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研究与路径探析

2023-11-12 23:58王一前朱孟彬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王一前 朱孟彬

摘  要:文章立足教学实践和实地考察所得到的现实结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及特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路径等内容,以期提出陕西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且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陕西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133-04

在抗日战争时期,陕西作为抗战的重要阵地,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早期驻地,对于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奋斗历程,积累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十分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可以运用在旅游行业中,更可以运用于教育事业,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高校政治课程,以高校政治课程作为红色文化资源重现生机的载体。

一、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特色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给中国人带来最震撼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优秀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引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1]。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每种精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陕西是其中众多红色文化的发源地,这些重要的革命文化资源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正向的影响。教师应当以陕西红色文化为载体,就地取材,用红色教育中的故事和精神去教育和感化学生,潜移默化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意识,向学生灌输爱国、诚实、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高校落实德育的教学目标[2]。

(二)有利于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的形成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新世纪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无法亲身体会新中国成立的艰辛,甚至不珍惜革命先辈的奋斗成果,容易被外来分裂思想影响,有的甚至还会误入歧途,失去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对当代高校教育而言,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十分必要,应当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3],这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通常只是讲解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思想,难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红色文化内涵,也无法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国家的热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新中国成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经历的各种艰辛与所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红色文化资源正是调动学生热情最有效的元素。所以,高校教师应当善于使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素材,将文化素材有机地融入教学[4]。

(三)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

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将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多样化,更加适应学生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红色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弘扬,利用陕西众多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丰富高校课程内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线下实地学习革命文化的机会。真实的历史、熟悉的地域、有故事的英雄人物,红色旅游景点凡此种种,使红色文化的传播具有天然的现实贴近感和鲜活教育意义[5],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思想震撼,在潜移默化中使党性教育更加触动心灵,让学生必须懂得担负起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使命。

(四)有利于拓展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

在意识形态碰撞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当代高校的重要教学课题。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能够有效拓展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途径,为当代思政教育打开新局面。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不少境外势力正在使用各种新型的文化手段对人民群众进行“和平演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群体[6]。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而且十分向往新鲜事物。国外分裂势力往往利用这一点,以灵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洗脑”,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家国观念。因此,高校必须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急迫性,对外部势力使用的新手段要强加防范,一定要采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将红色文化引入思政课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及特征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各个阶段的伟大实践,在陕西地区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总称。在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陕西是西北地区中共党、团组织建立最早的省份。作为红色热土,陕西拥有122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0703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76家革命纪念馆[7]。

在特征上,首先,陕西的红色文化资源涵盖了革命斗争的所有关键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党在领导陕西人民进行的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陕北地区发生诸多重大歷史事件:一是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的创建和陕甘宁边区根据地、陕北根据地的建立;二是延安时期关中地区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如渭华起义、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马栏纪事、西安事变、智取华山、扶眉战役等;陕南地区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如红二十九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红二十五军、红三军在陕南活动和中原突围。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到中部的八百里秦川,再到南部的秦巴山区,三秦大地上留下了丰富且珍贵的革命文物,这都是历史赋予陕西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次,陕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庞大。高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对陕西本地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走访调研,前往包括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凤县工合旧址、凤县革命纪念馆、灵官峡和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等各种革命纪念基地,通过寻访红色足迹,把鲜活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革命历史传统的深刻教育和思想灵魂的洗礼。

三、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关联

(一)从目标任务上看

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想政治课都是为了培养人民的爱国情怀,激发人们的爱国爱党热情,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国家繁荣富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思想政治课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这为两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虽然两者的服务范围不同,红色文化资源服务于全社会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陕西这样富含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高校思政课则只服务高校学生,范围较小,但对教学资源的要求更高。由于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只有能够讲清楚原理、理清楚关系的思政课程才能吸引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8]。高校和教师应当有效利用陕西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出将红色文化资源巧妙融入课堂的方式,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从历史中学习原理的需要。

(二)从内容上看

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深入开发并积极运用红色教育资源,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丰富思政理论与实践教育内容,创新思政理论与实践教育形式,对拓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使思政课得到真实可感的素材支撑,增强学生对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情境中感受革命先辈筚路蓝缕、慷慨赴死的英雄壮举。教师不仅要从讲解词的选材、立意入手,恰当地选择红色文化素材,还要把握讲解技巧,引导学生沉浸式地感受红色文化和红色记忆,加强师生之间的紧密配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传承红色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爱党之心,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策略

(一)自我教育:自觉加强对陕西红色文化的学习

为激发红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活力,高校应当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红色文化、自觉感悟红色精神,参观陕西革命纪念馆,在自我学习中实现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理解。为此,可以引导学生成立红色文化青年学生宣讲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牵头,成立红色宣讲型学生组织,为学生提供课下学习红色文化的平台和机会。宣讲团的宗旨是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宣讲团成员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理论宣讲本领,增强红色文化宣讲的亲和力、感染力、号召力;致力于传递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通过朋辈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宣讲团应当立足学院,服务全校,围绕红色文化、党的理论方针、时事政治等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红色革命文化的兴趣。

(二)理论学习:在课堂中认真领悟陕西红色文化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讲述丰富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陕西红色文化,形成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教师要明确责任,立足岗位,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高校“四級联动”“八全融入”工作,通过陕西红色文化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推动形成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使用生动的、有张力的教学案例,彰显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其次,教师应当挑选红色文化中的热点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坚持红色文化和思想教育相融合,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育人功能。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主线,把红色文化自然融入思政课程,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辅相成的“大思政”格局,要挖掘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足迹、树红色精神,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学生通过接受红色教育洗礼学史、明理、增信,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底色名片,激发爱国热情,点燃红色初心,落实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要围绕国家战略,突出学科优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9]。

(三)实践体验:在实践中真切感知陕西红色文化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对理论的深刻感知,因此,高校应当引导学生多去实践,去红色文化基地现场感受陕西浓厚的红色文化。通过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学生可以共享红色旅游文化,领略陕西红色文化基地所蕴含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受红色文化基因的深厚。走上人文沃土,观光英雄故地,能够给予学生最强烈的心理震撼,帮助学生从中感受红色文化基因的强大,感受国家归属感的强烈,体会国家崛起的强盛,促进当代学生传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实践与理论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不学习革命理论,就无法看清各种历史革命事件的真相,不参与实践,就无法将所学理论的作用发挥出来,理论就只能是理论,无法成为能够改造世界、促进发展的有效工具。过去,大多思政教师只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往往只存在于课本和讲义上,较为抽象,即使学生能够理解,也无法深入领悟其中的内涵,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必须要借助真实的事件和场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革命纪念基地,真实地感受革命先辈当时面临的情况,感悟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将革命的种子根植到学生的心底,不断孕育出爱党爱国的意志,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带领下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网络传播: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联动

当前,大部分高校目前的软、硬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红色教育通常以举办主题会议或讲座的形式开展,不仅内容没有新意,形式也较为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当善于使用网络传播工具,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活动的联动,优化思政课的开展方式,促进思政课的转型升级。线上教学具有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透明、师生互动更加方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等优势,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思政教师应当深刻认识网络教育的优势,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互补。值得注意的是,在线上思政课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政治性和服务性相统一、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和现实相结合,既讲思政课本身的知识,也结合陕西本土的红色文化进行精讲,向学生传达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着立德树人的目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应当根据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巧妙地将陕西本土的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程,构建更加丰富的思政育人体系。以“红色塑魂”为根本,推进红色文化与思政政治理论的融合,以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全面发展为基本思路,让学生在思政政治理论课堂上感受红色文化,在课堂中汲取红色文化,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苏蓉. 青海红色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2.

[2] 李爱英.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2.

[3] 黄倩. 皖北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2.

[4] 谭晓铁,顾延慧.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以辽宁省丹东市为例[J]. 现代教学,2022(08):45-47.

[5] 李丽,向剑. 贵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17):62-65.

[6] 袁遠维扬.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结合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 才智,2022(26):30-33.

[7] 宋莉莉.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 对外经贸,2022(08):103-105.

[8] 邹明慧,朱浩.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22(06):25-30.

[9] 王微,刘继祥,马丽贞. 红色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44(03):90-93.

(荐稿人:朱旭英,陕西开放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价值与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GH21Y049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一前(1990—),女,硕士,陕西开放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学;朱孟彬(1986—),男,硕士,陕西开放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