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异病同治”的临证举隅

2023-11-10 05:41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9期
关键词:异病同治蒲黄枣仁

杨 绮

归脾丸出自《济生方》,方以参、芪、术、草益气健脾;当归、远志、枣仁、茯神、龙眼肉养血补心宁神,且甘草、远志还有交通心肾之功;木香行气醒脾,使之补而不腻。许子春主任医师是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杭州市级名中医,浙派中医许氏妇科第三代传人,临诊中使用归脾丸频率诚多且广。现将许老临床应用归脾丸的三则验案介绍如下。

1 经间期出血案

患者,女,41 岁,2020 年12 月9 日初诊。主诉:阴道少量出血3 d。患者末次月经11 月23 日,自12 月2 日起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至12 月4 日净,血色较红,平素经水常提前四五日而来,病起已有半年,大便干结,每3 d 一解;脉来弦细带数,舌质红,苔薄黄。肝经郁热化火,方用黑归脾丸合槐芩椿皮汤加味治之。组方:黑归脾丸(布包)15 g,石莲肉(杵)12 g,炒牡丹皮、桑叶各10 g,炒槐米12 g,炒黄芩6 g,炒椿皮15 g,制女贞子15 g(拌),白菊花3 g,大红藤30 g,红木香10 g,地骷髅15 g,旱莲草12 g,酒白芍(拌)、绿萼梅各5 g,蒲黄炒阿胶珠12 g,血余炭5 g,生甘草、炙甘草各2 g。7 剂。二诊以原法续治共21 剂,月经趋常,大便干结好转,12 月22 日经转。后2021 年1月9 日询问,患者无出血。

按语:经间期是胞宫由虚至盛,由阴向阳转化的特殊时期。若禀赋不足,或房劳损伤,或脾胃虚弱,或情志所伤,均可引动阳气损灼血络,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临诊中以肾阴亏虚、湿热内蕴、肝热化火为多见。《妇科经论》有曰:“妇人经血不调,必审脾气化生之源,而健脾为调经之要也。须以补养脾胃为先,脾旺则能统血。”方中黑归脾丸合槐芩椿皮汤,颇符健脾益气、升提中气与滋阴清热、固经止血之意;妙用石莲肉(杵)开胃清心而入心经,以宁血安神;复以炒槐米、炒黄芩、炒椿皮清热化湿,凉血止血;蒲黄炒阿胶珠、炒丹皮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二至丸、白芍滋养肝肾阴血,水足则火自消。

2 月经过少案

患者,女,33 岁,因“月经量极少一年余”于2021 年4 月21 日就诊。入院前1 年患者月经量逐渐减少,甚则点滴即净,色暗。形体渐丰腴,婚已3 年,未孕。末次月经3 月26 日。舌淡,苔薄黄,脉沉而细。治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方用:归脾丸(布包)、逍遥丸(布包)各15 g,南柴胡5 g,薄荷3 g,当归身12 g,酒白芍、赤白芍各12 g,制香附10 g,炒乌药5 g,炒枣仁(杵)15 g,鸡血藤12 g,甘枸杞、制女贞子各15 g,焦川楝子、炒延胡索各10 g,炒青皮6 g,陈皮3 g,玫瑰花5 g,巴戟肉12 g,紫丹参15 g,炙甘草3 g。服上方5 剂后,患者月经来潮,经量较前增多。5 月8 日二诊,上方去柴胡、薄荷、炒枣仁(杵)、鸡血藤,增入炒川续断、石楠叶各15 g,潼蒺藜、白蒺藜各12 g,生麦芽30 g。7 剂。后续服中药两个月,患者经量明显增多,期准。

按语:本案患者系肾虚肝郁、血少不孕。许老治疗妇女月经量少时注重肝、脾、肾三经同调,故方首选归脾丸益气健脾、补养气血,合逍遥丸以疏肝开郁、健脾养血;当归、赤白芍、枣仁、鸡血藤、杞子、女贞子、巴戟天、丹参补血养血,益肾活血,使以香附、乌药、川楝子、延胡、青皮、陈皮、玫瑰花、甘草调气开郁,疏达畅经,故服药初见奏效。后有方有守,肾气充沛、血海充盈,经水自然调达通畅。

3 恶露不绝案

患者,女,28 岁,于2021 年9 月1 日就诊。现病史:剖宫产术后45 d,产后恶露未清,淋漓不净,色黯有块,无臭味,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舌淡,苔薄白,脉大无力。产后元气未复,胞门风瘀未清。拟行气化瘀,理血归经。组方:归脾丸(布包)15 g,石莲肉(杵)12 g,党参10 g,炙黄芪12 g,炮姜炭2.5 g,荆芥炭5 g,紫苏梗6 g,炒桃仁3 g,益母草30 g,厚杜仲(盐水炒)、巴戟天各12 g,炒川续断、茯苓各15 g,藕节炭12 g,炙甘草3 g。服上方7 剂后,患者恶露减少。二诊上方去炒桃仁、炙黄芪,加入当归12 g,蒲黄炒阿胶珠12 g,通草5 g。7 剂后,恶露止。

按语:本病发生机制主要为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本案患者实由剖宫产后,胞门宿瘀未清,新血不得归经所致,兼有脾虚气乏之症,产后元气大损未复,故以归脾丸合参芪生化汤加减,意在益气养血,引血归经,温经化瘀而止血;佐以杜仲、巴戟天、川续断,加强补肾固摄之力;配以蒲公英、藕节炭、荆芥炭,盖增化瘀止血之功;石莲肉、茯苓清心和胃;紫苏梗、通草理气养血,和中化乳,共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效。

4 结语

上述3 例妇科病案皆有湿热内蕴,或瘀血内阻,复为阳气所劫,血不循经,冲任失固而致,故均可随证灵活应用归脾丸。心主血而藏神,其用为思;脾统血而藏智,其出为意。思虑过度,易伤心脾。气血化源一旦匮乏,易致心悸怔忡、不寐梦扰、自汗盗汗、崩漏带下、肠风血痔等。临诊中,每遇月经过多或崩中漏下,或月经过少甚至闭经、脾虚带下、血少不孕、产后缺乳、经行泄泻、脾虚水肿、更年期综合征,以及血虚痛经、先兆流产、血虚失眠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应用效佳。

猜你喜欢
异病同治蒲黄枣仁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枣仁酥工艺配方优化研究
心悸,喝杯枣仁夜交藤合欢茶
典中珍藏蒲黄方
蒲黄的使用方法
蒲黄泡水喝的禁忌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思考
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举隅
脂肪肝与胆石症可以“异病同治”
酸枣仁及其伪品滇枣仁的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