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2023-11-04 12:14全新晴中航国润深圳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3年28期
关键词:住户人居规划设计

文/全新晴 中航国润(深圳)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引言:

人居环境对于现代人生存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人居环境既包含了整洁卫生的环境,也包含了人文精神环境,能够为人们生活居住、休闲娱乐创造良好条件。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也具有更加舒适宜人的条件,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要。为了更好的进行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设计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人居环境的特点、原则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有效方法,保证建筑设计的可靠性、实用性与前瞻性,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1.人居环境基本内涵

1.1 人居环境概述

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居住、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的空间场所,随着城市化发展,人居环境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现代人居环境是综合了人类、自然、居住、社会等要素的环境条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居住、社会交往等提供优质条件。以城市人居环境为例,其环境评价一般包含住宅、邻里、绿化、社区空间、生态环境、服务能力等多项要素,从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层次性与不可代替性角度出发,完整的城市人居环境一般包含29 项指标[1],其中应纳入绿色建筑的因素进行考量,将代表着重新构件人居环境的定义,在原来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达成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环境质量越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越高,工作劳动与休闲娱乐的条件也将得到优化。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人居环境的价值,积极发挥人居环境在各项规划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城市公共空间、住宅建设质量、居住环境质量等。

1.2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1.2.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居环境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需要优先考虑的人居环境内容。从人居环境角度出发,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保证自然环境的合理,确保周边地形、地质地貌等满足住宅建筑的建设需求,而为了满足人居需求,应选择生态良好、气候宜人的环境下完成住宅建设。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包含了城市生态环境,住宅建筑所需的城市生态环境应该保证整洁与卫生,避免周边出现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倾倒等问题。

1.2.2 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同样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进行人文景观的科学设计,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塑造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的人文环境条件。比如,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增加园林、雕塑、休闲乐园等景观,让住户在获得基本居住条件的情况下,能够欣赏和感受更多文化景观。人文景观对于住宅建筑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住宅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增加更多人性化设计,也可以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满足现代住宅的需求[2]。

2.人居环境下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2.1 生态性

人居环境下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生态性原则,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中营造生态宜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住宅建筑质量。在进行住宅建筑工程选址时,设计师应该从人居环境角度出发,考虑当代人居住生活对生态环境的需求,选择风景宜人、清新自然的场地进行建筑建设,并且注意建筑工程设计与原有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注意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完成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尽可能提高对当地生态资源的利用,发挥地形地势、自然植被的作用与价值,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在实际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应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考虑建筑内部生态系统的健全与可靠,让住宅建筑能够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3]。

2.2 环保性

人居环境条件下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环保性原则,积极利用各种节能设施,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比约占总能耗的30%以上,从人居环境角度出发,应该做好住宅建筑环保性的控制,通过规划设计节约建筑耗能[4]。设计师可以在住宅建筑中应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效利用现有可实施的储能条件,比如通过“光储直柔”系统进行电能转换,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供能。研究显示运用光储直柔技术的建筑可通过削峰填谷节约10%左右交直流转换损失,可以在保证住宅建筑能源的稳定性的同时,节约电能,创造更加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2.3 安全性

基于人居环境进行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关注安全性原则,设计师应确保住宅建筑的楼内安全耐久,外部设施结构稳定,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人居环境对住宅建筑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一方面在进行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时,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对住宅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稳定,建筑内部各设施的安全性,让住宅建筑能够满足基本生活安全的需要。

2.4 经济性

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也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住宅建筑的综合效益。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必须要考虑建设成本要求,在人居环境条件下进行设计,要在保证居住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各类成本造价的分析,确保建筑设计造价合理。设计师应该结合住宅建筑的居住需求,对工程造价、居住性能进行探讨与分析,从户型设计、景观设计、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计方案,保证住宅建筑设计的经济性[5]。

2.5 美观性

基于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坚持美观性原则,设计师应该关注到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更多美观且充满艺术性的设计。设计师应该坚持建筑美学完成住宅建筑设计,确保住宅建筑在满足基础居住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具备美观、大方的外观表现,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设计师也应该注意住宅艺术性的融入,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对其外立面、整体构造、景观园林等进行优化设计,从艺术美学角度进行分析,提高住宅建筑的设计美观程度,使其建设更加符合人们对人居环境的需求。

3.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方法

3.1 内部居住环境设计

内部居住环境设计是住宅建筑规划中比较关键的内容,在人居环境条件下完善内部居住环境设计应该从室内空间、室内动态采光、室内自然通风等角度进行分析,确保室内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室内采光与通风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空调能耗,维持良好的室内环境,让住宅建筑内部空间更加舒适、宜人。

3.1.1 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是内部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一般住宅建筑的室内空间根据其居住需求可分为功能区域、交通区域两部分(见表1),功能区域包括了起居室、卧室、厨房等功能空间,而交通区域则主要为连接各功能区的有形与无形交通路线。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需要从人居环境角度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划分,设计师应该结合当代人居住需求,对室内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明确群体区域、私人区域、家务区域等不同功能区的具体功能,并且按照居住需求,从采光、通风、隔音等方面出发,研究具体的空间划分方案。比如,起居室、餐厅、娱乐室等群体活动区域,一般为公共活动及联络空间,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建筑内居住人数,结合日常生活、娱乐习惯进行空间面积的划分,并且对与空间相连的通道形式进行分析,确保私人区域与家务区域可以与客厅等公共区域有良好的沟通[6]。私人区域如卧室等,一般具有私密性、安全性的要求,为了保证人居环境的需求,在设计时应该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应注意卧室的朝向与光照的关系,尽可能保证卧室空间的采光充分,通风良好,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家务区域承包了家务功能,在规划设计时应该保证其与建筑管道、安全设施等关联的紧密型,满足住户在居住中做家务的便捷性与安全性[7]。

表1 住宅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3.1.2 室内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一般包含采光、通风、隔音、遮阳等诸多设计,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人居环境的要求,营造更加科学的室内环境条件,满足住户需求。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设计师应该结合住宅建筑的门窗位置、内部空间走向等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关注光照与通风的特点,尽可能通过门窗优化设计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室内门窗数量、面积以及朝向的设计会影响到室内采光质量,设计师应该尽量选择增加朝南窗扇的数量和面积,获得良好的采光[8]。另外,阳台也是室内采光的重要条件,在室内环境设计时,也可以将阳台作为室内室外的过渡空间,营造更好的室内环境。室内通风设计主要通过门窗与走廊等条件进行,在通风设计时,设计师应该关注窗户朝向与通风的关系,考虑到夏季风夹角与住宅朝向,合理的设计进出风口。

3.1.3 室外环境规划设计

室外环境规划需要对室外绿化环境、活动空间环境进行科学的设计,在人居环境条件下,室外环境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生态环保、经济美观等原则,提升室外环境质量,更好地满足人居生活需求。室外环境结合绿色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多维度考量室外人员的舒适性,可从室外风环境、室外声环境、室外光环境进行提前分析,提出优化建议。

室外风环境分析可通过构建场地建筑模型,通过夏季风、冬季风、过渡季风考量建筑周边的风速情况,若建筑周边人行范围内风速过大或存在无风区,适时对室外环境进行优化设计。

室外声环境分析是根据实际居住区外部环境的噪音检测情况,结合采用高性能LOW-E 中空玻璃,隔音屏或高大乔木的方法降低室内噪音环境,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空间。

室外光环境分析是通过模拟主要功能房间的窗台日照情况,通过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效果使得居住区在现有的情况下取得更多的日照时数。

结合上述三点绿色建筑的考量,室外环境规划设计考虑更为全面。

3.2 室外绿化环境设计

室外绿化环境设计是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重点,设计师应该分析人居环境的需求,创造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空间格局,保证绿化环境质量。在进行住宅建筑室外绿化环境设计时,首先要结合建筑空间布局进行绿化面积以及绿化形式的选择,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住户的居住需求,做好住宅建筑绿化率计算,并结合建筑整体结构,让绿化分布在建筑各个空间,确保各个区域的住宅建筑都能够有良好的绿化景观,满足住户的需求。绿化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绿地、道路、照明、设施等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为了更好满足人居环境的需求。在室外绿化环境设计中应该尽量选择与本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适应的绿化植物,考虑到绿化维护成本,选用更加便于维护、经济实惠的景观植物,让绿化能够为住宅提供良好装饰[9]。另外,应该保证绿化景观与住宅建筑生态的协调性,从住宅建筑生态角度出发,重视立体绿化等设计,尽可能丰富室外绿化的类型,满足住户对于绿化环境的需要。

3.3 室外活动空间设计

室外活动空间同样是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应充分重视的内容,在人居环境条件下,室外活动空间应该更加具有人性化,为满足住户的活动需求,科学的进行空间规划与内部设施建设。设计师应该从现代人的生活、娱乐等角度出发,为其设计综合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并注意室外活动空间的文化氛围营造,创造更加符合人居生活的环境。设计师可以利用现有的空间条件,对室外的休息区域、娱乐广场、喷泉花园等各类结构进行研究,考虑到住宅建筑的居民数量与活动范围,在住宅建筑各个区域划定合适的活动空间,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住户生活需求[10]。

3.4 住宅立面造型设计

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关系着建筑的美观性与艺术性,从人居环境角度出发,应该重视立面造型的优化,营造美观的建筑造型。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外立面造型设计时,要确保其立面造型符合建筑内部空间要求,结合室内的阳台、窗户等结构进行外立面的设计,在保证其基本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和优化,通过外立面形态、颜色的搭配,营造更加具有艺术美观的造型。在设计外立面造型时,也要注意避免一味追求艺术美观,还应该重视立面造型的功能特点,比如通过外立面与防水台的设计,对建筑被雨水冲刷情况进行控制;考虑到住宅建筑的生态需求,在立面造型设计中融入立体绿化,进一步提升绿化面积;从节能环保角度出发,在外立面设计中融入光伏太阳能等条件,用以满足建筑能源需求。

3.5 住宅综合性设计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除了考虑建筑内外部的环境设计、场地功能以及适用性需求各项指标外,应在设计初期纳入绿色、低碳、节能的多维度考量,从建筑外部周边的环境优化开始,到建筑立面设施设备安全耐久,室内外健康环境共享,以及室内环境优化等,均应以绿色节能、健康舒适进行优先考虑,此外,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还应该注意建筑面积、户型设计等综合性设计是否满足人居环境要求。建筑面积中公摊面积的比例会影响住户的居住质量,为了满足住户居住需求应该通过调整公共交通空间等方法,减少公摊面积,为住户提供更加宽阔舒适的居住条件。户型也是影响居住的重要因素,在人居环境条件下进行住宅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类型住户对居住条件、空间结构的需求,在住宅建筑规划中尽可能的丰富户型种类,在国家规定要求下完成标准户型的设计,并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确保住户能够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另外,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减少无效空间的出现,通过设计优化增加各类空间的利用率,合理控制空间尺度,让住宅空间能更好的满足住户的居住需求,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语:

人居环境对人们的日常居住、社会交往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人居环境下住宅建筑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需求。在人居环境条件下开展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关注人居环境在绿色、生态、人文等方面的特点,考虑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建筑内部空间、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设计能更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提高住宅建筑的实用性、美观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住户人居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作品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简单的高招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
规划设计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