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气象科普视频内容生产应用思考

2023-11-07 03:21郑艺雯林梦雪宋文熙游立杭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气象科普天气

郑艺雯,林梦雪,宋文熙,游立杭

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福建福州 350025

1 短视频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短视频一般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率的、向普罗大众推送的视频内容,时长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近年来,短视频经历了快速的“暴发式”增长,针对短视频的风口是否已经过去这一问题有不同的判断。但目前来看,短视频依旧是一种常态化的发展趋势[1]。

短视频具有即时性、移动性、碎片化、场景化、娱乐化等特点,历经多年,短视频也向纵深发展,产生了新的短视频文化群落,更趋向浸润于缤纷多彩的民间文化。正因为这种普世性越来越凸显,短视频的公众化叙事功能不断被放大,许多政务新媒体开始转变传统的宣传策略,从官方走向民众。气象作为最贴近大众的领域之一,也开始向短视频发展,主要以目前最为火热的抖音短视频平台,以及近几年兴盛起的微信视频号为主要的短视频平台,试水制作与运营气象短视频[2]。其中,气象科普类视频也开始在气象传播中开辟新的天地。

2 短视频时代科普视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发展机遇

当下,许多业内人士和学者已经意识到短视频时代给气象科普视频带来的机遇。具体而言,从时效、传播效果、创新空间3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有学者认为,气象预警信息的时效性较强,与短视频即时性的特点相契合,短视频“激活”“秒级”响应的叙事特点可以成为推动知识普及的有效工具,尤其对防灾类气象科普内容的及时普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短视频的大众性也扩大了气象科普的传播对象范围,增强了其普世性,为向大面积人群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提供了可落地的空间与可能性[3]。短视频存在形态的不断演变细化也给气象科普传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提供了更多的呈现方式,如Vlog、微动画等。

除此之外,短视频的分众化也对气象科普人群的分众化制作、内容服务的精准投放具有一定的帮助。加上知乎、B站等知识学习型平台的兴起,以及短视频自身的知识化发展倾向也给气象科普孕育了良好的沃土。

2.2 现实挑战

2.2.1 普遍缺少专门的成熟制作团队气象影视的融媒体发展与广电几乎同步经历着业务改革的阵痛。而与广电不同的是,广电依旧有着强大的媒体专业实力,转型相对而言较为迅速。而气象媒体部门需要在维持正常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上,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气象短视频的创作与运营,这对气象媒体部门而言稍显力不从心。尤其在气象科普领域,需要媒体部门将创作技术与气象专业能力“两手抓”,而“广电思维”向“短视频思维”的转变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导致气象科普短视频难以真正在实际工作中落地。

2.2.2 内容赛道处于相对弱势 从纵向来看,当前气象短视频的资讯以天气预报为主,除了应急科普,其余的气象科普内容成了“非必要选项”,许多气象部门的短视频平台依然难见其踪迹。从横向来看,科普这个门类在高度娱乐化与资讯化的短视频领域较为缺乏内容吸引力,因此,科普类短视频做得较为突出的头部自媒体,尤其针对短视频平台的屈指可数,为大众熟知的气象非官方网红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目前也以微博为主阵地,内容以图文为主。

2.2.3 科普的“短视频化”加工困难 在气象科普领域,需要媒体创作技术与气象专业能力“两手抓”,在内容制作的过程中,气象科普的文字内容资料非常丰富,但通常内容较为专业且篇幅长,要理解透彻并阐述生动已十分不易,即便凝练短小精辟的文稿拟出,要将其视频化做得引人入胜又是一件难事。大多数短视频若无法在开头前几秒吸引用户的眼球就只有被“划走”的命运,因此,这对创作者的气象科普凝练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对短视频制作的理念和热点的把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天气热点、短视频热点、防灾热点时效性的增强,这就要求创作者需要做得又好又快[4]。

3 气象科普短视频的内容特点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同行作品,对气象科普短视频的内容特点,使用宏观归纳演绎、数据分析、案例对比、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总结如下。

3.1 科普形态类型化

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以抖音@福建天气、微信视频号@福建知天气官方短视频平台为主阵地,在短视频领域深耕,尤其是气象科普视频的尝试已形成了一定的内容生态,产生类型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两大类型:纯气象科普与“预报+科普”的附着式科普2种形态。纯气象科普分为传统气象科普视频与新气象科普短视频,传统科普视频包括一些已经制作好的系列科普视频,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分发。这些视频通常选题较为教科书式,在短视频平台传播效果一般。而纯科普的新气象科普短视频通常为当下现制作的短视频,由主持人出镜进行口播,有的中间会穿插一些其他画面[5]。

而“预报+科普”的附着式科普则通常是在天气预报,尤其是遇到重大天气过程时,穿插在预报中的科普内容。从实际数据来看,“预报+科普”的附着式科普会得到天气热点时的流量福利,有较大的曝光机会。如表1所示,当天气热点出现时的气象科普短视频的播放量、平均播放时长、完播率3项重要数据大幅超过了同期的纯科普短视频。

表1 @福建天气 抖音号科普类短视频数据统计表

3.2 科普选题生活化

大部分气象科普的选题选自传统的气象科普知识,但实际上,一些专有名词难以在文字层面激发观众的兴趣,因此,以往的科普视频大多是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比如采用动画演示、真人生动口播等方式进行体现。短视频时代摆脱了传统的“电视思维”,对视频内容选题的要求更为严格,科普选题也被要求需要更加贴近用户的生产和生活,变得更吸引眼球。

截至目前,@福建天气和@福建知天气,不论是浏览量,还是互动量,双平台科普内容传播效果最好。例如:“为什么南方树木春天落叶?”的这一期科普短视频,选题创意来源于当下的日常生活,正值春天,却随处可见满地飘落的落叶,这种与气候关系非常紧密的现象同时出现在共同的生活场景中,非常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感与好奇感,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3.3 科普栏目品牌化

近年来,许多气象短视频窗口开始纷纷建立自己的特色个人化天气预报栏目,将分散的、不定期的、不固定的天气预报短视频整理起来,作为头部的@中国天气制作出一系列品牌化的科普短视频,比如“打开天窗,听首席聊天”“彩虹姐姐快科普”等,还有“节气冷知识”“首席有话说”“了姐涨知识”等特色栏目,在抖音首页建立了合集,方便用户点击查看往期内容,并且在简介说明各个栏目更新时间的预告。

此外,@福建天气主持人周晨作为科普大赛的获奖者,也凭借自己的优势建立了自己的专属科普节目“气象冷知识”,并设计了slogan“冷气开放,气象冷知识陪你过春夏”作为每条视频的开场白,并且设计了封面,在视频开头附上栏目名称,已经初具一档成熟的品牌化栏目的雏形,同时在抖音首页设置了节目专栏。这种品牌化有助于培养用户习惯,建立熟知度,长期来看,对气象主播个人IP的塑造也有着深远影响[6]。

3.4 科普场景实景化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内容生产的场景也逐渐实景化,气象短视频从传统的“棚内录制”走向生活场景,即便是在演播厅录制,主持人也喜好挑选一个角落录制一段视频。@福建天气的系列科普短视频主持人选定的背景也逐渐生活化,春节期间,选择在家门口的对联前录制,充满浓浓的年味儿,这一期视频的浏览量也相对较高。“为什么南方树木春天落叶?”这一期短视频也是在户外录制,背景是满地的落叶场景,其中穿插着不少的落叶空镜,美轮美奂,从审美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享受[7]。

天气类的科普内容与实景关联紧密,这种实景化容易将观众置身于一种内容的场域,“沉浸式”感受,并且将内容变得更亲民化,所以短视频的发展趋势相对传统天气预报录制习惯来说,更需要走出棚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以往固定机位实景拍摄的转变更加考验摄像师的拍摄技巧。而且作为天气类的科普内容,实景拍摄更容易与观众在“时空”上有更强的“同步感”,也更容易激发大众对当下天气类科普话题的兴趣,增加点击率。

3.5 科普表现具象化

截至目前,气象科普类的短视频以真人出镜讲解为主,纵观头部@中国天气的系列科普短视频皆是以真人IP化的系列短视频,但近期@中国天气开始采用“内容众筹”模式,收集各省份做得较为优秀的短视频在官方视频账号上进行投放。

其中,有一期深圳天气短视频“说好的暴雨呢?”用生活中极其简易的道具演绎其原理,将“暴雨落区”这个专业的名词,将预报与实际所产生的差异感受用具象化的表达方式进行科普,效果十分显著,用喷雾瓶喷洒前后顺序,抹布拧水式喷水分别说明从“降雨的时间差异”“降雨空间不均匀”“个体差异”等差别,令人一目了然。这种剧场式的具象化演绎不失为一种气象科普的实验性创新路径,其实这种方式在科普短视频领域并不少见,而在气象科普领域运用得还较少。这种形式的科普令人感觉耳目一新,跳脱出传统的科普讲解方式,让科普的门槛更为降低。传统的科普短视频都有其特定人群,而新媒体时代,尤其是短视频时代,科普群体更为广泛,只能在科普的同时,兼顾科普听众的知识水平,而这种具象化的方式尤其能够抓人们的眼球[8-12]。

4 气象科普短视频创作运营创新路径

4.1 组建气象科普制作团队

一期优良的气象科普短视频需要极具创意的策划、精华的文稿撰写,以及良好的拍摄与后期制作技巧等,在实际工作中,凭一人之力是难以圆满完成的,需要专业的制作团队共同完成。团队中最好有具备科普经验的成员、气象专业的成员,非气象专业的成员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动积累气象知识,因为气象科普的核心依旧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气象知识。当团队合作熟悉之后,就能够形成团队默契,从而使得制作走向流程化,提高气象科普视频的短时制作能力。

4.2 抓住重要天气热点时段

气象科普最终的目标是能更好地增强民众的气象科学意识,尤其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因此,在出现天气热点时,视频平台的关注点与流量也更能集中在气象信息上,这也是做好气象服务的最佳窗口期,将相关的重要气象科普信息附着在大众关心的天气要闻中进行推送,能有效提高传播效率,并且能在视频中适当对日常科普栏目进行引流。

4.3 转变科普表达思路

当产生比较聚焦的气象科普知识盲点时,应创新科普手段,比如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剧场式的演绎方法,甚至是实验性方法,力求能让更为广泛的大众所理解。在日常天气热点较少时,可以制作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冷知识”科普,甚至可以针对这些特有的趣群进行粉丝运营,以获取选题。

4.4 打磨视频内容制作细节

每一个爆款视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尤其针对视频的文案、标题、封面、节奏把控、音乐、特效等都有讲究。目前,气象科普短视频普遍时长大多在2 min以上,而实际上许多爆款短视频时长越来越短,除内容要简练外,打破科普传统叙事节奏、采用快剪的方式等提高节奏也是一种办法。

针对科普的选题,要抓人眼球,这就体现在标题上,最好的办法是制作一个固定的视频封面,标题要尽量醒目,并且在视频的开头2 s一定要设计引人入胜的画面,留住观众,并且设计一个栏目“slogan”,不一定是一句话,可以是一样能够深入人心的标志性物品,长期培养观众的熟悉感。每次的内容投放都尽量争取带上平台的热点话题关联,并后续观察数据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5 结束语

短视频即时性、大众性、碎片化、分众化等特点给气象科普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它的专业化团队运营、内容娱乐化等特点也给科学学习类内容的气象科普视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短视频时代的内容形态影响下,气象科普短视频呈现形态类型化、选题生活化、栏目品牌化、场景实景化、表现具象化等特点,都启发了短视频时代气象科普视频内容生产的发展,应从团队建设、善抓热点、转变思维、细节研磨等路径进行提升创新。

猜你喜欢
气象科普天气
气象树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科普达人养成记
Weather(天气)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