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涉藏报道舆论引导方式研究
——以新华网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报道为例

2023-11-08 14:36盖姝博范力丹
声屏世界 2023年15期
关键词:新华网民族团结和平

□盖姝博 范力丹

1951年5月23日,随着《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圆满签订,西藏正式迎来和平解放。从那时起,西藏人民再也没有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骚扰,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在解放后的70年间,西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2012—202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作为我国主流媒体之一,新华网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重点进行了新闻报道,部分报道反响很好,尤其是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出的信息,获得了广泛传播。

2021年对于西藏自治区来讲意义重大,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地球之巅”不断刻写历史:彻底粉碎外部势力妄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维护了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崭新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就把焦点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1]在当前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已经是必然趋势,以移动端为主的媒介传播方式也更受欢迎。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而手机网民规模也高达10.47亿。由此可见,移动手机端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这也就意味着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和舆论引导方式应当重视移动端的使用。本文以新华网对于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是如何进行舆论引导的,又使用了哪些舆论引导路径。

移动优先战略:主流媒体引导舆论新方向

舆论,是公众的言论,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在互联网时代,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公众参与程度显著提高,失去了现实空间的“对峙”,人们在互联网空间也容易变得跟风、冲动。再加上我国网民数量基数大,人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针对同一事件的舆论,网络舆论就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领整个舆论导向。因此,把握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对于整个舆论导向至关重要。

移动优先对于引导西藏地区舆论的特殊意义。一、推进西藏稳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自古以来,西藏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重要领土,然而由于偏远的地势和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传统、宗教习俗等原因,西藏地区一直是境外势力虎视眈眈的一个目标。在智媒时代,人们最常使用的媒介就是手机,这也体现出了移动传播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人人皆是记者,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可以在手机等媒介上迅速发出并进行传播,这就对主流媒体的报道速度和报道力度提出了考验。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最为真实、客观、权威的报道,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舆论走向。因此,主流媒体要运用好移动传播媒体,迅速把握事件进度,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澄清谣言,促进西藏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信息交流,缩小“信息鸿沟”。虽然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较高,但是在西藏地区,还有很多潜在受众因为设备、技术等的制约,难以装备大型通讯设备。习近平总书记坚定表示了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时,手机等较为轻便的媒介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受众接收和传播信息,原本与外界鲜有交集的群体也得以借助移动媒体进行交流,这不仅实现了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缩小了偏远藏区与外界之间的“信息鸿沟”。以前通讯受阻,信息的传递十分困难,受众认知水平也有限,但在移动设备和网络的帮助下,人人皆媒时代的到来也给了很多潜在触网者接触新生事物的机会,有助于增加个体对国家的总体认知,帮助西藏民众拓宽认知,筑牢民族团结意识。

移动优先如何引导西藏舆论。一、占据“首发”位置,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当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格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为主要形态的新媒体因为多种优势而日渐成为主流传播平台。[2]然而,新媒体这一特征有时也是把双刃剑,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很多媒体会为了追求时效性和流量,不顾事件全貌,无视新闻真实,颠倒黑白,误导受众。很显然,如果在这种局面下,传统主流媒体若采取以不变应万变、默不作声的“鸵鸟政策”,那么舆论导向将逐渐发生偏向,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也将下降,威信也将被动摇。

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舆论的正确引导是必要的。传播学上的“首发效应”认为,首发信息会让公众形成“第一印象”,可以先入为主,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3]尤其是在舆论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发言,一旦出现意见领袖,统合受众声音,就很容易出现“沉默的螺旋”,造成少数人的“失声”。再加上网络中鱼龙混杂,很多人不知全貌、不顾后果乱发言,甚至造谣,这对其他受众产生的引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主流媒体有义务与责任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新闻报道,告知受众事件真实情况与最新进展,以消除其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阻止谣言的发散。总之,抢占舆论制高点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走向至关重要。

二、创新传播手段,提高新闻传播影响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将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作为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的重要方式。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受限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新闻传播效果往往局限于文字与音频,而目前的新媒体时代衍生出了多样的传播方式,如5H、短视频、移动直播等,都是新兴技术带来的产物。在突破时空限制后,现代新闻传播还更注重受众反馈,微博、头条等平台都设有留言板块,可以快速获得反馈,不再是单向度的传播。受众的声音对于媒体来讲至关重要,能使媒体快速调整传播策略,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另外,“沉浸式传播”也逐渐进入视野。与以往任何传播方式都不相同,依托于VR、AR等技术的信息交流,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临场体验,这种“零距离”感受新闻的方式能带来身临其境式的现场体验,给予受众参与感和满足感。而这些传播方式都得以借助移动设备得以实现,受众随时随地可以接受信息,感受现场,这也是移动设备带来的深刻改革。

新华网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报道特点分析

“互联网时代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调查结果显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易于在“重大时政报道”“重大主题报道”“突发事件报道”和“社会热点报道”中体现,其中重大主题报道历来是主流媒体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彰显媒体公信力与权威性的主要渠道和传统阵地,是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方法和举措。[4]新华网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主题报道呈现于网页,但与移动设备联动,很好地践行了移动优先策略。

紧扣主题,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媒体是传播国家政策方针的主渠道,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各民族间共同发展对于推进全国政治文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民族团结进行宣传报道,更能够从侧面加强民族团结。在宣传民族团结政策、营造民族团结氛围、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时,新闻报道的体裁、内容和组合方式都需要经过反复思考和精细加工。[5]

新闻媒体在进行宣传报道时要有侧重点,做到主次分明,最主要的就是让少数民族能够正确深刻地理解政策主旨。一味地强硬灌输式的报道,不仅不能让西藏地区受众充分理解政策,还会适得其反,让西藏地区受众产生厌恶心理,出现排斥现象。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西藏民族的不同特征与历史背景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报道策略,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全媒互动,打造立体传播矩阵。新华网的主要阵地是电脑端,但是在每则新闻报道的界面,都有微信、微博、手机端的二维码,如果手机上已有新华网客户端,则可直接在手机端进行阅读,这就实现了不同平台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媒介之间的信息互通。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专题报道中,新华网采用了图文报道、采制音视频播报等多种报道方式,实现了视听结合,综合了多种媒介,打造出了一个立体而全面的传播矩阵。

另外,文字报道足够深入,做到了细致真实;图片和视频报道则是用纪实影像展示出最真实的西藏形象。纪实影像的运用是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碎片化、去中心化特征的要求,它能够快速抓住受众眼球,吸引受众注意。相比起文字的直白描述,图片与音视频的直接呈现更能给人画面感与真实感。影像特有的构图、色彩等要素更能够带来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新华网《西藏的心声》视频,以时间为序,在短短4分半的时间内展示了西藏解放前后的对比,精简而生动,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专注内容,深挖人物背后故事。在新华网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专题报道中,设有《人间奇迹在西藏》《融媒之声》等众多板块,里面有着大量的图文和视频报道,或讲述了某位人物为西藏和平解放所做的贡献,或深入探访了某种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这些报道背后是新华网对内容的深度挖掘,是对故事的生动叙述。

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如何讲好报道背后的故事依旧是重点。只有注重内容的探索与讲述,才能有坚实的报道依托。如果报道只是事实的堆砌和整理,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在现在这个受众注意力和时间都碎片化的时代,没有优质的内容就意味着无法抓住受众。而新华网的报道,不仅将西藏地方特色展示了出来,还采用了故事化叙述,将其讲述得生动、有趣,让受众在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的同时,还能深刻感受到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符号建构,图文交融传播文化。斯图尔特·霍尔认为:“我们用于表述带有意义的词语、声音或形象的总的术语称为符号。”[6]符号又根据标准的不同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信号和象征符等。西藏是一个极具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的地区,它在悠长的历史中形成和发展出的文化厚重而神秘。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报道中,蕴含的民族符号相当多,包括服饰、景观、风俗等,都是西藏地区特有的,新华网用文字、镜头将其记录整理完成,这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交融。人们通过浏览、观看这些新闻知晓了西藏的历史和文化,实现了跨文化传播。

涉藏报道舆论引导路径创新

多平台发布,横向扩大传播面。目前,新华网主要还是以网页版和客户端为主要阵地,新闻内容有深度,有力量,新闻报道专而精。然而,场景时代催生了以“可视化图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算法的广泛应用,又使短视频异军突起,这就给了类似抖音、头条新闻这种以短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平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截至2021年底,抖音日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那么将抖音作为另一大传播平台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不同题材的新闻需要不同的平台加以报道,短视频平台迎合了受众碎片化的时间需求,但与此同时,也必然失去了深度与长度的挖掘。在互联网时代,受众注意力是各媒体争抢的焦点,如何将内容做得更精、做得更好是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媒体筛选一些内容,将适合制作短视频的题材进行整理,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多角度叙述,纵向延伸新闻点。西藏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目前媒体多将视野放在西藏较为著名的文化上,例如藏药、唐卡等,然而西藏还有很多优秀且独特的文化尚待发掘,西藏茶文化、体育文化等也都是西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是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切入点。人们可以放开眼界,多方面探索和传播这些文化,纵向延伸进其他领域,进行深挖探析,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结语

涉藏报道承担着促进西藏和平稳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责任,如何做好涉藏相关报道是所有媒体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通过报道将最真实、最多彩的雪域高原呈现出来,能让国内外受众了解到真正的西藏,不仅能够促进民族团结,还能够打破一些外媒对西藏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污蔑。新华网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主题报道很好地做到了展示西藏的发展脉络,实现了西藏文化的对外传播,使更多人了解了西藏解放后发生的巨变,对于舆论的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新华网民族团结和平
民族团结之歌
中自协、新华网、行者,共同发布骑行大数据报告
博弈·和平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期盼和平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