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备考高频主题素材运用之“开放·合作·共赢”

2023-11-05 15:49谢涛刘祖义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9期
关键词:空间站铁路人类

谢涛 刘祖义

“开放、合作、共赢”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理念和战略举措。开放,是指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外来的事物和文明,推进对外开放及对外交流活动。对外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合作,是指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相互借鉴、学习,建立互信关系,同舟共济、携手前进。共赢,是指在合作中双方共同获益,实现互惠共赢的结果。这一理念符合时代的潮流,有利于深化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彼此之间的经济互信和人文沟通,进而产生更大的合作效果,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淮南子》)

●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习近平)

●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人民日报》)

● 中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经济社会进步。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马克龙)

● 随着历史的发展,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在跟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参与非零和博弈,相互依赖的范围随之扩大,社会复杂性的深度与广度随之增加。(罗伯特·赖特)

匈塞铁路:铺就开放共赢“快车道”

塞尔维亚地处“欧洲十字路口”,连接欧亚,贯通中东。建于19世纪末的旧匈塞铁路,平均时速只有35到40公里,全程走完需要约8小时。“老掉牙”的铁路,成了制约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造升级匈塞铁路变成了两国人民的夙愿。在求助无门后,2013年10月3日,我国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为匈塞两国人民升级铁路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对于中国铁路来说,这也是重要机遇,我们不仅将这一项目打造成了多国合作项目的成功范例,也让中国铁路装备打破欧盟技术“壁垒”,走出国门,实现中国铁路标准与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这条全长183公里,时速200公里的快速铁路,累计发送旅客量超过220万人次,极大方便了沿线民众出行。而人流物流各要素的快速流动,也使得他们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欧洲一体化之中。

/高分立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

/学霸速写/

中国与中东欧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一带一路”倡议却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从中老铁路到中泰铁路,从坦赞铁路到亚吉铁路,从蒙内铁路到拉伊铁路,一条条海外铁路,带动了一方发展,也造福了一方人民,既让普通人圆梦,也让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面貌得以改观。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像匈塞铁路这样的共赢路、致富路,出现在“地球村”,以设施联通和民心相通,既“成全了我”也“成就了你”。“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不论山高水长,只要同心同德同行,就一定能沿着这一条条相遇相知、共建共赢的发展之路,走向更加美好的远方。

极端天气加剧全球安全风险

近日,联合国援引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警告称,全球气温可能在未来5年内飙至历史新高,并可能突破《巴黎协定》规定的1.5摄氏度升温阈值。2023年2月,美国东北部地区遭遇强寒潮天气,约2500万人处于风寒警报之中;新西兰北岛相继遭遇强降雨和毁灭性飓风的袭击,引发山体滑坡和山洪灾害;智利受高温热浪影响,野火烧毁数十万公顷的土地。进入4月,极端高温席卷东南亚、地中海和北美洲西海岸等地区。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5月连降暴雨,河流纷纷决堤,洪水淹没城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分析认为,未来几个月预计会再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这将与人为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升一起将全球气温推向未知的高度,对人类健康、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高分立意/

协同合作,解决危机

/学霸速写/

极端天气不仅会影响某一地区,还会产生难以预测的蝴蝶效应;不仅是对未来的威胁,还是现实要面对的危机。极端天气是全人类共同的难题,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共同应对。世界各国的人们可能肤色不同、价值观不同,但我们面对的危机是相同的;国家之间有国界,但气候不分国界,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面对极端天气增多的危机,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共同探索、分享应对极端天气的经验得失,摆脱对抗思维,降低权力政治的影响,从短期利己主义中跳脱出来,用大局意识和长远目光去审视现状,寻找应对策略,在合作之中推进问题的解决。

中国空间站:让合作共赢理念绽放太空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随着神舟十六号快速对接天和核心舱,六名航天员热情相拥,中国又一次“太空出差”获得圆满成功。在飞船寸土寸金的空间里,有一份特殊的载荷。索马里、津巴布韦等10个非洲国家青少年的优秀画作首次驶向星海,将在“天宫”向世界进行展示。

秉承开放共享理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中国空间站的高速通信系统、超级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让日内瓦大学牵头的宇宙伽马射线暴研究项目研究更加顺畅,墨西哥科学家和工程师对中墨合作的中红外地面观测平台项目实现预期效果充满信心……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将共享天宫空间站的科研平台,分享探索宇宙的成果,这正是中国推动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这也再次说明,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高分立意/

秉承开放共享理念,深度合作造福世界

/学霸速写/

“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空间站巡天,中国开展的空间探索活动不断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航天科技虽然发展很快,部分领域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未来人类航天探索的内容将更丰富,探索目标也会更遥远,只有凝聚世界各国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向探索宇宙的目标迈进,同时化解风险,共享成果,从而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中国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本政治原则基础之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之上,汇聚世界各国的智慧与力量,为了人类共同的价值与意义开展交流合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兰亭》美上天 合作开新篇

⊙ 李承阳

相传在公元649年,烟霏露结、凤翥龙蟠的《兰亭集序》真迹被酷爱书法的李世民带进地宫,而在公元2022年10月,真率萧闲、不事雕琢的《兰亭集序》名言被意大利航天员带上九天。“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感怀深远、胸襟豁朗、意境唯美的句子深深地拨动了途经北京上空的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萨曼莎的心弦,这位意大利女航天员用中文、英文、意大利文将这句话发到了个人媒体上,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热议,并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点赞。《兰亭》美上天了。

《兰亭》美上天,是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的结果。开放包容,讓中国的美景赢得全世界的惊叹;开包容放,使中国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别样的风采;开放包容,让不同肤色的外国友人在中国独特的生活风俗中找到了幸福的真谛;开放包容,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学习借鉴中国经验的契机。经过4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坦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带一路”的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的措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等,让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充满生机和活力,也带给世界经济更强劲动力。

《兰亭》美上天,是合作之树结出的必然之果。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太空属于世界,空间站跨越国界和文化,超越哲学和历史的分歧。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止。“天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萨曼莎学习中文,曾到中国烟台接受海上救生训练,是欧洲宇航员的重要任务,也是她继续探索太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必然。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就会重现王羲之笔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况,中国航天员将与外国航天员携手合作,共同为揭示宇宙的奥秘,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更大的力量。

《兰亭》美上天,为共赢勾画出美妙蓝图。萨曼莎在太空引用《兰亭》表达心绪的浪漫故事,预示着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随着人类对太空视野的拓展,科学技术的支持必不可少。重要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及卓越的想象力和执行力。中国空间站在相关领域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合作,各国也在积极寻求合作机会,萨曼莎的表白仅是序曲,合作的大幕已经拉开,冲向苍穹的火箭那燃烧的火焰是人类的精神火炬。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享阳光,共担风雨。合作有助于人类加速对太空的探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合作中进步,在合作中共赢。

萨曼莎在太空中吟诵《兰亭》,浪漫、暖心。中国空间站高朋满座,令人憧憬。合作,并不限于空间站。我们希望借由萨曼莎的故事,构建一座跨越国界的知识与理解的桥梁,消融国与国之间的认知隔阂和误解,连接起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精神纽带,凝聚起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拥抱更为广阔的时空。

/点 评/

本文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能结合当前世界形势加以分析。文章从意大利航天员萨曼莎引用《兰亭集序》发推文说起,从开放、合作、共赢三个角度深入挖掘了这一事件的深层含义,并在结尾升华了文章主旨。

文章可借鉴的第一点是语言表达比较得体。虽然中国空间站开放运行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但作者在表达这种感情时比较含蓄蕴藉,照顾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情感。

猜你喜欢
空间站铁路人类
空间站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