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3-11-05 16:44崔凯吕宝雨
高教学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立德树人

崔凯 吕宝雨

摘  要: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教育成果相继涌现出来,其中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课的优势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推动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双提升,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该文结合本科教育的要求,对推进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进行研究,首先分析“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分析“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四个方面分析论述“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全方位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160-04

Abstract: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process of universities, some new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among which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s incorporated the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promoting the doubl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reaching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bette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ive path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y 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s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irstly analyzes the inner connection between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scope of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scope of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from four aspects.

Keywords: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teaching staff; all-round education

教育界近年來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结合,在专业课中充分挖掘特有的思政元素。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其成长进步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与课程思政建设密切关联。“立德树人”中体现了道德培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这也是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高校教师要在“立德树人”以及课程思政的引导下,开展全方位育人,从而提升育人实效。

一  “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已经成为新时代推动高校教育和人才培育相结合的重要载体,更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基础

“立德树人”在结构上体现出“德”和“人”两者的内在联系。“德”有着“大”“小”之别,其中“小德”主要是在自我修养及修身层面,“大德”主要指的是政治、国家、民生等层面的道德内涵。“立德树人”中的“德”以“大德”为主,“小德”辅之。高校培养人才时注重德育,强调学生在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公共层面应具有的“大德”,其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育人”中的重要内容为“育德”,就其深层意义来看为“育大德”。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德”的内涵进行具体阐释。同时明确“大德”和“小德”的关系和要求,这是高校育人的重点和核心,引导学生在“大德”中得以成长进步[1]。

“立德树人”需要有具体的平台作为“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高校众多的载体平台中,课程是最为重要且关键的。课程思政的出现,使得“立德树人”中的“养分”分散在不同门类的课程中。从理念上来看,高等院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只是在育人层次、方式等存在差异。专业课程被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高校思政课程将不再在道德培育的领域“单独作战”,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之间的协同高效发展[2]。

(二)  课程思政是对“立德树人”的具体阐释

课程思政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在于全面提升个人的精神素养,这一新教育理念的实施,本质上是“立德树人”的一种具体阐释。

1  课程思政体现了具有育人内涵的课程建构

虽然高等院校的课程在知识建构、技能建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是不能够离开课程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以及文化价值意义。课程思政是对学生精神世界与课程意义之间联系的深层次解读。推动学生精神层面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育人”的成效,这也是课程思政中蕴含课程建构精神的内核。

2  课程思政体现了“以德为先”的育人价值追求

课程思政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将这一对应关系定位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统一”。在个人价值方面,重视“德才兼备”;在社会价值层面,强调“小德”和“大德”的结合统一。课程思政体现了高校对于学生精神素养成长的探索,也体现了对学生思想以及行为的价值引导过程。课程思政是弘扬“立德树人”理念的新教育形式,体现了课程价值的终极思考[3]。

3  课程思政体现了“立德”和“求知”有机结合的课程发展观

课程思政的设置与实施,主要就是要将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重“求知”轻“立德”的教学实践进行扭转,将传授知识技能、推动学生成长与道德引导结合,从而将学生群体和国家发展、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可以说课程思政明确了高校课程的价值发展趋向,将“立德”和“求知”结合起来,实现国家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科学引导以及知识传授的同频共振,体现“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开展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国东部地区某省部分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调研,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  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对于课程思政这一教学新理念,有的高校专业教师认为其等同于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简单相加,并且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多出一些“研究成果”,注重教学过程的展示及相关课题的申报。但是其所展示的教学成果和课程思政理念不相匹配,且科研成果也不能够应用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有的高校教师将课程思政简单等同于思政课,并且将“立德树人”理解为“讲思政”,而对于在专业课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除此之外,有的高校教师虽然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但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在专业课教学中刻意地加上思政元素、德育元素等,使得教学显得非常突兀[4]。

(二)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缺乏协同机制

尽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育人方面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在有的学校内部没有建立良好的协同育人合作机制,缺乏合作的协同性。笔者在运用网络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时,关于“你所在的高校是否建立基于专业课和思政课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这一问题,回答“已经建立”的占33.7%、“没有建立”的占43.2%、“不清楚、不了解”的占23.1%。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建立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已经成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融合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难题。

(三)  课程思政育人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建设还不够合理。笔者在运用网络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时,关于“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具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教学体系”这一问题,回答“是”的占56.2%、回答“否”的占31.4%、回答“不清楚、不了解”的占12.4%。从中可以看出,针对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体系建设还不够乐观。有的学校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上缺乏系统性,课程建设规划布局缺乏内在联系。另外,课程思政教学缺乏实践性,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尤其是缺少“第二课堂”的相关实践内容。

(四)  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之间仍然存在“两层皮”的现象。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课程”研究得不深不透,在课堂上“不善于”讲授思政课程的内容。一些高校以不同的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侧重于学理论,没有按照不同门类的专业课程进行分类,也没有将理论培训和专业课程充分结合起来。从高校对教师的招聘情况来看,更加看重教师的学历以及对专业学科的教学能力,尽管在招聘条件上对师德方面做了相关要求,但是在具体招聘中无法进行科学的衡量,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欠佳[5]。

三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策略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思路,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  全方位建设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各门类学科中的思政课程对“立德树人”起到关键作用,要重点建设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1  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以“立德树人”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与根本任务,将思政基本理论、社会热点、国内外形势以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结合起来并导入到思政教学内容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进行理论分析。要对课堂教學方法进行创新,特别是吸收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研讨等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思政教师要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方案撰写等方面加强研究,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6]。

2  努力打造“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要将“第二课堂”作为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加大学生干部、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要从高校学生群体中培养一批思政理论及业务骨干,组成理论宣讲团,定期举办强化思政理论主题培训班,提升宣讲团的理论掌握和运用水平。其次,通过齐抓共管的形式推进“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高校的教学机构以及管理部门要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实践教学所需的资金、人员、机制和工作流程等加强配合,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开展建言献策,打造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精品平台[7]。

(二)  深入挖掘并运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

将知識技能传授和“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其内在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1  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针对哲学社会类专业课程,应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将“立德树人”和树立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吃苦耐劳的品质,努力成为技艺精湛的技术人才。针对人文艺术类专业课程,引导学生认真遵守意识形态要求,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将弘扬正能量贯穿于人文艺术的学习中。针对体育运动类专业课程,将其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运动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体育精神[8]。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具有示范作用的线上展示平台

建立线上展示平台可以包括三大范畴:首先,建设线上授课系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思政理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将线上授课系统分解成授课空间、理论资料查询、能力提升、考核评价和学生管理等不同的版块,实现教学管理的“全覆盖”。其次,建设思政课程精品网站。打造本学校思政课的“精品形象”,在网站上第一时间发布思政课程的相关信息,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优化网站栏目,展示课程教案、课堂教学现场视频等精品思政课程资源,方便师生在网站上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及相关资讯。第三,建设思政课程的交流互动平台。打造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媒介,方便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在平台上随时进行交流,巩固教与学的效果。

3  建设一批特色的专业思政或者通识思政精品课程

专业课程方面,结合新文科“四新”建设、“工学结合”等理念,打造精品专业课程,例如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专业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基于专业必修课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思政领域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识类课程方面,要以专题的形式开设必修的核心通识课程,结合最新的政策以及理论发展成果,让学生接受更好的通识教育。例如一些高校开设了诸如大国方略、读懂中国等精品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三)  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的育人水平

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1  通过培训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育德意识

高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首先,在内容上要突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要求,选择相关的理论进行专题培训;其次,在层次上要采取分类以及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新上岗的教师、专业骨干教师、教学科研人员等要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再次,在形式上要力求培训多样化,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训,在培训中强化教师的师德素养,并付诸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9]。

2  注重师生的高效沟通协作

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建设。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联动与合作关系。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考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及活动组织方面,发挥学生会、院系社团的作用,由教师组织策划,并由学生团体组织实施。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面对毕业后的去向、学业就业的压力等,教师要发挥“心理医生”的作用,帮助学生渡过难关。第三,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成长激励和榜样引导。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多鼓励和激励,运用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  打造专业化、多元化的教师团队

要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的范围,一方面要借助“内力”,对本校的教师队伍进行扩充,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另一方面要借助“外力”,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担任课程思政教师,除了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外,将各个专业的理论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精英等等都纳入到教师团队中,共同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贡献力量,同时要通过建立完善制度及机制,发挥教学团队力量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四)  完善高校“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教学工作机制

高校在强化“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加强人财物等的投入,并对育人情况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将“立德树人”纳入到良性的教育发展轨道。

1  建立完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工作制度

强化学校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使得课程思政各个环节的实施有着依据和保障。细化制度的工作流程,对于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立即整改,持续巩固协同育人工作制度的实施效果。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及督导检查,及时对制度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对于制度中不符合课程思政的部分要予以淘汰,将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纳入到高校的发展战略之中[10]。

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经费的支持是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要在经费上给予课程思政一定的倾斜。通过专项经费的划拨来保障经费的使用,禁止出现私自挪用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的现象;在课程思政课题项目的申报上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无论是试点还是立项课程都要给予支持,确保课题项目以及课程建设的实施,对于在“思政课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着突出表现的院系,高校要给予一定的物质以及精神奖励。

3  开展常态化、科学化的考核评价

要定期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情况给予考核评价,结合线下考核与线上考核,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考核评价的工作模式。高校要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将教师的薪资、职称等与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挂钩,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考核不通过的进行“一票否决”。除了学校考核评价之外,教师也要按照相关标准开展自我評价,及时地总结工作经验,对教学中的误区及时改进工作思路,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以及“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  结束语

课程思政的建设,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本着“立德树人”的要求,通过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引导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发展,对于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发掘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要秉持着工作创新的思路,在培养人才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探索,贴近学生的成长实际状态,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熊晓梅.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四个维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J].现代教育管理,2020(8):23-29.

[2] 赵富学,陈蔚,王杰,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4):80-86.

[3] 梁晴,刘东锋,魏梓轩,等.大思政视域下本科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6):53-56.

[4]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 董辉,乔春英.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课程思政的难点与路径探究——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公关世界,2022(10):26-27.

[6] 郑弦,陈智炜,陈嘉滢,等.“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以“项目融资方式比较研究”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2):21-24.

[7] 马宁.“立德树人”思政要素与教学实践相融合的三全育人模式研究——以法律文秘专业理论授课与实践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2):206-207.

[8] 肖方娅.《财政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讨——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1):81-84.

[9]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0-58.

[10] 张宏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探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6):68-70.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双碳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22c

x0206);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科教’‘产教’双融合下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G2021-233)

第一作者简介:崔凯(1979-),男,汉族,山东烟台人,博士,教授,教务处处长。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岩土工程。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立德树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