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思维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尿管漏尿情况的影响

2023-11-09 17:19苏燕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漏尿尿管舒适度

陈 平 苏燕芬 邱 玲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临床老年患者留置尿管后,安静状态、膀胱充盈情况下未夹尿管或夹住尿管后,尿液自然沿尿道口渗出,出现“尿裤”或“尿床”现象即可判断为漏尿。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复杂,且处理棘手,临床上要及时且全面评估患者膀胱功能[1-2]。尿管漏尿常见原因有导尿管漏尿与导尿管阻塞、导尿管或引流管折叠扭曲、导尿管型号过大、气囊注入液体量过多或者过少、夹管时间过长、膀胱过度活跃、尿路感染、便秘及其他原因有关。其中导尿管引流不畅和膀胱痉挛是引起导尿管漏尿的两大主要原因[3]。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有的生理解剖结构和生理变化,尿道松弛、膀胱应变力减弱、抵抗力下降,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漏尿的概率更大[4]。发生留置尿管漏尿情况,会增加患者会阴部不适感,增加失禁性皮炎及泌尿系感染等情况,频繁更换护理垫,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量,对于需要记录尿量患者可造成计量不准确情况,影响临床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判断。本研究纳入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尿管漏尿的老年患者,通过结合老年住院患者使用留置尿管型号及材质,统计水囊注水量、改造尿管固定方法等进行临床漏尿情况观察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1~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尿管漏尿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结果判断为尿管漏尿。②情绪状态稳定,研究依从性较好。③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④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各种原因无法于我院持续进行研究者。②存在其他重症疾病。③神经功能状态异常。④病历资料统计不全者。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留置尿管。留置硅胶尿管,型号16-20号,护士结合患者评估情况选择合适的尿管,接到医嘱后,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尿管,妥善固定尿管及引流尿袋,留置完尿管后,并询问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做好及时交接班记录。

观察组基于循证思维于导尿前充分评估,分析甄别出漏尿类别,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尿管堵塞引流不畅引起漏尿常见原因有,尿管扭曲受压被折住,尿袋位置过高、连接口不够密闭,膀胱冲洗无使用三腔尿管,尿液浑浊沉积物较多,患者禁食水时间较长,饮水量不足等方面原因。护理方案为定期巡视,妥善固定尿管,尿袋低于膀胱50 cm,保持引流通畅;多饮水,每日2000 mL以上;做好尿道口护理,预防泌尿系统逆行性感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夹闭尿管的时间。

脑卒中患者常常发生膀胱痉挛,常见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引起的逼尿肌功能异常导致尿管漏尿;护理方案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少对膀胱三角肌的刺激,选择合适型号及材质柔软的尿管,冲洗液温度适宜,气囊打水量适宜,5~30 mL容积,并妥善牵拉固定。

尿道松弛功能退化,漏尿原因:老年、长期卧床、腹压增大、尿道紧张度下降,尿道内外口退行性变、萎缩等;护理方案为缩肛及盆底肌训练运动,导尿时增加润滑或者使用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后留置尿管,减少对尿道口及尿道黏膜的损伤,同时鼓励患者适当下床站立或者借助助行器走动。

泌尿系感染常见原因肺部感染,会阴处潮湿、被粪便污染所致,患者抵抗力下降,饮水量不足等;护理方案为根据实验室检验指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及时更换尿管,增加饮水量;按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预防肺部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使用液体敷料及造口粉会阴处皮肤保护。

腹胀、便秘常见原因:老年患者因骨折卧床,胃肠动力不足,消化功能减退;护理方案为积极预防和处理便秘,妥善固定保护患肢,按时翻身,尽快手术及术后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禁食水时间,有效预防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反应。

其他,临床针对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采取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显著,且便于打理,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舒适度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在发生漏尿情况时,气囊减压联合持续牵引法,注水量10~12 mL牵引重量100 g能安全地、有效地解决漏尿问题。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尿路感染、漏尿及失禁性皮炎。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身体舒适程度,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量表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为未出现不适感觉,10分为重度不适,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身体不适程度越明显。③比较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程度量表评估,量表共计10个评分项目,根据患者满意情况评分1~10分,量表总分100分,根据具体评分结果量化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89分)及不满意(<60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平均(78.60±8.64)岁,自理能力评分平均58分。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78.04±7.01)岁,自理能力评分平均59分。两组性别、年龄及自理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失禁性皮炎2例、漏尿1例,对照组失禁性皮炎4例、漏尿4例、尿路感染2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0% vs.40.0%,P=0.024)。见表1。

2.3 两组护理前后身体舒适度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身体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0.68)分 vs.(6.31±0.70)分,P=0.576]。护理后,两组身体舒适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均P<0.001);观察组身体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2.57±0.29)分 vs.(3.25±0.33)分,P<0.001]。见表1。

2.4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5例、满意9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满意10例、不满意7例,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0% vs.72.0%,P=0.021)。见表1。

3 讨论

临床常见老年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尿管漏尿情况,常常导致患者舒适度下降,患者及家属感到紧张和焦虑,增加失禁性皮炎及骶尾部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需要记录尿量及24 h出入量的漏尿患者,因多次频繁漏尿,往往出现估计不准确,记录数据不准确,可能影响对疾病的精准判断[5],提前评估患者情况,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尿管漏尿频次及漏尿量。老年留置尿管漏尿情况,需要准确评估患者漏尿的主要原因,提前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根据循证依据找出引起漏尿的可能原因,落实防止漏尿的护理措施,有效减少老年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改善患者会阴处皮肤舒适度,避免尿液刺激会阴及肛周部、骶尾部皮肤而引发的皮肤及压疮等问题出现[6]。

尿管漏尿引起患者不适,常常加重患者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症状,不仅影响老年人日间功能,也与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我国人群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5.5%,其中老年人占56.7%[7-8]。长期睡眠障碍不仅降低躯体抵抗力,还增加了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9]。多数睡眠障碍的发生和持续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这种剌激因素长期存在,失眠会迁延下去形成慢性失眠。护理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和倾听技术,学会换位思考,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准确把握其情感变化,找出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漏尿引起的不舒适导致老年睡眠障碍的,积极查找尿管漏尿原因,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降低漏尿发生率,加强心理护理,和患者家属一起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指导快速康复训练,缩短留置尿管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练,调整睡眠时间,减少白天睡眠时间,保持环境安静,夜间使用手电,减少强光刺激等影响睡眠不利因素。因此,选择合适型号及材质的尿管,充分评估引起患者漏尿的主要原因,提前采取护理干预对策,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除了加强基础护理,重视翻身拍背及功能锻练,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改善或者预防患者留置尿管的漏尿发生率[10]。护理方法开展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患者身心感受,通过改善其身心状态,预防不良事件,减少护理并发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快速康复意识。我院自开展加速康复外科病房,对住院患者围手术期加强使用中药能量包预防患者因长久禁食,导致患者机体胰岛素抵抗及内分泌紊乱等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饥饿状态,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减少创伤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等举措,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积极应对留置尿管漏尿,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本研究对住院留置尿管老年患者漏尿情况进行循证依据分析,采用评估量表对留置尿管的老年漏尿患者进行充分评估,找出患者漏尿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患者尿管漏尿情况。采用安全有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减少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压力性损伤、失禁性皮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漏尿尿管舒适度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你被漏尿困扰了吗?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前列腺术后漏尿一般是暂时的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