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2023-11-16 10:1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尿量尿潴留脉冲

苗 蕾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江苏 徐州 221000)

产后尿潴留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是指产妇在产后8 h 不能自主排尿,膀胱内留存大量尿液的现象[1]。若产后出现尿潴留,膀胱充盈过度,会导致患者子宫收缩乏力,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膜炎、膀胱破裂、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威胁[2]。因此,临床需重视并对症治疗以及改善产后尿潴留症状。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常用方法,可通过低频电流刺激骨盆底部的肌肉及神经,促使盆底肌肉、组织及筋膜产生规律性收缩,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将尿液自主排出体外[3]。近年来,有研究[4]表明,温针灸在治疗产后尿潴留中具有良好效果,可起到祛邪扶正、平衡阴阳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以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20 年4 月—2022 年1 月选取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 例)与常规组(41 例)。治疗组:年龄21~43 岁,平均年龄(32.72±3.25)岁;产程6~16 h,平均产程(10.72±1.38) h; 尿 潴 留 病 程3~27 h, 平 均 病 程(18.92±3.17)h;初产妇24 例,经产妇17 例;12 例会阴侧切,6 例会阴Ⅰ度裂伤,2 例会阴Ⅱ度裂伤;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 例,高中或中专17 例,大专及以上8例。常规组:年龄21~42 岁,平均年龄(32.66±3.19)岁;产程6~15 h,平均产程(10.65±1.44)h;尿潴留病程3~29 h,平均病程(19.04±3.22)h;初产妇25例,经产妇16 例;11 例会阴侧切,5 例会阴Ⅰ度裂伤,2 例会阴Ⅱ度裂伤;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或中专16 例,大专及以上10 例。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20 岁;(2)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自然分娩成功娩出胎儿;(3)产后出现尿潴留症状[5];(4)了解本研究内容及意义,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血液疾病、艾滋病者;(2)伴恶性肿瘤者;(3)伴膀胱或输尿管器质性病变者;(4)伴心脑血管病变者;(5)伴肝肾功能不全者;(6)伴精神障碍者;(7)依从性差,不配合完成治疗计划者。

1.3 治疗方法常规组患者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治疗。使用伊生贝尔产后治疗仪(杭州中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EC-1 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脐耻之间与骶尾上部皮肤消毒,接通治疗仪电源,将电极片消毒并涂抹耦合剂后置于患者的消毒部位,刺激频率为30~50 Hz,强度从低到高缓慢增加,以患者感觉轻微疼痛为宜;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次。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取穴:气海、关元、子宫、中极、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水道(双)、阴陵泉(双)。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将艾炷点燃置于针柄,以患者感觉轻微灼痛为宜,每次30 min,每天1次。

2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 d。

1.4 观察指标(1)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6]制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 个等级。痊愈:经治疗后患者能够自主排尿,小腹胀痛完全消失,膀胱残余尿量<50 mL,且观察24 h病情无反复;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能够自主排尿,小腹胀痛明显减轻,膀胱残余尿量<100 mL;有效:经治疗后患者恢复自主排尿,但不通畅,小腹胀痛有所减轻,膀胱残余尿量<150 mL;无效:经治疗后患者未恢复自主排尿,需采用导尿或其他方法排尿,小腹胀痛未减轻,或恢复自主排尿但膀胱残余尿量≥150 mL。临床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2)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7]评估2 组患者治疗3 d 后的小腹胀痛程度,评分范围为0~10 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烈疼痛,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小腹胀痛越严重。(3)记录并比较2 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留置尿管、再次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复插导尿管等。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6%(40/4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更短、膀胱残余尿量显著更少、VAS评分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 s)

组别治疗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41 41首次排尿时间/h 1.44±0.36 2.09±0.52 6.581 0膀胱残余尿量/mL 25.17±3.46 39.24±4.69 15.458 0 VAS评分/分1.49±0.43 3.30±0.79 12.885 0

2.3 2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的留置尿管率2.44%(1/4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4.63%(6/41);再次尿潴留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9.7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产后尿潴留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产后尿潴留的诱发因素较多,包括生理因素、排尿习惯改变、药物因素等,其发生率占所有产后并发症的0.45%~14.10%[8]。产后尿潴留对产妇的危害较大,不仅会阻碍宫腔内积血排出,影响子宫复旧,还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增加产妇的身心痛苦[9]。因此,若发现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改善其预后。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手段,可通过低频电流刺激,促进盆底相关神经功能、肌力的恢复,促进局部淋巴液及血液循环,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无痛、安全性高等优点[10]。产后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病位在膀胱,病机为产后气虚下陷、元气大泄,脾胃不能升清降浊、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尿液闭塞不通[11]。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的一种中医特色技术,适用于气虚血瘀类疾病,可借助艾灸的热效应对特定穴位产生刺激,起到祛寒止痛、温经通脉、补虚固脱之效[12]。

本次研究结果中,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提示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显著更短、膀胱残余尿量显著更少、VAS 评分显著更低(P<0.05),提示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能够温通经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患者的自主排尿能力恢复,促进尿液自主排出体外,并减少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降低患者的小腹疼痛程度[13]。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留置尿管率、再次尿潴留率显著更低(P<0.05),提示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安全性较高,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避免尿潴留的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产后尿潴留,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小腹疼痛程度,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减少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尿量尿潴留脉冲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脉冲离散Ginzburg-Landau方程组的统计解及其极限行为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上下解反向的脉冲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