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墨留痕

2023-11-21 02:41孟宪平
山东画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艺专素描山东

孟宪平

“莫道人情薄似纱,寄萍山左亦吾家。多缘齐鲁文化地,胜似春风到天涯。”这是赵玉琢先生于2009年他80岁生日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写的一首诗。赵玉琢,1929年生于江苏铜山。青年时代经历了风起云涌的革命大潮,培养了他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1949年,赵玉琢从徐州师范转到济南华东大学读书,先后辗转青岛山东大学、无锡华东艺专学习。1953年,他被分配到山东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从此和山东、和美术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山艺履痕

成绩斐然

赵玉琢先生是山东艺术学院的创立者之一。1956年,赵玉琢被调入山东省文化干部学校从事美术教学。1958年,他成为最早一批参与山东艺专创立的青年教师之一。山东艺专成立之初,他们从零开始,艰苦奋斗,即使在发展极为困难的艺校时期,赵玉琢和同事们依然坚持教学、积蓄力量、培养人才,这使得山艺美术教育的传统得以延续。

1978年,山东艺术学院成立,赵玉琢和同事们满怀热情投身新的征程,山东的美术教育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代。赵玉琢先后任美术系主任、教务处长之职,直到1994年离休。在此期间,他投身教学与管理,为山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山艺师友眼里,赵玉琢先生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伯乐。在他的坚持下,不少优秀青年艺术家执教山艺,成为山东美术事业的中坚力量。早在1960年到浙江美院进修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当时在油画系就读的青年学生张洪祥,并对其才华钦佩不已,力邀其来校执教。张洪祥最终落户山艺,他不负众望,建院之初即以《斗霸》斩获第五届全国美展银奖,并以卓越的教学和创作水平夯实油画学科,为山东美术发展书写了华丽篇章。

在赵玉琢的主导和努力下,杨松林、张洪祥、曲志刚、闫平、王克举、王力克、王玉萍……一大批优秀人才调入或留校任教,使得山艺迅速集聚一批高水平教师,为学院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教学相长

薪火相传

赵玉琢是学者型教育家。他解析造型手法,研究透视规律,梳理素描历史和大师经典。早在1960年就编写了《透视学讲义》,长期用于教学实践。1979年,他的素描研究以《素描基础浅论》在山艺《美术教学参考资料》连载。他和李振才先生合写的《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初探》,成为山艺美术基础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他身体力行地开辟了一条围绕实践开展史论研究的学术道路。基于浙美进修经验,他全面系统梳理西方美术史,先后发表《欧洲素描探源》《欧洲素描与欧洲原始美术》《文艺复兴与欧洲素描的发生发展》《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等学术论文,引发师生深研历史、追寻经典的热情。

1980年春,79级同学在赵玉琢等老师带领下来到青岛沿海的小山村,体验生活、进行探索、积极创作。此次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多位同学作品入选全国青年美展,并受邀到北京授奖和座谈。这件事反响强烈,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1981年,山东油画研究会发起“山东风土人情油画展”,跃跃欲试的山艺师生激情澎湃,奋发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1982年“晋京展”的97件作品中,山艺师生就占了43件。赵先生曾回忆说,“风土人情油画‘晋京展’深深触动了全体师生的创作热情,也使创作与专业基础产生了良性互动。”

赵玉琢的教育理念可以归纳为三点:基础扎实、思想深刻、深入生活。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山艺美术创作教学在几十年里逐渐成长为根深苗正、枝繁葉茂的参天大树。

水墨油彩

东方意境

作为艺术教育家,艺术实践是赵玉琢一生为之眷恋的事业。虽然教学研究和管理占据了他的大量时间,但他依然痴迷翰墨油彩,精研造型技法,身体力行地实践他所信奉的艺术理念。

因教学之需,赵玉琢在素描上倾注了极多的心血。他绘制于艺专时代的人体和石膏,以严谨的结构、微妙的明暗、坚实的造型令人印象深刻。他反复强调,“素描是研究造型规律与方法的学科,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素描的理性光辉中,他为学院美术找到了坚实有力的根基。

赵玉琢也热爱油彩,彩绘风景让他有机会释放一种心灵融入土地的真切情感。他创作于1956年,并在首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奖的咫尺小画《金色的麦田》,描绘的就是透过无垠的金黄田野北望鹊山的景象,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每位山艺画家难以释怀的美好记忆。他热爱山海,倾心山野,追慕春晨与秋阳,色彩永远温暖而欢畅,难以掩饰他对齐鲁山水的无限眷恋。

创作于1982年的《猎手》是他为数不多的主题性作品之一。明媚的阳光下,爷孙二人,老少相依,体现着山东“风土人情油画”主题的温度。这幅画也见证了山艺79级师生齐心创作的往事。据妻子赵振华回忆,为帮助同学们搞好创作,她和赵玉琢忍痛割爱,把珍藏的苏联《星火》杂志画册拆开,逐一分给大家学习参考。

作为一位中国油画家,最让赵玉琢难以割舍的却是书法。他自幼临池,习书不辍。早年学于华东艺专,因此之故,20世纪80年代初他曾诚邀当年校长刘海粟先生为山艺题写“闳约深美”,传为佳话。离休之后,他学书更勤,遍临法帖,笔法臻妙。在妻子一再敦促下,他才于2018年编辑书法集《楮墨留痕》存世。

赵玉琢习书另有一层深意,乃是体会古代文人的精神品格。从颜真卿到米芾,从黄庭坚到文徵明,古人的超越与放达皆在笔法纵横之中体会与传承。相比之下,最令赵先生心仪的乃是诗文和书法双料大家——苏东坡。苏子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赵先生有灵,心当有戚戚。

每一张老照片,每一页手写的纸稿,每一幅鲜活的图画和书笺,都成为回忆和思绪的信使。在这点点滴滴的记忆中,真情融入艺术,美育化为品格。斯人已去,回首往事,唯有先人风骨与世长存,成为后人精神滋养的不尽源泉。

(编辑/ 张媛媛  设计/蔺震)

猜你喜欢
艺专素描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莫忘初业第一程
——早期北平艺专的国画课堂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老艺术家的待遇问题:齐白石为“加薪”上书中央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