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龙泉青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3-11-21 04:41陈珍娜王静雨
文化产业 2023年30期
关键词:龙泉窑龙泉青瓷

◎陈珍娜 王静雨

■龙泉青瓷千年发展历程

一般认为龙泉窑烧造瓷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隋唐五代。根据龙泉市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各种瓷器,可以推断当地窑业的历史可能更早,但是这些瓷器的器型与越窑差别不大,因此不能将其视为龙泉窑的产物。文献记载,五代时龙泉青瓷开始崭露头角。《鸡肋编》中就提到:“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这说明五代时期龙泉地区就已经开始生产青瓷,且其所产青瓷已成为贡品。

北宋时,伴随着宁波、绍兴地区农业的高度发展,越窑开始逐渐衰落,而位于浙南山区的龙泉地区,瓷土和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瓷业,龙泉窑开始逐渐兴起,并逐步取代了越窑的地位。这一时期的龙泉青瓷多施淡青釉,胎质较白,装饰以刻花为主,产品以盘口壶和多管瓶为典型,明显受到了越窑的影响。

到了南宋,伴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汝窑和定窑的工艺也随着工匠们一起到达南方。龙泉窑开始结合南北方高超的制瓷技艺进行技术革新,特别是在胎釉配方上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开始在胎中适当添加紫金土,使铁和铝的含量增加,这样胎体可以变薄。同时改石灰釉为石灰碱釉,使得青釉可以“厚而不流”,并且使用多次素烧施釉技术,使得釉色更加精美。这种厚釉的青瓷又可分为白胎青瓷和黑胎青瓷两大类,白胎青瓷胎质清洁坚密,器物主要有碗、盘、洗、盒等。白胎青瓷的釉色精美,以梅子青和粉青釉最为著名。黑胎青瓷胎骨比较细密,釉普遍较厚,釉色以青色为主,也有黄色和米黄色,釉中有开片。由于器物口沿釉较薄,胎骨露出,足部为烧制方便不施釉,就形成了“紫口铁足”。黑胎青瓷的器物以碗、盘、瓶、盏、洗和觚等为代表。

元代,龙泉青瓷继续得以发展,烧造瓷器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但是釉色的水准开始下降,梅子青与粉青产品的数量明显减少。器物的主要类型有碗、炉、瓶、盘等。这一时期开始烧造大型器物,其中有三尺多高的大瓶和直径超过两尺的大盘。装饰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纹样更加繁复多样。可以说,元代龙泉青瓷的风格从重釉色转向了重纹样。而且在元代,龙泉青瓷成为外销瓷的绝对主力。据统计,从元代中后期到明初,在环印度洋地区,龙泉青瓷占中国瓷器出口的80%以上,而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则在60%以上。

据《明会典》等文献的记载,明初龙泉窑仍为宫廷烧制御瓷。明代龙泉青瓷的胎体十分厚重,早期的青瓷多层施釉,十分肥厚,处理手法接近元末,造型和纹饰与当时景德镇的产品比较接近。这一时期,外销瓷的数量仍然巨大,在福建和广东还出现了仿龙泉窑的窑口。虽然技艺相对之前有所下降,但是直到明中期时,景德镇还在模仿同时期的龙泉窑烧造青瓷。明代中后期,龙泉青瓷的釉层普遍较薄,往往只施一次釉,大部分产品的釉色呈青绿或豆青色。由于宫廷审美倾向的转变和海禁政策的实施,明中叶以来,龙泉窑的地位明显降低,产品的质量也开始下降,不过直到康熙年间,龙泉地区仍然可以烧制出较好的器物。到了民国时期,龙泉地区已经停止烧制青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恢复传统陶瓷工艺。1957年,周恩来总理做出了“要恢复祖国五大历史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的指示。1957年,龙泉地方成立了地方国营龙泉窑厂,1958年着手展开龙泉青瓷的恢复和仿制工作。在专家学者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恢复了龙泉青瓷的生产,之后又承接了国庆用瓷和人大用瓷的任务,并为尼克松总统访华之事制作餐具。改革开放后,龙泉青瓷行业进行了体制改革。目前,龙泉青瓷生产以民营企业为主,截至2021年底,共有市场主体2727家,青瓷企业973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

■保护和利用好历史记忆和传统技艺

任何文化的转化和发展都必须对之前的文化传统有很好的保护和继承,只有这样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龙泉青瓷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精美瓷器和数以千计的相关考古遗址,还留下了精美绝伦的烧制技艺。这些都是龙泉青瓷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关于这些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人们早就有所体认。1988年,大窑龙泉窑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龙泉窑的烧制技艺更是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各种保护措施,但是当前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物质遗存的保护还停留在对物质本体的保护上,未能充分发挥其历史记忆承载物的作用。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目标更是相距甚远。因此,有必要让这些物质遗存“活”起来。在此过程中,必须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互联网+”的形式,让文物和遗址真正“活”起来,让传统技艺焕发新光彩。

当前,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建设专门的数据库。国内外众多公私机构收藏的龙泉青瓷数量巨大,但始终没有建立起专门的数据库,对全世界各地收藏和出土的不同时期的龙泉青瓷进行收集和展示。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数据库,通过虚拟现实和三维动画等技术将世界各地的龙泉青瓷和龙泉青瓷的烧造流程展示出来,以此使更多人了解龙泉青瓷,感受到龙泉青瓷之美。另外,系统全面的数据库不仅可以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支撑,还可以为技术的复原和创新提供良好素材。

二是完善宣传平台建设。目前,龙泉青瓷博物馆和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都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龙泉青瓷博物馆虽然已开通公众号,并提供了参观导览和全景体验等服务,但是相关信息更新不够及时,信息总量也不大;而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连公众号也没有开通。可以说,两家主要的龙泉青瓷文物保护单位在“两微一官”的建设上相对滞后,因此有必要借鉴故宫博物院等先进博物馆的经验,加强平台建设,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积极传播自身和龙泉青瓷的相关信息。

三是促进科技与文化相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和解析古代文化事项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而在这方面龙泉青瓷的从业者已经取得优异成绩。龙泉市正聪青瓷研究所承担的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复烧工艺研究”已经通过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验收,并且已经开始获得收益。类似于哥窑开片青瓷的优秀传统工艺,龙泉青瓷中还有不少,对此,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新技术加以复原和利用,这样既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可以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嵌入生活实现产品升级

龙泉青瓷作为一种工艺产品自诞生起就一直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从龙泉青瓷的兴衰历程中不难发现市场和消费者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即使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龙泉青瓷也必须嵌入生活,以消费者的日常需要为导向,在生产方式、产品类型和审美取向方面进行创新,赋予自身新的时代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生产方式上,龙泉青瓷必须坚持环保低碳,积极使用各种新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这其中的核心是对陶窑的改造,要在深入掌握釉色还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掌控温度等条件,尽可能地降低能耗,提高良品率。当前,还有部分研究者推崇使用传统龙窑烧造青瓷,认为这样才能本真性地展示出龙泉青瓷的特点,但事实上,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方式的错误理解。实际上,非物质文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是多样的,还是与时俱进的,可以采用各种形式。龙泉青瓷作为具有规模化生产特征的产品,采用机器化的生产方式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在陶瓷制作过程中,我们更应将各种有效的机器设备视为人们手的延伸。通过这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人们不仅可以还原出古代技艺,而且甚至可以超越古代技法,创造出更为精美的作品。这一点已经在玉雕和石雕的生产性保护中得到了验证。除了设备方面的更新外,技术方面的创新也必不可少。技术创新在当代龙泉青瓷的生产过程中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在施釉、釉色、装饰和造型上都有比较成功的实践,比如在施釉时,采用里外釉分别处理,在器物内外用不同的方法施釉,这使得器物不同部位的釉色层次感得以加强。下一步可以在既有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与其他工艺门类的技术进行对接,将不同的传统技艺融为一体,这样就可以生产出更为独特的产品。比如,目前已有创作者尝试将漆缮工艺用于青瓷残片的修复,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产品类别上,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目前龙泉青瓷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以艺术瓷和日用瓷为主,很难满足现代消费者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当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特点建立产品体系,既要生产能满足收藏家和精英阶层需求的艺术瓷和定制瓷,又要生产能满足中产阶级品味的精品瓷,还要生产面向一般民众的生活瓷。这些瓷器不仅要在价格上有所区别,还要在形式上有明显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部分阶层通过展示客观的“文化资本”凸显自身身份,实现区分的要求。二是注重产品的文创设计,将龙泉青瓷和文创产品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积极借鉴故宫博物院等的成功经验。具体而言,可以与流行IP相结合,比如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后,可以推出“将进酒”系列产品,将传统文化和流行元素有机融入产品中。此外,当代人在消费时比较看重包装,外在装饰的好坏往往对销售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加强对包装设计的重视,以此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在审美取向上要坚守工艺品本色,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融为一体。民艺学大师柳宗悦曾经告诫人们:“为了实用而创造,为了实用而服务,这是工艺之根本。因此,工艺之美就是实用之美。”其对工艺品的审美取向做了经典总结。龙泉青瓷作为一种工艺品,在审美上应该以实用之美为核心。当前,应当在深刻研究和吸收龙泉青瓷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审美倾向为依据,将现代和西方的艺术元素有机融入创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作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以文化创意引领产业链延伸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实体消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符号消费和体验消费,这意味着仅仅依赖传统手段,很难满足人们新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龙泉青瓷只有通过全面的文化创意补充、拓展和完善新时代龙泉青瓷的文化内涵,实现产业链延伸,才能满足人们新的文化需求。当前来看,可以从加强文旅融合、发展体验消费和打造自身IP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文旅融合,使龙泉青瓷成为旅游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元素。龙泉大地上遗留了大量残破的龙窑和不计其数的青瓷残片,这构成了龙泉大地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将这些文化景观有效转化为旅游资源,设计出独特的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了解千年龙泉青瓷的兴衰史。除了利用已有的文化景观外,还可以通过修建反映龙泉青瓷鼎盛时期建筑文化特点的宾馆、民宿和饭店,让游客在相关历史情境中体会当时的青瓷之美、青瓷之用、青瓷之巧。

二是发展体验消费。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让人们着迷,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具身化的手段,由人们在直观可触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产品不同于机器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是当地在场的独一无二的产品。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人与物的充分交融,而这样的交融是生活在都市“水泥丛林”之中的人们所向往的。因此,可以针对这些人群开发青瓷体验式文化产品,让他们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亲自烧制瓷器,以此获得人与物结合的相融感,通过制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产品,发现自身的独特性。

三是打造自身IP。龙泉青瓷有着千年历史,而且曾远销世界各地,因此完全可以将自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各种电子游戏和影视作品中。龙泉青瓷更应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将自身IP化,生产各种文学作品和电子游戏。比如,可以聘请国内作家以哥窑、弟窑为主题,创作文学影视作品。比如,可以仿造《大航海时代》等经典游戏模式,开发《青瓷之路》等游戏,让玩家扮演宋元明时期从事龙泉青瓷海外贸易的商人。

新时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的美好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龙泉青瓷也将再次迎来发展良机。只要能保护好龙泉青瓷的历史记忆和传统技艺,使其嵌入生活实现产品升级,通过文化创意引领产业链延伸,龙泉青瓷一定能够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再次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陶瓷代表。

猜你喜欢
龙泉窑龙泉青瓷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龙泉青瓷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青瓷出越窑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
宿迁出土明龙泉窑青瓷人物故事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