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在高职院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探析

2023-11-06 11:04彭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7期
关键词:业务流程引擎架构

彭飞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0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改造逐渐完成,信息化应用已经深入院校的各个部门和广大师生,院校的日常业务也得到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的提升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办公、学习和生活,院校也都在开展利用信息化手段面向师生提供智能化服务的探索,一网通办系统的建设属于探索的重点内容之一。原容莲[1]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基于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以下简称BPR)理论,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流程重组优化;冯卫刚[2]提到在微服务架构下的高职院校一网通办的流程建设方法。以上研究虽然对于高职院校一网通办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思路和技术方案,但彼此都是割裂且不全面,本文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一网通办建设为例,重点对于一些信息化实现困难的业务流程,基于BPR 进行梳理、优化、设计,将微服务架构应用于BPR 阶段,利用轻量化流程引擎,快速验证并构建符合高职院校业务需求的一网通办系统。

1 高职院校BPR关键步骤和原则

BPR 是一种全面重构和优化组织业务流程的方法,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实现极大的效率提升、质量改进和成本降低[3]。对于高职院校,BPR 需要领导层的明确支持和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其可以帮助实现业务流程的彻底改革,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BPR关键步骤及原则如下。

1)明确目标

确定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如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服务、优化管理效率等。设定明确的指标和标准,用于衡量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对高职院校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流程的各个环节、步骤和问题。识别关键业务流程,选择需要进行再造的重点领域。

2)重新设计流程

从零开始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挑战现有的做法。引入创新的思维,提出更加高效、简化的流程方案,优化流程的组织、流程、技术等方面。利用流程图、价值链分析、故事板等工具,详细描述业务流程的每个步骤、角色和数据流动。识别并解决流程中的瓶颈、重复、无效环节,确保流程的流畅和高效。

3)整合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工具,支持新流程的实施,确保新的技术支持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的业务需求,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实施新的业务流程,可以选择分阶段实施,逐步推广。设定监控机制,持续跟踪业务流程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4)持续改进

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师生意见,用于持续改进流程。鼓励创新,保持对新技术和新思维的敏感性,随时调整流程以适应变化。

2 微服务架构设计思路

微服务架构是继SOA 架构之后的又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系列小型、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相互通信通过轻量级协议(如HTTP API)。每个微服务都专注于执行特定的业务功能,从而实现了松耦合、可扩展和易于维护的应用系统[4]。微服务架构具备解耦合、可独立部署、技术多样性、可扩展性、易于维护、灵活性、容错性、团队协作等特点和优势。

微服务架构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灵活、高效、可扩展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高职院校BPR 中应用尤为重要,可以快速构建管理流程、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效能,具体应用如下:

1)模块化拆分与业务流程优化

微服务架构鼓励将整体应用拆分成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关注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高职院校可以在BPR 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块,将传统的单体应用拆分为多个微服务,实现业务流程的细粒度管理和优化。例如,学生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可以作为独立的微服务,提高了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教学资源共享与协同

微服务架构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协同。不同的服务可以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少重复工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支持跨校区、跨学科的教学合作。

3)弹性扩展与负载均衡

高职院校的业务在不同时间段可能会有不同的访问量,采用微服务架构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服务的扩展和收缩。当某个业务模块的访问量增加时,只需扩展对应的微服务,而不必对整个系统进行扩展,从而减少资源浪费。

4)持续集成与交付

微服务架构倡导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的开发模式,有利于频繁发布更新和修复。高职院校可以更快速地响应师生需求,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和性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5)安全与隔离性

微服务架构可以实现不同微服务之间的隔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高职院校可以将不同的教务、人事、财务等模块分别部署在独立的微服务中,降低了信息泄露和攻击的风险。

微服务架构在高职院校BPR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推动高校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服务体验。然而,在应用微服务架构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技术挑战和管理复杂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

3 应用案例——扬州市职业大学一网通办建设

扬州市职业大学有22个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都具有一定的业务流程,而且有些业务流程跨越多个业务部门,建设一网通办系统,需要对这些流程仔细梳理优化。学校结合BPR关键步骤和原则,通过顶层协调推进,采用微服务架构,利用轻量化流程引擎平台,快速将流程实现、验证、迭代,从而高效实现了业务流程上线使用。本文介绍学生离校归还物品清单申请(以下简称学生办离申请)流程再造过程及相应的技术支撑。

3.1 学生办离申请流程再造

1)流程分析

相关业务流程需要充分的线下调研,才能进行再造,进而通过信息技术实现。

学生办离申请需要学生到教务处学籍科领取申请表,学生填写完相应内容,需要按顺序经过8个审批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办离申请流程

班主任审批和院系审批:批准学生离校。

模板工作工程是道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模板的制作优先选用钢材,个别情况下,在实验鉴定合理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另外,模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竖向和横向载荷;与此同时,模板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相应的道路钢模板技术规则,还必须保证混凝土和模板的相互接触是光滑的,模板外漏的拉杆应尽量使用钢丝杆;最后,对于壁薄的混凝土结构最好可以采用双侧模块做支撑,临时性模块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拆除。

图书馆审批:教材科审核学生教材领取情况及金额登记、借阅科查看学生图书归还及违约处理情况。

后勤服务中心审批:宿管检查宿舍情况及物品归还情况,后勤服务中心进行最后审核。

学生处审批:批准学生离校。

财务处审批:根据图书馆教材科审核情况,进行学费结算。

学生办理离校手续,需要到8个办公室,找8位老师盖章签字,流程极其繁琐。

2)再造后流程

再造过程以流程为中心,以师生少跑路或不跑路为原则,经过与各部门联合讨论,最后流程优化如图2所示。

图2 优化后的学生办离申请流程

流程再造后,通过轻量级流程引擎平台,迅速将流程实例化,通过师生的试用,归纳问题,并加以迭代解决,最终在一网通办系统上线学生办离申请,仅需要三天时间。

3.2 技术支撑

3.2.1 轻量级流程引擎架构

作为流程再造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轻量级流程引擎整体基于微服务架构,包括超融合基础平台、容器底座、微服务架构基础框架等,如图3所示。

通过超融合基础平台和容器底座可以快速部署流程引擎运行环境,微服务框架实现集成平台[5],调入学校大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流程引擎平台快速设计构建出再造后的业务流程。

轻量级流程引擎架构所使用的技术栈,主要包括Docker、Spring Cloud等。

3.2.2 流程引擎加速技术实现

轻量级流程引擎架构不仅能够灵活实现再造流程,还需要兼顾相应性能,例如学生办离申请中的会签,需要考虑并发和多任务问题。通过以下核心代码,可以实现任务的并行执行、任务状态管理等功能,进而加速流程引擎。

4 总结

高职院校业务流程重组优化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计划,同时也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扬州市职业大学的一网通办建设经验表明,通过合理的流程优化,基于微服务框架进行轻量级流程引擎平台构建,迅速将上线流程,可以显著提高一网通办系统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进而提升学校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业务流程引擎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STK业务流程优化的探究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
无形的引擎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
基于Cocos2d引擎的PuzzleGame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