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023-11-18 16:52
轻音乐 2023年9期
关键词:乐器音乐高职

刘 辉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一专多能的技术型人才, 且这些技能是相互交叉、 融合的[1]。 在过去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 声乐和钢琴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必修课程, 但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中, 教师只会运用声乐和钢琴进行音乐素养普及, 缺乏特色与实操, 有些乡村小学连钢琴都没有, 音乐课堂很难开展。

一、 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背景

(一) 音乐基础教育对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有着一专多能的需求

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对美育的影响十分深远, 全国各小学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手段也多种多样。 以湖南省邵阳市直三区小学为例: 资江学校组建了校管弦乐团,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 排练; 大祥区方圆小学开设了葫芦丝器乐选修, 共18 个班级参加学习; 北塔区状元小学, 其葫芦丝器乐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 协鑫阳光小学, 口风琴课程是该校的特色之一。 据了解,小学音乐教师大部分都不具备演奏这些小乐器的技能,所以很多学校都选择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 在深圳, 小学阶段的艺术培训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以深圳海滨实验小学为例, 学校以艺术为创建特色, 提出了“用艺术开启儿童精彩人生” 的理念, 确立了层层递进的艺术教育目标。 在明确的艺术目标指引下, 开展艺术课程的校本化实验, 形成了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艺术+” 课程。 海滨实验小学的 “艺术+” 课程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艺术基础课程+艺术拓展课程+艺术活动课程。其中, 艺术基础课程是指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的音乐课, 做到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艺术拓展课程, 由学校根据自身资源和学生生活经验分年级开设的艺体校本课程 (必修课程), 例如: 二年级开设口风琴课、 四年级开设葫芦丝课等, 纳入课程计划, 实施常规管理; 艺术活动课程则由学校根据学生兴趣、 特长, 按不同艺术门类、 不同层级开设的自主选择的艺术社团活动, 活动在非教育教学时段进行, 引入校外资源, 实施专业化指导。 深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其艺术发展也一直走在行业的前端。 深圳海滨实验小学的艺术特色办学, 为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普及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推进素质教育是幼儿园、 小学教育的发展必然, 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音乐人才, 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2]。

(二) 高职院校不停地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中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高职音乐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招生规模空前提高。 但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和专业音乐学院一样, 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也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课程, 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缺少自己的教学特色, 没有针对现今社会的需求来开设专业课程, 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不一致,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都没有从事与音乐相关的专业。 传统的音乐教育培养模式, 跟不上新时代对素质教育师资能力的需求。 经济与文化的融合, 让艺术文化出现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已无法满足全国艺术普及教育的需要, 高职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为了适应社会对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许多高职高校都在不停地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如: 成都体育学院开设音乐表演专业。 对于体育院校教育发展以及音乐表演专业发展而言, 两者的融合能够促进体育教育和音乐表演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 促进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复合型发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分别从唱、 跳、 讲、 编、 写、 演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三) 1+X 证书制度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便利

2019年2 月, 国务院正式印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文件中提出: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 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3]。 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研究为1+X 证书试点申报提供申报基础, 1+X 证书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 中级、 高级, 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 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校外, 学生可以参加各项技能的等级考试, 如小型乐器的技能等级考试, 取得相应的演奏等级证书, 提高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便利。

二、 音乐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市场的需求, 进行教学科目、 教材、 教学方法的取舍。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高职的课程体系, 明确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以 “专业+选修课” 学习、“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学习、 教育实习等为教学特色,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1.研究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教学项目,制订选修课教学计划, 调整课程体系;

2.修订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使其紧密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调整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3.加强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管理,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考虑到现行的音乐基础教育是依据音乐教材的内容划分为两个模块: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前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的音乐知识; 后者从社会发展、 自身知识储备以及相关的兴趣爱好等角度选择自己擅长和较为喜欢的领域,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首先, 教师为高职院校学生设置总体的培养目标。 其次, 根据选修和必修课程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文化素养。 最后, 教师需要精选音乐学科中最为本质性的教学内容,创造音乐艺术的三度过程。 由此来看,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的教学意识, 而选修课程的设立则反映了新课改中教学的民主精神, 两相配合下, 可以较快地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实习、 “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等的教学特色。

(二) 开发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选修课程

在重视学生音乐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 开发符合社会需求, 增加就业优势的技能课程。 以小型乐器为例: 近几年, 在小学音乐素养的培养中, 小型乐器的教学推广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4]。 小型乐器泛指便携、轻巧、 音色好听、 价廉物美的乐器, 如: 口风琴、 葫芦丝、 尤克里里等, 这些小型乐器既可以团体齐奏, 又可以独奏, 还可以重奏, 关键是价格便宜, 学习周期短,是小学音乐课堂非常实用的好帮手, 即便是没有钢琴的乡村小学, 也能够运用这些小型乐器轻松地开展音乐课。 小学生通过学习小型乐器, 不仅可以学习音乐素养, 学习到一项技能, 还能得到较好的美育, 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 但由于现在已经就业的小学音乐教师大多只会唱歌, 或会弹钢琴, 对于小型乐器的教学无法胜任。 为了体现学校的教学特色, 实现 “一校一品”,部分小学采取临时的教师培训, 部分小学采取直接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 但这两种模式在教学质量上得不到保障。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在已有的音乐必修课基础之上,增加小型乐器选修课, 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师范类高等专科或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现已开设《钢琴基础》 《乐理》 《视唱练耳》 等音乐基础必修课程, 在确保学生能较好掌握的基础上, 再增设 《葫芦丝》 《口风琴》 《尤克里里》 等选修课,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进行选修。 技能选修课的教学要重视技能实操的掌握以及后续社会的实际应用功能,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 应该引导学生以将来能够自己应用并教学为目的进行学习, 例如: 教师在教尤克里里时, 授课内容的划分和课时规划, 应做两个说明: 一是大学生学习这个内容需要几个课时, 授课方式是合奏或一对一辅导, 需要哪些教学流程; 二是小学生学习这个内容需要几个课时, 授课方式是齐奏、 合奏, 或一对一辅导, 需要哪些教学流程等, 让学生从一开始学就对尤克里里的教学阶段、 教学流程、 教学课时都有一定的了解, 便于将来就业后的实际教学应用。 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 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 小组齐奏、 大组齐奏、 小组重奏, 和别的乐器进行合奏等,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不同的学习、 表演形式, 对他们将来就业应用非常有帮助, 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小型乐器简单易学, 学生在具备一年的音乐基础后, 从第二年开始增设小型乐器选修课, 在三年一期可以掌握小型乐器的演奏技巧, 并开展音乐会等形式的汇报, 到三年级二期就可以在实习中运用了。 “小型乐器进课堂” 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学习中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实际操作, 从中发现自己的潜在价值。 开发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选修课程, 能充分体现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特色, 这让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时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增加就业竞争力, 符合新时代对小学音乐美育教师的需求。

(三) “1+X 证书” 培养探究

1+X 证书是指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比如: 《器乐艺术指导》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 “线上+线下” 多元化教学模式, 通过自研学习云平台, 将艺术教育机构、 艺术教育讲师与学员无缝连接在一个平台上。 除了利用互联网技术传输优质教育教学音视频内容, 实现跨区域的直播互动授课外, 还可以配合线下教学辅导, 真正意义上实现线上和线下教育教学的完美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中职、 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来说, 拿到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犹如拿到了好工作的敲门砖。 再比如, 已经在高校选修课中学习了小型乐器的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 选择参加社会音乐类考级, 考取乐器演奏的级别证书, 这对自己的学习是一种目标和衡量标准, 也是一种鼓励, 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竞争力。 证书具有行业权威性与统一性, 为用人单位筛选人才, 对岗位评星定级找到了坚实的依据。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职业教育的着落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在此教育理念下, 学校加大力度探究 “1+X 证书” 的人才培养力度可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5]。“学历证书” 和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的双重建设既符合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社会资源等将职业技能培养与音乐理论知识体系相融合, 在此情况下, 教师可以逐渐完善自己的教育评价体系, 如教师评价、 学生互评、 小组评价等方式, 鼓励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积极取得与音乐相关的等级证书,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 “三对接” 的教育目标, 即: 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对接、 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对接、 教学过程与培养过程对接。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其中选修课程的开设则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精神, 可以很好的体现高职院校的 “专业+选修课” “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的创新教学特色。 “1+X 证书” 的培养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 “三对接” 的教育目标, 即: 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对接、 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对接、 教学过程与培养过程对接。 音乐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符合新时代对音乐美育教师的需求, 能提升学生就业宽度, 缓解就业压力, 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乐器音乐高职
学乐器
乐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音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