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川水地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2023-11-17 01:03任武平张利斌杨秋萍李春艳
种子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西农增产率穗数

任武平,卫 斌,张 斌,张利斌,杨秋萍,李春艳

(1.西安市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西安 710100;2.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渭南 714000;3.陕西隆丰种业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2100;4.陇县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陕西 宝鸡 721200;5.陇县种子工作站,陕西 宝鸡 721200)

当前,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我国首位。小麦是陕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到120 万hm2,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0%左右,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3.7%左右。提升小麦生产能力是保障陕西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1-2]。

关中地区是陕西小麦主产区,合理选择小麦品种对于推动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关中地区开展小麦品种筛选试验对于提高当地小麦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良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小麦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提高小麦产量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以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为突破点,实现三者的协调,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3-5]。不同品种之间的适应性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找到适合关中灌区种植的最佳品种,为今后的小麦生产提供更多参考[6-7]。

本研究筛选了近年最新审定的一批小麦新品种,通过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并对不同品种进行比较,找出适宜关中地区的小麦品种,总结出生长规律和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为品种利用和布局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地

试验设在陇县东南镇河沟村高坡,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891 m,年平均气温10.7 ℃,≥10 ℃的平均积温3 400 ℃;年平均降水量600.1 mm;无霜期为200 d;年平均日照时数2 033.3 h。试验地为台塬地,前茬小麦,夏闲地,黄墡土,土层深厚,肥力均匀,地力水平中上,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齐全,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共10 个,分别为西农99、西农136、西农119、西农866、西农805、西农926、武农6 号、武农981、泉麦890、西农822(CK)。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 个处理,即1 个品种为1 个处理,共10 个小区,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试验每小区长36 m、宽6 m,面积216 m2,小区排列与耕地方向垂直,小区间留50 cm 走道。各小区田间管理一致,同一耕作措施均在同一天完成。试验区四周种植保护行,各品种分别进行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田间调查记载各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群体动态情况,以及抗倒、抗寒、抗病等抗逆性情况,成熟后各小区分别机械实收单晒、单称,计算产量,再进行产量比较分析。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1.4 试验方法

夏季机耕深翻晒垡1 次,播前机械镟地2 次,精细整地,达到土壤细碎,耕层松软,上虚下实。种子用12%苯醚·咯·噻虫(苯醚甲环唑0.3%;咯菌腈0.3%;噻虫嗪11.4%)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2021年9月29日采用种肥一体机械播种,施小麦配方肥N-P-K(25-10-5)600 kg/hm2+3%辛硫磷颗粒剂30 kg/hm2,播量187.5 kg/hm2。播种后10月遇到50年一遇的秋淋天气,造成地表严重板结,人工划锄1 次,破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11月18日用无人机统一喷施除草剂1 次,用药为30 g/L 甲基二磺隆可分散剂450 g/hm2+280 g/L 烷基乙基磺酸盐可溶液剂1 350 g/hm2+10%氟唑磺隆可分散剂300 mL/hm2。12月中旬冬灌1 次。2022年5月17日无人机一喷三防1 次,用药为3%阿维高氯乳油600 mL/hm2+25%吡唑醚菌酯悬乳剂225 mL/hm2+430 g/L 戊唑醇悬乳剂225 mL/hm2+0.01%芸苔素内酯乳油150 mL/hm2+氨基酸水溶肥料750 g/hm2。全生育期未追肥,按各品种成熟期不同分别于6月14—16日收获。

1.5 气候因素

气象资料显示,本试验小麦生育期的总降水量为405.2 mm,比历年多156.2 mm;总光照1 413.9 h,与历年持平;平均气温8.7 ℃,比历年高0.9 ℃。小麦播种前9月降水量达262.5 mm,较往年同期多168.6 mm,10月遇严重秋淋天气,导致田间积水严重,对小麦出苗产生影响,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使小麦根系生长不良,冬前分蘖偏少。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降雪有利于小麦越冬。起身拔节期2 次有效降水有利于小麦成穗,灌浆期晴雨交替,光照充足,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小麦千粒重较往年普遍增高。综上分析,小麦试验生育期间气温偏高,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满足了小麦全生育期间所需要的水、气、光、热等条件;各品种的特征特性、抗病性、产量潜力得到了较好发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性状

2.1.1 生育期

由表1 可知,参试品种9月29日播种,10月10日出苗,抽穗期在4月20—26日。武农6 号抽穗最早,成熟期在6月10—16日,全生育期245~251 d。比对照早熟的品种有2 个,武农6 号最短,较对照早熟5 d;西农926 次之,较对照早熟1 d;西农99、西农136、西农119、西农805、泉麦890 和对照相当,均为250 d。西农866 和武农981 生育期最长,为251 d,较对照晚熟1 d。

表1 参试品种生育期记载

2.1.2 生物学性状及抗逆性表现

由表2 可知,在同样播量情况下,武农981 基本苗最少,仅189.0 万/hm2;西农822 分蘖力最强,西农99 次之,西农926 最差;各品种株高为67~84 cm,均为中矮秆品种,抗倒性均较好,未发生倒伏;西农136、武农6 号、泉麦890 因为春性较强发生轻微冻害(2 级),武农981 最重,达到3 级。抗病性方面,各品种白粉病和赤霉病均未发生,西农99、西农805、西农926、武农981、泉麦890 轻感条锈病。

表2 参试品种植株生物性状调查

2.2 产量结果及产量构成

2.2.1 产量结果

由表3 可知,各品种产量差异较大,较对照增产的品种有5 个。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有3 个,西农136 较对照增产891.0 kg/hm2,增产率10.1%,居第1 位;西农119 较对照增产738.0 kg/hm2,增产率8.3%,居第2 位;武农981 增产519.0 kg/hm2,增产率5.9%,居第3 位。较对照减产5%以上的有2 个品种,西农866 较对照减产784.5 kg/hm2,增产率-8.9%,居最后1 位;西农926 较对照减产712.5 kg/hm2,增产率-8.0%,居倒数第2 位。

表3 参试品种产量比较

2.2.2 产量构成

由表4 可以看出,各品种穗数为441.0 万~639.0 万穗/hm2,穗数最高的品种是西农822(CK),为639.0 万穗/hm2;穗数最低的品种是武农981,为441.0 万穗/hm2,穗数在600.0 万穗/hm2以上的品种有西农99、西农136、西农822、西农926、西农805。千粒重最高的武农981,达60.6 g,最低的品种是武农6 号,为49.3 g,其余品种为51.2~59.3 g。

表4 参试品种产量构成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以下几点。

一是西农136、西农119、武农981 丰产性优于对照,西农136、西农119 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穗粒数及千粒重较高,三要素协调,株高适宜,综合抗性好,次年可大面积推广。

二是武农981 大穗大粒,春性较强,抗寒能力较差,可适期晚播并适当增加播量。

三是武农6 号产量与对照相当,但其抗性较好,生育期最短,较对照早熟5 d,建议在复种区域种植。

猜你喜欢
西农增产率穗数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