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民众图书馆的本位救国方略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2023-11-17 13:33张书美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9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

摘 要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种救国思潮风起云涌。民众图书馆作为当时图书馆的主要类型,利用自身最为接近民众的优势,积极投身到这场彰显民族大义的抗战洪流中。民众图书馆以切合时事需要为原则,以激发民众抗战意识为目的,积极组织开展了许多富有图书馆特色的本位救国活动,对激发国耻、救济民生、培植民德等时代急务贡献良多。

关键词 民众图书馆;本位救国;抗战时期

分类号 G259.29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9.010

A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National Salvation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eople’s Library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Zhang Shumei

Abstract After the September 18 Incident, various thoughts of national salvation were surging in China. As a major member of the library circle at that time, the people’s library took advantage of being closest to the people and actively engaged in the flood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to highlight the national righteousnes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current events and with the purpose of grasping the psychology of the public, the people’s library has organized and carried out many anti-war activiti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ving the nation based on library, contributing a lot to the urgent affairs of the times such as stimulating national humiliation, relie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cultivating people’s morality.

Keywords People’s library. Standard national salvation.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种救国思潮风起云涌,其中图书馆界立足本职工作,提出了志在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本位救国方略。图书馆界的本位救国,是对日本文化侵略的因应,凸显了图书馆界的民族意识,为民族危机下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图书馆声》主编陈伯逵指出,“九·一八”事变只是日本吞我全国之初步,“彼所谓大陆政策也,即以并吞我五族之全境为对象,处心积虑也久矣。”[1]他呼吁各图书馆协会、各级图书馆、各图书馆员,都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中。民众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与生俱来的平等性、通俗性、活动性和自由性,使其在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机关枢纽的作用。“民众图书馆在各种图书馆及教育机关中最为接近民众,今日国难方殷,要启发民智,增强国力,应当步教育发达各国之后尘,尽量充实民众图书馆,尽量利用民众图书馆。因为这是民族复兴之基本。”[2]

1 抗战时期图书馆界的本位救国思想

1.1 图书馆界本位救国思想的源起

民国时期图书馆界本位救国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任杜定友在演讲中号召在校大学生:“我们终要仗我们的学问去救国,去谋国家的兴盛。……现在国家到了这样田地,我们读书的要認真读书,办事的要认真办事,上下一心,努力为国,然后国家方可免灭亡之祸。”[3]杜定友先生的言外之意,即是大家要做好本位工作,国家才会有救。这是图书馆界清晰地阐述本位救国思想的起源。著名出版家王云五先生也认为:“爱国的办法,并非要人人都为国家担任公职或兵役才有发展余地。其实各人按其能力,为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任何事业出力,结果和直接为国家出力,无大悬殊。这就是所谓本位救国。再能随时关心国事,克尽国民的义务和尊重国民的权利。一团体的人个个如此,一国的人也个个如此,我国虽在这样严重的国难当中,不久定能……复兴起来。”[4]王云五所言进一步诠释了本位救国的含义——爱国方式千千万万,并不是一定要人人拿起枪炮冲上前线才叫爱国,各人按其能力,为有益于国家的任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都是一样的爱国。图书馆界立足本职工作,发挥自身优势,一样的可以为抗战救国做贡献。

著名图书馆学家沈祖荣则基于图书馆传承文化的特性,指明了抗战时期图书馆界本位救国方向。“敌人强夺我土地,吸尽我资财,残杀我人民,犹不足以填其欲壑,而必将我们的国性,惨除殆尽而后快”[5]233,对此他鼓励图书馆员,国难时期不要灰心沮丧,而应奋发有为传承文化,“国难当前,不是消灭我们的,乃是唤醒我们的。只要我们认清了所在的地位,看透了我们目前的危险,我们便当积极的去设法求生存,求进步,我想我们的前程,一定会走得通的。……我们办理图书馆者,更应当自告奋勇,尽我们的本分,为文化事业谋发展,使我们祖宗数千余年所传下来的国粹,得以表彰世界,藉以发扬我们民族的精神,培成我们民族的命脉。”[5]230言外之意,图书馆界虽然不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但可以肩负保存文化的责任,一样可以立足本位救国。

1.2 图书馆界开展本位救国的目的

“九·一八”事变后,文化传承成为中国图书馆界的基本共识。喻友信认为:“国家兴替,民族盛衰,系于文化。图书馆不仅负有保存文化之责而已,且负有发扬其所保存之文化而光大之使命。”[6]6中国为什么会遭到日本蔑视与凌辱?一个重要原因“端在图书馆未有尽量发扬其所藏之宝库之咎也。”[6]6王云五更是写下激昂文字:“敌人把我打倒,我不力图再起,这是一个怯弱者!……一倒便不会翻身,适足以暴露民族的弱点。自命为文化事业的机关尚且如此,更足为民族之耻”[7],他号召中国图书馆界面对日本的文化摧毁意图,要不甘示弱,要奋起抗争,自觉肩负传承文化之责,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抗战时期我国图书馆界坚持本位救国,同时也赋予了图书馆以社会教育和社会动员的现实意义。大敌当前,救亡图存是全民族的共同责任,对于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图书馆界来说,所负的责任更为重要。时人李仲甲指出:“我们虽不唱‘教育万能’‘教育救国’的高调,然而最少也应该尽教育之最大能事,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是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机关,干这种工作的人,所负教育民众、唤起民众的责任,不但是义不容辞,而且应该具有精诚强干的态度去做。”[8]如果说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常态化工作目标,那么社会动员无疑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非常使命。图书馆界的抗战动员,也有其自身特色,那就是利用书刊从心理上激励国民,形成理性抗战意识。

1.3 图书馆界开展本位救国的设想

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张知道指出:“图书馆者,文化事业之中心机关也,普及知识之利器也,足以启迪民智,巩固国基,故欲发扬文化,非发达之不可;欲使知识普及,更非发展之不可。”[9]图书馆对发扬文化、普及知识如此重要,在抗日救亡图存之际,其对于传承文化与社会动员的意义就更显重大。基于此,图书馆界秉持本位救国初心,设想通过对外扩充图书馆、对内创设国难文库等方式,以赓续弦歌,激发斗志。

第一,对外扩充图书馆,为抗战创造智识条件。厦门图书馆余少文认为,抗战声浪弥漫全国之时,抗日若想稳操胜算,必须开通民智。而开通民智要靠图书馆做中心工作,“这就知道抗日救国声中,图书馆的扩充,当视为最紧急的重要事业。”[10]如在抗日前线福建,彼时全省只有42所图书馆,平均每县不到1所,且多规模狭小,设备简陋。对此,余少文一方面建议福建教育厅责令各县政府教育局积极扩充图书馆事业;一方面呼吁还未开放的图书馆尽量公开阅览,以救济国难。彼时各省市县区的经济力有限,欲求普及各地方图书馆似力不从心,“惟是当此国难当头,危机岌岌,间不容发,普及民众学识,提高国民程度,实为救时药石。故惟有希望诸不公开的图书馆,在可能范围,公开阅览,可算是救济时机的一种办法。”[11]

第二,对内创设国难文库,以激发国人持久抗战热情。“九·一八”事变后,各种社会团体奔走呼号,救国之声不绝于耳,但血性带来的情感刺激相当短暂,如何激发国人持久爱国之心,成为图书馆界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时人曹钟瑜指出,当举国喧嚣之时,图书馆界无声无息,似若无所为。其实不然,图书馆界无时不在进行其重大任务,“图书馆无日不供给若干人研究国难之一切——历史之成因与社会之病根及国难以来所发生的事态之部分的或全体的现象——使若干人能認识并寻出救济国难之理论与方案。”[12]110他认为,图书馆襄助救国工作,往往不图暂时急效,所以当全国轰然,而图书馆界却独自冷对,“图书馆乃不能不思所以热之之方矣”[12]110,解决办法即为创设国难文库,以促醒阅者视听,便利参考及研究,使“不详日本侵我之方式及其所用之政策”[12]110者明了日本侵略方式及政策,“不宁唯是,且进而使之知所以救济之方,扶持之策。”[12]110创设国难文库,可谓适逢其时,意义深远。

2 民众图书馆开展本位救国的主要举措

2.1 举办中日问题图书中心陈列

抗战时期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在本位救国方面采取了诸多积极举措,举办中日问题图书中心陈列即为其一。如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不仅将该馆原有相关书籍选出,还远赴上海选购新书,编订书目,告之大众。同时,为扩大中日问题图书影响,供给其他各机关需要起见,“特拟定流通陈列办法,函询各实验实习机关需要与否,然后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三组,并排定流通日期表,按表流通。”[13]1700宿迁县埠子集农民教育馆,为便利反日宣传起见,除在馆内特辟反日宣传室供附近地方人士前来参观听讲外,还另购置400余册反日书籍,编为反日文库,分送各偏远乡镇农民阅览,以资普遍宣传[14]。宜兴民众图书馆为激发民众抗日救国热情起见,亦及时将中日问题的各种图表书籍及反日刊物,另行选出罗致,开架陈列,以供民众阅览,“阅报室中,自朝至暮,座上常为之满,甚有在未开馆以前,鹄立户外静候者。足证爱国热烈,人各具有同心也。”[15]

在抗战如火如荼之期,民众图书馆及时挑选中日问题图书进行中心陈列和巡回展出,既为民众了解日本及中日关系提供了参考,也无形影响着民众的阅读习惯,使混沌不知世界的民众一改醉心于小说的阅读习惯,从而关心时事,“史地、政治、社会问题、革命、军事、经济这数类图书的出借数骤然增高不少,翻阅地图者每小时平均有五六个人,这不能说不是举行中日问题图书中心陈列后的一点良好影响。”[13]1700

2.2 编辑通俗性抗战读物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艺,具有唤起民族意识,巩固民众团结,鼓舞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在民族复兴运动上,它是功能强大的思想武器。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对图书中深奥的哲理不太理解,更喜欢阅读通俗、形象、易懂的故事。为了达到最佳抗战宣传动员效果,激发民众持久国耻之辱,民众图书馆通过选编爱国故事,用文字做工具,把历史故事和国际形势用民众能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此激发民众的抗战救国意识。经过民众图书馆选编的爱国故事更易被民众理解,因而民众更易感动,更易发生教育之效。

民众图书馆除编辑爱国故事外,还专门搜集抗战材料,编辑国难日报,如江苏泰兴县立民众图书馆有感于民间宣传的重要性,特用简明文字编辑国难日报,让抗战爱国之情燃遍民间,“自暴日强占我东三省后,国难临头,举国同愤。县立民众图书馆鉴于民间宣传之重要,自上月下旬起,即编辑国难日报,以简明之文字叙述国难之危急。发行以来,颇为民众欢迎,销数亦日见增加。目前又以暴日兽行,有加无已,该馆刻正筹划扩充内容,以广宣传。”[16]民众图书馆利用珍藏的抗日救国图书,不仅可以去医治民众对国难的冷漠与无知,激发民众共同抵御国难的热情,普及抗战救国的知识;还可以让各方民众摒弃个人意识,自觉团结起来汇聚成抗战的磅礴力量。

2.3 举行国货商标展览会

国货运动是抗战时期凝心聚力,维护国计民生的深远工作。国货展览会则是国货运动中的实物宣传,每举行一次国货展览,便使一般国人对于国货的信心增进一层,从而国货的经营、推销也因之大为提振。在抗战大潮中,国人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爱用国货的心理已有相当的基础,此时最要紧的是使一般民众知道怎样去选购国货,以便对国货有准确的识别,免受他人蒙混。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即为普及国货商标知识。然而,国货商标种类很多,民众一时不易认识清楚,所以非长久保藏展览,印入人心不可。而最适合也最有能力开展国货商标收集及展览工作的,莫若知识富源地图书馆。

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为提倡国货,指导国人识别国货起见,特举行国货商标展览会,以指导“商家不要误进日货,一般民众不要误买日货”[13]1714。该馆通过搜集国货标识,供给民众参考,以唤起民众注意,“热心爱国的同胞可以不受瞒混,居心奸险的商人,也能明证其罪状。”[13]1714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举行的国货商标展览会广受民众欢迎,参观者纷纷留言,赞誉有加,希望该馆多加举办,“国货商标展览会,是提倡国货的先锋队——提倡国货是阻止国外经济侵略的大本营;直接可以打倒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间接可以解决民生的经济恐慌,而商标的认识尤是提倡国货的指南针,希望继续的进行!”[13]1719

2.4 组织抗战专题演讲

民众图书馆除了上述几种基于馆藏资源的本位救国举措外,还特别注意运用语言的力量,组织抗战专题演讲,以最大程度地激发民众抗战热情。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认为,演讲与图书事业配合,会更为有力。因为文字的存在是永久的,而演讲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文字的运用偏于理性,而演讲则能激发感情,二者相得益彰。如果听了演讲,再去看书,则暂时获得的印象可以不致消失;或是看了书而又听演讲,则冷静得来的知识可以发生烈焰[17]。因此图书馆和演讲联络起来,能够产生更大的抗战宣传效果。一些民众图书馆中本就设有演讲部,在进行抗战社会动员中正好可以发挥宣传先锋作用。

陕西省汧阳县抗敌分会,为长期宣传,训练民众起见,特假民众图书馆成立讲演所,于“每周星期四下午四时,召集城关商民,由党政领袖及各机关士绅分别讲演抗敌消息及时事新闻,以广宣传……收效甚宏。”[18]仪征县立民教馆图书部鉴于暴日对我国猖獗进攻日甚,尤感亟应唤醒民众,故继抗日救国展览会之后,又特别举行读者抗日救国演说竞赛会,分成人组和儿童组进行。报名者踊跃,奖品由各方面支持提供,如县区党部赠横匾三面、白纸薄十本,周平君贈白纸簿八本,教育局赠玻璃镜框四面,县商会及救济院各赠中号镜框一面[19],足证社会各界对抗战演说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总之,民众图书馆在开展本位救国工作中,各馆因时因地而异,以切合时事需要为原则,以抓住民众心理为目的,开展了众多富有本位救国意义的活动。

3 抗战时期民众图书馆开展本位救国的时代价值

3.1 广泛宣传激发民众抗战救国意识

有了思想,才有信仰;有了行动,才有力量,才能救国。民众图书馆在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事业中致力于普及教育、启发民智,对基层民众阅读尤加关注。全面抗战爆发后,民众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地位日益凸显,在宣传抗战、激发民众抗战热情中起到了基层宣传急先锋的作用。面对日寇强袭,各地民众图书馆肩负救国使命,怀抱救国热情,除开展日常工作外,还积极致力于特别时期民众爱国思想的灌输和激发,以及民众爱国行动的鼓舞和指导,“图书馆之在今日,又应深切认识今日之时代。恢复民族意识,培养国家实力,了解今日中国处境之严重困难,应为人人处理其事业时存心弗懈者。每种事业之设施,诚能知其目标在于纾解国难,在于为民族培植实力,则事业之进行始有意义,亦即能发挥其最高最大之效力。”[20]办理民众图书馆者,正是以此为存心,正气充沛,行其所是,不为外物所移,谱写出一支支感人的基层图书馆本位救国之歌。

3.2 定制文献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抗战时期的民众图书馆除了做好抗战宣传,激发民众抗战救国意识外,还通过开办生计补习班、地方经济研究室,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定制文献服务,积极推动战时地方经济文化复兴。如始建于1928年的重庆北碚区实验民众图书馆,战时不仅致力于普及文化知识,丰富民众文化生活,还先后设置了乡村建设和旱灾问题参考室,努力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本馆乃适应环境的要求,乃特设一个同时可容八人到十二人之‘乡村建设参考室’一间,凡关于乡村的图书报纸、汇罗极为丰富、经常开放,任人观览。乡村建设工作人员整天在内握笔挥毫,怡然自得。”[21]117

此外,为了解决大后方旱灾问题,该民众图书馆又于杂志刊物报纸中尽量汇集关于救济旱灾问题的参考资料,以备乡村建设人员浏览研究,“至普通参考资料,举凡理化地质农业矿业卫生教育,乃至家畜保育等等,经常所需之参考资料,无不分门别类,逐日汇集,编成索引,按日个别通知,以促进各事业机关工作上之效率。”[21]117重庆北碚区实验民众图书馆因地因时制宜,设置相应参考室,针对性强,利用便利,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馆上述诸多举措正是抗战时期民众图书馆开展本位救国,助力民族复兴的极好注脚。

3.3 主动应变彰显图书馆人的职业担当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育文化事业遭受到日寇史无前例的摧残和毁坏,为了赓续自身文化与传承文明血脉,中华民族被迫在教育文化领域做出战时应变。作为重要社会教育文化机关的民众图书馆,在抗战复兴文化战中践行着本位救国使命,无论环境情势如何恶劣,仍竭尽全力做好文化服务。一方面,极力搜集大量关于发扬民族精神等图书,公开陈列,广为流通,任人借阅,从思想上去激发民众的抗战情绪;另一方面,将馆舍化身为战时庇护难民,保护妇孺的场所。最令人动容之处,莫过于民众图书馆员的战时职业担当精神。在国难当头,经费折减之下,各馆员节衣缩食,勉为其难,依然孜孜不倦地从事各项服务工作。例如在浙西沦陷区域,有的馆员即便身处沦陷区域,仍然抱残守缺奔走工作,或是于乡村设立分馆、流通部或流动文库,使图书广为流通;或是向民众募捐图书运送前方,供将士阅览,“虽备尝艰辛,终不为恶势力所动摇。”[22]2凡此种种,都是战时民众图书馆员职业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值得后人铭记。

其实在任何时候,馆员都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图书馆事业能否进展,“当视各馆馆员有无此种优良的服务精神为断的”[22]2。民众图书馆的种种主动应变举措,充分彰显了图书馆人共纾国难的时代担当精神。正如陈训慈先生所言,“吾图书馆界同人,在此大时代中努力做去,虽然教育的效果,难以数字估计;但是相信能够多尽一份力量,对于抗战前途,必能多得一分助力,而且敌人只能毁灭我们的馆舍,劫夺我们的图书,决不能打击我们不屈不饶的服务精神。”[22]3

4 结语

在我国国难之际,图书馆界敏锐地洞察到日本文化侵略的野心,自觉地将文化传承与民族保存、民族复兴联系起来,积极利用自身馆藏资源和教育优势开展本位救国。抗战激流中,以国立北平图书馆、浙江省立图书馆等为代表的大型图书馆,在保存中华优秀典籍,赓续文脉,传承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以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等为代表的中小图书馆则利用自身接近基层民众优势,立足馆藏资源,面向各类群体开展了针对性强且灵活多样的抗战救国工作,充分展现了基层图书馆人在民族危难关头,与社会各界共赴救国自强的时代担当精神。

参考文献:

陈伯逵.督促图书馆界共起唤醒阅众抗日救国(代电)[J].中国图书馆声,1931(2):14.

陈训慈.二十年来我国之民众图书馆与其展望[J].教育辅导,1936(8/9):47.

杜定友.对日问题与图书馆[J].中国出版月刊,1932(2):20.

王云五.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上册)[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626-627.

沈祖荣.国难与图书馆[J].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2(3/4):223-234.

喻友信.图书馆员应有之真精神[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4(2):6-7.

王云五.两年中的苦斗[J].东方杂志,1934(1):24.

李仲甲.公共图书馆长应注意的几件事情[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6(3):4.

张知道.发展图书馆事业在西北之重要[J].图书馆,1933(2):3.

余少文.抗战救国声中的福建图书馆扩充问题[J].厦门图书馆声,1932(2):1.

余少文.希望诸不公开的图书馆藏书楼等在可能范围公开阅览以为救济国难时期之一助[J].厦门图书馆声,1936(7/9):2-3.

曹钟瑜.国难文库创设刍议[J].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4(1):109-113.

胡耐秋.抗日中心单元运动中的四大活动事业: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研究实验事业之一[J].教育与民众,1932(9/10):1695-1722.

宿迁县立农教馆举办反日巡回文库[J].民众教育通讯,1931(3):187.

中华图书馆协会.宜兴民众图书馆之救国声[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1(2):19.

泰兴县立民众图书馆编辑国难日报[J].民众教育通讯,1931(8):146-147.

刘国钧.图书馆与民众动员[J].教育通讯,1938(24):6.

各县扩大抗敌宣传[N].西京日报,1937-11-18(3).

县立民教馆举行抗日救国演说竞赛[J].民众教育通讯,1932(2):148-149.

陈训慈.浙江全省图书馆概览序[J].浙江全省圖书馆概览,1936(4):2.

张惠生.一年来的民众图书馆[J].北碚月刊,1937(9/10):113-117.

陈训慈.战时图书馆事业[J].社教通讯,1939(3):1-3.

张书美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江西南昌,330022。

(收稿日期:2023-05-19 编校:谢艳秋,刘 明)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简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兵役制度
论抗战时期中、美、英军事合作的酝酿和建立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忆抗战时期的汤阴攻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