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青铜镜 绵阳市博物馆藏湖州镜

2023-11-19 01:37吴津津杨伟
大众考古 2023年7期
关键词:石家绵阳市铜镜

文/吴津津 图/杨伟

宋“湖州真石家 念二叔照子”款圆镜

镜背铭文有产地、铸镜作坊字号,甚至是价格等信息是宋代铜镜的特点。此类铜镜的产地以湖州最为著名,湖州镜存世和出土数量最多,其他产地还有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康(今江苏南京)、成都、吉州(今江西吉安)、饶州(今江西鄱阳)等。学界对这类铜镜的称呼有“纪地镜”“铭文镜”“牌记镜”“商铭镜”“商标名号镜”“商标字号镜”“官私作坊铭文镜”等。这类铜镜注重实用,多素背无花,在宋代流行甚广,数量庞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体现,更是宋代物质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州镜自北宋始铸,随着南宋灭亡而逐渐衰落,明清之际再度崛起。在湖州镜近千年的铸造历史中,有两大家族厥功甚伟,一是宋代的石家,另一则是明清时期的薛家。宋代石家在湖州镜铸造业中最负盛名,生产铜镜数量最多,产品行销范围最广。而湖州薛氏历经明清,所制数量最多、质地最好的铜镜是清乾隆时期(1736—1795)薛惠公所造。薛惠公,名晋侯,字惠公,号苕溪。“薛惠公老店”是当时最声名鼎盛的制镜作坊,薛惠公镜还曾被奉为贡品进入清朝皇宫内苑。后因西方玻璃镜的冲击,中国传统铜镜铸造业渐趋消亡。因此,以薛惠公所造铜镜为代表的薛家镜往往被视为中国铜镜最后的辉煌。

绵阳市博物馆收藏了15 面湖州镜,其中13 面是宋代石家镜,2 面是清代薛惠公镜。从形制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圆形镜(1 面)、菱花形镜(1 面)、葵花形镜(8 面)、带柄形镜(3 面)、心形镜(1面)、方形镜(1 面)共六种类型。

馆藏湖州镜类型

圆形镜

圆形是铜镜最传统的形制,东西方皆是如此。圆镜可能具有太阳的象征意义,因为镜子可以反射阳光,带来光明。圆形湖州镜在两宋一直都有生产,但是总体数量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湖州镜大多镜背光素无纹饰,只有铭文牌记,若形制还是寻常易见的圆形,未免太过平淡无趣,影响销量。况且铜镜发展到宋代,造型不仅继承了唐代多样化的风格,还创造出不少新的式样,典型的如瓶形、钟形、炉形、心形等,是历代铜镜形制最丰富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考虑到市场需求,圆形湖州镜生产数量较少情有可原。

宋“湖州石家 清铜照子”款八菱镜

绵阳市博物馆藏宋“湖州真石家 念二叔照子”款圆镜是1987 年7 月由文物工作者于绵阳107仓库铜堆里拣选。素缘,桥形小钮,钮右侧长方形单线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行距界以单线条。直径10.3 厘米,重132克。

葵花形镜每一葵瓣中心均作略向内凹状,学界又称为 “扁瓣”(何鉴菲:《再释宋代湖州铜镜:一个物质文化研究视角》,《艺术史研究》第13 辑)、“瓣缘变形”(杨夏薇认为这种形制“在唐代有少量出现,在南宋时期较为多见”。详见杨夏薇:《宋代湖州镜的研究》,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年)、“葵瓣中心略内凹”(沈如春将其依据瓣数划分为Ea 型II 式、Eb 型II 式,认为主要流行于南宋中晚期。详见沈如春:《湖州镜及两宋官民铸镜业的互动》,《东方博物》2009 年第1 期。)、“倭角葵花镜”(袁宏磊:《宋代湖州石家镜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年)。

菱花形镜

菱花形镜始于唐代,是唐代花式镜中最具特征的一种铜镜。有关唐人生活中的菱花镜,世人最为耳熟能详的是白居易《湖上招客送春泛舟》中的“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将宁静的湖水喻为菱花镜。那么,菱花镜中的“菱花”究竟是指什么?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中国国家博物馆霍宏伟先生在《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一书中总结了主要的四种说法:一是镜子的形制,二是指铜镜背面的纹饰,三是指铜镜“青莹耀日”的精美程度,四是指透光镜映在墙上的菱花形图案。

菱花镜有八瓣菱花形和六瓣菱花形之分,花的分瓣又称为“出”,因此也称为八出菱花形和六出菱花形,宋代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镜形。如绵阳市博物馆藏宋“湖州石家 清铜照子”款八菱镜,1988 年8 月由原绵阳文物管理所移交。此镜为八出菱花形,素缘。平顶小圆钮,钮左侧长方形双线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石家/清铜照子”,行距界以单线条。直径14.5 厘米,重300 克。

葵花形镜

葵花形镜在湖州镜中占比数量最多。葵花镜始见于唐代,以八出葵花形为主,六出葵花形镜是宋代的创新款式。绵阳市博物馆收藏的葵花形湖州镜包括六出葵花形和八出葵花形两种形制,其中八出葵花形湖州镜中有一种形制比较特别,表现为葵瓣中心均作略向内凹状。

六出葵花形镜

绵阳市博物馆藏有六出葵花形镜共3面。

宋“湖州石十五 郎□□□子”款六葵镜是1992 年5 月由绵阳市刑警队移交,为国家三级文物。素缘,桥形小钮,钮左侧长方形单线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石十五/郎□□□子”,行距界以单线条。直径9.5 厘米,重75 克。该镜镜背带有“石十五郎”字铭,而石氏十五郎正是南宋时期湖州的铸镜名师。

宋“湖州真石家 念三叔照子”款六葵镜是1992 年5 月由绵阳市市中区(今涪城区)刑警队移交,为国家三级文物。素缘,桥形小钮,钮右侧长方形单线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真石家/念三叔照子”,行距界以单线条。直径10.5 厘米,重125 克。

宋“湖州石家 清铜照子”款六葵镜是1987 年7 月文物工作者于绵阳107 仓库铜堆里拣选。素缘,桥形小钮,钮右侧长方形单线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石家/清铜照子”。直径12.9 厘米,重275 克。

八出葵花形镜

绵阳市博物馆藏八出葵花形镜共5面。

宋“湖州石念四郎 真炼白铜照子”款八葵镜是1988 年8 月由原绵阳文物管理所移交。素缘,每一葵瓣中心均作略向内凹状。钮右侧长方形单线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石念四郎/真炼白铜照子”,行距界以单线条。直径16.1 厘米,重513 克。

宋“湖州楼相对 石十一郎照子”款八葵镜是1992 年5 月由绵阳市市中区刑警队移交。素缘,平顶小圆钮,钮左侧长方形单线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楼相对/石十一郎照子”,行距界以单线条。直径18.5 厘米,重371 克。

宋“湖州石十五 郎□□□子”款六葵镜

宋“湖州真石家 念三叔照子”款六葵镜

宋“湖州石家 清铜照子”款六葵镜

宋“湖州石念四郎 真炼白铜照子”款八葵镜

宋铭文八葵镜是1988 年8 月由原绵阳文物管理所移交。素缘,每一葵瓣中心均作略向内凹状。桥形小钮,钮左右各有一长方形单线框,钮左侧框内依稀可见“家念二”“子”铭文,其他不可辨识。直径16.2 厘米,重423 克。该镜镜背右侧长方形单线框内铭文可能是价格信息,如“炼铜每两一百”“每两壹百文”等。

宋“湖州石家 青铜照子”款八葵镜是1987 年7 月由文物工作者于绵阳107仓库铜堆里拣选。素缘,平顶小圆钮,钮右侧长方形单线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石家/青铜照子”,行距界以单线条。直径13.1 厘米,重272 克。

宋“湖州石家炼铜照子”款八葵镜是1987 年7 月由文物工作者于绵阳107仓库铜堆里拣选。素缘,每一葵瓣中心均作略向内凹状。平顶小圆钮,钮右侧长方形单线框内竖写铭文:“湖州石家炼铜照子”。直径13.5 厘米,重258 克。

带柄形镜

传统的划分方法将世界古代铜镜大致分为东、西两大体系,东方铜镜体系以中国圆形具钮铜镜为代表,西方体系以西亚、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地的圆板具柄镜为代表。带柄铜镜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宋代大量生产甚是流行。带柄铜镜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古镜必须悬、架的传统使用方法。

宋“湖州真石念 二郎家照子”款瓶柄葵镜,1986 年11 月绵阳市市中区红星街窖藏出土。素缘,镜面为二十出葵花形,柄为瓶状。镜面正中有一长方形单线框,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真石念/二郎家照子”。镜面直径8.9厘米,柄长7.3厘米,重111 克。

宋“湖州楼相对 石十一郎照子”款八葵镜

宋铭文八葵镜

宋“湖州石家 青铜照子”款八葵镜

宋“湖州石家炼铜照子”款八葵镜

宋“湖州真石念 二郎家照子”款瓶柄葵镜

宋“湖州石家真 炼清铜照子”款带柄八葵镜

清“湖州薛惠公自造”款木柄铜镜

湖州石家镜中的带柄形镜,其铭文一般位于镜背正中,手柄皆为扁状铜柄,手柄形状除了有瓶状的,还有直条形的。

宋“湖州石家真 炼清铜照子”款带柄八葵镜是1987 年7 月由文物工作者于绵阳107 仓库铜堆里拣选。素缘,镜面为八出葵花形,每一葵瓣中心均作略向内凹状。镜面正中有一长方形单线框,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石家真/炼清铜照子”,行距界以单线条。镜面正中下方有断口,说明原来应该是带柄的,今柄已不存。镜面直径10.5 厘米,重97 克。

清“湖州薛惠公自造”款木柄铜镜是1988 年8 月由原绵阳文物管理所移交,为国家三级文物。木柄,饰染牙。素缘。背面正中有一圆形框内铸有铭文:“湖州薛惠公自造”。镜面直径10.5 厘米,柄长9.1 厘米,重165 克。

心形镜

心形镜,又称桃形镜、扇形镜、盾形镜、叶形镜,是宋代创新的镜式,南宋颇为盛行,此类镜一般只有一处铭文。

宋“湖州石家精 炼青铜照子”款心形镜

清苕溪薛惠公造诗文方镜

宋“湖州石家精 炼青铜照子”款心形镜是1979 年4 月由绵阳龙门供销社征集,为国家三级文物。素缘。平顶小圆钮,钮下方长方形单线框内竖写两行铭文:“湖州石家精/炼青铜照子”,行距界以单线条。高10 厘米,宽7.9 厘米,重145 克。

方形镜

最早的方形镜出现于战国时期,如《鉴江淮珍存 品八皖文明:安徽文物鉴定40 年》一书中收录了2005 年安徽潜山市梅城镇出土的战国铜方形花瓣纹镜,边长10.5 厘米,厚0.5 厘米。方形镜发展到清代,出现了字数较多的吉语铭文,形制以正方形居多。这类镜以薛晋侯(惠公)署名落款数量最多、最为著名。

清苕溪薛惠公造诗文方镜是1992 年5 月由绵阳市市中区刑警队移交。镜背铸有诗文:“方正而明,万里无尘,水天一色,犀照群伦。”圆章内有“苕溪”二字,方章内为“薛惠公造”四字。无钮,宽平素缘。边长8.6 厘米,重146 克。

铜镜铭文讨论

铭文“照子”

绵阳市博物馆藏湖州镜铭文中明确带有“照子”的共有11 面。铭文称镜子为“照子”,这是宋代独有的避讳—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但两宋对这一避讳都曾有所弛禁,所以有些考古发现的宋代铜镜铭文中带有“镜”字,如安徽曾出土2 面宋代湖州镜,一面镜铭为“湖州祖业真/石家炼铜镜”,另一面镜铭为“湖州仪凤桥王/名石磨青铜镜”(柯昌建:《宋湖州铭文镜四则》,《中原文物》2001 年第1 期)。

铭文“念”

宋“湖州真石家 念二叔照子”款圆镜的铭文中有“石家念二叔”,也常作“石念二叔”,念二叔镜是石家镜的主要镜种,数量甚多,屡见不鲜。“念”即宋时湖州方言中的“二十”,说明该镜出自石氏二十二叔的私家作坊。湖州镜铭中常出现“叔”“郎”字样,对于这个问题已有学者专门撰文讨论,如毛昭晰的《湖州石家镜铭“叔”“郎”谈》。另据王纲怀先生《铜镜断代十讲》中“北宋末,湖州石氏作坊兴起,以‘叔’字辈为主(石二十二叔为著名),而南宋湖州镜以‘郎’字辈为主(石二十二叔之子石十五郎为著名,石十五郎再传石六十郎、石七十郎)”这一研究推断,此镜的年代大概在北宋末期。此外,绵阳市博物馆还藏有其他4面包含“念”字铭文的铜镜,如宋“湖州真石家 念三叔照子”款六葵镜、宋“湖州石念四郎 真炼白铜照子”款八葵镜、宋铭文八葵镜、宋“湖州真石念 二郎家照子”款瓶柄葵镜。

铭文“真”与品牌意识

绵阳市博物馆藏湖州镜铭文中带“真”字的铜镜有5 面,分别是宋“湖州真石家 念二叔照子”款圆镜、宋“湖州真石家 念三叔照子”款六葵镜、宋“湖州石念四郎 真炼白铜照子”款八葵镜、宋“湖州真石念 二郎家照子”款瓶柄葵镜、宋“湖州石家真 炼清铜照子”款带柄八葵镜。石家镜上的铭文还有“真正”“祖承”“无比”“祖家”“承父”等字眼,说明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相应的假冒产品。因此,“真”“真正”等字样的镜铭,不仅是铸镜世家石氏的商业广告,还是其维护自身权益的品牌商标。

铭文“白铜”

中国古代对于白色的铜合金统称为白铜,事实上白铜可分为镍白铜和砷白铜,铜、镍合金生成镍白铜,铜、砷合金生成砷白铜。宋代白铜制品较为珍贵,因而含有“白铜”铭文的湖州镜较罕见,绵阳市博物馆馆藏湖州镜中仅有1 面铜镜铭文带“白铜”。此外,根据目前所公布的湖州镜材料,笔者还发现另2 面带有“白铜”铭文的湖州镜,一面是成都市外东跳蹬河工地收集的带柄镜,长20厘米,亦为八出葵花形,葵瓣也均作略向内凹状,镜铭为“湖州石念四郎/真炼白铜照子”,与绵阳市博物馆藏宋“湖州石念四郎 真炼白铜照子”款八葵镜的铭文完全一致,两者皆出自石念四郎的制镜作坊。宋代湖州石家念四郎的白铜镜是否是其作坊当时的一款特色产品,有待更多材料面世方能做进一步探讨。另一面也是八出葵花形,葵瓣同样均作略向内凹状,镜铭为“湖州真正石十五郎孙/石七十郎炼白铜照子”,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另一面铜镜考

绵阳市博物馆文物库房中还有一面宋“石”字款双凤纹八葵镜,1987 年6月由文物工作者于绵阳107 仓库铜堆里拣选,为国家三级文物。无钮亦无柄,八出葵花形,每一葵瓣中心均作略向内凹状。直径11.1 厘米,重275 克。窄素缘,镜缘刻一款“石”。镜背主饰展翅翱翔、飞扬回环的双凤,凤首有冠,身侧隙间缀以卷云纹满铺镜背,双凤似在云间嬉戏,神态活泼自然,轻巧浪漫,十分优美。该镜使用剪纸式的表现手法,双凤典雅华贵,是宋代双凤镜的杰出之作。

绵阳市文物管理局、绵阳博物馆编著的《涪江遗珠:绵阳可移动文物》一书中收录了这面铜镜,并提出:“镜缘下方有一楷体‘石’字,疑为镜主或制作者之姓”。若是制作者之姓,笔者想到的有两种可能:一是湖州石家,二是湖州石道人。

宋“石”字款双凤纹八葵镜

湖州镜虽大多素背无纹饰,但是沈从文先生《唐宋铜镜》中就收有一面宋代的湖州造凫衔瑞草镜,说明当时有些湖州镜也有繁复纹饰满铺镜背,且带有牌记。王士伦先生曾注意到这面湖州造凫衔瑞草镜,他在《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中提出:“铭文第一字为‘石’字,以下几字图片不清。这面镜子,从风格上判断,应是北宋时的产物。如果断代无误,说明北宋时期湖州石家已生产精美的镜子;当然,这个‘石家’,与南宋湖州镜的‘石家’是否同为一家,目前还难以断言。”经对比,绵阳市博物馆藏宋“石”字款双凤纹八葵镜风格手法与湖州造凫衔瑞草镜相似,笔者推测其有可能也是北宋时期湖州石家镜。

宋代湖州的铸镜师除石姓外,还有蒋家、徐家、李家、石道人等。这个“石”字款是否有可能意味着是石道人造镜?但是据笔者所查找到的多面石道人所制铜镜、铁镜(参考杨夏薇:《宋代铜镜纹饰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21 年。该文收集了多面石道人所制镜子),都是素面铭文牌记镜,且都带有“法炼”的字样,大概与道教有关。因此,宋“石”字款双凤纹八葵镜为石道人所制的可能性似乎比较小。

绵阳市博物馆收藏的15 面湖州镜,形制丰富,并有清晰的铭文信息,从中我们可以管窥中国青铜镜铸造史上以两宋石家和明清薛家为代表的千年湖州造镜之煌煌历史。

猜你喜欢
石家绵阳市铜镜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好是怡情处,西楼长景真——中晚唐赏石家张祜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