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白鸽起舞的“活化石”珙桐

2023-11-15 08:58赵良成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11期
关键词:珙桐苞片活化石

赵良成

在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一棵3D大树扎根在舞台上,白鸽般的花朵在枝头绽放。这一贯穿闭幕式的主体视觉形象来源于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珙(gǒng)桐。

珙桐不同名字的由来

珙桐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古老的历史、独特的形态和传奇的经历,赋予了它极高的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美学价值。

“珙”在古代指一种玉器。珙桐花序外面的苞片洁白如玉,其叶片宽大,形状很像泡桐、油桐等桐树的叶子,珙桐这一中文名可能由此而来。

珙桐的果实和叶子。果实形似梨、叶子像桐树的叶子

 珙桐盛花期时,宛如一群白鸽停在枝头,跃跃欲飞,非常壮观

珙桐的果实为卵圆形,成熟时为紫绿色,并带有黄色斑点,看上去像未熟透的野梨。因此,这种树常被当地人称为“柩(jiù)梨子”或“水梨子”。但要注意,这个“梨”是不能吃的!

但要说珙桐最为人熟知的俗名,当属“鸽子树”和“手帕树”。这两个名字其实来源于珙桐的英文名“Dove tree”和“Handkerchief tree”,它们都形象地描述了珙桐花的特征:树上盛开着造型奇特的花,包围花的白色苞片远远望去既像栖息枝头、振翅欲飞的白鸽,又像微风中轻盈摆动的白色手帕。

珙桐与大熊猫的不解之缘

珙桐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它和大熊猫一样,出现于数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挺过了第四纪严酷的冰川(由于气候的波动,第四纪存在着大致以10万年为周期的冰期、间冰期环境的转化),是现今只在中国少数地区幸存并繁衍下来的孑(jié)遗生物,因此都被称为“活化石”。

另外,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珙桐和大熊猫的发现者居然是同一个人——法国博物学家和动植物标本采集者谭卫道(Jean Pierre Armand David),而且发现的地区和年份也都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珙桐头状花序和苞片(多数雄花围绕一朵雌花)

 珙桐头状花序和苞片(全部为雄花)

1869年,谭卫道在四川省宝兴县首次见到了大熊猫。同年,他在宝兴县的穆坪野外考察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树木正开着巨大的白色花朵。谭卫道认为这是一种从未被发现的植物,随后将其标本寄给了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两年后,这种美丽的树木被正式以他的名字命名(珙桐的学名是Davidia involucrata,属名Davidia是谭卫道的姓)发表,珙桐也由此闻名于世。

“白鸽展翅”的奥秘

珙桐被称为“鸽子树”,是因为它会开出奇特的“鸽子花”。但此“花”非彼“花”,最显眼的一对“鸽子翅膀”常被人们误认为是花瓣。其实,它不是花瓣,而是由叶片特化而成的两片独特的、大小不一的苞片。

每年4月花序初開时,这些苞片并不是白色的,而是如同叶片一样发绿;随着盛花期的到来,苞片逐渐变成乳白色;而后在末花期变为棕黄色,进而凋落。

藏在苞片下面暗紫色的小球状“鸽子头”才是珙桐真正的花序。它由很多朵雄花和一朵两性花或是一朵雌花组成。两性花或雌花位于头状花序的顶端,雄花众星捧月般环绕在其周围。“鸽子花”盛开时,众多的雄蕊由中心向外呈辐射状伸展,犹如天空中绽放的烟花,非常美丽。

因为组成花序的每朵花都很小,而且没有花瓣,很不起眼,但又需要昆虫传粉,这要怎么办呢?两枚硕大的苞片就是珙桐进化出的“聪明办法”,它们不仅好看,还有着特殊的生态功能:一是可以代替缺失的花瓣吸引传粉昆虫;二是珙桐的分布区降雨频繁,苞片可充当“雨伞”,保护花粉不被雨淋,使其保持生殖活力。这才是珙桐“白鸽展翅”的真正意义!

而最新对珙桐苞片的基因表达研究发现,抗菌、抗冷、抗水等抗逆相关基因在苞片中高度表达,这可能为苞片的生态功能提供了遗传基础。

鸽子是和平、希望和爱的象征,“鸽子树”珙桐也被认为是和平友好的使者,并被誉为“北半球最漂亮的树木”。目前,珙桐已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安家落户、开花结果,成为中国传播友谊的使者。

知识链接

飞向太空的珙桐

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珙桐种子也随之一起进入太空,成为中国首个珍稀濒危林木航天诱变育种实验的对象。通过空间诱变珙桐种子,促使其遗传因子发生变异,科研人员由此筛选出适应性好、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周游)

猜你喜欢
珙桐苞片活化石
能活100岁的活化石——腔棘鱼
西藏苔藓植物新记录科
——苞片苔科
4种姜荷花苞片色素成分特征分析
活化石——银杏
去澳大利亚遇见“活化石”吧
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生存特性及保护
光叶珙桐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研究
珙桐苞片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
海里的活化石
荒漠半灌木白滨藜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