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

2023-11-18 19:04刘佳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育人

■刘佳楠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时代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充分强调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将教育摆在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为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需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在立德树人理念中,要以立德为基础和根本,积极实现道德理想、追求思想升华和知识技能的学习[1]。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因此,要围绕立德树人理念,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渗透科研、课堂、实践以及管理等方面,兼顾学生思想道德和科研能力培养。在实际工作中,需深入分析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优化,总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探索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向,旨在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作为高层次专业教育,研究生培养通常分为硕士、博士,侧重于培养科研能力,因此,高校需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更好地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相应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等,引导目标成员形成符合预期的思想品德。在研究生教育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涵盖的内容较多,比如,政治观、道德观、世界观等。其中,政治观主要涉及爱国主义、党的基本路线等教育;道德观包括职业、社会层面;世界观主要是掌握辩证唯物理论等应用[2]。相比本科阶段,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进行相应拓展。由于日常学习侧重于科研学术,高校开展政治教育时也要充分结合科研活动,比如,学术道德、诚信等方面。同时,此阶段的学生通常面临婚姻、工作等各种压力,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婚恋教育等。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爱国精神为核心,引导研究生承担时代使命,保持积极进取、不断拼搏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由于研究生群体年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已经结婚,有一定社会阅历,且读研的目的各有不同,同时价值观已经基本稳定,行为、心理等各方面趋于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此外,部分研究生同时承担婚姻、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与本科生的生活、心理等均有显著差异,开展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此类群体的个性特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注重全面性发展,不断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3]。在教育模式方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榜样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自我学习,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展现个人治学态度、人格魅力,逐渐吸引、感染学生。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机制体制不健全

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一定不足,包括管理结构、协同育人、考核评价等方面。在管理结构建设方面,各高校的认识不统一,且办学模式、水平存在差异,导致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各有不同,部分院校并未充分认识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甚至将相关工作归于学工处负责[4]。同时,部分高校也未结合研究生群体的特点,规划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科研能力培养,忽略思想道德层面建设,不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协同育人机制方面,辅导员、导师等主体存在一定协同意识缺乏的情况,由于价值观念冲突、缺乏有效沟通等影响,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育人主体的作用,且相关部门缺乏配合,未明确各自职责,从而导致教育盲区和断点,不利于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部分高校过多关注学生论文发表和专业成绩,对政治素养的评价有所疏忽,评价指标缺乏全面性,同时导师评价体系也有所不足,不能良好展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自身师德情况,导致育人成效无法科学衡量,不利于导师职责的积极落实。

(二)主体作用不到位

高校主要涉及导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在不同程度存在人才数量不足、思政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首要责任人,导师需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促使研究生不断提升思想修养。但是,部分导师主观上轻视思想政治工作,认为科研成果最重要,其他教育工作只是附加任务,甚至觉得自己不需要负责思想政治工作[5]。同时,还存在师德失范、育人投入不足等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负责的工作比较繁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存在精力不足、专业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等问题,无法真正解决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变化,从而影响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开展。在思政课教师方面,思政课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理论功底不足,或者未能良好平衡科研、教学的关系,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针对性下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

(三)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较多

从整体上来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较高,但是,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信念迷茫、价值观模糊的情况,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引起学术失德行为。由于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部分研究生并未正确认识个人理想、社会共同理想,盲目追求短期的物质利益,未树立崇高理想,缺乏一定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错误,追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自身学术道德意识淡薄,存在学术造假等失德行为,也未从长远角度思考人生发展,对我国学术研究传承具有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研究生容易出现焦虑、绝望等情绪,引起自杀等偏激行为,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高校需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四)载体作用有待加强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载体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社会实践和科研平台等。其中,课堂教学存在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足等问题,未准确把握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展现教育的差异性、递进性,甚至直接沿用本科的教学方法,未能全面、透彻分析事物,同时采用填鸭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造成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6]。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一定引领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思想修养,但是部分高校文化建设不足,未深入思考研究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内容缺乏创新性,相关活动形式单一,严重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校风学风的引领作用。网络平台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载体,部分高校并未妥善管理账号,甚至发布某些不当信息,容易对学生思想造成不良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是重要平台,但是内容创新性不足,相关活动不够深入,或者由于学业压力、导师不支持等因素,造成学生参与兴趣下降,同时未有效利用实践基地等资源,体系构建并不完善。在科研平台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研究逐渐强化自身思想修养、专业能力,但是部分导师并不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且提供的课题参与机会少,缺乏相应的训练和指导。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相关教育工作者需积极转变传统思维,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甚至可能危害社会。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我国科研发展水平,因此,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德育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7]。同时,积极落实“三全育人”、“三因三律”理念。“三全”主要是指全过程、全员化、全方位,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生整个学习生涯,整合教师、管理人员等各方主体,形成共同体观念,促使思政工作落到实处。为更好地解决现实困境,要保持全局观念,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的发展需要和特点,抓住热点问题,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亲和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当前社会现实,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全面提升其认识水平。“三律”是指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培养规律,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严格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准确把握研究生发展特点和需求点,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机制体制建设

目前不同高校的办学水平有明显差异,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根据校本文化、培养目标等,完善相关机制体制,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在管理体制方面,需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适当增加人力、资金等投入,确保相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质[8]。同时,根据招生情况,完善校级职能部门,从整体上把控教育目标,细化相应的奖惩措施和管理制度,定期总结、反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在教育协同机制方面,要整合全员力量,充分发挥辅导员、导师等主体作用,以思政课教学为基础,其他课程教学发挥辅助作用,并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便于及时观察学生状态,了解其压力和遇到的问题。同时,集合优势资源,有效丰富学术活动,渗入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步提升学术水平、道德修养。在评价机制方面,要抓住评价标准、内容等要素,全面完善相关指标,避免过于看重论文发表、专业成绩的情况,要聚焦学生的全面成长,强化对德育效果的评估。对于导师育人情况,也要落实评价工作,优化和调整遴选条件,将师德放在首要位置,定期进行考核,并将结果纳入个人晋升等方面,从而形成动态监督。

(三)优化教育体系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充分展现实效性、针对性,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自身道德修养建设。在课堂教学方面,不仅包括思政课,其他学科的课程也具有思政元素,需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协同配合效果,全面提升教育成效[9]。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要注意方式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结合新闻焦点、时事热点,采用小组讨论等新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在研究生学习中,科研活动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高校要重视科研育人平台建设,确保导师正确认识思政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风,坚守学术道德。与此同时,网络平台成为舆论主要场所,充斥着各种思想,其中错误思想可能会对学生的行为、思想造成不良影响。高校要保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优势,在各社交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发布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教育模式。在实践育人方面,高校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应用,创新社会实践方式,比如,挂职锻炼、国际会议等,整合社会优质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此外,还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

(四)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通常与导师关系密切,接触时间最长,因此,要强化导师职责,做好针对性思政教育工作。作为研究生导师,需不断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发挥引导、示范作用。高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传授经验,切实强化整体育人水平。同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定期考核德育效果,确保导师科研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其育人能力,可以组织优秀导师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导师队伍建设水平[10]。在辅导员队伍构建方面,需考虑研究生心理素质等特点,优化整体队伍结构,保证人员数量充足、定位明确,可以引入部分在读研究生兼任,便于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保证辅导员综合素质,具备一定政治敏锐性和知识储备,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改善辅导员待遇,提供相应的晋升渠道,包括,科研转岗、党政管理等,激励其积极投入研究生管理工作。对于思政课教师,也要作出明确要求,需坚定自身政治信仰,具备深厚的学识基础,同时适当拓展知识视野,比如,心理学、教育学等,根据学生情况创新教育教学,如专题式、案例式等,进一步强化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突出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五)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从日常生活、学习入手,充分结合成长需求,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诚信教育和爱国教育等。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基于学生就业、科研等,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并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提升其民族责任感,强化其爱国情怀。严格把控学术诚信底线,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宣传,组织讲座、论坛等多元化活动,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也可以合理设置考核机制,将学术诚信纳入奖学金评选等体系中,同时加强惩处学术不端力度,细化具体的条例、规定,及时公布处罚结果。此外,研究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还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相应的档案,及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变化。如果发现异常,立即进行疏导和干预,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的同时,定期组织教育讲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研究生群体相对复杂,年龄、心理状态等差异较大,且承受着婚姻、科研、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将德育摆在首要位置,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优秀接班人。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无法真正落实相关工作,需进行相应优化和调整。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完善管理机制等,全面提升研究生思政工作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育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