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优化探索
——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3-11-13 03:45陈康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舆情育人校园

书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韩艳阳 等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6229-7

出版时间:2022 年8 月

定价:70 元

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军,其素质水平直接关乎未来中国发展水平。基于大学生培育重要性,高校亟须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顺应新时期推动思政育人策略优化,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综合素养。由韩艳阳、胡晓菲和肖丽霞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立足于新的时代特征对高校育人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为相关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

在一至三章中,作者以思政理论为框架具体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意识引领工作的重要地位,并立足于现时代特征剖析了高校育人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新的时代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能力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新型产业和行业对具有高水平综合素养的大学生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大学生光具备理论知识储备或职业技能还有所不足,另外还需要具备完整的人格、正确的政治观念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此才能始终应对现实工作的挑战而不动摇信念。另一方面,新时期下的高校育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信息舆论环境、师生交互环境及教育教学环境等,都或多或少受到来自网络空间的冲击,尤其部分不良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通过现代传播环境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也打击了高校的育人主体地位。据此,探索大学生思政育人创新策略以优化育人格局,具有充分的时代必要性。在四至六章中,作者从具体教学、保障机制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给出思政教育工作优化管理具体实践策略。笔者基于2023 年广东省社科联国防教育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军训自训与军魂育人创新路径研究》(SL23ZD11)研究结合该书内容,对其进行相关总结。

在教育内容优化方面。首先需充分结合大学生专业特色有机调整教育内容。思政教师需充分考察大学生所学专业的领域特色,结合这种特色来选择融入适合的思政元素,如针对职业性较强的应用类专业或学科,教师可以融入职业道德观元素、工匠精神元素来设计育人内容,培育大学生职业道德品质,使其树立岗位责任意识、拼搏进取意识等。其次要坚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各类政治意识培育元素。高校除了要开设专门的思政理论课之外,还需规划党史教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红色教育课程等类型的思政拓展课,着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增强其对抗西方不良思潮的能力。

在教育手段优化方面。作者着重提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新媒体的作用下,舆情环境错综复杂,流传的信息难以辨认真假,对大学生影响力较为显著。为此,高校需加快推进思政育人工作的新媒体营地建设,占据网络舆论高地,强化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具体措施如,设置舆情环境管理小组负责考察和抓取校园舆情,搭建校园媒体、基层党组织、青年团委等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应对小组,解决出现的负面舆情信息,并及时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事件,谨防错误思想干扰大学生价值观;搭建基于校园媒体的思政育人矩阵,借助校园官方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各学院公众号及班级群等渠道发布积极信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社会先进文化和社会正气,实现隐性教育。

在教育保障优化方面。首先要制定并持续优化思政育人工作主体队伍培养机制。立足于全员育人理念,高校除了要积极聘请和培育思政专业课教师之外,还需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拓展思政育人队伍,形成一支多方联动、合作育人的思政队伍,成员包括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团委、学生党员等,同时定期针对上述成员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以思政育人工作为主题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其次要优化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工作的激励保障,以物质激励、名誉激励等方式鼓励教师研究育人工作策略,开展思政主题学术研讨会议,评选优秀教研项目并推动成果应用。

在教育评价优化方面。一方面要优化大学生个体评价,即除了要用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来判断大学生校园学习情况之外,还需搭建综合性更强、考察面更广的实践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校园活动参与情况、校园纪律遵守情况、个体兴趣培养情况及社会实践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更好地掌握大学生发展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更强的育人策略。另一方面要优化思政育人工作评价,定期对思政课和其他育人工作进行反思评价,收集师生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和改进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在育人工作实施过程中,高校需不断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及大学生个体成长需求来丰富思政教育手段,探索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培育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舆情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舆情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