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理念下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闽南文化课程为例

2023-11-07 18:49王梦婧
教育观察 2023年24期
关键词:闽南语闽南素养

王梦婧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01)

一、引言

近年来,核心素养与STEAM理念备受教育界关注。STEAM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结合而成,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有学者将核心素养称为“21世纪素养”,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一种高级能力。[1]厦门市第九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近年来坚持探究和实践STEAM理念下的闽南文化课程教学,在实践中有意关注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本研究将以闽南文化课程为例,论述STEAM理念下幼儿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存在的问题

STEAM理念与幼儿核心素养有着较强的内在联系,但是在闽南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对STEAM理念的本质缺乏认识或是对核心素养不甚了解,导致实践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一)忽视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阶思维是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总是根据外部输入的信息不断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创造等思维操作。[2]然而,在闽南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追求形式热闹、盲目提问。

1.追求形式热闹,忽视思维解读

STEAM理念以工程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教师课程预设阶段会进行充分准备,并据此组织热闹的闽南文化相关活动,但存在将STEAM活动窄化为动手制作,过多关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而忽视幼儿思维是否真正获得了发展的问题。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不够了解或对STEAM理念本质的把握不够精准,因此容易忽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开展包粽子活动时,预设了“包粽子神器”探究项目,提供了多种能够让幼儿制作成漏斗状“包粽子神器”的材料。幼儿热情地投入“包粽子神器”的制作活动中,同时也产生了如下疑问:“做这个神器更麻烦,我们一个人帮忙握住粽叶,一个人帮忙放糯米不就行了吗?”面对提问,教师仍坚持做这个神器,认为只有这样,此活动才能称得上是STEAM活动。很显然,幼儿已能够分析、判断“包粽子神器”制作的必要性,具有初步的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教师却因曲解STEAM活动的本质而没能对幼儿思维的发展给予肯定鼓励与引导。

2.盲目提问,阻碍幼儿思考

STEAM活动中,提问是关键。但在实际探究中,教师往往在幼儿遇到或者提出问题时,习惯用“为什么”进行引导,但幼儿往往无从答起或者答非所问。这是因为当教师问“为什么”的时候,是对幼儿暗示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迫使幼儿被动接受提问,无法让幼儿关注问题本身。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名教师分享了她的困惑:她在区域活动中引导三名幼儿使用超轻黏土和各类木棒等材料制作红砖燕尾屋时,发现木棒不停地倒下,她多次提问幼儿“为什么”,却没有一名幼儿能够回答她的问题。如果该教师当下能够将“为什么”变成“发生了什么事”“你做过哪些尝试”“你觉得还可以怎么做”等,或许能够帮助幼儿将思考点聚焦于“木棒倒下”的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从而产生有效的调整行为。

(二)忽视幼儿沟通素养的培养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含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辨思维、创新、沟通与合作,其中沟通包括深度理解、有效表达和同理心三个要素。[3]设计造物只是幼儿STEAM教育的外在形式,其内在目的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这不仅依托实践探究,也需要幼儿与世界互动,产生合作与表达。[4]

在闽南文化课程探究中,教师经常发现幼儿忙碌于制作而忽视沟通的现象。

1.低效倾听阻碍深度理解

倾听是理解的基础。然而,探究实践中仍有较多教师因倾听环节的低效而无法顺利开展活动。例如,在制作红龟粿活动结束时,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分享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请一名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红龟粿进行说明。教师提问:“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该幼儿介绍自己在龟粿脱模环节总是将皮弄破的问题。但是,安静的环境持续不到半分钟就被其他幼儿的窃窃私语、插话抢话打破,有的幼儿着急表示自己没有遇到该问题,有的幼儿急于分享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一遍遍提醒幼儿保持安静,却收效甚微。首先,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导致其未认识到应安静倾听介绍者的分享,仔细了解他人话语所表达的信息。其次,教师未采用清晰明了的倾听规则,如“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安静”等,帮助幼儿建立倾听规则。最后,幼儿拿着红龟粿进行介绍不利于吸引其他幼儿的注意力,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抓拍幼儿遇到问题时的细节图、使用大屏幕让幼儿进行介绍,会使群体的观察更聚焦、倾听更专注。教师应有意识地逐步突破幼儿倾听意识薄弱、倾听活动规则模糊、幼儿倾听理解能力较弱、沟通媒介单一等问题,帮助幼儿在各类沟通交流活动中快速准确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意思。

2.注重表达技能,忽视幼儿多元表达的需求

随着学科教学知识核心经验丛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的研究更为深入,针对闽南文化探究过程中幼儿在问题交流、文化宣传等环节中出现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问题,教师结合幼儿说明性讲述等核心经验设计了集中教育活动,旨在提升幼儿精准表达、流畅交流的能力。然而,过度注重幼儿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教师却忽视了“一百种语言”对幼儿的重要性。对于不喜欢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幼儿来说,语言沟通成了一件难事。受限于认知与语言表达水平,幼儿更倾向于使用语言、肢体动作、绘画、泥塑、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固然重要,但若过度注重表达水平而忽略幼儿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将不利于幼儿多元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迁移与创新力不足

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涉及迁移与创新能力。王春易在“知识深度框架”中将认知水平分为回忆与再现、技能与概念、问题解决与应用、迁移思维与创造四个水平。[5]参照此理念,在我园闽南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幼儿的认知水平逐渐提升至问题解决与应用阶段,但是在对迁移思维与创造的转化中仍面临着较难突破的瓶颈。

1.迁移能力有待提升

幼儿的学习迁移,一般指幼儿学得的知识经验对于之后学习的影响,即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与态度等在新情境中的应用。[6]闽南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幼儿的迁移仍有待提升。

第一,未关注经验的深度与广度。有教师尝试在主题活动中穿插微项目活动。在开展各类项目活动时,教师更多关注活动的探究性,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经验的深度与广度,不利于幼儿迁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漆线雕主题活动中,幼儿制作了多样的漆线雕作品,并引发了创设漆线雕展览馆的活动。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调查了解漆线雕展览馆的空间设计、展品陈列等,并投入创设活动中。其实,该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始时已经带领幼儿参观过漆线雕馆,如果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幼儿针对性地进行回顾,或者在此前参观漆线雕馆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记录漆线雕的空间布局、摆件布置、墙面设置等,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将已有经验迁移到展览馆的布置中。

第二,教师无效追问影响迁移效果。师幼互动中,部分教师对于高认知层次的问题存在无效追问的现象。例如,在提线木偶主题活动中,幼儿使用自制的提线木偶进行表演,在游戏结束分享环节,幼儿提出“木偶动作很难看”的问题,教师问“为什么”,有的幼儿说是因为表演的人不会用木偶,有的说是因为木偶做得不好。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应该怎么做。有的幼儿说要用好看的卡纸,有的说要好好演。实际上,在本次活动中木偶动作难看的根本原因是制作木偶的时候有些木偶四肢没有关节,导致提线木偶无法做出精细的动作。教师没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进行追问,导致问题交流浮于表层,当幼儿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很难迁移正确的经验,无法解决木偶动作不精细的问题。

2.创新力不足

在闽南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有明显提升,但是根据研究观察,幼儿在闽南文化的欣赏与感受、表达与创造过程中,仍处于模仿的水平,缺乏创新能力。幼儿的创新应该建立在对闽南文化特别而又本质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闽南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进行比较,了解闽南文化的与众不同,如闽南珠绣与其他地方的珠绣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闽南珠绣与刺绣有何不同等。然而在闽南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幼儿对于珠绣的了解更多局限于珠绣本身的特征,而对于闽南地区珠绣的历史渊源、特殊的绣法、图案内容了解不多,创新力培养有限。

三、解决策略

STEAM理念与核心素养有很多共通之处:一方面,两者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认同学习是基于情境的问题或项目,通过协作对话,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生成意义的过程;另一方面,两者具有共同的外在特质,如跨学科性、情境迁移和实践反思。[3]在闽南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关注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能够为师幼、幼幼交流对话提供保障,发展幼儿迁移与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面向闽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课程目标。

(一)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1.学会辨识幼儿思维的发展

STEAM活动总是充满各类工程活动,往往热闹非凡。教师需要透过热闹的工程活动,判断幼儿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大量的操作。例如,在产品设计环节中,教师只有真正理解设计环节的意义,才能跳出让幼儿不断绘制设计图致使设计环节变味的怪圈。工程设计思维包括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流程设计。[7]在以往的土楼主题活动中,制作土楼的小项目中不乏幼儿的土楼设计图,但是仔细观察发现这些设计图的内容主要涉及土楼外形特征,而对土楼的内外部结构、功能及流程的设计考虑较少。如果教师能够从更多维度支持幼儿构思设计图,那么幼儿的工程设计思维将得到有效提升。

2.巧用提问策略,启发幼儿深度思考

提出一个好问题,是让幼儿保持好奇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在闽南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幼儿在文化情境感知、文化内涵理解和文化特征探究等环节中会遇到各类问题,涉及技能方法、人际交往或者学习品质等方方面面,需要教师巧用提问策略,而非一味地提问“为什么”,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关注细节,引发思考,通过自己的操作或观察来回答自己的问题。例如,“你注意到了什么”能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你正在做的事情发生了什么改变”可引导幼儿观察变化,“你看到别人在尝试什么”可引导幼儿寻求合作,“如果改变……你认为将会发生什么呢”可将问题引申,能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二)关注倾听与表达

1.提高幼儿倾听的效度

STEAM活动十分注重幼儿的交流,而倾听是沟通交流的第一步。多手段提高幼儿倾听的效度,能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增进文化理解。首先,教师可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标识等多种形式示范良好的倾听行为,树立倾听规则。例如,使用嘴巴图卡表示“安静”,使用耳朵图卡表示“认真听”,使用眼睛图卡表示“注意看”等。其次,在引导幼儿进行文化感知、理解或者创作时,教师的引导语应尽量简洁、精准。例如,在引导幼儿交流漆线雕作品纹样特征时,问题“你看到了怎样的花纹?它的线条是怎样盘绕的”会比问题“这个漆线雕有什么特点”更能够吸引幼儿将关注点放在纹样细节上。最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直接、立体且易于理解。当幼儿交流创作经验时,一体机、投影仪等的使用能够将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支持幼儿多元表达

有效表达是指在不同情境下,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以达到沟通的目的。[3]教师应鼓励多元的表达方式,除了口头语言、绘画记录、肢体语言等,其他包括音乐、雕塑等都应该是幼儿表达内心想法的重要途径。

闽南文化课程对于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挑战性较大,要想让更多的幼儿敢表达、想表达、会表达,首先,应创设可随时随地表达的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不同角落投放各类大小、颜色不同的纸张、画笔、录音笔等,供幼儿随时随地记录他们的新发现、新问题等,并定期开展交流会。其次,打破单一表达方式对幼儿设计思维的束缚。例如,在设计竹竿舞的造型时,幼儿可通过绘制设计图、使用小棍子拼摆等方式来表达设计思路,让造型设计更直观、简单。最后,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创造性融入多媒体技术,方便幼儿高效记录、流畅表达。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手机手写软件,记录幼儿的探究过程和即时想法,这种记录方式能有力地支持幼儿进行回顾与交流。

(三)发展幼儿迁移能力

1.优化博物馆创设,变革教学方式

以往的“特色区”“特色馆”看似摆件丰富、材料多样,却是静态的,幼儿互动感低。如果教师能够转变观念,将特色区变成“实习场”,幼儿的学习将会有所变化。实习场是指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知识情境中使学习者理解知识,知识是通过经验而情景化的。[8]

如果我们以“现场学习”的视角重新审视特色区,渗透博物馆理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呈现各类闽南文化相关的物品、事件或现象,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广泛关注、观察欣赏、探究体验并进行创作表达,幼儿将能够更顺利地进行经验的迁移与运用。例如,在“布袋偶”主题活动中,师幼共同创设了布袋偶博物馆,博物馆中陈列了形态各异的布袋木偶、适合幼儿阅读的布袋偶图画书、布袋偶表演基本手势动作图卡等,还通过投放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供幼儿搜索资料。幼儿在欣赏、理解、创作等环节遇到问题时能够在这个角落里找到答案。幼儿的主动学习与经验迁移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有所培养和提升。

2.讲究追问艺术,助力幼儿经验迁移

追问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应方式,教师可从幼儿的回答中找到提出补充问题的线索,有效的追问能够指向解决问题的思考维度,进而引导幼儿建构高质量的回答,实现问题解决以及促进思维发展。例如,在闽南语主题活动中,幼儿学习积累了一些闽南语后,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闽南语发音也产生了浓厚兴趣,问题箱里堆满了问题纸,有的幼儿问“草地用闽南话怎么说”,有的幼儿问“太阳有闽南语吗”等。此时,与直接告诉幼儿答案的做法相比,追问幼儿会是更智慧的选择。教师可以追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知道它们的闽南语发音?”“咨询老师、咨询会闽南语的长辈、使用说咱闽南语APP等,哪种方法更方便?”“下次遇到问题,你会用哪种方法解决?”此类追问,能帮助幼儿养成多维视角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学会比较不同方法并选择最优方案。

(四)激发幼儿创新力

STEAM教育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其中的创新包括跨学科素养与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性人格与心理品质等三个方面。[9]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创新力。一方面,教师应捕捉幼儿兴趣,增强活动趣味性。幼儿的兴趣广泛且多变,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兴趣点,鼓励幼儿打破常规思维,自主探究材料潜在的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解决问题。例如,在闽南语主题活动中,幼儿在积累了一些闽南语后对闽南语的兴趣骤降,并开始自创各类迷宫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将近期习得的闽南话编入迷宫游戏,创设闯关游戏的行为不仅顺应了幼儿的兴趣需求,而且让幼儿闽南话的经验得以巩固。另一方面,教师应巧用各类电子产品增强幼儿文化体验。例如,为了提高幼儿学习闽南语的热情,教师可以鼓励会说闽南语的家长录制各类闽南语童谣音频,供倾听学习。教师也可结合点读笔的点读功能,鼓励幼儿创作各类闽南语点读书。

四、结语

在幼儿园闽南文化课程中融入STEAM理念,对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动手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教师对STEAM理念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容易陷入技术至上而忽略文化素养培养的困境。为此,教师有必要深入把握STEAM教育本质,关注幼儿核心素养,尤其是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让幼儿成为闽南文化的主动学习者、传承者与创新者。闽南文化课程还应重视构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开放、跨学科整合的动态教育系统,将幼儿园、家庭、园外机构、各类场馆、社区等纳入其中,同时兼顾教学活动、任务情境、学习空间、学习工具、互动关系及方法理论等因素,让幼儿成为具有文化传承责任感、具有科学精神、勇于实践创新的人。

猜你喜欢
闽南语闽南素养
闽南文化传承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闽南,闽南
闽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