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福建省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2023-11-13 12:10杨瑢福建省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猪价存栏福建省

文│杨瑢 (福建省畜牧总站)

一、2023年上半年福建省生猪生产形势

1.生猪生产情况。

(1)上半年全省生产情况。据福建省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末全省生猪存栏945.01万头,同比增长0.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98.66万头,同比增长4%;生猪出栏859.65万头,同比增长4.4%;猪肉产量 69.6万吨,同比增长6.1%。

(2)上半年生猪监测情况。以全省约5200家生猪规模场(年出栏500头以上)为样本进行动态监测,规模猪场上半年末生猪存栏805.6万头,同比增长4.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82.5万头,同比减少1.4%。

2.活猪仔猪价格变化分析。2023年上半年,全省生猪价格总体呈现下跌态势。受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养殖场户饲养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生猪供应增多,猪价持续低位震荡。

(1)活猪价格。1~6月全省活猪均价为15.72元/千克,同比上涨1.22%。1月开始震荡下调,2~3月价格缓慢上涨,3月均价达到16.44元/千克,4月开始持续下降,6月全省活猪平均价格为上半年最低点,为15.26元/千克,同比下跌11.55%、环比下跌2.71%,比1月16.99元/千克下跌了10.18%。

(2)猪肉价格。猪肉价格走势与活猪价格走势基本一致。1~2月价格下跌,3月经过1月左右的震荡后持续下跌。二季度末,全省猪肉均价为27.54元/千克,同比上涨7.7%。6月全省猪肉均价为25.27元/千克,同比下跌5.9%。

(3)仔猪价格。1~3月,仔猪均价一路小幅上涨,由40.97元/千克上涨至45.04元/千克,上涨幅度达9.93%;3月末开始价格持续下跌,至6月均价降至38.72元/千克的半年内最底价,3个月累计跌幅达到14.03%。

3.成本收益分析。

(1)猪粮比价。2023年上半年,猪粮比价震荡走低,全省猪粮比价均值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1月均值5.16∶1,2月初跌破5∶1,2月中旬重新回归至5∶1以上,3月均值上涨至5.4∶1,4~6月猪粮比价仍在盈亏点附近震荡,6月均值为5.11。

(2)成本核算。从生猪监测规模养殖场加权数据来看,前两季度出栏育肥猪头均养殖成本2085元,同比上涨3.19%。从各主要成本分项看,成本上涨主要是仔猪和育肥猪配合饲料成本增加造成的。2023年上半年仔猪平均成本41.36元/千克,同比上涨2.11%。从饲料成本看,2023年上半年玉米、豆粕成本略有下降、育肥猪配合饲料成本上涨较多:上半年玉米均价3.03元/千克,同比下跌0.38%;豆粕均价4.4元/千克,同比下跌0.93%;育肥猪配合饲料均价3.82元/千克,同比上涨5.85 %,在育肥猪提前出栏的前提下,饲料总成本仍然上涨。

(3)养殖效益。从猪粮比价变化可见,上半年养殖效益水平仍处于盈亏点附近,总体上亏损。经加权平均计算,上半年头均出栏育肥猪亏损195元,亏损面为75%。

二、生猪稳产保供面临的形势

◎图1 福建省2022年1月~2023年6月生猪规模场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

◎图2 福建省2022年1月~2023年6月仔猪生猪猪肉价格

1.2022年11月~2023年3月,生猪市场价格不断走低,4~6月保持低位运行,养殖场户养殖积极性总体较弱,养殖户存栏比重连续下降。

2.养殖户出栏意愿增强,生猪价格承压。受市场看空情绪和资金压力加大影响,养殖场户为减少养殖亏损,出栏意愿增强,全省生猪出栏已连续四个月环比增加。

3.能繁母猪存栏总体稳定。受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养殖场户饲养积极性不高影响,能繁母猪存栏连续环比下降,但降幅较小。

三、福建省稳定生猪生产的主要措施

福建省是生猪养殖大省,拥有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93家并挂牌,其中: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87家、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06家。福建省高度重视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印发《福建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坚持调控管控、监测预警、精准施策的原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市县抓落实的工作要求,逐级压实责任,将福建省能繁母猪存栏保有量90万头和规模养猪场保有量5000个细化落实到各设区市,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93家,分阶段实施调控措施,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

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与农行福建省分行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政策,与农行福建省分行签订金融支持生猪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3年内对生猪产业新增200亿元专项贷款规模。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实施《福建省乡村振兴贷实施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生猪养殖场户等中小微农业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据统计,2022年全省已累计发放生猪全产业链贷款超过100亿元。

为全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福建省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施全覆盖动态监测,参照国家做法,对规模以下养殖户实施抽样监测。支持完善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依托“福建农业云131信息平台”,开发运用“畜禽生产监测系统”,以县为单位采集每日猪肉产量以及活猪、白条猪肉价格信息,为产能调控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根据监测情况,每月向各设区市反馈能繁母猪和规模猪场保有量等月度数据变化情况、预警信息,对低于最低保有量的设区市进行通报,督促实施分阶段调控措施。

发挥“保险+期货”服务生猪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散生猪养殖产业的风险,指导泉州探索开展生猪期货保险,利用金融促进生猪稳产保供。保险约定,由于保险生猪价格下跌造成的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负责赔偿。2022年泉州生猪期货保险共为全市14家投保养殖场的3766吨生猪提供了8000多万元的价格风险保障,为养殖场挽回收入损失293.39万元,进一步放大了金融业对稳定生猪生产、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

四、后期走势预测分析

1.走势预测。上半年因生猪供给较为宽松,猪价跌至盈亏平衡点附近震荡;下半年随着供需关系逐步向均衡水平回归,预计猪价将呈现温和上涨走势,期间会伴随短暂波动。随着猪价的变动和供给的改变,下半年养殖收益将实现扭亏为盈。

2.原因分析。

(1)产品供应充足稳定。2023年1~6月,福建省生猪出栏859.65万头、同比增长4.4%;6月底生猪存栏945.01万头,同比增长0.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98.66万头,同比增长4%,从全省5200多家生猪规模场的新生仔猪数来看,6月环比增长3.17%。近期猪场母猪腹泻率减少,仔猪数有所增加。2022年10月~2023年3月全省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5.21%,这些仔猪将在6个月后陆续出栏,预示着未来3个月生猪出栏量仍保持稳定增长,后期猪肉供应量稳中略增。

(2)消费量持续回暖。2023年上半年,因冬季南方气温较常年偏高,腌腊制作有限,猪肉消费总体偏弱,加之节假日集中,缩短猪肉消费时间,积累消费量出现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了猪肉季节性消费。下半年,随着旅游旺季开启,国家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支持餐饮、文旅、文娱体育会展等消费,有利于猪肉消费,将助推猪价的走高;同时,随着八月底中秋、国庆备货期的到来,加之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引起的猪肉替代性消费增加,猪肉消费将进入全年旺季。

(3)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助力市场稳定。近年来,国务院及各省政府对生猪产能调控工作极为重视,通过多种手段加强生产和市场研判,调控生猪产能,强化预警引导,稳定各项支持政策。

一是国家发改委多次发布预警信息。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猪价过度下跌一级预警,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为防止猪价过度下跌,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同时部署调控,研究部署下半年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加强生猪形势研判和信息预警,盯住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出栏等关键指标,加大信息发布频率,有效引导生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下半年特别是重大节日期间猪肉平稳供应。

二是中央猪肉储备工作启动。为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官方收储有利于对冲猪价进一步下探的压力,但考虑到当前生猪供给处于高位,短期内猪价低迷状态难因收储而出现明显改变,但对稳定市场预期有积极作用。

三是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全面推进。2022年以来,豆粕价格过度上涨,最高突破6000元/吨,让饲料业与养殖业压力倍增。豆粕减量替代既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被动选择,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2023年,持续推进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将进一步降低豆粕市场价格,直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猪价存栏福建省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