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烹饪穿越四千年

2023-11-17 12:02韦汭辜
莫愁 2023年32期
关键词:彭祖师爷徐州

文韦汭辜

据史料记载,彭祖以善作野鸡汤羹献于尧帝而获封于彭,彭祖始建立大彭氏国,可以说,徐州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徐州菜的厨师们被带入了误区。”作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彭祖烹饪术的唯一非“彭”姓传承人,戚明春说,要想让文化延绵,创新是可取的,但不可取的是忘记初心。

入行,师承名家

戚明春中学毕业那年,父亲当着家里老人的面问他:“你到底想干什么?”戚明春不假思索地说:“司机,或者微机。”微机程序员是当时新兴的职业,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彼时司机的待遇虽然不菲,但非常辛苦。父亲一锤定音:“不行!”那能做什么呢?戚明春回忆,是四爷爷开口让他去做厨师。说到厨师这个行当,戚家还有不浅的渊源,大爷爷一辈子都在做民间菜,为当地人掌勺宴席,表婶也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大厨,而往上再数数,几代人里还有一些名厨,可以说“厨学深厚”。父亲不反对,戚明春也认可,表婶就把他介绍给了徐州当地名厨桑大明。

桑大明师承被厨师界誉为“江苏二胡”之一的胡德荣老先生,有一手好厨艺,对弟子要求也严格。18 岁的戚明春,开始了三年的学徒生涯。“我们那时候的灶台里面都是烧炭,做弟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会伺炉,要扒煤灰,‘人心要实,火心要虚’。”戚明春依然记得那段火熏火燎的日子,“伺炉是厨师最基础的能力,师父还给我们布置了改刀的工作。”就像学习绘画的人,最先的素描对象都是鸡蛋一样,作为厨师,刀工的基础都是从切土豆开始,“土豆片、土豆丝、土豆块,都要匀称。”除了这些,勺工也不可少,水案杀鸡宰鱼的功夫也要有。就这样年复一年,三年下来,戚明春得到了桑大明的认可,出了师。

出师那年,戚明春获得了第四届彭祖杯技艺大赛热菜银奖、冷菜铜奖。“获奖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桑大明老师认可了我,还把我介绍给了师爷胡德荣。认识胡德荣是我人生的转机。”戚明春感慨,“在江苏,有四大风味,其一是维扬口味,其二是苏锡口味,其三是金陵口味,其四是徐海口味。胡德荣就是以徐海鲜味为主、五味并蓄风格的奠基人。”戚明春说。

乘续,彭祖烹饪

能够创新的厨师很多,而真正守正的厨师却很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流动加快,西方饮食文化和各地饮食文化开始相互渗透。”戚明春说,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各地饮食风格比较淳朴,但随着川菜、粤菜、湘菜率先走出市场化道路,一线城市和徐州这样的交通枢纽城市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很多厨师开始做市场接受度较高的菜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徽、山东、河南的厨师开始扎根徐州,“安徽菜咸味较为突出,山东菜浓油赤酱……把本地的厨师风格都带偏了。很难想象,徐州菜原本是不放辣椒的吧?”戚明春笑道,“往徐州菜里放辣椒,大部分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胡德荣常常担忧,告诉戚明春要守住初心。“胡德荣对徐州菜的研究,已经不只停留在厨师技艺的传承,他更多时候会去考据历史,发表了很多论文。”正因为如此,戚明春开始对饮食文化产生了兴趣,“师爷研究彭祖菜,总会通过历史文化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彼时,每年彭姓氏族都会去四川祭祖,在胡德荣的研究下,彭祖的封地正是徐州,徐州又被称为“彭城”,同时有大量的彭祖文化遗迹,“可惜的是,多年前,拆迁牌楼子市场时,同时拆除了市区最后一个清代的彭祖庙。”戚明春在师爷的带领下,从厨师变成了文化考据者。

虽然把饮食文化作为爱好,但真正决心传承彭祖烹饪,是在2000 年左右。“很多业内的厨师奚落师爷,说他只会著书立说,不会颠锅炒菜。我也是认识他多年以后,才尝到他做的菜。”戚明春回忆,那次,年逾80岁的胡德荣给厨师学员授课,戚明春给师爷打下手,“他那次做的叫鸳鸯鸡,就是彭祖菜的代表。”两只脱骨整鸡,填入海参、蹄筋等配料的八宝馅,一只红烧,一只清蒸,酥烂软糯又不失风味,让戚明春非常震惊。

后来,胡德荣告诉戚明春,这是徐州历史上有名的“龙凤宴”中的一道经典——换句话说,龙凤宴就是彭祖菜的满汉全席。特别是每道菜都有着典故和出处,让人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还能够浸润历史之中,别有一番生趣。“龙席主要以鱼类、水产品为主,有名的如‘将军过桥’,就是滑炒黑鱼片、干煸黑鱼片加上鱼汤;凤席则主要以家禽为主,比如‘纪妃伴龙颜’,就是清蒸鸡、鳝段,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师爷徒孙在这样的机缘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彭祖饮食的发展中。

戚明春

发扬,守正创新

“彭祖烹饪术华而实、丽而洁、轻而不浮、浓而不浊,强调用食材本身的营养调理滋补身子,这是彭祖烹饪术的特点。”戚明春说,“菜系主要靠的不是煎炸,更多的是以水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比如蒸、煮、煨等方式。比如‘羊方藏鱼’这道菜,相传,彭祖幼子夕丁喜捕鱼,彭祖恐其溺水不允,夕丁捉鱼后,担心彭祖批评,求告母亲将鱼藏入正在烹煮的羊肉罐内,彭祖品尝羊肉时感到异常鲜美,当弄清原因后如法炮制,使‘羊方藏鱼’流传,这也是‘鲜’字的由来。”戚明春说,古人以“羊大为美”,这道菜就需要20 斤左右的大羊的“腰窝肉”配上鳜鱼或是鲫鱼,烹煮多时才能做到入味。羊肉不膻、鱼肉不腥,揭开砂锅就能闻到清香。但是,这样的菜品成本较高,百姓很难真切品尝到彭祖烹饪的美味,也就很难对这种餐饮文化的传承保持真切的关注。于是,戚明春在不断探索中发现羊脖子肉和羊腰窝肉口感相近,通过这种食材的替换,让成本迅速下降,也满足了百姓品尝这道历史名菜的愿望。

时至今日,彭祖烹饪还没有成为省级非遗,戚明春感到有些遗憾,在他心里,有一个将彭祖烹饪文化展示和制作融合的样板店梦想。“反正一代代传承,总有一天能实现。”如今,他的儿子也在学习彭祖烹饪,“不过,他还在外灶练着呢,得让师父教他基本功。”戚明春笑道。

猜你喜欢
彭祖师爷徐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彭祖的故事
明清衙门的师爷
明清衙门的师爷
乡约:给“彭祖故里”的音乐达人说媒
一城青山半城湖 一方水土一方人
传承彭祖养生之道 造福现代人——另有首创速勃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