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校本课程中实施“以美立身”美育教学的策略

2023-11-10 08:58陆小玲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育教学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第十三中学为例,论述将“仁礼”文化与艺术教育相融合,在艺术校本课程中实施“以美立身”美育教学的策略:通过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成就美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科融合、研究性学习、生涯规划等实践活动中,实现艺术校本课程实施与学生人格塑造及未来发展的融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艺术校本课程 以美立身 美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6-0020-05

“仁”“礼”是儒家核心思想的重要部分,“仁”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仁慈;“礼”是指社会礼仪和对他人的尊敬。“仁礼”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互助,体现礼仪之道、人际关系的和谐。仁爱、尊重和礼仪之道也被视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之一。高中艺术课程是融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作为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主要载体,艺术课程通过提供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作品、创设艺术化情境等,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此,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及心理发展需求,通过开设和实施艺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南宁市第十三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以“仁礼”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自强扶持、立己达人、立身立业”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价值目标,将“仁礼”文化的内涵加以融合,将品格修养、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择业能力等“立身”能力融入美育校本课程中,形成“以美立身”的育人理念;同时,依据美的认知和发展过程,将“以美立身”美育教学分为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成就美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对应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择业能力等“立身”之本(如图1所示)。基于此,我校进一步探索在艺术校本课程中实施“以美立身”美育教学的策略,通过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成就美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推进美育教学育人实践,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悦美”:发现欣赏美的土壤

欣赏是审美的起点。欣赏美是指学生对事物的审美感受和判断。欣赏能力与学生的品格修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自身实践中欣赏和感受各种美好的事物,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格和审美情趣。如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作家经过认真构思完成的作品,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代表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观点或情感取向,具有艺术美的特点,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其好与坏、善与恶,受到启发或熏陶,提升自身的品格修养。由此,“以美立身”强调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

“悦美”校本化课程通过班会课、学科融合,加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发现、接受自身之美,悦纳他人之美的能力(如下页图2所示)。以“悦美”课程为先导,我校“悦美”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要求学生既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又要学会欣赏他人、悦纳自己。我校从全员美育的“悦美”艺术课程角度出发,通过开设音乐、美术等通识课,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校园“仁礼”文化、“我的家风家训爱家教育”等“仁礼”文化主题班会课,向学生渗透“以美立身”的理念。在“仁礼”文化校本课程教学中,学生以“内涵有仁,外显有礼”作为行为准则,以尊老爱幼为美,以友善相助为美,以勤学好问为美,以遵守秩序为美,在爱国主义教育、爱党红色教育、“我的家风家训爱家教育”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革命文化的震撼力量,从而提升艺术鉴赏力、品格修养、文化理解和审美知识储备,形成积极的审美观等。我校开设了“我的自画像”“遇见未知的自己”“解忧杂货铺”“总有人偷偷爱着你”等心理课程,帮助学生加强审美体验。在校内艺术课程学习中,美术生积极参加我校每个学期举办的校园写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以美的画像对校园中的水管、破损的墙体等进行修饰,让校园处处充满美育的乐趣与氛围;电编专业学生则拿起相机,拍摄每个清晨与落日的自然之美,拍摄校园里师生互动的交际之美,拍摄校道上师生竞相赛跑的奋斗之美。

“悦美”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走进校外艺术场馆体验欣赏艺术之美。我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举行“走进美术馆”“走进博物馆”“走进科技馆”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艺术水平,深化课程知识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供“土壤”。2022年,我校与广西美术馆签订馆校合作协议,由广西美术馆为我校師生提供场馆学习服务,如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到美术馆参观展品,提供指定的开放区域让学生在馆进行临摹和写生训练,并由场馆工作人员进行写生指导。

心有大美而德立。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和文化渗透,我校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群体关系,包括个人与自身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都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二、“示美”:提供表现美的舞台

表现美是指学生在艺术创作、表演或欣赏中,选取独特的形式表现一定的情感或思想,让观众有所感悟或产生共鸣。艺术表现还是一种良好的情感宣泄方式,学生通过艺术表现的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助于释放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艺术表达需要个体对人的情感和思想有细腻、深刻的理解,这需要学生形成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与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我校在“以美立身”校本课程中开设了艺术专业课程,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名著、进行艺术审美体验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艺术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实现美的表达,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

展演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实践形式,我校“示美”艺术课程与活动包含艺术选修、采编播一体化特色课程、草木染特色实验课程等,以及在校内、校外开展的一系列艺术活动等,学生可以自主选修感兴趣的艺术课程。我校通过邀请高校艺术院系的教授、专家到校讲学,系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通过举行大型展演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美的舞台,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和表现力(如下页图3所示)。

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内艺术实践场所,我校除了配备美术室、钢琴室、舞蹈室等艺术学习场所,还建设了“寻真”校园电视台、“源泉”草木染特色实验室等实践基地。其中,“寻真”校园电视台的成员全部由本校学生组成,配备指导教师进行项目跟进和指导,将影视表演、影视编导、电视剪辑与展播融合,形成采编播一体化课程。“寻真”校园电视台曾被评为南宁市中小学优秀校园电视台。“源泉”草木染特色实验室则由我校美术教师创办,每周定期开设草木染选修课程,指导学生设计和创作草木染作品。在“源泉”草木染特色实验室,学生通过寻找不同的植物染料,制作健康、环保的染色制品,并对作品图形进行设计,染色工艺技能得到不断改进。2023年端午节,草木染实验室推出自制端午香包活动,学生在美术教师指导下,自己动脑构思包装图案,动手染色,精心缝制香包,并赠给亲朋好友。在活动中,学生除了自己制作香包,还深入学习端午节、草木染等传统文化,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提升了综合审美能力。这一活动在广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校以“示美”校本课程为基础,通过美育通识课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如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舞蹈、音乐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南宁中小学艺术节话剧类演出,并演出剧目《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学生从舞蹈编排、音乐选取到诵读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训练,通过音、色、行更好地诠释了舞蹈、音乐、朗诵之美。“示美”校本课程对学生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更乐于表达,更善于沟通与交流,形成了个人对美的独特感知。

三、“创美”:提供创造美的实践平台

创造美涉及艺术的创造能力,艺术表现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人的大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由婴儿时期以潜意识为主导,逐渐发展为对外界事物形成固定的认识,并从特定的角度力图解释和得出结论,最后进入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阶段。学校通过开设艺术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励学生追求美好理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艺术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人、事、物的感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美”校本化课程主要将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相融合,引导学生立足于真实的生活环境发现美和研究美,这也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审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创美”艺术课程与活动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不同的实践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在“悦美”“示美”课程基础上,“创美”课程体系注重将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与美育有机融合,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包括环境保护类、文化传承类、社会热点类、科学技术研究类课程;社团活动包括人文类、科技类、艺术专业类活动等(如下页图4所示)。

以“创美”课程为核心,学生对美的创新会依据个人表现美的经验,主动地将丰富、生动的美的感受通过专业技巧,以其独特的视角创造与众不同的美育成果。如在我校“人地和谐,美美与共——南宁市人民公园项目式实践探究”研学课程中,教师通过活动设计,带领学生到南宁市人民公园挖掘景点中的历史之美(镇宁炮台)、植物之美(阴生、旱生植物园)、生命之美(睡莲、天鹅等)、精神文化之美、秩序之美、建筑之美(假山等)等,提高学生发现身边之美、体验美、崇尚美的能力。在研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绘画表现阴生植物独特之美、通过摄影表现树木与阳光交织的美,感悟生态和谐,并开展文学创作,由此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我校“创美”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如摄影社组织的“秀美十三中”活动,将活动的目标定位为“手绘校园之美”,要求学生用手绘的方式把学校的美呈现出来,并制作成明信片。不少学生的作品除了勾画校园建筑之美,还添加了节能减排、深夜灯光等人文元素,体现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与感恩。我校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制作成明信片,引起了不少社会人士的关注,通过相关活动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又使学校实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成美”:学会规划美好人生

成就美是指在“美的欣赏、表现、创造—再欣赏、再创造”这一螺旋上升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浸润、熏陶,进而形成言行举止美、心灵品格美、理想价值美,从而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成就美好人生。学生对艺术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发展一技之长,且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艺术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艺术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使学生在未来职业道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成美”校本化课程内容以解答学生的美育与人生未来发展的关系为主,包括高中学习生涯规划、人生未来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课程,结合影视职业体验、音乐、美术职业体验等社会活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将美育的价值最大化。我校“成美”艺术课程与活动是生涯规划与美育的有机融合,通过设计美育主题的生涯规划课程与活动,解答学生想了解美育与其人生未来发展关系的问题,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提供保障。如在“绘制梦想地图、人生20年”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学生把心中的梦想绘制成多彩地图,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在职业体验活动中,我校组织选修播音主持、表演和导演艺术选修课等课程的学生到南宁电视台等单位参观学习,体验导演、播音员的职业生活,从中发展了个人的综合素养(如图5所示)。

自2021年以来,我校每年定时举办大型“商品销售会”活动,学生紧扣学校特色创新设计并售卖文创产品,如DIY胸章、发簪、镜子和发夹等;有的学生结合生物学科知识,开展手工制作红茶菌活动,根据不同工序调配不同的口味,体现了创新精神;还有的学生开设付费点歌、点舞项目等。这些生涯活动与艺术紧密结合的典型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美的实践平台。在“成美”生涯规划课程中,学生通过参加校本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我校每年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参加艺术高考,有不少学生通过艺考考入理想的大学。如2020年,我校有23.3%的学生通过参加艺术高考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广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优秀院校,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世英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之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我校在艺术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程融合中实施“以美立身”美育教学,通过学科融合、体验和实践活动、生涯规划等途径开发美育课程和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审美素养、立身立业的能力,使美育与学生人格塑造和未来发展相融合,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浸润。一方面,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接纳自己、欣赏他人。如学生自发组织策划班级生日会活动,以绘画、摄影、文艺表演等方式对班级教师和同学表达关心与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不少学生通过艺术校本课程学习选择艺术高考,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校艺术高考双上线率保持在60.0%左右,其中,电视编导专业双上线率在90.0%左右,学生通过艺术学习实现了大学梦。自2016年起,我校连续多年获得南宁市教育局指导特长生工作突出贡献奖;2017年,我校创编的校园剧《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南宁市第十九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2022年,我校歌舞节目《灯火里的中国》登上南宁市首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并获得金奖,节目在南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另外,我校学生朱瑜营参加南宁市第二十二届中小学艺术现场创作活动,其作品《秋韵》獲国画比赛金奖。可见,我校“以美立身”校本化课程实践收获了众多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今后,我校还将与时俱进,使艺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更系统、有宽度、有深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傅永聚.儒家“仁礼合一”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齐鲁学刊,2015(4).

[2]乔·迪斯派尼兹.改变的历程[M].凌春秀,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陆小玲(1987— ),广西南宁人,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艺体特色学校建设发展。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美育教学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首湘西人性美的田园牧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有效方法
试论小学美术中的美育教学
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浅探
刍议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教学
论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