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南部地区优质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3-11-10 08:59杨雪萍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小麦

收稿日期:2023-07-11

作者简介:杨雪萍(1985—),女,甘肃临洮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304988967@qq.com。

杨雪萍.临洮县南部地区优质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3,17(16):-39.

摘 要 为了提高优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增加小麦产量及农民经济收入,针对甘肃省临洮县南部地区优质小麦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在简要叙述对当地优质小麦生产为害较重、分布范围较广的小麦条锈病、小麦黄矮病、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着重论述适合当地优质小麦生产实际的病虫害农业防控及化学防控技术措施,包括科学选种、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化学药剂防治等。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甘肃省临洮县南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6.012

临洮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全县总面积

2 851 km2,总耕地面积超7.2万hm2,下辖18个乡镇、323个村,现有常住人口48万余人。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从临洮县穿境而过,年过境水量达到

46亿m3,水质优良,无污染,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系。臨洮县内以黄土地貌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1 730~3 670 m,年平均气温7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17~760 mm,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无霜期80~190 d。临洮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是甘肃省重要的寒旱农业种植区。

小麦作为临洮县主要的粮食作物,近两年播种面积逐渐扩大。2021年,临洮县夏粮播种面积为8 467 hm2,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达到6 467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76.4%。2022年,临洮县夏粮播种面积在8 778 hm2左右,其中小麦播种面积在7 062 hm2以上,占总播种面积的80.5%。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临洮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也呈现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小麦条锈病近两年在当地总体呈中度发生,同时小麦黄矮病、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也呈现中度发生,在个别地块甚至呈中重度发生,造成优质小麦减产30%~60%,严重制约了当地优质小麦行业发展的步伐,给广大小麦种植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

损失。

1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1.1 小麦条锈病

临洮县小麦条锈病的初侵染源为外来菌源,在每年的4—5月,陇南市、天水市等周边地区的条锈菌孢子随东南季风传入临洮县,若此时遇到较为合适的温湿度和环境条件,条锈菌孢子就会入侵川水区的冬小麦,由于此时温度较低,所以条锈病发病情况相对较轻。待进入6月,温度开始升高,冬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此时条锈病迅速发展,海拔2 300 m左右的春小麦也开始发生条锈病。近两年,陇南市、天水市等地的条锈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临洮县南部地区外来菌源逐年增加,因此当地小麦条锈病也呈现中度偏重发生趋势。

临洮县4月中下旬至5月的温度、降水量、降水的时期和次数也与当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时间和发生范围有直接关系。在外来菌源一定的情况下,当临洮县4月中下旬至5月的降水量多于81 mm时,当地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期要相对偏早15 d左右;当同期降水量低于63 mm时,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期相对晚10 d左右[1]。经过多年的实地观察监测,若临洮县南部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较早,则当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相对较重。在临洮县南部地区,每年6—7月的降水量与小麦条锈病中后期的发生和流行有直接的关系,当地自然降水量较少对小麦条锈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在6月底以后,自然降水相对较少且平均温度在22 ℃以上的气候条件对于临洮县南部地区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2 小麦黄矮病

小麦黄矮病又名黄叶病,主要由大麦黄矮病毒侵染引起,是临洮县南部地区优质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当地小麦受害后,通常表现为植株矮化,多数不能抽穗,造成小麦减产30%左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部分地区减产60%以上,严重影响当地优质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临洮县小麦黄矮病主要由小麦蚜虫传播,传播效率最高的是麦二叉蚜(传播效率92.5%左右),其次是麦长管蚜(传播效率40%左右),其他蚜虫传播效率相对较低。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是临洮南县部地区主要的小麦蚜虫,因此在小麦蚜虫发生程度较重的年份,小麦黄矮病的发生也相对较重。一头麦二叉蚜在病叶上吸食30 min即可获得大麦黄矮病毒,一头带毒的麦二叉蚜在健康的小麦植株上吸食5~10 min即可使其染病。临洮县南部地区优质小麦感染大麦黄矮病毒后,主要表现为苗期叶片失绿变黄,植株矮化,上部叶片自叶尖处开始变黄,随后逐渐扩大,颜色呈鲜黄色并有光泽,叶脉间有黄色条纹,植株极少抽穗或抽穗不结实,造成秕粒,千粒重下降。临洮县南部地区每年5月中下旬,小麦蚜虫产生大量有翅蚜,其在越夏寄主上取食、繁殖、传播大麦黄矮病毒,9月下旬冬小麦出苗后,小麦蚜虫迁飞回麦田,在冬小麦上产卵,同时将大麦黄矮病毒传播到冬小麦麦苗上。

1.3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临洮县南部地区优质小麦的主要虫害之一,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小麦蚜虫集中在小麦植株叶片上刺吸营养成分,影响小麦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在生殖生长阶段多集中于小麦穗部,造成秕粒。临洮县南部地区小麦蚜虫主要为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等,近几年在临洮县呈中度发生趋势,在当地即使防控及时有效仍可以造成优质小麦减产1%~5%[2]。在临洮县南部地区,小麦蚜虫以卵的形式在田埂、渠边的杂草或冬小麦上越冬,翌年3月底至4月初,有翅的干雌蚜虫迁飞繁殖,在每年6月中下旬繁殖危害情况最为严重,因此5月底至6月初是当地防治小麦蚜虫的关键时期。随着冬小麦的成熟,田间的虫口密度开始下降,有翅蚜向田边杂草、玉米等迁飞,待每年10月临洮县的冬小麦出苗后,有翅蚜虫又迁飞入麦田繁殖,进入11月底则产卵越冬。小麦蚜虫不仅直接为害小麦植株造成减产、减收,而且可以传播小麦黄矮病。

1.4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临洮县南部地区优质冬小麦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当地发生的主要为麦红吸浆虫。临洮县南部地区小麦吸浆虫通常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潜伏在3~10 cm的土层中越夏越冬,翌年待10 cm左右的土温在10 ℃以上时,越冬幼虫破茧爬至土壤表层,待10 cm土温升至15 ℃左右时,幼虫结茧化蛹,蛹期一般持续8~10 d[3]。待临洮县冬小麦开始抽穗,小麦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当天交配后便将卵产于未扬花的麦穗上。小麦吸浆虫惧光,多在早晚活动,卵多产于护颖、穗轴及小穗柄等处,雌虫每次可产卵60~70粒。小麦吸浆虫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进入麦壳中,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为害15~20 d。

幼虫经过2次蜕皮,在麦壳里蛰伏抵御干热的气候环境,随后小麦吸浆虫再蜕1次皮爬出颖外,钻入

10 cm左右的土层结茧休眠[4]。近两年,临洮县南部地区4月小麦吸浆虫每小方(长10 cm×宽10 cm×高20 cm)有虫1.32~6.65头,9月每小方(长10 cm×宽10 cm×高20 cm)有虫1.67~3.12头,造成临洮县冬小麦虫穗率在11.3%以上,籽粒被害率在1.07%左右。

2 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2.1.1 科学选种

根据临洮县南部地区土壤、气候及农户的种植习惯,适宜选择对当地小麦条锈病、小麦黄矮病、小麦蚜虫等主要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兰天23号、兰天26号、临农3D17等优质良种。

2.1.2 种子处理

对小麦种子进行人工或机械选种及晾晒,将瘦粒、秕粒、病虫粒、损伤粒剔除,精选饱满、有光泽、粒大且籽粒均匀的种子,随后将其置于开阔谷场晒种

24 h,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和虫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用6%戊唑醇悬浮剂5 mL兑水500 mL充分混匀后,将10 kg种子放入其中对种子进行化学药剂包衣;或者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 mL兑水180 mL充分混匀后,对10 kg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还可以采用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0 mL

兑适量水后,对10 kg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2.1.3 土壤处理

对于临洮县南部地区小麦吸浆虫等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部分地块,在整地时,每667 m2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0.5 kg、水5 kg、50~55 kg细干土充分混匀后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地表,或者每667 m2用3%辛硫磷颗粒剂2.0~2.5 kg撒施于地表,随后用旋耕机将毒土深翻至地下。

2.2 化学药剂防治

2.2.1 小麦条锈病防治

临洮县南部地区的小麦条锈病防治,主要抓住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初期,及时进行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当田间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在5%以上时,每667 m2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20 g、125 g·L-1氟环唑悬浮剂48~60 g、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5~25 g、40%甲硫·氟环唑悬浮剂30~40 g或250 g·L-1丙环唑乳油剂25~33 mL进行化学药剂喷雾防治,间隔7 d左右用药1次,连续喷施1~2次,可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2.2 小麦黄矮病防治

临洮县南部地区对于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应在小麦蚜虫传播病毒之前,当地在每年秋季11月上旬,用10%吡虫啉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防治,每隔5~7 d用药1次,连续喷施1~3次,可有效控制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同时在翌年早春小麦拔节期,在部分小麦黄矮病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块,用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倍液充分混匀后进行田间喷雾,每间隔7 d喷施1次,连续用药1~3次,不仅有效防治小麦黄矮病,还兼防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等病虫害。

2.2.3 小麦蚜虫防治

小麦蚜虫是临洮县南部地区优质小麦的主要虫害之一,也是当地小麦黄矮病的重要传染媒介,在小麦生产中应重点做好小麦蚜虫前期的防治工作。田间蚜穗率在15%以上、百株蚜量为800~1 000头时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立即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措施[5]。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40 g、20%呋虫胺悬浮剂25~30 g兑水50~60 kg充分混匀后进行喷雾防治,间隔5~7 d喷施1次,连续用药1~3次,尽量避开雨天,以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

2.2.4 小麦吸浆虫防治

在临洮县南部优质小麦种植区小麦吸浆虫等地下害虫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生产中主要抓住小麦拔节至孕穗前期进行防治,当小麦吸浆虫处于化蛹中期时,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70~100 g兑水1~2 kg,

充分混匀后喷洒在25~30 kg干细砂土上制成毒砂土,将其均匀撒在田中可以有效防治刚羽化出土的小麦吸浆虫。在小麦吸浆虫羽化后,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4 g进行田间喷雾,每隔3~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1~3次,以达到有效防治羽化成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張武.临洮县小麦各生育阶段病虫草害防治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2008(6):58-59.

[2] 何勤.临洮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7(8):54-56.

[3] 秦惠玲.小麦吸浆虫在临洮县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3):25-26.

[4] 马振民.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41.

[5] 孙斌,王素平,张志刚,等.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6(36):50-51.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