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奋进者,激扬巾帼青春力量

2023-11-11 13:54甘肃省妇联宣传部本刊采编中心
现代妇女 2023年7期
关键词:航海磁共振

甘肃省妇联宣传部 本刊采编中心

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广大青少年踔厉奋发、勇于担当,以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马晓云等30名同志第27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航空工业沈飞某型舰载机研制罗阳青年突击队等19个青年集体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其中,切阳什姐、白响恩、吴丹等6名女性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受到表彰的青年和集体是新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是全国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他们把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共命运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镌刻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层服务、应急处突等的火热实践中,忠诚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充分彰显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

文/王宥力

她,在世界最高水平的田径赛场,不断突破自我、屡创佳绩。16年来,她先后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11枚金牌,参加过3次奥运会、3次全运会。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她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并创造新的亚洲纪录,成为我国首位夺得奥运会金牌的藏族运动员,实现了青海省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作为青海体育竞技类项目领军人物,她犹如一朵高原上的格桑花,坚毅勇敢,向阳绽放!

刻苦训练,追逐“冠军梦”

切阳什姐,1990年11月出生于青海省海晏县甘子河乡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在草原上长大的她从小就非常喜欢体育,2008年4月,运动天赋逐渐凸显的切阳什姐入选青海省体工一大队竞走队。自打那一刻起,她每时每刻都憧憬着有朝一日能披上国家队的“战袍”,站在世界最高水准的竞技场,为祖国赢得荣誉。

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她从未放弃追逐自己的“冠军梦”,通过潜心钻研竞走技术,不断自我加压,她渐渐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执着的信念和刻苦的精神,让切阳什姐在每次训练中都格外认真。尤其是乐观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让她在一次次高强度的训练中快速成长,成绩也是节节攀升。

2010年6月,切阳什姐正式入选国家队集训。自此,在更高的训练平台上和更大的施展空间中,她的整体竞技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切阳什姐以1小时25分16秒的成绩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银牌(2022年3月22日后递补为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成为我国首位夺得奥运会金牌的藏族运动员,实现青海省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6年,切阳什姐再次征战里约奥运会获得第5名,2017年在第13届天津全运会中获得亚军,2018年在印度雅加达亚运会中获得20公里竞走银牌,2019年3月在国际田联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世界积分排名第一,同年9月在多哈世锦赛中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亚军。

2021年东京奥运会,切阳什姐在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遗憾获得第7名后,马不停蹄地转战陕西参加全运会的比赛,顶住奥运失利的巨大压力,与刘虹、杨家玉、杨柳静等世界名将同场竞技,凭借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品质,为青海代表团收获一枚宝贵的银牌。

三战奥运,切阳什姐创造了青海竞走的历史,成为青海省第一位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的运动员,也是我国首位连续三届站上奥运赛场的藏族运动员。

坚持固然不易,付出总有回报。2022年4月23日,在斯洛伐克举行的2022年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金标赛)上,切阳什姐依旧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以2小时43分06秒获得女子35公里竞走冠军,并创造个人该项目最佳成绩。

2022年5月29日,在北京时间凌晨结束的2021/22赛季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站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中,切阳什姐以骄人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她在本赛季竞走巡回赛中斩获的第三冠。

今年3月,2023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第1站)暨世锦赛及亚运会选拔赛举行,包括刘虹、杨家玉在内的一众名将站上赛场,当然,站在她们中间的还有切阳什姐。

在这一站的比赛中,切阳什姐并没有参加她最擅长的20公里,而是选择了对她身体条件更具挑战的35公里。当她收获银牌的时候,既是对手也是队友的刘虹不禁感慨:“她快33岁了,竞技状态还能这么稳定,还能出成绩,真是令人敬佩!”

坚持是她青春年华最亮丽的底色

“如果每天走30公里的话,300天就是9000公里,10年就是9万公里。”切阳什姐用这样一组数字描述着日复一日的训练课,而这满是枯燥、孤独的训练历程,切阳什姐一走就是十几年。三战奥运、三战全运,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每一个4年周期,充满着无尽的未知和变化,而如今呈现在她身上的所有光环,都是过去十几年点点滴滴的积淀——荣誉、低谷、伤病、遗憾、徘徊、复出、再出发。

“坚持”是切阳什姐受访时提到次数最多的一词,也是她青春年华最亮丽的底色。“这么多年能够坚持下来,主要还是出于对体育的热爱,在陆续拿到一些成绩后,我发现自己的付出也在默默影响着别人,让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我而选择体育这条路,还有更多牧区的孩子选择走出来,尝试着在体育的道路上奔跑,寻找着自己的目标、价值和梦想。”切阳什姐说,“从最初我一个人到现在影响许多人跟我一起努力,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真的很值得,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从一个普通牧民家庭的女孩,成长为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竞走运动员;从第一次参加伦敦奥运会到征战东京奥运会;从印度雅加达亚运会到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的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这位来自青海高原的藏族姑娘,一路历经艰辛,勇敢前行,不断超越自我,奋进不止,在世人惊叹和赞赏的目光中脱颖而出,一次次迎来自己的辉煌时刻,也向世界展示了体育健儿的风采。现在,切阳什姐肩负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竞走虽然是小众运动,但在切阳什姐的影响下,一批年轻小将逐渐成长,已经能够在全国赛场独当一面。今年4月,在2023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第2站)暨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上,切阳什姐的小师弟和小师妹们争金夺银,不断实现突破。这也是切阳什姐心中的希望。

走下赛场,一切从零开始。梦想尚且年轻,斗志岂能褪去,我们的奥运冠军正在努力奔赴下一个冠军奖台。

文/焦玉玲 张一帆

自信的笑容,笔挺的制服,“英姿飒爽”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她就是2023年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副教授、船长白响恩。摘得这个全国青年最高荣誉的白响恩还有着多重身份: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中国新一代女船长,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中国交通教育优秀中青年教师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荣誉的获得者。

激发学习兴趣,引领科研创新

“白老师非常平易近人,除专业知识外,还会给我们讲她在船上的生活经历,我非常向往日后也能成为一名船长。”商船学院22级学生朱泉宇这样评价白响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白响恩从小便萌生出自己扬帆远航的目标。2002年上海海事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白响恩成功考入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从自身出发,白响恩深知激发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喜欢这个行业,才会主动去学习。于是,白响恩更多地利用翻转课堂,引导并激发学生对课程和专业知识的热爱,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白响恩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和新课程标准,主持建设4门上海市高校重点课程,荣获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特等奖、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市教学能手称号。她主编了《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航海导论》等航海专业书籍,并制作了多个航海系列微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白响恩一直投身航海科研,曾作为我国第5次北极科考破冰船“雪龙”号二副,两度驾船穿越北冰洋。她主持编撰的《北极(西北航道)航行指南》,为海上丝绸之路备用通道建设打下基础。在带领学生做科研时,白响恩会与学生一起去实地调研,并鼓励他们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难点、痛点问题。

做引航的灯塔,传递航海梦想

“当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后,发现这并不是我航海梦的终结,而是我梦想的开始,因为我可以通过教师这个在三尺讲台上的身份,帮助更多的学生创造自己的梦想。”白响恩说。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师“导”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人生路上的指引。白响恩坦言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船长, 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 更得益于学校的栽培、平台的机会和家人的支持。她告诉学生要怀有感恩的心,当白响恩发现有的学生在待人接物时不严谨,如发邮件不注意敬辞的使用,就会及时为他们指出这些细节问题。她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在随处可见的细节中,比如在“吴淞”轮上进行实践教学时,她带领学生上下楼梯,总会不时嘱咐:“注意脚下,不要磕到头了。”

白响恩非常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她开设了《海事职业发展规划与设计》课程,通过邀请优秀毕业校友,如船长、引航员、船公司董事长等来校做分享,让学生明晰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提前了解岗位的需求,并在大学生涯中慢慢学习积累,把功课做在前面。

商船学院21级学生张一帆说:“刚开始,我是抱着不上船的心态学习的,但听了白老师的分享与讲解后,我开始真正地探索到航海中的乐趣,从而坚定了梦想,像白老师一样做一名英姿飒爽的女船长!”

积极服务社会,传播航海知识

白响恩在提升中国女性航海者社会形象和推动广大青少年共筑海洋强国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她说:“没想到我的航海梦想的实现,能够影响这么多人投身到与航海相关的事业中。未来,我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在航海人、老师、科研人等不同身份间不停地切换,白响恩一直在人生的航线上“破冰”前行。

航海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对象不只有學生,白响恩还努力让更多社会人士理解航海、认知航海、喜欢航海。在船工作期间,白响恩拍摄的“跟着白船长去看海”系列航海科普短视频,在抖音和视频号等平台滚动播放,深受大家欢迎,获得1600余万的浏览量。2023年1月,白响恩因为在航海科普中的优秀表现,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第九届全国科普大赛一等奖。

以“善于团结协作”的航海精神为引领,白响恩还积极投入社会公益活动。身为第十五届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她牵头120多名青联委员,汇集15万元帮困基金,专项资助云南地区贫困学生。白响恩还是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身为“上海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项目的负责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支部党员为中小学生带去46场线上讲座,讲座活动获评“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白响恩说:“我希望把‘航海精神’传递下去,引导和帮助那些热爱大海的万千学子们,实现属于自己的航海梦想。在大海面前,人类的一切探索都是那么的脆弱、易碎,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培养出为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是更重要的事情。”

生物、工程、计算机……如何将这些专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内容。从“机缘巧合”来到这个领域的本科“小白”,到成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长聘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主任,20年韶华倾付,吴丹将一腔热血献给了这个专业。

报效祖国,为科研工作呕心沥血

吴丹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进入全美生物医学工程排名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被聘任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并主持美国国家卫生所R01、R21、R03等项目,是当时领域内冉冉升起的一颗科研新星。虽身在异国他乡,但吴丹一直关注着国内磁共振领域的发展。

吴丹说:“我们国家磁共振领域正在迅速发展,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2018年,33岁的吴丹毅然舍弃在美国已建成的团队,回到母校为建设学科发展贡献力量,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原本,吴丹研究的是针对动物的磁共振技术,而回国后她将转移到研究针对人体的生物工程技术,在理论、实操上都有许多新知识,几乎要重新学习一个领域。在那段时间,她夜以继日地钻研新知识,不断虚心向周围的科学家请教、学习全新的实验技巧,半年过后,她很快转换了原本的知识储备,成为了针对人体的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的专家。

如今,吴丹已经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3D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了高场下活体大脑0.1毫米和离体大脑0.03毫米的超高分辨率“活体显微镜”,带领中国团队在这一领域奋起直追,在成像速度和空间分辨率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提到自己的工作,吴丹总是带着一种使命感:“我能感觉到我们的工作对于人民生命健康的意义。”常规的磁共振影像分辨率大多只有1毫米,吴丹研发的3D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让磁共振影像的分辨率从以1毫米为单位精细到以0.1毫米为单位。这意味着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能够看到生物组织千分之一的细节,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而吴丹研发的基于弥散磁共振的微结构成像方法,更是精准重建细胞微结构特征,建立了逼近病理金标准的“无创病理”诊断系统。这一系列成果实现了成像尺度从宏观到介观、甚至到微观的突破,引领国际磁共振技术前沿推动我国医疗影像产业升级的新装置、新方法和新技术,也为我国脑科学发展提供了支撑。

回国5年,吴丹总是感慨我国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的筚路蓝缕,从过去的国外垄断到现在国内约30%的磁共振设备为国产研发,凝结了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作为其中一员的她,正实现着当初回国时的信念。

吴丹说:“我的成长,是和中国的磁共振成像产业的成长同频的。”归国这些年,吴丹的科研水平一直在提升,作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及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团队首席科学家,她组建了50余人的科研团队,形成了一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磁共振影像团队,取得了一项项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在越来越多优秀科研工作者的支持下,吴丹看到了国际磁共振產业的格局已悄然变化,而她心心念念的中国医学影像学也日渐成熟。

吴丹从不抱怨科研的苦,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努力与挫折轻描淡写:“科研往往意味着从0到1,失败是最正常的事情。”在她看来,包括医学影像在内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需要一线科研工作者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础,那些试错也将成为未来的经验,不断将科学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桃李芬芳,传递科研的接力棒

科研,是一代接着一代的工作,需要传承接力、持续奋斗。现在,吴丹不仅是科研一线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科学家,更有了一个光荣的新身份——领着一群“萌新”的老师。

“我很羡慕现在进入科研领域的新人,他们有着我们当时没有的资源,有更多学习、与名师交流的渠道。在我国现今技术的基础之上,我相信他们会有更多的成就!”对于青年人,吴丹不是空有期待,她给予更多的是实际的帮助。

2022年7月的一天,对磁共振方向感到好奇的本科生吴佳妮向吴丹透露了自己的兴趣,当时已是晚上8时多,怀胎近10个月的吴丹很快把吴佳妮约到办公室,分享自己的经验——技术开发怎么做、哪些课程需要看、什么东西需要学……这些本是博士生才能学习到的知识,那个夏夜,吴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倾囊相授,并把自己手头上的一些资料也给了吴佳妮。

吴佳妮说:“我本来以为我作为本科生,还没有能力接触这些东西,是吴老师给了我信心,帮我真正找到了方向。”2023年毕业后,吴佳妮将前往吴丹曾任职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科研的接力棒传到了她的手上。

像吴佳妮一样的学生并非个例。近5年,吴丹指导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2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8篇,她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20余篇,作国际会议口头报告2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4项;获国际医学磁共振年会金奖6项、银奖5次……这一个个年轻的面孔,最终都会带着为中国科研献身的浩然之志,成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弄潮儿”。

在吴佳妮的印象中,吴丹总是隔两天就到实验室和大家交流最新的研究情况,晚上吴丹也常常自主加班,即便周末也在实验室推进新的工作。虽然已经荣誉加身,吴丹却丝毫没有懈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她的工作态度,为国付出、不谋私利是她的科研理想。

“我觉得做科研工作,就要有着探索未知的热情。做科研工作需要坚持,即便可能会遇到失败,我也依然会一路向前。”吴丹说。

(综合《青海日报》《钱江晚报》、“上海海事大学”微信公众号等整理)(责任编辑 王艳)

猜你喜欢
航海磁共振
指南针与航海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大航海争霸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古代航海有多牛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航海大冒险
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
失衡滞后的航海高级人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