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城堡的历史分布与独特文化

2023-11-21 17:31高文瑞
工会博览 2023年29期
关键词:昌平城堡

□高文瑞

北京昌平区位于京城西北,燕山支脉在这里称军都山,气势壮观。山前平原,多条河流,一片大好河山。燕云十六州,春秋战国时便多有觊觎者,刀兵相见。汉代燕王卢绾造反,又引来一场战争。地处关口要道,更是争战频繁。北魏时,农民起义军曾与官军展开战斗。辽代称北京为南京,这里多有战事。金代定都京城后,更是朝代更迭的必争之地。明代,这里与北方游牧民族展开了长期的战斗。朱棣定都北京,陵寝选在了天寿山,这里又多了一层防卫任务,成为军事重镇。古人称昌平为“京师之枕”,牵一发而动全身,位置作用,具体形象。

城堡的历史分布

在昌平这片沃土上,古人居住生活,建造了许多城堡,守卫一方。时代不同,目的不一,城堡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古城。这些城堡建在平原上,自然条件优越,多临水畔,又可用其作为护城河,保卫城堡。秦汉时期的古城有昌平故城和军都故城。光绪《昌平州志》记载,“昌平故城,在今昌平州东南,汉置县”,地址在“沙河店迤东,上下东郭二村之西”,因临着沙河,环境良好。军都故城也是“汉置县”,“在昌平州西十七里”,城东有辛店河,城西有亭子庄流过来的河,两河在东南交汇,护住城堡。

随着历史进程的变化,不断有城堡建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后魏,设置了万年县,于是建造城堡,“万年故城,在昌平州西南”。因为这次行政区划的变革,而建造了军都新城,“今州东四十里有军都村”。军都村也称新城村,县治迁到这里,现在称为西新城村和东新城村。白浮图城名字消失,现今称为旧县,“在州城西八里”。这里还曾有过宣中卫故城,城址在永安城“由州城内学宫南至校场”一带,即现今的城区。

以上城堡多为县治所在。与这些城堡不同的是秦城,古时写作“芹城”,在“隋图经”上出现,“昌平县有芹城,在昌平州东三十里”,不知建城最初的用意,现今城堡已无,只存一座古桥,成为古城的见证。另有虎峪城,建造得很古老,北倚大虎山,与南口接近,为关口要塞,此地在幽燕十六州时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虎峪城很早就废弃,而古人在此建起城池,自有其军事意义,对后人有着启示。这些是昌平古时曾经出现过的城堡。

二是卫关。为防北方民族的进攻,明代在这里修建了长城,在许多关口建立起了城堡。这些城堡大致有两个特点:其一,跨山而建。因为建的时间较早,最初的城堡还有着城墙的作用。最先建的是以居庸关为中心的一组城堡。朱元璋刚一建立王朝,“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建”起居庸关城。城垣横跨两山,东达翠屏山脊,西至金柜山巅,有南北二门,“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如此大的规模,在当时罕见。经历了几代皇帝,完善了城垣的各种设施。城跨水而建,有水门,使居庸关一带的防御如铁桶一般。关城极具作战特点,南北瓮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有了居庸关这座雄伟的关城还不放心,朱棣刚刚做了皇帝,又加强关口的把守,永乐二年(公元1404 年),分别在居庸关南北两边建起南口城和上关城。居庸关向北,行8 里路是上关城。城也是跨山而建,开南北二门,建有水门。志书上称这里为上关门,似一道大门,挡在北面。南口城也是横跨东西两山,在居庸关南15 里,城堡周围200 丈5 尺。南北城门城楼二座,敌楼一座,偏左为东西水门,各一空。从明代地图上看,居庸关居中,南北两口各建关城,南口城称南门口,如同南大门,封堵住关沟南口,与上关门一起,形成居庸关城的防卫体系。其二,建有两城。另一组城堡建在西北部,也是跨山而建,因具体原因,先后建两座城堡。白羊沟上游是白羊口,自元代就是重要关口。明代建起城堡,景泰元年(公元1450 年)建。白羊城面积巨大,“城跨南北两山,高二丈五尺,周七百六十一丈余,有东西二门。”而在白羊口城南1 里多路的五峰山下,旧有小城,称为白羊新城,后来成为庆僖亲王的陵寝。再向西北是长峪城,镇边城也有两座,旧城在明正德年间建造。几十年过后,明隆庆年间,在旧城西北2 里再建镇边新城。原因也是这一带多有山洪暴发,这种沟中建筑容易冲毁。现今看到的遗址是镇边新城。城墙原高近两丈,城开东南北三座城门,在这一带规格最高。查看地图,横岭城与邻近的长峪城、镇边城形成三角,而横岭城堡正处在三角形的最北端,当时正是边关的最前沿。《长安客话》写道:“横岭城与长峪城相偪近,然横岭尤孤悬外界。”《畿辅通志》说,此地“当居庸之西北,亦要路”。防御敌人是国家头等大事,所以早于北面长城,修建了横岭城,以及这一带的城堡,兼有防御和阻挡作用。

三是护陵。永安城是因陵而建。永乐五年(公元1407 年)七月,皇后徐氏去世。明代陵址选定在天寿山。从此,明代帝王便安葬于此,成为后来明朝历代派兵守卫的重点。明朝正统年间,此地已有了长陵、献陵、景陵三个守护山陵的卫所,驻扎在北面东西中三个山口及东西二营,负责保卫山陵。景泰元年(1450),此地筑起城池。城为正方形,“周一千四百九十二丈九尺八寸,高二丈一尺”。永安城落成,三个护陵卫所搬进城内。随着陵地增多,陵卫不断增加,万历元年(公元1573 年)又建起一座新城,利用旧南城墙为北墙,再建东、西、南三面,周长共“八十四丈五尺”。崇祯九年(公元1636 年),拆去旧城南面砖石,两城开通,合二为一,成为长方形。城里驻有高官和士兵。永安城建城之前,此地曾有宣中卫故城的遗址。另外,昌平县在五代时期的后唐改名为燕平县,县治搬到了朝凤庵,那里距城区仅四五里路。不同时期,人们认为这里地理位置良好,后来成为县治州城所在。

巩华城处于京城之北,沙河之畔,“初名沙河店,亦曰沙河屯”。明朝朱棣做了皇帝,五次亲征漠北,出京一天行程,正为住宿之地,此地又为上陵休息之处。这里盖起了皇帝住所,那时称沙河店行宫。到了嘉靖年间,明世宗皇帝上陵,途经沙河,驻跸此地,看到朱棣皇帝行宫遗址,便有了想法。时任礼部尚书的严嵩当然看出皇帝的心思,找出了恰当理由。沙河在祭陵路上,南北路途适中,祖宗曾建有行宫,遗址应该修复。更主要的是“南护神京,北卫陵寝,东可以蔽密云之冲,西可以扼居庸之险”,成为京城北面的一座重镇。当时防范北方的入侵是件大事,理由最为恰当。于是开工兴建,历时近4 年,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 年)建成。城为正方,“南北径二里,东西径二里”,周长“通一千一百五十五丈八尺”,内夯黄土,外包青砖。皇帝行宫居中建在城中。南北二门出入皇帝銮舆。巩华城建得既有皇帝行宫的豪华,又有军事防御的威武,成为功能兼备的城池。

昌平因陵升为州,辖怀柔,密云。还有升为镇。镇是明代军队编制单位,北方以长城为依托,沿线划分出九个防御区,设有蓟州、辽东、保定、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甘肃诸镇。后来形成九边十一镇。

嘉靖年间,鞑靼强大,不断骚扰,多次侵入,至二十七年(公元1458 年),俺答军大举入侵,兵临京城,饱掠京畿而去。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 年),增设了昌镇和真保镇。真保镇以紫荆关、倒马关为重点。昌镇以居庸关为重点,与宣府的宣镇、蓟州的蓟镇比肩,组成京城北面的防御体系,形成了长城沿线上九边十一镇的格局。

昌镇管辖范围最小,意义最为重要。这一带的几个关口,“居庸关、黄花镇、镇边城、慕田峪、灰岭口俱系冲地”,是北方游牧民族进攻京城,最为重要的通道。而陵寝又是一国之灵魂,尤其明代,重视堪舆,风水一破,王气无存。因此古书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护住了京城,保护了陵寝,便是一国之大事。

昌镇的总部设在永安城,“昌平设有总兵官”。城中还驻有着众多军队高官。还有“州城之内,旧有总督兵部侍郎一人”。

昌平城堡的文化特点

昌平这些古城堡不仅是黄土砖墙,战争防御,县衙办公,其中文化内容极为丰富,粗略又可分出八种类型:

一是石雕艺术。居庸关内的云台石雕艺术举世闻名。云台用巨石构建,布满图案,所有造像雕刻技艺高超,造型生动形象,极为逼真,可以说是一座大型石雕艺术精品展示,代表了元明时期的最高成就,堪称一绝。台顶四周有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螭首等,设施完善,保留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上当年建起三座白色喇嘛塔,称为过街塔,这是云台最初的名称。券门内两壁雕有四大天王及众多佛像,石刻艺术精湛。券门两壁四大天王的空间处,还能看到梵、藏、八思巴、畏兀儿、西夏、汉六种镌刻的文字。六种文字多数还在使用,极为珍贵的是西夏文和八思巴文。这两种文字流传时间很短,随后便废弃不用。现存下来的石刻文字,对研究西夏、蒙古历史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上关城也有摩崖石像。巨大山石上,雕刻出三尊佛像,皆跏趺,下有莲花宝座。居中石佛右手扣住左手,放于胸前。左侧佛像,左手心朝上,右手于胸前捏着一颗珠子;右侧佛像,十指于腹前合成圆状。造型古朴,雕刻技法简练。石壁不同位置,凿有若干方形石卯,佛像的上方凿有平直的凹槽。顶部还凿有“人”字形凹槽。石卯和凹槽有深度,能牢牢插入方木,不至脱落。所以紧贴着石壁,曾建有殿宇。摩崖石像长年风吹日晒,虽有少许风化,线条仍清晰明朗。沿关沟向北,还能看到弹琴峡石崖上雕刻的杨五郎石像,以及崖壁上的杨六郎石像。

二是关沟文化。居庸关之南,重峦叠障,吞奇吐秀,苍翠可爱,那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茂密的古树曾遭战争等因素破坏。现在虽是次生林,依然觉出秀美壮丽。上关城路边西侧,正在城墙下,有一块长条形巨石,其形状酷似长颈乌龟,故名乌龟石。向南有四桥子村,村对面的河滩上,有块平卧巨石,高3 米、长10 余米,形似枕头,称为仙人枕,石上刻有文字。当地人说,穆桂英曾在石上搭过帐篷,在巨石上派兵点将,大破辽兵,所以又有俗名,称为帐篷台或点将台。向北有弹琴峡,当年从石缝里流出的水,叮咚作响,有如弹琴。40 里关沟,充满美妙与神奇,名胜古迹繁多,还有二龙戏珠、栓马柱、青龙潭、状元桥等,号称有72 景。若把这些景致连成片,与城堡一起,便形成完整的关沟文化。

三是碑碣石刻。城区内中心的鼓楼,曾是城堡的标志。明代天顺三年(1459),于城中心建起谯楼。南面门洞上方镶嵌汉白玉匾额,约长6 尺、高2.7 尺,上书“谯楼”二字。东门外,昌平一中旁有一对石狮,这曾是关帝庙的门前之物,威武高大,做工精细,经过多年风化,已很古旧,但品相完好,色泽温暖,为花岗岩中的高梁红石料。关帝庙前殿墙上还存有两块卧碑,一块为“庙后凿井碑记”,另一块已不好辨认,均为珍贵文物,现在镶上玻璃加以保护。殿前还存有石碑,龙首写有“重修碑记”,碑面字迹漶漫不清,约略是几次修建寺庙的过程,落款有“康熙四十三年”字样。城区城隍庙西侧立有一通石碑,下半已残,修补后立于碑座上,看不到落款,不知立于何年。碑首完整,写着《城隍庙置田栽树记》,碑阴记有田产土地和栽树人姓名。南口清真寺正殿前立有一块残碑,为光绪年间重修清真寺时,由著有《昌平外志》的文人麻兆庆撰文。旧县村内,元大德年间重建时,有《重修狄梁公祠记》,元人宋渤撰写碑文,对研究狄梁公祠的变迁有着重要意义,已移进昌平公园的石刻园内收藏。这些碑石是研究昌平区历史文化的实物档案。

四是寺庙文化。每个城堡内都有许多寺庙,其中有着著名的寺庙。城区昌平邮政局大院内是城隍庙,近年做了修复,整修一新,基石还为原物。城隍庙分为前殿、后殿及东西配房,现今只存后殿和部分东侧配殿。城区东侧昌平一中,内里有关帝庙。寺庙还有遗址,仅存的后面两座殿宇,基石为原物原址。殿的结构保持原样,梁柱涂上了新的彩绘。后面大殿特意保留了几根原来的旧彩绘,顶部大梁上还能看到文字“康熙三十九年岁次庚辰孟夏重修”,另一边写着督工姓名,很有价值。长峪城内永兴寺,始建于明朝,历史悠久。庙宇格局完整,有山门,有过堂殿,有三间正殿,左右有配殿。寺内有钟楼,悬挂了几百年的铁钟,声音悦耳,能传到周边村子。寺为道庙合一,前殿是十八罗汉殿,后殿是娘娘殿。军都新城有双泉寺。古刹建于辽代,历史上称双泉禅院,因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而得名,现经20 世纪90 年代末的修缮,完整如初。寺院坐北朝南,南面开三个门,中间为正门,两侧为旁门。山门后是一座方形的殿宇,供奉着弥勒佛,旁边有四大天王,后面是韦驮,面朝正殿。北面正殿为大雄宝殿,三楹,两侧有报恩堂、药王殿。东西各有二配殿,西配殿为财神殿、龙王殿,东配殿为观音殿、集贤堂。寺庙保存着多处古迹,正殿走廊两侧各有人物壁画,西侧墙上较为完整,画着两个人物,身着铠甲,画工精美,证明寺庙曾在以前什么年代维修过。大雄宝殿的台阶、石基古朴,应是旧物。

五是戏楼社戏。城堡不都有戏楼,有也建在寺旁,或大街开阔处,甚至建在城门外。而长峪城戏楼建在永兴寺内,西配殿便是。寺内戏楼,实属少见。据考证,北京地区只有两座,这是之一。戏楼硬山单檐,三面围墙,台口敞开。更为重要的是,长峪城还保留着社戏,表演的曲目由老一辈口口相传。戏种源于河北梆子,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与几种戏曲相揉,近似河北梆子,又搀有山西梆子的腔调,形成长峪城村特有的唱腔,村民称之为山梆子。村里还有演员,不是专业,都是本村村民。装扮行头,样样不缺;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唱念做打,有板有眼。剧团二三十人,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曲目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耳熟能详,有《辕门斩子》 《四郎探母》 《下河东》 《王宝钏》等二十多出,为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是参天古树。昌平城区鼓楼东大街上还能看到多棵老槐树,粗壮高大。城隍庙院内里古树森然,有多棵古树。前面两棵一排,后面4 棵形成方阵,皆为粗壮的侧柏,这6 棵侧柏能知道当年寺庙的前殿和山门的位置。长峪城山门前古槐高大,极为醒目,数百年高龄,依然生机盎然。上关城南不远,四桥子村里有棵白果树,长得粗壮硕大。军都新城双泉寺,山门前的槐树,高大醒目,枝繁叶茂,年代久远。寺内有菩提树,长得粗大,在大多寺庙中少见。大殿前对称两株侧柏,更是罕见,称为龙凤柏。西侧一株干练修长,据说是曾经被火烧过,大部分树皮已无,树冠上也多有枯枝。东侧一株树冠茂盛,枝杈展开,形状圆满,极像凤尾。旧县村幼儿园原来是关公庙。现在园中有一楸树,此树种在京城少见。最古老的还是村南的那棵国槐,有着上千年历史,成为古城的见证者,弥足珍贵。

七是传说故事。昌平各地有着各种传说:上关城有着乌龟石的传说。据传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义军攻打上关城时,有块巨石从山坡上滑滚下来。义军吓得面如土色,成了今日的乌龟石。云台石像的传说,这在志书上记为轶事:明朝正德年间,武宗皇帝朱厚照微服出游,骑马混出居庸关。他的坐骑见到四大天王像,怒目圆睁,金光闪闪,吓得不敢前行。无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烟火把像熏黑,才得以出关。城区内有着真实故事。松园古时可供赏玩,为燕平八景之一,取名“松盖长青”。战争时还有过神奇故事:嘉靖年间,鞑靼强大,俺答军大举进犯,自古北口进入,一直打到昌平,兵临东城门外。正在攻城紧要之时,几百名官兵匠役突然从背后杀出,前后夹击,令敌兵措手不及,“竟不得逞而去”,取得了保卫城池的胜利。有赖松园树密林深,起到了很好的隐蔽作用,能埋伏下那么多士兵。唐代的狄仁杰深得百姓爱戴,有着祭神捕虎的故事。老媪儿子被虎所食,前来状告,狄仁杰亲笔檄文诉之于神。第二天老虎来到衙门前,阶下伏法。祠前曾有一倒卧古木,状如伏法之虎。史志中多有“祭神捕虎”的记载,故事已广为传颂。

八是杰出人物。狄仁杰德才兼备,官至宰相,被武则天尊为国老。狄仁杰曾在这一带为官,关心百姓疾苦,几次救民于水火。唐朝初期,昌平及河北广大地区的百姓常受到突厥兵的骚扰,曾杀戮赵、定等州万余人。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狄仁杰任副元帅,征讨突厥军队。太子因故未能成行,狄仁杰行使元帅职责。后来,狄仁杰任河北道安抚大使,针对战乱之后经济凋敝、社会不安定的现状,在诸州断然采取了有效治理,方法得当,百姓得以回乡生产,休养生息,也包括昌平县。人们感念狄仁杰的恩德,河北多地建有狄仁杰祠堂,岁岁祭祀。昌平人也建起狄梁公祠,香火特盛。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有描写,“每年四月初一,盛况空前”。

昌平关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而研究考证梳理昌平城堡,探究其演化变迁,便形成纵向脉络,概括了昌平历史的发展,形成关城文化的体系。

猜你喜欢
昌平城堡
窗外的迷你世界
俄罗斯套娃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魔逗城堡
春天的城堡只是一种向往
Time difference based measurement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①
Investigation of cavitation bubble collapse near rigid boundary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城堡的一生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
大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