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最不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大脑

2023-11-12 07:21张栋
小读者·阅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层级太阳思维能力

张栋

什么样的大脑最不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近年来,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发展引发了很多关于教育的讨论。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替代人类做很多简单的工作,而很多看起来不那么简单的工作也在越来越多地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所熟知的,有人工智能赢了围棋世界冠军,人工智能看X光片,人工智能可以进行简单对话。大家都很关心什么技能是人类所特有,而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目前,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只是在限定的学习领域内进行学习和应用。机器擅长的是从A到B的运算。你给计算机数据,计算机可以按照你给定的参数将数据进行逻辑推算。比如,你给计算机编一个识别猫的程序,计算机就可以快速从一张图片里辨认出猫。

但是人类的很多思考活动并不是从A到B这么简单。比如,计算机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图片里面找猫。但幼儿是知道的,他的好奇心让他在各个地方都想找猫。计算机也不知道这张图片里除了有猫还有什么故事,但是人可以从图片中看出故事。这里我介绍一个概念,叫作“高级思维”。

高级思维是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设定的六级认知活动中的第四、第五、第六级活动。(图1)这六级认知活动分别是:

第一级,记忆。也就是死记硬背。

第二级,理解。就是不仅记住了,而且理解了。

第三级,应用。就是不仅理解了,而且能举一反三。

第四级,分析。就是能够建立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组织、测试、类比等。

第五级,评估。就是对一个观点、决定、方案、作品等进行评估判断。

第六级,创新创造。

2013年的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20年最重要的三项技能为“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三项技能均属于高级思维能力。

而分析、评估、创新这三项高级思维能力,都需要思维活动不仅基于给定的知识,而且知道缺少什么知识及去哪里找;也不局限于输出一个特定的结果,而是开放性的,你可以从A联系到C再联系到X,而不仅仅是输出B。这些思维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也理应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去珍惜和发挥。

布鲁姆的六级认知活动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你的思维能力在越高的级别,你也就越安全,越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当然,这里讲的都是与认知相关的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能力,而与社交情感相关的能力,比如同理心、社交能力等就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了。

虽然高级思维的概念在20世纪才被提出来,但是培养高级思维的做法却是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用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就是用反复提问的方式来暴露学生思考中的逻辑缺陷,直到学生形成清晰、有逻辑的思想,也就是高级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至今仍然是西方教学的主流方式之一。比如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就是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不断对话,最终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清晰思考。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也使用这种方法。这在牛津被称为tutorials,而在剑桥叫conversations,就是在一对一或很小的小组中使用苏格拉底教学法,来加深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理解。西方的法学院通常用的也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以不断提问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不断完善辩论的逻辑严谨性。

那么有家长可能要问了,高级思维这么重要,我们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呢?

先给大家简要介绍当代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七层级互动模式”。大人对孩子的提问所做出的反应,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培养孩子的“高级思维”呢?斯滕伯格将互动模式分为七个层级。提问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因为经验和认知发展有限,他自己无法直接学到,所以需要通过大人这个媒介来学习,也就表现为“问问题”。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对寻找答案有特别的兴趣,是家长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好机会。家长的回应方式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学习及思考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依次讲解这七个级别的互动模式。

1.直接拒绝回答问题

孩子问“太阳为什么只会从东边升起”,你回答“就你问题多!没有为什么”。这种回应方式显然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以为有问题是不对的,即使有也不应该提出来。多次得到这样的回应之后,孩子也就不会再提出新问题了。不理解的东西仍是不理解,或者就干脆装理解。就更不用提應用、分析、评估和创造了。

2.不给出任何有实质内容的回应

比如刚才的提问,你回答“太阳从东边升起是因为太阳从东边升起”。看似好像回答了问题,实质上只是敷衍搪塞。这样的回答也不会对孩子有任何益处。

3.承认自己不知道,或者直接给出答案

通常是以“我不知道”或“因为……”开头,接着给一个较合理的答案,比如回答“因为地球的自转”。这一层级的模式通常是回应承认自己不知道,或者根据自己知道的给出答案。这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比较合适的,至少孩子可以获取一点新知识,或者了解原来大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但这还远远不是我们家长可以为孩子做的全部。

4.鼓励孩子去权威信息源寻找答案

通常像“等我回家给你在百科全书里查查”,或者“等我回家你可以试试在百科全书里查查”就是这一层级的回应。这让孩子看到,知识可以由不知道到知道,以及可以怎样获取不知道的知识。我们再比较一下这两种回应:第一种回应“我给你查”,对孩子来说还是被动学习;而第二种回应“你自己查”,则是鼓励孩子去主动学习。显然第二种回应更好。

5.思考多种可能的解释

比如还是这个问题,“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来啊?”

你可以给孩子几个可能的解释,更好的做法是与孩子一起想一些可能的解释。有些孩子想出的解释可能让你感觉很疯狂,但是先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解释,这是他们基于自己的知识与思考推断出来的。他们的解释可能包括“太阳住在东边,所以每天都从家里出来”“东边有个太阳窝,每天都发射一个太阳出来”“太阳围绕着地球转,转一圈就是一天”。在这一层级,这些可能的解释就是假设。

在科学探索、工程问题解决、产品设计、商业战略等领域都需要用到假设。假设没有被证明的时候就只能称为假设。在科学领域,被证明的假设就被称为理论、定理。大多数影响深远的科学定理都是从假设开始的。所以,我们帮助孩子培养这种提出假设的能力,帮助他们分辨假设、事实、定理之间的区别,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思考能力很重要。

6.在第五级的基础上探索如何评估这些可能性

如何很快排除“太阳住在东边”,或者“东边有个太阳窝”等说法的可能性呢?比如可以和孩子讨论:“太阳落山的时候好像是在西边,那它为什么不回家呢?”“如果每天都会发射一个新的太阳,太阳最后都落到西边,那西边的太阳去哪儿了?西边的人会不会觉得很热?”“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太阳从西边落下之后去哪儿了呢?”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这些可能性,讨论如何对自己最初的假设进一步分析、评估。

7.最高级,不仅探索如何评估这些可能的解释,而且去收集信息、分析、得出结论

孩子也许无法评估所有提出的假设,但是一定可以评估一部分。比如你可以提示他:我们这儿是晚上的时候,美国那儿是白天,是不是太阳去他们那儿了?比如去网上探索收集信息,看有没有相关的事实描述或解释。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如何思考,而且学会了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七个层级的互动,从第一级的拒绝回答孩子的问题,逐步提升孩子的思维活动层级,到鼓励他们提出假设、分析、评估和创新。并不是说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第七级的方式回应孩子,毕竟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但如果我们总是用第一、第二级的方式回应孩子,长期下去恐怕只会对孩子有害而无益。

猜你喜欢
层级太阳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培养思维能力
太阳几点睡觉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