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养成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2023-11-18 17:18向丽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社团应用型院校

向丽娟

(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学生社团是衔接学生课堂学习与课余生活的重要桥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与实践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式以及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与综合性大学具有本质性差异,因而其学生社团建设工作的开展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在能力养成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本校生源质量、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建设社团,提升社团建设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于能力养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方向

相较于综合性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侧重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水平的培养。能力养成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社团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借助社团活动的形式完善学生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本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以及生源质量等实际情况,发挥社团活动在成员广泛性与范围广泛性方面的优势,同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及时优化调整本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促进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发挥。

(一)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提高社团建设数量与质量

一是增加学生社团数量。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在本校原有学生社团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社团数量,满足学生在专业学习实践与练习自身专业技能的需求。二是丰富学生社团种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社团创建过程中需要明确其能力导向,除考虑与专业课程建设衔接外,还要兼顾人文社科、科技、文体以及志愿服务等多种类型,借助多样化的社团活动环境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二)发挥社团的组织构成优势,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相较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他教学活动,学生社团具有策划实施方面的自主性、内容与成员方面的广泛性优势[1],可有效提升学生各项能力。一是充分利用社团活动及成员的广泛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社团在成员构成方面打破了专业与班级的局限,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兴趣参与社团活动。同时由于社团成员专业背景与知识构成的多元化,社团成员之间可以交流沟通自身的想法与创意,丰富学生的阅历与见识,提升学生知识水平。二是社团建设自主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团成员可以在国家法律以及学校规则范围内充分运用本校各项教学资源,按照自身想法设计并落实社团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固定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三)了解企业人才需求,调整与优化社团建设方向

首先,深化校企合作。企业作为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实践能力都有一定要求。除了传统的岗位实习与“订单班”形式外[2],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以以学生社团的形式组织学生前往合作企业参观与实践,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帮助学生明确其所在社团的学习内容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范围与运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际生产的机会,使学生进入全新的专业实践环境,同时,学生社团负责人可以直观感受到社团各项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调整与更新社团建设方案,提升社团成员职业水平,强化社团成员对职场的适应程度。

二、基于能力养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困境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需牢记能力养成的具体导向,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完善社团建设目标、管理机制、队伍建设以及资金管理,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在能力养成方面有如下困难:

(一)社团建设目标模糊,社团活动安排随意化

社团建设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社团各项活动的设计与计划具有明确导向性[3]。一是就社团建设目标而言,部分高校在目标的制定上较为随意,未能具体细化目标,导致社团建设工作缺乏明确指向性,各项社团建设工作呈现无序化特点。二是就社团活动目标而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社团活动目标的制定上对学校实际情况考虑不足,现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难以实现社团活动目标需求。同时,部分学生社团在活动情感目标的制定上与学生职业道德联系不足,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

(二)缺乏专业指导力量,社团建设科学性不足

学生社团作为自发性的学生组织,在具体建设以及管理方面主要由学生承担,但学生对于社团建设的参与主要基于兴趣而非能力,这导致部分高校学生社团实际建设质量并不理想。其一,缺乏专业指导教师。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建设上完全由学生主导,并未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以及管理能力上的优势,导致学生社团各项建设工作较为混乱,学生社团自身的育人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其二,学生社团负责人作为社团建设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对于社团建设工作安排以及社团活动推进具有重要作用,但实际学生社团负责人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上都存在一定欠缺,使得实际学生社团工作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差甚远,社团成员实际活动体验感较差,参与度不足。其三,校际间交流合作有限。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定位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倾向于应用型而非理论型[4],但应用型本科高校并未与综合性大学、同类院校之间就社团建设达成有效交流沟通与研究机制,未能针对实际社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各自的经验进行有效交流,对社团定位以及发展建设缺乏科学论证与指导,导致实际学生社团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帮助有限。

(三)沿用传统管理机制,社团工作实效性有限

科学完善的社团管理机制是社团建设以及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与保障,可以对学生社团各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但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社团建设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的工作机制,阻碍了学生社团各项工作的推进。其一,从社团的成立审批上来讲,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学生社团管理实施意见》,在社团成立的标准以及资质审核方面管理松散,部分学生社团在成员数量、宗旨、挂靠单位以及指导教师等方面都存在问题[5],且社团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存在浪费应用型高校教学资源的情况,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其二,从管理机制上来说,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主要依托于学校社团管理工作标准,对于日常社团管理中能力培养以及纪律规范等细节缺乏明确标准,不利于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完善。同时,部分学生社团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虽然运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但缺乏明确的网络管理标准,且平台建设也存在一定欠缺,无法满足各项社团管理需求,严重影响了社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其三,从社团管理规定上来讲,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社团管理规定的制定上约束性大于引导性。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在学生社团的管理上主要由团委直属管理,自上而下的管理标准的重点集中于学生的安全以及社团活动的管理规范性,对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能力培养关注度有限,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并未得到支持与培养。

(四)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具体的经济支持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社团建设的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缺口,活动经费的缺乏导致场地、设备以及社团活动安排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一,就校方拨款而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每个学期都会为学生社团建设拨付相应款项,但由于学生社团在类型、成员数量以及活动安排上的差异,实际拨款无法满足学生社团在建设过程中的经费需求。部分学生社团在社团建设以及活动设计安排上仍旧会受到资金限制,影响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对活动价值导向与作用的感悟,对学生能力培养帮助有限。其二,就社团赞助角度而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在寻找赞助过程中缺乏明确方向,且寻找赞助的方式与策略仍需进一步更新,无法为商家与企业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活动与策划,导致实际赞助情况并不理想。

三、基于能力养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实践路径

高校需要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上的独特性,在社团建设目标、队伍建设以及管理机制制定上充分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大社团建设资金力度,扩展社团活动开展的资金来源,为各项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经济支持,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明确能力导向,优化社团活动安排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侧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就业过程中对企业实践环境的适应。基于能力养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并将其纳入实际社团建设全过程。其一,就社团建设目标而言,社团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学校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教学资源的数量、种类。同时在明确社团建设总目标的基础上,细化与分解总目标,从而为社团工作人员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指向,进一步发挥社团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二,在学生社团活动目标的制定上,学生社团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社团自身特点,制定明确可行的活动目标,并从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角度优化与完善活动目标,尤其是在社团活动情感目标的制定方面,学生社团相关负责人要在征求学生意见与想法的基础上,制定明确可行的情感价值目标,同时将情感目标与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培养相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增强指导力量,加强社团队伍建设

能力养成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核心诉求在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学生社团成员主要由学生构成,学生社团发展以及各项活动计划的拟定上具有较强自主性与话语权。但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及管理经验上的缺乏,导致实际社团建设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队伍建设的指导。其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社团特点以及社团活动内容,为不同学生社团指派专业的教师参与社团建设,指导教师并不针对社团建设进行具体指导,而是在方向、策略以及实践路径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鼓励学生在社团建设过程中进行创新[6],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培养专业的学生社团负责人。学生社团负责人的专业程度与能力素养会直接影响社团建设与发展进程,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社团负责人参与相关培训,帮助其学习掌握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知识与实践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社团建设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其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组建一支专业的社团发展研究队伍,通过校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开展社团建设相关课题研究,深入研究社团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为社团建设提供专业指导。

(三)更新管理机制,规范社团建设路径

良好科学的管理机制是确保社团建设以及各项社团活动开展的关键,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社团建设工作以及社团成员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一,制定与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实施意见》[7],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优化与完善原有的《学生社团管理实施意见》,以能力培养为起点,严格把关学生社团的成立与审批流程,严格审核学生社团类型、人数、挂靠单位、指导教师、活动场所、活动范围以及活动方式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社团成立的规范性,明确社团在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二,从管理机制上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将学生社团管理划分为日常管理与应用管理。通过收集指导教师、社团负责人以及社团成员等主体的意见丰富与完善日常管理机制,提升学生社团日常管理的细节化程度。从网络管理角度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完善在线管理平台,确保社团在平台上发布的任务能及时被学生掌握与接受,同时对社团成员在网络平台上的行为加以规范,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社团活动实效性。其三,优化与更新社团管理规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社团建设过程要明确其育人性,在管理规定的制定上以规范引导为主,惩罚为辅,在社团干部的任免、场地审批、活动组织程序以及资金赞助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自主性,并鼓励与表扬其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从而帮助学生从社团活动的各个环节掌握相应能力。

(四)扩展资金来源,增加社团建设经费

社团活动从设计到实践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同时也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其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为不同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划拨专门的经费[8],避免在具体社团活动开展中出现由于经费短缺而导致活动推进困难的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具体社团活动中的参与感,并在具体经费申请、审批以及使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社团成员经费规划能力以及勤俭节约意识,以提升学生理财能力。其二,学生社团可以在活动组织安排过程中积极申请相关赞助,从而解决在校方划拨经费不足情况下的资金缺口。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在具体的社团经费问题解决过程中,该校体育社团通过组织篮球以及羽毛球赛事的形式争取到相关运动饮料以及运动装备企业的赞助,赞助资金的增加有效扩大了高校相关运动赛事的规模,不仅优化了社团成员的参赛体验,还促进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社团应用型院校
缤纷社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K-BOT拼插社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