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

2023-11-13 03:45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易用性意向态度

程 慧

(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1 研究背景

创业活动被普遍认为是推动创新的重要驱动力[1]。大学生一直是创业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就业甚至“躺平”而非创业。根据国家统计局6 月份公布的数据,2023 年5 月,16~24 岁的青年失业率为20.8%,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总量达到600 多万人[2]。因此,提升我国大学生创业意愿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数字技术的兴起对创业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数字技术,以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和网络协同为特征的数字经济作为一个新型的经济系统[3],通过高效的资源配置、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创业机会[4]。相较于其他人群,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创新创业中崭露头角,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机遇[5]。2023 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1 158万人[6],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此,政府和高校出台各项措施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技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并为其提供资源和服务。

在过去的研究中,Lüthje 等[5]、温兴琦等[7]、Bandera 等[8]、Syed 等[9]、Zhao 等[10]、Sesen[11]、Shahab 等[12]、Zhang 等[13]、钟云华等[14]、Wei等[15]、Padilla-Angulo[16]、Arranz 等[17]众多学者已检验了诸多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相关的因素,个人因素如风险感知、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心理资本、成就需要和自我效能等,环境因素如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和社会网络等都被证明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密切相关;还有一些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或计划行为等理论,试图找到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有效路径,如Moghavvemi 等[18]开展的研究。总体而言,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个人特质和环境因素对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很少有研究探讨当前迅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

近年来,有研究如Shi 等[19]、Oppong 等[20]指出电子商务平台被作为大学生参与创业的动机或工具,Xiang 等[21]、Emmanuel 等[22]的研究也证实新媒体经济与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和创业行为密切相关。此外,Morales-Perez 等[4]、Bogatyreva 等[23]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数字技术背景下创业行为的前因以及共享经济和创业精神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形成路径的解释仍不够清晰。可见,在新的经济业态下,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学界尚未形成统一认知。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作为经典的行为科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对技术和行为的态度和意向。TAM 主要关注个体对技术的认知和感知[24];而TPB 则强调个体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25]。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TPB 和TAM 理论,检验大学生对数字技术创业的易用性感知和有用性感知、参与数字技术创业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2 理论与假设

2.1 数字技术与创新创业环境

根据郁建兴等[26]的观点,新兴的数字技术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为代表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媒体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交易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和全球化,由此涌现出众多全新的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27]。如数字化赋能电子商务产业链,电商平台充当中介角色,提供交易、信息和服务的基础设施,连接供应商和消费者,并通过数据整合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28]。数字技术对创业环境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数字技术为创业者提供了低成本和低风险的创业机会[29]。通过数字平台,创业者能够以更低的门槛进入市场,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并利用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来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其次,数字技术推动了共享经济和协作经济的发展,支持创业者和个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从而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收入来源[30]。另外,数字技术还催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多边平台模式,平台上的用户数量增加会同时增加其他用户的价值[31]。综上,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驱动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推动创新创业进入新的阶段,形成了数字技术与创新创业之间的强连接。由于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创业活动要求创业者具备较强的技术理解、接受和应用能力[32],在这方面,知识结构较为全面的大学生具备天然优势;而且,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创业成本更低、更易于在细分市场实现价值,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2.2 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

创新创业指的是利用科技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经济形态,推动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企业创新模式[33]。创业意向通常被定义为个体有意愿并计划在未来从事创业活动。Krueger 等[33]认为创业意向是个体对参与创业活动的意愿和计划的度量;而根据Bird[34]的定义,创业意向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状态,涉及个人对创业行为的注意、预期和行动。通常,创业意向被视为创业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根据Ajzen[25]的计划行为理论,意向是行为的直接决定因素,创业意向更是对创业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创业意向的重要性并不局限在创业过程中,通过理解和支持创业意向,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创业活动,激发经济活力;而且,创业活动还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新企业通常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对个体而言,创业提供了一种实现职业目标和抱负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探究创业意向及其成因,有助于个人更加清晰地规划自己的创业道路,作出更科学的决策。

关于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检验。Sesen[11]、钟云华等[14]的研究表明,教育和培训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教育不仅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还可以通过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来增强个人的创业意向[35]。而Moghavvemi等[18]、Dung 等[36]认为,社会文化和规范也对个人的价值观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其创业意向。在一些文化中,创业可能被视为一种值得追求的职业选择,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不是。个人的性格特质,如风险承受能力、创新精神和自我效能感,也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意向的重要前因,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创业。此外,家庭背景和社交网络对创业意向也有影响,拥有广泛的社交网络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增强其创业意向。数字技术通过赋能传统行业催生了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在此背景下的创业活动通常都属于创新创业的范畴[30]。而数字技术对创业环境的改变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也发生了变化,但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目前较少。

2.3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2.3.1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1991 年由Ajzen[25]提出的用于预测和解释个体行为的心理模型。该理论是在Fishbein 等[37]的研究基础上增加了感知控制行为因素发展而来,包括3 个主要构成要素: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它们共同影响个体的行为意向,进而影响其实际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行为的积极或消极评价[25]。大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和对创新的追求,体现出其对创新创业的积极乐观态度,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主观规范是指个体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即个体认为重要的人或群体是否支持或反对其实施某特定行为[25],获得足够的认可和支持是创业者砥砺前行的动力之一。本研究所指的主观规范,代表了大学生认为重要的人或群体是否希望他们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执行某特定行为的信心[25]。本研究所指的感知行为控制,是指大学生对自己能否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成功执行创业行为的信心,它涉及到个体对资源和机会的感知,以及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的评估。面对全新的技术要求和创业机会,合理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制定科学的创业计划并强调执行。

计划行为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创业行为的前因研究,大量研究表明,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体创业意向的关键决定因素。例如,钟云华等[14]的研究表明,创业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直接影响大学生在读期间的创业意向,但主观规范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样,Otter 等[38]的研究也表明,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行为意向有着积极影响。考虑到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Turan 等[39]的研究证实了创业者的从众心理是他们使用数字媒体平台的主要原因之一。Emmanuel 等[22]在探讨我国女大学生的创业前景时也发现,社会规范、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和社交媒体行为等变量之间显著相关。此外,Morales-Perez 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意向的3 个前因(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参与平台经济活动的意向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Dung等[36]和Al-Mamary 等[40]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计划行为理论的假设。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中,Duan[41]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故,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大学生参与数字化创新创业的态度与他们的创新创业意向呈正相关。

H2:大学生参与数字化创新创业的主观规范与他们的创新创业意向呈正相关。

H3:大学生参与数字化创新创业的感知行为控制与他们的创新创业意向呈正相关。

2.3.2 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解释用户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行为机制,包括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对行为的态度和行为意向4 个主要构念,其中有用性感知指的是个体相信使用某一系统会增加其工作绩效[25]。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可以理解为大学生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开展创新创业可以带来实际利益或价值。易用性感知被定义为个体相信使用某一系统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25]。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普遍认为数字技术或平台的学习和使用过程是简单和易掌握的。对行为的态度指个体对使用特定系统或技术持有的积极或消极情感,它是由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共同决定的[40]。2023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的参赛人数达181 万人次[42],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持积极态度。行为意向是指个体打算或计划使用特定技术或系统,它是由行为的态度、易用性感知和有用性感知共同决定的[39]。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锻炼的大学生有意愿、有能力并计划在未来基于数字技术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活动本质上是数字化的。在解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时,技术接受模型受到了广泛关注。Morales-Perez 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化创新创业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是创业者参与创业行为态度的关键指标。同样,Turan 等[39]的研究表明,创业者对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的看法是解释他们使用在线社交媒体意图的关键因素。Dung 等[3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创业者对使用数字技术和平台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与他们的预期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对他们的创业意愿有积极影响;而Emmanuel 等[22]发现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和社交媒体行为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大学生参与数字化创新创业的有用性感知与他们的创新创业意向呈相关。

H5:大学生参与数字化创新创业的易用性感知与他们的创新创业意向呈相关。

H6:大学生参与数字化创新创业的态度在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与创新创业意向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综上,将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结合起来,构建数字技术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综合研究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研究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以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报名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名单作为抽样框架,共抽取来自广东省11 所高校的14 615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3 年3~5月。为获得代表性样本,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不同学科背景的参赛学生中选择参与者。为了避免在实际调查中出现数据缺失等导致样本减少的问题,向450 名学生发放了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收回389 份,问卷有效率为86.4%。

3.2 研究变量及测量

3.2.1 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

采用了Davis[24]编制的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测量量表,通过翻译和回译程序转换为恰当的中文表述,并将其应用到数字技术创业的框架下进行再次修正。该量表共包括12 个条目,各有6 个题项来分别测量对数字化创业的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例如“使用数字技术对我的创业很有用”和“学习如何使用数字技术对我来说是简单的”等。采用七点计分方法,从“非常不认同”到“非常认同”分别计1~7 分。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分别为0.92 和0.93;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分别为χ2/df=3.15/2.57,GFI=0.98/0.98,AGFI=0.95/0.96,CFI=0.99/0.99,TLI=0.98/0.99,NFI=0.98/0.99,RMSEA=0.07/0.06,SRMR=0.02/0.02。这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2.2 计划行为理论问卷

基于Davis 等[24]编制的行为态度原始量表,以及Dung 等[36]使用的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创业意向问卷,并将其适应于数字技术创新创业活动中。这些问卷共包含14 个题项,分别有4 个条目用于评估参与者对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业的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题项用于评估主观规范和创业意向,包括“我认为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业是个好主意”和“我有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业所需的技能”等。通过信效度检验发现,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7、0.91、0.90 和0.8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χ2/df <3,GFI ≥0.90,AGFI ≥ 0.90,CFI ≥ 0.95,TLI ≥ 0.90,NFI ≥ 0.90,RMSEA <0.08,SRMR<0.05。这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3 统计方法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首先进行清理和编码,然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 25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样本的基本特征。接下来使用Amos 24 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模型的拟合度通过多元指标(如χ2/df,RMSEA,CFI,TLI 等)来评估,将检查路径系数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显著,并评估每个假设是否成立。

4 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确保后续SEM 分析的准确性,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首先进行筛选,包括缺失值、单变量和多变量异常值以及正态检验,结果显示在原始问卷的26 个题目中虽然存在数据缺失,但缺失率小于1%,分析表明这些缺失值具有随机性和不规则性。为了减少缺失数据,进一步使用Amos 软件内置的贝叶斯方法从观察项目中插入缺失数据,通过检查直方图、箱形图和标准化Z分数的频率分布来识别单变量异常值,结果显示所有观察项目的标准化分数的绝对值均在4 以内,未发现可识别的异常值。对于正态性评估,偏度值在-0.630 和0.113 之间,峰度值在-0.171 和0.933 之间,表明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如表1 所示,参与者对数字平台技术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384 分和5.257 分,表明他们对数字技术创业的有用性和易用性高度认同。另外,从受访者报告的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创业意向的平均得分来看,受访者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并且在社交环境的支持下他们相信自己具备进行创业的能力和资源;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创业意向,这可能推动他们在未来参与创业活动。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所有的双变量相关估计都是统计显著的,这意味着在这些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关系。然而,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呈高度相关,这可能会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进一步计算方差膨胀因子(VIF),发现两个变量之间的VIF 值为3.143,低于通常的阈值5,不太可能引起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而其余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都是适度的。

表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和区别效度检验结果

在分析结构模型之前,根据Kline[43]推荐的两步法,对测量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CFA),从每个测量模型中观察到的项目的标准化因子负荷量均高于0.7,因此所有项目均被保留;随后,整体测量模型结果显示数据拟合度良好(χ2=656.379,P<0.001,χ2/ df=2.311,CFI=0.956,TLI=0.950,RMSEA=0.058,SRMR=0.047)。如表2 所示,所有标准化因子负荷量均被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取值范围从0.715 到 0.902;平均提取方差(AVE)估计值的范围为0.661~0.789,题项信度的范围为0.511~0.814,均超过0.500 的标准;组合信度的范围从0.880 到0.937,均超过0.700 的标准。也就是说,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良好。另外,AVE 的算术平方根大于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差异和区别效度。

表2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如表3 所示,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创业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然而,主观规范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创业意向的R2为0.73,表明数字技术背景下大学生使用数字平台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创业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作为它们创业意向的预测因子,解释了73%的方差。总的来说,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在解释大学生创业意向方面具有较强的统计效力。此外,易用性感知和有用性感知均通过创业态度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积极的间接效应。使用Bootstrap 方法对易用性感知和有用性感知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间接效应进行了区间估计,结果显示所有置信区间都没有包含0,表明间接效应显著。

表3 变量影响效应的模型分析结果

5 结论和讨论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检验了数字技术背景下创新创业的易用性感知和有用性感知、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创业的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显著预测了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但主观规范的预测效应未得到支持,这与钟云华等[14]、Otter 等[38]的研究结论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更多地受到他们自身的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而不是外部的压力或期望。表明尽管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观点可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但在创业这样需要高度自我驱动和自我控制的行为中,年轻人的内在动机和自我感知的能力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证实了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产生的间接效应,这一发现与Emmanuel 等[22]、Turan 等[39]和Dung 等[36]的结论相一致,且进一步验证了Davis[24]的技术接受模型。这意味着大学生由于年龄、体能、知识结构和思维发展等特点,处于快速接受技术阶段,对于使用数字技术创业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水平较强,具有比其他年龄段人员更积极的创业态度,促进了他们创业意向的形成,同时也表明我国高校近年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起到了一定效果。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鼓励大学生参与数字技术创业,重视科技教育和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使用数字技术创业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能力,塑造他们对创业的积极乐观态度。

5.2 启示

首先,要调整制定创新创业政策的方向。当前我国关于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主要集中在税费减免和资金补贴等方面,补贴作为常用的政策工具之一,能够吸引资本产生挤入效应,但也具有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的调剂功能,可能会抑制企业创业的持续性。有2021 年的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存活率较低,仅为3 年[13],可能正是由于部分创业者因资金补贴的吸引而仓促“上马”所致。根据Zhang 等[13]的研究,大学生最急缺的不是资金补贴,而是创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为决策者调整激励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其次,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冲动,却由于准备不足、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等原因导致创业成功率偏低,急需高校教师发挥引导功能。创新创业教育的跨界属性要求教师队伍结构多元化,而数字技术催生出多种智慧课堂模式解决了校外专家因不能随时到校指导而削弱学习效果的难题。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社会、专家在同一平台共享资源成为可能,为师生交流提供技术保障,而师资队伍和实训平台的支持有助于培育和保护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激发其创业积极性。

第三,鼓励企业进入高校提供创业服务,建立协同创新长效机制。鼓励各类企业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孵化资源,定期组织“双创”导师到校园举办创业培训,进行创业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实践指导等,打造创业友好环境。为提高企业和机构的积极性,可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如企业或机构为高校提供创业服务达到一定时数后,可用相应服务时数兑换相关税费减免权利;同时,企业团队提供专业服务可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企业家精神能激发大学生产生自我驱动效能感,提高创业成功率。

5.3 研究展望

首先,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范围,包括更多的大学、学科领域,甚至包括非大学生的创业者,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其次,考虑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如结合访谈或案例分析法、分组对照实验法等,以全面检验创业意向的形成机制。再次,可以引入更多的理论和变量,如个体的创业能力和经验、政府和社会的创业支持等,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创业意向的形成机制。最后,增加跟踪调研的年限进行纵向研究,尽力捕捉创业意向的动态变化,以揭示创新创业意向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的动态效应。

猜你喜欢
易用性意向态度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态度决定一切
移动应用界面动效易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