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关于邵飘萍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3-11-06 11:32种泽宇
新闻传播 2023年19期
关键词:邵飘萍思想研究

种泽宇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保定 071002)

邵飘萍作为民国著名报人,对中国新闻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关于邵飘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自20世纪60 年代以来有关邵飘萍的文章相继问世。总体来看,不论是相关专著还是研究论文,数量较少、研究范围窄、研究视角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21 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邵飘萍本人及其学术方面的研究价值,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以中国知网、百链云图书馆等数据库为依托,结合其他图书出版情况,对2012 年—2022 年关于邵飘萍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力求发现目前的研究重点与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议。

一、各类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一)书籍专著

通过百链云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结合网上相关资料,以“邵飘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经过初步筛选,搜集到2012 年—2022 年关于邵飘萍的著作(不包括邵飘萍本人的著作)共计八十四本,与邵飘萍有直接联系的著作有三十六本。其中只有两本是关于邵飘萍的单独传记,其余的书籍只用一章或一节来讲解邵飘萍。这两本传记分别是邵诚民的《婺文化丛书·邵飘萍传》,刘未鸣、韩淑芳主编的《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百年中国记忆·报人系列)》。传记将邵飘萍置于民国时期的背景中,详细介绍其生平事迹,肯定了邵飘萍为新闻事业所作的贡献以及对他爱国精神的赞扬。前者语言通俗易懂,行文生动活泼,将邵飘萍的人生经历写成故事,让人们在平凡琐事中感受到邵飘萍的不凡。后者是由邵飘萍的挚友、亲人以及同事撰写的回忆性文章集纳而成,是一本研究邵飘萍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史的珍贵资料。

以章节介绍邵飘萍的书籍内容可以分为新闻史、地方史、生平史。

新闻史,主要是中国新闻史的相关教材。方晓红在《中国新闻史》第五章第三节“新闻界的全才邵飘萍”中称赞其为“民国初年到20 年代极有声望的进步记者”[1],系统讲解了其新闻活动、业务技能等内容。另外,还有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周光明的《近代新闻史论稿》。

地方史,因邵飘萍是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人,所以这类书籍大多以省市县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介绍邵飘萍与家乡的渊源、个人业绩等内容,以此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思潮。项士元主编的《浙江新闻史》围绕浙江的新闻事业发展,对浙江的报纸报业以及报人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包括邵飘萍;何扬鸣在《民国杭州新闻史稿》中对邵飘萍和他所主办的《汉民日报》进行介绍;吴立梅的《悠悠东阳》在东阳人物“笃信马列邵飘萍”介绍了邵飘萍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微妙联系。

生平史,邵飘萍一生坎坷,有着多重身份,因此这类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包含种类较多,可以细分为记者报人类、志士精神类、名人故居类、奇闻轶事类。文昊的《民国的报业巨头》、林贤治的《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周利成的《民国画报人物志》等书籍从不同视角对邵飘萍进行讲解,为全面了解邵飘萍提供了更多视角。

表1 2012—2022年书籍专著年度分布表

(二)学位论文

截止到2022 年11 月,从中国知网检索与“邵飘萍”直接相关的学位论文共6 篇,全部都是硕士论文。从论文涉及的研究议题来看,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针对邵飘萍的新闻活动,包括新闻业务和新闻思想。新闻业务方面有吕婕的《邵飘萍新闻活动及其学说研究》,作者对邵飘萍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进行了介绍,并深入研究新闻实践活动,概括其特点。新闻思想方面,陈可新和任鸿雁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形成渊源进行了探析。不同的是,前者借助应用伦理学,重点研究了新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成因;后者则结合媒介生态理论,通过对邵飘萍新闻思想的研究,为当代新闻事业发展提供现实意义。除此之外,邵飘萍作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唐越、缪宇霆两位学者结合邵飘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客观评价了邵飘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

第二类,将邵飘萍与其他报人进行比较。田又萌的《清末民初著名报人邵飘萍与成舍我对比研究》,作者将邵飘萍和成舍我各自的媒介经营、新闻教育和办报实践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选取两人在同一发展阶段的新闻思想和实践作比较,得出普遍性和特殊性,从而把握清末民初新闻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报人的成长历程及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为中国报业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2]。

(三)学术期刊

2012 年—2022 年关于邵飘萍的期刊文章,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到六十九篇,从收录的年份看,2014 年和2018 年的文章数量最多。尽管学位论文和期刊文章的研究视角有相似之处,但相比于学位论文,期刊文章研究视角更为多样,并且有一些新特点。从涉及的议题类型来看,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新闻思想、报刊编辑、记者采访、与他人比较以及其他视角五个方面。

表2 2012—2022年学术期刊年度分布表

1.新闻思想

邵飘萍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既精通各项新闻业务,又善于报业经营管理,邵飘萍曾任特约通讯员、特派记者、编辑等职务,在各类新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其新闻思想内涵深刻、种类繁多。故而,新闻思想类的研究是比较集中的一个议题,许多学者以“邵飘萍新闻思想”为重点展开研究,近十年来,知网收录关于邵飘萍的期刊文章共六十九篇,与新闻思想有关的文章高达二十二篇,可见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和研究价值。从目前研究来看,主要是两种研究情况:一种是从宏观层面研究邵飘萍的整体新闻思想,另一种则从微观层面探析邵飘萍的某一特定新闻思想。

宏观层面上,大多数学者从邵飘萍的生平事迹着手,介绍新闻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最终指出其新闻思想对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以及对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意义。不过各位学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刘岩和贾慧琪都是着重分析邵飘萍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表达自己对此的不同理解。郑苏文则开阔研究思路,在《邵飘萍新闻思想形成原因探析》中指出了邵飘萍新闻思想的四个主要特点,探究了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对其新闻思想形成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研究新视角。

微观层面上,以邵飘萍在新闻活动中产生的某个特定思想为中心,介绍相关的特点、成因等。邵飘萍新闻思想内容丰富,对新闻教育、新闻伦理、新闻专业主义等都有独到见解。这为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提供了研究思路。比如,龙芳对邵飘萍新闻教育发展的时间进行梳理,总结了五个思想观点,并结合当代新闻教育发展的实践需要,为新闻教育事业的建设提出了建议;龚成以新闻本位思想为切入点,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和活动进行研究[3];刘泓林分析了新闻自由主义思想的成因、实践及影响。总结来说就是从细处着手,选取邵飘萍众多新闻思想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深化对邵飘萍新闻思想的了解。

2.报刊编辑

1912 年,邵飘萍任《汉民日报》主编;1915 年底应邀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主笔;1918 年任《京报》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此外,他还创办了东京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邵艺的《一代报人邵飘萍》以浙江、杭州等城市为线索,将邵飘萍短暂而又辉煌的办报经历串联起来,详细介绍了邵飘萍各阶段的办报事迹。通过邵飘萍的办报生涯,可以看到丰富的办报实践和创社经历使得邵飘萍积累了深厚的报刊编辑出版的经验,为当今的编辑工作提供了历史借鉴。张炳旭通过多维度分析《京报》的编辑方针、风格、策略,将邵飘萍的报刊编辑思想系统化,给予了我们重要的启迪意义。

3.记者采访

邵飘萍不仅是报刊活动家,还是著名的新闻记者,经常能够在新闻工作中访到重大独家新闻。“中国有报纸五十二年,足当新闻外交而无愧者,以余所知仅得二人:一为黄远生,一即邵飘萍。”这是曾经担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汤尔和的感叹[4],由此可见,邵飘萍的采访技巧之高超。李璐总结了邵飘萍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技巧和手段,比如,广泛交友、掌握心理等。李俊峰以邵飘萍为个例,探析五四时期记者地位提升的表现和原因,透露出了对邵飘萍采写技能、人格魅力等方面的肯定。总之,邵飘萍的新闻采写艺术和能力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新闻记者。

4.与他人比较

民国时期是动荡的时期,也是人才辈出的时期。与邵飘萍处于同时代的记者还有黄远生、张季鸾等人。不少学者将邵飘萍与他人进行对比研究,探析他们在新闻活动中的异同之处。郑苏文认为邵飘萍与徐宝璜的新闻思想均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在报社经营、采访报道方面有着共通之处,而两人对于办报理想、记者的核心要求又有着不同看法。聂思宇通过浅析黄远生、邵飘萍的记者素养论来呈现民国时期中国对于记者的素质要求,并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其在当下的现实意义。这些对比研究将邵飘萍与他人置于民国时代背景中,体现出邵飘萍共性中的个性。王旸之发现很少有人将邵飘萍与西方记者普利策做对比研究,于是跳脱出民国时代背景,在《邵飘萍与普利策新闻教育观比较研究》中介绍两人的职业生涯,从新闻教育观入手探讨新闻实务与新闻教育之间的互推互进关系[5]。

5.其他视角

邵飘萍生活在时局动荡、战乱频繁的民国初年,而他则人如其名,“人生如断梗飘萍”。除了他的新闻活动引起后人瞩目,传奇人生也耐人寻味。例如,邵飘萍被害事件就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王健结合当时的时局状况,分析了邵飘萍被害的四大主要原因;张继汝以邵飘萍被害事件为切入点,探析我国20 世纪早期新闻事业的建构所遇到的困境及新趋势。

除了以上比较集中的议题外,还有一些零散话题的研究。例如,王晓华将邵飘萍视为革命志士,肯定了他为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还有于萍的《汤修慧对邵飘萍办报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以〈京报〉为例》。

二、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近十年关于邵飘萍的研究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呈现出较好的研究趋势,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各种学科研究有交叉融合的趋势,对于邵飘萍的研究进入了多视角观照的新时段。尤其是从新闻思想视角对邵飘萍进行研究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对整体新闻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细化到新闻教育、记者观念等其他思想资源的探究。但是在多视角的研究现状中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现象,大量研究集中于新闻思想,忽略了报刊编辑、新闻采访等新闻业务层面,尽管有相关文献,但存在数量少、研究范围窄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将研究视角适当转移到邵飘萍的新闻业务,如记者道德素养、职业能力,探析其特点、内容以及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发展和新闻记者的启示。

其次,关于报刊编辑的研究有些片面。目前关于邵飘萍在报刊编辑的研究一般以《京报》为例,诚然《京报》在编辑方针、风格等方面独树一帜,但是邵飘萍编辑的其他报刊或者创办报社也有过人之处。比如,《汉民日报》和新闻编译社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重点研究邵飘萍所创报社的过程、经验等方面,拓宽研究范围。

最后,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具体的研究对象与问题,近十年关于邵飘萍的研究成果整体上已经完备,边缘话题和人物也有学者关注,系统性的研究框架逐渐成型。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去除重复选题、内容不均,发现新议题,提高研究境界。比如,创新研究方法,运用社会学、传播学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邵飘萍所办报刊或报社中的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等现象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结语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虽然学者们对邵飘萍本人及其新闻思想、业务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相对于邵飘萍在编辑、创社以及传播等领域的贡献和成就来说还是不够的,有关邵飘萍的研究仍有待于开发和挖掘,这也是有关邵飘萍研究继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猜你喜欢
邵飘萍思想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思想与“剑”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邵飘萍“套路”段祺瑞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邵飘萍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