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融合视角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路径与对策研究
——以广州为例

2023-11-08 02:27佟宇竞
南方农村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力广州农业

佟宇竞

(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2.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

一、广州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趋势演变

(一)广州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变化情况

为更好研究广州农村劳动力总量和变化情况,选取2010—2020年农村劳动力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由表1可知,2010—2020年,广州农村乡镇人口总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20年上升到691.93万人,年平均增长率3.39%;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也呈现同样的上升趋势,2020年上升到473.5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3.16%;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占乡镇人口比重较平稳,处于69%左右;本地劳动力资源总数上升比较缓慢,2020年为221.5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2.06%;本地劳动力资源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比重处于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52.06%下降到2020年的46.78%,年平均下降率1.06%。

表1 2010—2020年广州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情况

(二)广州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农村从业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20年,广州农村从业人员总数处于上升趋势,2020年上升到423.6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3.15%,和乡镇人口总量及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增长率基本一致;农村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比重较平稳,为89%左右。

表2 2010—2020年广州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农村从业情况

(三)广州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农村从业人员所处行业情况

由表3可知,2010—2020年,广州农村从业人员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总量和其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1.40%,2020年分别为61.02万人和14.40%;其他从业人员总量和其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比重基本都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20%,2020年分别为362.62万人和85.60%。

表3 2010—2020年广州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农村从业人员所处行业情况

(四)广州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细分情况

表4结果显示,2010—2020年,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中,农业从业人员总量呈缓慢下降趋势,2020年为51.00万人;但农业从业人员占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重基本稳定在83%左右,2020年为83.58%;林业从业人员总量和其占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重基本稳定,2020年分别为6991人和1.15%;畜牧业从业人员总量和其占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2020年分别为24648人和4.04%;渔业从业人员总量和其占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2020年分别为42181人和6.91%;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总量和其占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总数比重基本都呈缓慢上升趋势,2020年分别为26369人和4.32%。

表4 2010—2020年广州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比重

(五)广州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镇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情况

表5结果显示,2010—2020年,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镇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比重都呈稳步下降趋势,分别从2010年的14.17%和20.26%下降到2020年的8.82%和12.89%,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4.63%和4.42%。

表5 2010—2020年广州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镇人口和农村劳动力总数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研判

面对百年变局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全球环境,广州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研判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采取切实措施释放劳动力需求潜力,创造条件激发创业活力,成为新时期广州农村劳动力就业行稳致远的重要因素。

(一)农村要素市场持续发育,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变化和身份转变

近年来,广州市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为契机,不断加快农村要素市场化进程。目前,在耕地面积3万亩以上的镇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在白云、黄埔等7个涉农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仲裁委员会,形成了涵盖市、区、镇(街)、村、社五级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体系。截至2021年底,广州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约101.11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要素市场化进程加快,是农村市场深化自身发展的成果,其背景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

(二)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创新趋势,塑造农业创业就业新动能

随着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布局的增强,其功能外溢趋势不断增强,“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观光”等创意农业范式不断涌现,推动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即新兴产业发展和交叉产业应运而生,使城乡产业呈现产业集群化格局。近年来,广州产业集群化发展平台如产业园区等蓬勃发展,这些集群化发展平台的涌现,极大激活了城乡要素的新型配置效应,持续形成范围经济效应,推动新型产业集群不断涌现,并且产业创新对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和就业转移作用不断显现。

(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促进农村创业组织方式变革

近年来,广州市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体系蔚然成型,催生“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新模式。截至2021年,广州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4家以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54家,均位居全广东第一。广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01家,家庭农场达到425家。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推动下,对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产生显著的正面导向作用,有利于吸纳返乡大学生、转业军人和返乡创业人员,推进农业创新创业,实现农业内部的转移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能力提升,也将产生正向激励作用。

(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关联性不强

目前,支撑广州农业产出效率较高的市场主体主要集中于龙头企业,行业主要集中于现代水产养殖、小盆栽花卉产业等少数行业,但小农户与这些行业企业的关联度不强。与之相反,大部分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效率偏低,是就业吸引力最弱的行业,低效率意味着就业不充分和收入水平不高,很难吸引到优质劳动力,这对农业内部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负面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广州农业生产岗位依然严重缺乏吸引力,区级层面非农产业的就业创造能力提升缓慢,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亟需在农业领域创造新产业,催生新业态,培育新企业,持续拓展农业创业就业的空间和领域。

(五)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有待提升

2016年“三农”普查数据显示,广州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初中文化程度占比为50.6%,比2006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比15.4%,提高8.2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为2.8%,提高2.4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及其水平,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弹性偏低,只能从事低端重复劳动,创新动能不足。同时,由于城乡之间收入的差异性,以及广州较发达的城市经济和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离农、脱农倾向较严重,导致农业人才结构失衡,与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制度支持不足

近年来,广州围绕粮食安全、“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农业现代化中心议题,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力度,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力度还有一些差距。目前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探索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以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以及为了促进农村能力市场建设,一些先进城市如杭州、成都在全国率先推进农业职业经理人建设,但遗憾的是,广州没有对此予以政策层面的突破。因此,广州有必要借鉴国内先行城市的制度经验,围绕农户主体、能力提升等,在一些重大领域实现有效制度突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得出、转得稳,还能创业兴业并逐步致富。

三、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战略路径

(一)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置于重要地位,强化政府在就业中的重要职责。多渠道收集各种就业信息,利用现代通信手段、网络和各种媒介向农村劳动力传递就业信息,多渠道促进进城就业,引导外出务工就业。宣传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提升就业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强的产业,建立富有活力的创业机制,以创业促进就业,为进城务工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高质量推进“三项工程”羊城行动

高质量培育“粤菜师傅”,实施“请进来”学制培养、“送上门”短期培训、“普及性”远程教育、“组织化”劳务协作。擦亮“广东技工”品牌,深入开展百万农民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高素质农民。提升“南粤家政”品质,扶持一批特色家政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强家政服务技能人才培养。

(三)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开展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集聚、人才交流、人才服务等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改革,加强“三支一扶”志愿服务工作。完善涉农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及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评价方式,继续开展“乡村工匠”评审,培养农村乡土人才。

(四)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创业,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全面落实稳岗就业、就业援助、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等支持政策,不断提升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质量。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切实维护农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探索规范平台企业新就业形态用工关系,并将新就业形态用工人员权益保障作为重点。

四、促进劳动力就业对策建议

(一)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强政策之间协同性

一是提高政策的协调性。财政、银行、税务、就业服务等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强化政策的普惠性、管理的精细度,提升扶持政策的总体效果。二是制定农村劳动力全方位培训政策。从劳动力区域转移、技能提升等方面提出目标措施,出台覆盖农村劳动力就业过程中各阶段和各领域的培训政策。三是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强化失业登记,进一步放宽失业登记条件,探索采取“承诺制”开展失业登记。四是细化分级帮扶政策。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程度,设置不同类别的补贴项目和不同等次的补贴标准,特别是要优化设置企业吸纳就业困难农村劳动力的岗位补贴,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提高帮扶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大力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一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深度和广度。发挥广州市场成熟、商贸发达的优势,推进产业链前向或后向多维度一体化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链为融合纽带,加速形成融合共生和协作共进抱团式发展格局。二是形成农业深加工产业集群。全面发挥广州食品工业产业体系完整及基础实力强的优势,积极推动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发展,推进龙头企业开展园区集中化管理,促进产业集聚。三是推动农家乐、乡村民宿进一步发展。培育高水平、高创意、高增值的农村休闲度假康养产业,实施现代“农业+文创”行动,全面支持农业公园、农史教育基地、农艺工坊建设,培育农文教育、农村文创智库、乡村创新等创意产业。实施“农业+康养”融合行动,结合健康产业和农业体验建设,推出特色农产品供给,健全乡村健康养生产业。

(三)调整金融政策,优化涉农金融扶持体系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三农”金融产品。鼓励发展多种新型农村基层金融组织,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推出“三农”金融产品,盘活农村、农民手上闲置资产,扩大农村产业贷款规模。二是支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多方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上市及在新三板、股权交易等资本平台挂牌,促进龙头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加快发展,提升农业企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三是支持推进各类新型涉农支农金融组织发展。推动金融机构与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广泛合作,共同开发涉农支农新型金融产品,拓宽中小涉农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融资渠道。四是建立健全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给予农业新业态企业重点支持,通过税收减免、优惠等手段尽可能减轻新业态企业税负,对有发展潜力的涉农企业重点扶持。根据涉农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专项奖补。在年度财政预算中,通过设立新业态农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就业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平台经济示范性强等的农业企业予以倾斜支持。

(四)建设高水平就业服务平台,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健全就业服务平台。规范就业服务机构职责,强化基层就业服务人员配置、设施设备和经费保障,特别要加强镇(街)、村(居)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降低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的获取成本,更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基本的就业公共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标准体系。完善就业服务指导性标准,统一就业服务流程和规范,推进标准化建设,将政府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进一步贴近服务对象,将相关服务窗口拓展到镇村。三是推进“互联网+就业创业”建设。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多渠道搭建供求信息发布和对接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网络招聘会。设立农村劳动力群体服务专区,集中收集发布适合的岗位信息,促进供求对接匹配。实现服务体验便捷化,招聘过程高效化,求职匹配精准化,推动农村劳动力快速实现就业。

(五)关注就业需求,维护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

一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精准掌握劳动力年龄、学历、技能、培训意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信息台帐进行管理,并积极通过大数据应用等渠道扩大台帐对象范围,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全覆盖。加强与民政、残联、工会、妇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采集农村劳动力信息。开展入户调查,掌握辖区内农村劳动力情况并补充完善信息台帐。二是推进基层组织定向联系行动。与辖区内常住人口较多的街(镇)、社区(村)基层组织加强联系对接,了解掌握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特点、实际需求、技能文化素质等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三是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工资支付保证金、应急周转金、银行代发工资等保障工资支付长效治理措施。加强人文关怀,使农村劳动力基本权利得到更充分尊重,劳动技能培训得到进一步发展,职业安全卫生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提供精准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技能水平

一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推进“订单式”培训。通过提供技能补贴等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参与技能培训,对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涉农企业中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手,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订单式”培训,切实提升培训效果,节省农村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搜寻成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考虑实行以工代学、以工助学等形式,既解决受培训者的学费和实际操作环境及培训后的出路,又解决用人单位的资金投入及用工问题。二是全面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对已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再培训,针对培训对象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采取新的培训举措,扩大受训面。随着广州市产业升级和产业调整,积极推行继续教育,适时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产业发展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培训使得“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猜你喜欢
劳动力广州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