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缝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2023-11-21 08:18李晓莹
运输经理世界 2023年24期
关键词:灌缝密封胶沥青路面

李晓莹

(甘肃省白银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靖远公路段,甘肃白银 730600)

0 引言

因交通量和使用年限的增加,部分沥青路面受损,其中,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可分为荷载裂缝、沉降裂缝和温度裂缝等不同类型。裂缝处理若不及时,水分会渗入路面结构,加之受到车辆荷载的影响,会使路面结构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及时用灌缝材料填充裂缝,使其闭合,阻止水分侵入路面结构,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1 公路裂缝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1.1 公路裂缝的主要类型

1.1.1 荷载裂缝

公路路面结构有极限承载能力,超过此极限的车辆荷载会破坏路面结构。基层底部断裂是最严重的问题,基层底部断裂后,会形成裂缝,且这些裂缝会随荷载作用而扩展[1]。

如果不及时进行养护,裂缝会向上延伸到表层结构,导致纵向裂缝、龟裂等质量问题,影响公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1.1.2 沉降裂缝

路基施工质量不佳或土质不合格,会使公路工程运行时路基发生下沉,从而导致路基结构损坏,可能产生横向和纵向裂缝,这种问题在填挖交界处较为常见。

1.1.3 温度裂缝

温度对公路工程的路面结构有重要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路面结构会发生收缩等变化,从而增加表面的拉应力。下层材料如果不能有效抵抗这种拉应力,便会导致温度裂缝,影响工程质量。我国北方地区的公路工程普遍存在这一问题。

1.2 公路裂缝的成因

1.2.1 施工质量不达标

施工单位未能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会造成施工环节存在缺陷和不足,容易导致层间黏结强度不足、路面出现裂缝等问题。此外,如果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也可能造成路面受力不均衡,进而诱发裂缝问题。

1.2.2 路基压实度或接缝尺寸不达标

路面的整体稳定性与压实度密切相关,如果公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并且,公路沥青路面的强度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这会加剧路面损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接缝尺寸是影响压实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接缝的尺寸过大或过小,容易导致路面的压实度不均匀,从而引发裂缝问题。因此,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压实度和接缝尺寸,以提高路面的质量和耐久性。

1.2.3 公路沥青路面超负荷运行或受力不均

近年来,公路交通流量不断增加,导致公路沥青路面经常承受超过其设计荷载的负荷。另外,如果公路沥青路面的受力分布不均匀,长时间的碾压作用下会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

2 灌缝技术

2.1 灌缝技术概述

灌缝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公路养护方法,能够修复和增强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和承载力,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等级的公路裂缝养护,只要裂缝的表面状况良好,且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就可以采用该技术进行处理[2]。不过,该技术更适用于宽度在3~25mm 之间的裂缝。应用灌缝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灌缝材料,灌缝材料需具备高的柔韧性、高延伸性和高黏结性,避免水分渗入裂缝,提高公路路面的抗破坏能力。

2.2 灌缝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优势

灌缝技术主要是将灌缝材料均匀地注入裂缝,形成一个紧密的封堵层,且灌缝材料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能够有效防止路面泛油或二次裂缝,进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整洁度。

相较于传统的灌缝封堵法,灌缝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如施工成本低廉,修补效果持久,能够显著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满足公路的各种使用条件等[4]。同时,应用灌缝技术能够提高公路的耐用性和美观性,缩短施工时间,保障施工质量和车辆行驶安全,提高公路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 公路养护灌缝技术施工流程

3.1 工程概况

该公路路面结构由25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5cm 双层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表层构成。由于长期承受车辆荷载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沥青路面出现了多条纵向裂缝,其宽度大约在1~3mm 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不断扩散,导致部分路面发生了更为严重的损坏,如龟裂和网裂等。为了有效修复这些损坏,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该项目采用灌缝施工技术,且取得了较好的维护效果。

3.2 灌缝技术施工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裂缝宽度超过5mm,需要用开槽机将裂缝扩宽后再进行灌缝;裂缝宽度不足5mm,可以直接用灌缝机将沥青材料填充到裂缝中。无论裂缝宽度在什么范围,采用哪种施工方法,都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和灌缝设备,用加热仓对沥青材料进行加热熔化处理,用吹风机对裂缝进行清理和干燥处理,以及在施工现场进行封闭和安全提示等[5]。同时,还要检查开槽机和灌缝机的参数和性能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3.3 裂缝开槽

开槽修补是处理裂缝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裂缝扩大和恶化,其原理是在裂缝两侧切割出矩形凹槽,然后用专用材料填充矩形凹槽,使之与路面形成一个整体。开槽修补的质量和效果取决于多个因素,实际开槽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不同类型的裂缝需要采用不同的开槽方式。

一般来说,裂缝宽度小于3mm 时,可以不用开槽,而是采用其他方法处理。在开槽过程中,还需要用火焰枪对凹槽进行加热,以提高填充材料的黏结性能。加热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过热或加热不均匀。为了使填充材料更好地承受路面的荷载变化和温度变化,应保证凹槽的深宽比为2∶1。

3.4 清缝

开槽后,必须彻底清理槽口内的残渣、碎末等杂物,否则会影响胶料的黏结力和密封性。同时,气温较低时,还要注意槽内是否存在水汽,因为水汽会降低胶料的黏度和流动性,导致灌缝效果不佳[6]。因此,灌胶之前,需要用加热装置对槽口进行烘烤处理,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和干燥程度。此外,为了提高沥青面层与密封胶的黏结力,要用钢丝刷对凹槽表面进行清刷处理,去除灰尘、垃圾等杂物,保持路面清洁和干燥。

3.5 备料

密封胶加热处理是灌缝技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材料性能和施工质量。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密封胶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90~204℃之间,保证材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方便出料和灌缝。橡胶改性沥青是一种常用的密封胶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抗老化性,可多次加热,材料利用率较高,能够降低成本。同时,橡胶改性沥青能改善灌缝施工效果,提高路面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3.6 灌缝施工

在灌缝施工过程中,应将密封胶加热到193℃以上,然后用压力喷头将其均匀地喷入裂缝,形成T 型密封层[7]。

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灌缝顺序和深度,采用两次灌注方式。先进行初步灌注,填充大部分裂缝空间,再进行二次灌注,填充剩余空间,并使密封胶与道路表面齐平。两次灌注方式可以确保灌缝连续、均匀,避免气泡产生,降低密封胶的强度和稳定性。灌缝后,应用橡胶抹平板将密封胶刮平,并在表面撒上砂质材料,防止密封胶随车辆移动。

3.7 养生施工

为了确保密封胶不受外界影响,施工人员在灌注完成后2~3min 内,需要在胶带上均匀地撒一层水泥粉,以防止胶带黏连或被污染。待密封胶完全干结并冷却,再用清扫车将路面上的水泥粉和碎渣清理干净,此时公路可以恢复正常交通。一般来说,密封胶的冷却时间约为15min。但也要根据当天的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交通开放的时间,以确保灌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4 性能试验

为了检验灌缝对路面性能的提升效果,按照试验室制作小梁试件的方法,模拟不同宽度的裂缝,并通过灌缝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在不同温度下对试件进行弯曲试验,测量试件的弯曲拉伸强度、弯曲劲度模量和最大拉伸变形量等参数,以分析温度对裂缝修复效果的影响。

分析低温弯曲试验的结果(见表1),发现弯拉强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即温度越低,弯拉强度越高。这一规律在修补前后的试样中都存在,但修补后试样的弯拉强度相比修补前有所下降。特别是在20℃和25℃这两个温度点,修补后试样的弯拉强度分别下降了47.6%和47.4%,表明修补后的路面在低温环境下更适用。在10℃时,修补后试样的弯拉应变显著高于修补前试样,表明修补后试样的抗变形能力更强。同时,修补后试样也达到了规范要求的弯拉应变标准,说明修补后试样合格。此外,在15℃时,修补后试样的弯曲劲度模量也高于修补前,说明灌缝修补能够有效提高试样在低温下的抗裂性能。

表1 低温弯曲试验结果

5 结语

总而言之,公路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类型的裂缝,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车辆荷载、气候变化、路基沉降等。为了保证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灌缝施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养护方法,能够填补路面裂缝,防止水分和杂物侵入,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延缓裂缝扩展,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相关单位应充分认识该技术的优势,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施工操作,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达到预期的养护效果。同时,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细节问题,如灌缝材料选择、控制灌缝温度、测量灌缝深度等,有效衔接前后工序,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

猜你喜欢
灌缝密封胶沥青路面
TPO灌缝沥青研制与路用性能考察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及其市场观察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热熔型路面灌缝材料的制备研究
新型圆珠笔笔头密封胶应用研究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一种高强度耐强酸强碱环氧树脂密封胶
双组分聚硫密封胶在处治渠道衬砌混凝土裂缝中的应用
浅谈公路沥青路面灌缝技术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