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浅析

2023-11-17 07:04潘俊池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9期
关键词:专项档案管理干部

文/潘俊池

加强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体现了从严管理档案,从严管理干部的原则。因此,各单位应重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

近年来,在事业单位开展干部人事专项审核工作中发现,部分干部人事信息存在着弄虚作假、认定失当等问题。单位应依据现实情况,进一步严格完善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推动档案审核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健全内部自查和外部监督机制。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的属性是提供服务。首先是管好干部。在这方面,干部人事档案能够帮助组织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干部各个阶段的成长。可见,真实有效的档案信息尤为重要。同时,人事档案中包括履历、自传等多项材料为干部本人依据自身现实情况填写,因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干部本人的基本诚信,所以说档案真实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这符合选人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准则。

帮助提升干部信息准确性。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能进一步规范人事档案工作流程、突出工作重点、精准工作细节。一是使虚假信息发生概率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信息造假。二是通过专审工作也能以工促学,促使工作人员熟悉最新政策、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甄别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整体优化人事档案工作系统,提升干部信息准确性。

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人事专项审核工作的重点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身份”,这几项信息和干部的成长息息相关,信息是否准确、完善、真实,不仅影响干部个人前途,还给组织选人用人提供参考。同时,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身份”能完整地展现出干部个人的“人生履历”,为单位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得单位在开展工作时,能借助人事档案信息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管理人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岗相适,最终让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干部档案信息失真时有发生。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中部分档案信息真实性有待提升。如,出生年月是干部信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较易失真的地方。常见的是生日的农历、阳历问题,特别是《入团志愿书》中的年龄信息有时会和档案中其他材料里的年龄信息不一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老一辈人常用农历记录出生时间,与阳历在时间记录上有差异。二是干部职工入团时年龄较小,填报信息容易出现失误。三是因上学、招工、入伍等对年龄有所要求,导致部分人员篡改了真实年龄。基于当时条件所限,档案管理人员对这类信息无法做到完全审核准确,导致对后续干部提拔、社保退休办理等工作产生了阻碍。此外,有的干部对人事档案工作理解不深刻也不重视,对档案工作配合度低,需要归档的材料没有上交归档。如在职教育的相关学历学位材料没有及时上交,导致档案信息不完善。再如一些时间久远的证件,因保存不完善,上交的材料中出现了受潮、照片模糊、字迹不清楚等情况。或重要证件遗失无法再补导致档案信息不全面,如遗失了毕业证,或因年代久远学信网上也不能查询,又或者面临着学校已经合并等情况,导致这类重要证件无法补办,进一步增加了信息甄别的难度。

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效率相对较低。一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人事档案未能发挥最佳作用。在当前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在应对检查时才临时进行人员培训。多数单位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无法做到专人专岗,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以致档案管理人员精力不足,只能勉强应对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致使单位在对干部进行选拔及聘用过程中,只能关注其一段时间内的表现,无法通过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综合性审查获取有效信息,人事档案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二是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因为日常工作不扎实、台账记录不完善,导致散装材料未能及时归档,清查时需补材料,不仅耗时耗力,效果也不如原始材料,甚至有些缺失的信息因年代久远无法查找或再补,使得有效信息缺失和管理程序出现漏洞。

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一,专项工作存在专业人员相对较少以及聘用紧急等问题,特别是专审工作都是从各单位抽调人员,一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非档案专业的,上岗前又未受过专业培训,都是单位临时抽调过来进行档案专审工作,专业技能水平不足。同时,有些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人事档案工作认识不到位,在具体工作中忽视工作细节,把关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对优化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建议

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精准化审核。在遵守2014 年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各项规定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审核范围,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尽量从接收档案的时候就确保档案材料完整、真实、准确。在审核过程中,严格完善干部档案信息管理的鉴别机制,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信息,有针对性地鉴别,大幅度降低信息失真率,不断提高信息的可靠度,使专项工作的审核质量得到保证,使工作人员在各项数据信息审核时有据可依,降低虚假信息在工作中出现的概率。

对档案管理体制进行常态化完善。在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在原有的专审工作规定的方案制定、动员部署、审核登记等9 个方法步骤的基础上,对每一项细节工作制定合理的责任机制,对各类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对造假人士给予严厉的处罚。对人事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管控,在档案借阅过程中要充分遵守相应的管理制度,不给各类信息造假的机会。同时,要高度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对部门进行综合性整改,有效强化档案信息化工作,将电子信息以及纸质信息分别存放管理,建立高度专业性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使档案信息获得实时化监控,防止虚假信息出现,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管理不当而产生的现实损失。通过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增强从严管理干部档案意识,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充分选拔档案管理的精英人士,并且聘请专业讲师定期以及不定期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单位每位干部职工对档案工作有所了解,并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移送工作。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由于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决定了档案信息的质量,包括真实性、完整性等,会对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充分强化对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综合性培训,提升其责任意识。对某些抵抗诱惑能力相对薄弱的人员及时更换,对情节严重者进行处罚,必要时予以开除。推荐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在该岗位中任职,并培养成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骨干人员。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员工在发展过程中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单位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特别是组织人事岗位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综合学习各项和人事档案相关的工作,比如工资、职称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能够较为清晰地在资料归档时进行甄别,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发展过程,结合单位内部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增设各类档案管理的优质机制,明确赏罚内容,对消极怠工员工进行处罚,并根据需要进行追责;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及时奖励,大幅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的归属感得以强化。

总之,事业单位需要对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予以重视,不断加大核查力度。一方面集中审核整改督查,另一方面促进档案规范管理,切实落实干部档案“凡提必审、凡转必审、凡进必审”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工作质量,维护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组织人事工作的满意度,也为后续其他各项人事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专项档案管理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干部任免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