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思政模式的建构探究

2023-11-18 19:04■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思政智慧

■王 欣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停课不停学”“在家上网课”“相聚‘云课堂’”成为教育新景象,智慧教育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诸多领域专家学者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开展了大量学术研究,有关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者在探究高校智慧思政模式的建构路径中主要是以探讨理论逻辑和价值意蕴为主,缺乏相关实证研究作为基础。小部分研究者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但是覆盖面较为狭窄,因而研究的结论缺乏坚实的数据支撑。目前学术界更多的是聚焦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关于思政理论课智慧教学研究等方面,缺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特别是和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目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智慧思政的内涵、应用价值以及目标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建构的路径仍有待于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建构路径还未形成系统化的体系结构,解决的策略针对性不强,推广效果不好,研究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二、大数据时代智慧思政模式建构面临的困境

(一)影响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的来源多元化,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信息时有出现,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如今的“00 后”大学生是在互联网广泛应用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针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信息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否则长期以往,主流意识形态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从而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难度。

(二)弱化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

网络环境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在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对信息的获取和占有具有绝对优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获取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权威性得到了有效地体现[1]。众所周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交互性和平等性的特点,促进了主客体的交互,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主体的中心地位。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他们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这些都使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三)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时代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而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整体质量不高,独立思考和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提升,这些影响了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大学生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现状,更加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其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限制学生的知识接受广度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茧房”的封闭性和信息同质化、片面化会束缚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窄化大学生的知识面,大数据的算法推送严重影响了他们独立思考以及自由选择的能力,因此,我们在享受大数据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要时刻保持一份理智和清醒,警惕认知陷阱。

三、大数据时代构建智慧思政的时代价值

智慧思政作为课程思政、精准思政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推进了品质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打造了智慧教育新生态,更是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提供数据支撑,提升育人实效性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思政成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因此,高校可以凭借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借助智慧思政教学服务平台,汇聚磅礴力量使各方同向同行,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德育新体系,开创育人新格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构建智慧思政模式,有效地整合了育人主体力量,统筹育人资源,推动了各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发挥数字资源优势,使各部门可精准掌握学生的多元需求,依托交互式的可视化界面和数据挖掘技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为其提供育人服务,协调推进多元育人的大思政格局[2]。立足大数据建构智慧思政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而生成的新的思政教育模式,要把网络空间作为着力点,这样有利于加强和改进网络舆情的精准引导和研判处置,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推送,为学生打通资源选择的通道,还能有效拓展全面育人新空间,突破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破解优质教育资源难共享等难题,赋能“线上+线下”齐发力,构建协同育人新样态。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习积极性

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思政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利用教学资源库、智慧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云平台,把课堂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学校的空间界限被打破,真正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突破地域限制的课堂。智慧思政实现智能技术和思政教育融合,建立了一个更开放的教学系统,扩大了师生互动的空间,有利于协作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程的评价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过程性考核,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全方面立体化的评价,并且将其量化为具体的数值,将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从而使学生根据评价反馈适时调整学习状态和行为,指导学生加强自我监督约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真正地实现智慧化学习[3]。

(三)拓展教学空间,提升工作实效性

智慧教室满足不同学习场景的需求,譬如,进行小组讨论和分组展示等教学活动,智慧教室改变了传统教室的座位布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智慧思政教学平台打造了教学新样态,集海量教学资源和个性化服务,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教育者借助智慧思政教学平台,进一步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创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构建高效的精准课堂,通过课堂签到以及利用弹幕互动等方式,完成对学习者学习数据的收集,然后根据数据分析形成的评价结果,结合整体性的教学反馈,为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改善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化

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智慧思政模式为每位学习者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使他们可以自由地使用优质教学资源,解决了不同地区和学校间因为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通过智慧教育服务平台,远程同步课堂将得到更好地普及和应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将得到更好地发挥,有利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满足学习者对个性化、终身性学习需求,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给每个学生打造专属的学习模型,建成一个智能化的服务体系,使学生不受时间、地域和主体的限制,让他们能够终身享受高品质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思政模式的建构策略

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00 后”大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对各种数字化技术的掌控、使用很擅长[4]。在数字化教学的冲击下,如何建构智慧思政模式,是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全面树立智慧重构的理念思维

智慧思政在思维上要从传统的经验范式转变为更精准化的教学新模式,使智慧思政在决策与实施的各个环节更加科学与合理。

1.由封闭化转为开放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教育开放性的特征逐渐凸显,思政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教育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等方面进行拓展和延伸,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首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借助远程交互系统、智慧录播系统等智慧应用系统,给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氛围[5]。其次,要树立开放的时间意识,学生随时凭借个人学习账户进入智慧思政教育平台,不限次数可以回放任何教学视频,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形成教学资源共享观念,各高校成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联盟,协力开发一批优质的教育资源,持续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形成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实现优质资源人人用。

2.从一刀切转向精准化

智慧思政的建构必须始终把精准思维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研和智能化服务。智慧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师登录智慧思政平台的教师端口,通过查看由系统生成的学情统计表,比如,学生学习经验值的积累以及学习时长的统计等,关注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时根据学习的目标调整教学任务,为学生推送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实现“精准滴灌”。

3.从经验化转向科学化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全球发展趋势,以新理念引导教育现代化发展,探究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教育实践发展规律,以智慧化教育实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一方面,引导教育教学评价走向科学化。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数字化思维,树立数字化评价理念,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感知、分析、整合学生工作有关系统的关键信息,实时追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全貌,较全面地反映学习者的变化态势, 真正实现对思政教育评价的全过程把控,使教学评价从凭借经验转为更加科学化,最终完成数字化评价的思维变革。另一方面,教学决策理念要由经验化走向科学化。大数据的时代,高校智慧思政工作者要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对影响教学决策的相关因子,如学习特征、兴趣爱好等,进行整合分析,根据数据、信息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决策,并将它转化成教学行为,建立数据驱动教学决策的思维理念。

(二)深入挖掘智慧优化的教学资源

1.深入挖掘理论知识资源

智慧思政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将思政教育的理论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智慧思政教育平台构建专属知识板块,建立一个融试题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和拓展资源为一体的资源库。

2.深入挖掘实践教学资源

大数据时代,智慧思政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拓宽活动开展范围。例如,首先,制作微视频、网络征文等。其次,各类实践教育基地。借助智慧技术打造3D 影视馆、搭建VR 和AR 互动体验区等,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和交互式的学习体验。最后,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大数据背景下的虚拟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超越现实实践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将现实的实践教学资源生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态。

(三)不断完善智慧升级的平台打造

1.搭建智慧教学平台

利用新一代智能技术,依据动态教学数据信息,搭建集教、学、评、管四位一体的智慧教育平台[6]。第一,支持互动教学功能。在智慧教育平台接入智能教学装备,构建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建立远程互动式教学,支持师生异地同堂上课,让学生切身体验更具现场感的沉浸式课堂教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支持智慧学习功能。平台通过数据挖掘等方法,立足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库信息,结合成长数据库的信息,精准建构学习者的知识图谱,并向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不断提高学生智慧学习的能力水平。第三,支持智能考试功能。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借助智能终端,实现考务信息的智能化管理,降低考试作弊率。第四,支持智慧评价功能。以人工智能为基础,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专属的学习模型,建立个人学习档案,生成评价反馈和图形分析表,助力精准推送教学资源和定制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2.搭建智能管理平台

首先,将学生的各种教育数据纳入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中,在动态监管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科学化管理,逐步提高智慧思政的管理能力。其次,将大数据嵌入高校的教务信息管理和心理健康管理中,这是实施高校智慧思政模式的有效策略。

3.搭建资源整合平台

大数据时代不仅要逐步升级智慧教学平台,同时也要同步优化智能管理平台,持续推进平台的资源共享,促进平台的优化升级,不断改革和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载体。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共享,会同教务处、党政办公室、就业指导办、人力资源处以及其它高校等共同打造一个多部门、跨区域合作的资源整合平台,帮助师生便捷地获取教育资源。

(四)持续优化智慧发展的课堂评价

探索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评价路径,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

1.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智慧思政的课堂评价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品德修养、综合能力等考核评价纳入其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实现全程育人的教学目标。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少“临时抱佛脚”现象,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变化,结合评价的反馈情况实现精准辅导。

2.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定量评价,能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全方位采集、汇集评价对象的教育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量化为一定的数值,进行较为客观的教学评价。但是定量分析评价较为刻板化,导致思政教育评价缺乏一定的“温度”,而定性评价属于价值判断,教师通常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数据资料做出趋势性的价值判断,评判教育价值导向是否正确,分析教学效果和预期值的达成度等。但是定性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在推进高校智慧思政课堂评价体系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优势,解决思政教育教学评价的困难。

3.坚持整体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对教育对象全过程、各环节的教学评价。但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综合能力等存在显著的差异特点,所以,高校智慧思政的教学评价应当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评价方案,根据不同的个人针对性地精准发力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创新思维,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加快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传统优势和新技术的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便捷的教学服务平台,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教育“金课”。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思政智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有智慧的羊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