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发光的TA

2023-11-15 08:59何晓雨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光环追星偶像

何晓雨

许多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让人“不能自拔”。我们为什么会“陷入”追星中?今天,和你聊聊追星的那些事儿。

案例

17岁的高中生小李有一个明星偶像。她沉迷于追星,认为“不为偶像花钱就是不够喜欢他”。她疯狂购买明星周边产品,上课时为偶像打榜刷数据,甚至逃学参加偶像的演唱会,重复购买多张音乐专辑……光是用于购买明星专辑的花销就已是一笔巨款,这样的花销让她的家庭难以承受。在家,她与父母无休止地争吵;在学校里,因为不允许他人诋毁偶像,她还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明星为什么如此受追捧?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它是指人们在判断事物时容易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现象。成语“爱屋及乌”就是光环效应的一种表现。

明星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人们先因一位明星的美貌、才华或其他背景对其产生喜爱之情,而后对他赋予更多的美好想象。例如,如果一位明星的相貌十分美丽,有的粉丝就会认为他一定也很善良、聪慧和努力。光环效应使粉丝倾向于完美化明星,甚至“神化”明星,将其奉为自己的偶像。

投射效应

当一个人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梦想或欲望时,往往会将现实中的需求和情感投射到自己迷恋的偶像身上。粉丝会痴迷于偶像在某些方面的特质,比如姣好的外貌、健美的身材或是奢华的生活,而这些恰好是粉丝在现实生活中想要却不曾拥有的。与其说粉丝是崇拜偶像,不如说他们崇拜的是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青少年为什么想要追星?

自我认同的需要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阶段理论,青少年需要在青春期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自我同一性是指能够认识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完成自我身份认同的能力。偶像们闪闪发光的成就深深吸引着青少年,使他们想要模仿并追求类似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追星可以帮助青少年完成自我理解和定位、建立自尊心与成就感。

情感满足的需要

明星的音乐、电影等作品往往能够触发青少年的情感共鸣。追星是与明星的一种情感互动,偶像的存在可能填补了他们在生活中缺失的情感需求(例如亲近感和认同感),这可以帮助他们度过情感孤独时期。青少年的追星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的参与,正是这种参与感让青少年获得巨大的情感满足。

群体认同的需要

喜欢相同明星的粉丝形成了一个社交群体,他们互相分享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这种社交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青少年能通过追星与同龄人建立联系,收获人际交往的需求。

追星可能带来的影响

不可否认,适度的追星行为有一定积极作用。在青少年阶段,大家面临着生理变化、学业发展、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追星可以帮助我们放松情绪、缓解焦虑;偶像的成功事业、良好品质也可以对我们起到激励作用,让我们更有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然而,由于青少年的心智还处于成长的阶段,一些青少年难以分清追星活动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如果把偶像的生活看作是完美的,认为追求偶像等同于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理想化的观念可能导致粉丝的过度投入,产生狂热的行为,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

学业影响。不加节制的追星会使青少年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消耗,这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财务问题。一些粉丝会花费大量金钱购买与明星相关的产品(例如演唱会、见面会门票或偶像周边等),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青少年来说,这些花销往往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只能向父母索取。更有甚者,索取不成便通过借贷的方式筹款为偶像“打call”。曾有高中生疯狂借贷90多万元追星应援,最终被告上法庭,父母直到收到法院传票才得知真相。

情绪波动。偶像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粉丝的心,当偶像遭遇负面事件时,粉丝也会陷入低落、抑郁的情绪中,这些负面情绪都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偶有粉丝还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作出过激行为,事后悔恨莫及。

適度追星,理性追星

追星不是绝对的坏事,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青少年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努力发展自己,因此,我们应该适度追星、理性追星。对此,有如下几条建议想分享给青少年朋友们:

1、寻求平衡。青少年需在娱乐和学业之间找到平衡,适度的娱乐时间是必要的,但不能让它占据主导地位。大家应当对分配给学习和追星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可以在每天或每周制订一段娱乐时间,严格遵守一个规则:在此时间内,自由快乐地娱乐;而在此时间外,要专注地学习。

2、理性思考。在追星时,我们也不应该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要分辨商业包装出来的明星行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区别,避免对偶像过于沉迷以至于失去自我。要知道,明星的身后通常是一个团队,他们所表现的一些特点往往来自于团队的商业需求,其中的真假难以判别。与过度关注明星个人相比,青少年更应该关注自我的成长,用偶像的成就来激励自我进步。例如,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他对李白十分敬仰,在崇拜偶像的过程中,他也留下了诸多千古名句,写下了如《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等诗歌,篇篇都情真意切,也实现了自我的成就。

3、保持与父母的沟通。想要获得父母的支持,要用合理的方式,多跟父母沟通,理解父母对追星行为的担心。例如,我们可以和父母一起商量哪些具体的追星活动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一起明确每个月或者每学期能参与追星活动的次数;一起制定一个目标,如果达到就可以继续追星……总之,我们应当用实际行动降低父母对追星活动影响学业甚至正常生活的担忧。

4、注重现实世界。过度沉迷于追星,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与现实世界中的朋友、家人疏远。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结交真正的朋友。就算是在网络追星中认识的朋友,也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约定面对面交往,也许你们还会发现其他的共同爱好,相约参与更多的活动。面对面的社交互动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社交关系,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5、选择值得追的偶像。青少年的偶像,除了娱乐圈的明星,还可以是伟大的科学家、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例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勇夺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的小将全红婵……他们都可以成为大家学习与崇拜的偶像。

我们常说,学习生活应当劳逸结合。追星本应是一种放松、鼓励自我的方式,过度的沉迷却带来了背道而驰的影响。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学会管理自己的“热情”,拒绝虚无缥缈的满足感,脚踏实地,追求我们真正的梦想。这样的自己,何尝不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呢?

猜你喜欢
光环追星偶像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偶像报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土星光环连连探
我的偶像
我追星的那些年
出卖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