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专门设立东方部,开启了对中国地方志专门收藏的时代。第一任东方部主任是恒慕义,此人是个中国通。

193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经王文山(时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牵线搭桥,收购了山东高鸿裁(字翰生)收藏的118年山东地方志,当时,德国驻青岛领事馆也想购买这批地方志,而美国国会图书馆抢先了一步。1934年,恒慕义还亲自到中国购买了300多种地方志,随后又设法在日本访求中国地方志。

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国内形势动荡不安,各地藏书散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就派人来华设立专门机构大量收集中文图书。出于避免落入日本侵略者手中的考虑,有的藏书家甚至分文不要,就将珍藏赠予美国国会图书馆。

(摘自《文史精华》 )

猜你喜欢
美国国会清政府图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冷战后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
放大与稀释:国会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国会的听证制度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