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让美丽江苏可触可感可享

2023-11-21 03:44徐盈之
群众 2023年20期
关键词:江苏环境保护绿色

□ 徐盈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美丽江苏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区域善治之美。这为江苏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新阶段,污染防治攻坚到了进则胜、不进则退,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跨越的新阶段,美丽江苏建设迎来积厚成势、多点突破、全面提速的新阶段。立足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江苏应以美丽江苏建设为牵引,更大力度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效提升。2022 年,江苏GDP 突破12 万亿元大关,在经济发展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并未忽视生态环境治理,其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连续三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数据显示,2022 年,江苏PM2.5年均浓度实现2013 年以来的“九连降”,连续两年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江苏水域保护也取得显著成效,国考断面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达91%,首次突破90%,达到优级水平。现阶段,江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并进特点鲜明,良性互动的局面得以进一步巩固。科技创新持续赋能绿色产业发展。江苏不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截至2022 年底,江苏获批13 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启动首批8 家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累计引进高水平项目经理团队近250 个,集聚科研人员超1 万人次,不断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产业发展。2023年,江苏持续加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财政预算安排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专项资金超120 亿元,全力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逐年优化。江苏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能源利用正逐步向清洁化、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十三五”期间,江苏累计实现煤炭、钢铁去产能3037 万吨,关停化工企业4454 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74 家、绿色园区14 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截至2022 年底,江苏钢铁冶炼企业缩减至32家,优特钢占比达72%,高于全国20 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特钢占比达21%。同时,江苏引入区外清洁电量761 亿千瓦时,累计接收清洁能源达5972亿千瓦时,相当于折合标准煤2.4 亿吨,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趋于绿色化、合理化、高效化。

江苏是经济大省,保护生态环境责任尤为重大。新征程上,需要更大力度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让美丽江苏可触、可感、可享。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风险管控和土壤污染重点区域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污染物区域协同控制和治理。积极推动建立以“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为核心的治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要素与经济社会要素实现有机统一。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本底调查,在尊重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和客观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全领域、全方位、全系统生态廊道网络体系、生态敏感空间识别体系及生态风险预警网络体系。以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安全格局为前提,深化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污染重点防治区域、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自然保护地濒危物种保育区域以及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区域等的保护政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护机制。加强长江岸线的生态风险识别与管控,积极推进河湖岸线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一体化发展建设,推动建立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由“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强化河湖岸线的执法监督力度。

推动产业低碳化、集约化转型。持续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重视政策手段,引导产业使用低碳技术,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和新型资源运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30 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供热改造,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直燃发电等。加强重点行业能源智慧化管理,在重点行业单位试行产品能耗“领跑者”制度,激励企业开展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在全省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中开展能效达标对标活动,重点培育能耗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的节能标杆企业。积极加大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参与度,创新市场化节能减排手段,培育壮大碳交易、碳资产管理服务公司,探索培育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大力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绿色技术,通过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生态肥料替代化肥等方式,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培育绿色低碳新增长点。紧密结合我国双碳政策下钢铁、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降碳的实际需求,深入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研发突破低碳燃料替代、余热余能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形成“源头控碳—过程减碳—末端捕碳”全流程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绿色产业聚链成群行动,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布局制氢、储氢及氢能应用等绿色低碳产业,构建“绿色制造+绿电应用+绿色服务”产业生态圈。聚焦绿色技术创新服务,借助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知识产权大数据推动绿色创新发展。

积极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协调美丽江苏建设,设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灵活运用各种规制手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壮大节能环保等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建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律规范体系,制定相应的目标、重点,并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的指标体系中,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实现绿色转型。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技术设备和工艺优化,加快绿色清洁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对公众绿色生活消费的引导和示范,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绿色低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低碳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江苏环境保护绿色
环境保护
绿色低碳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江苏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