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2023-11-22 06:56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植保农药病虫害

宋 杰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占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3。其中水稻的病虫害种类与数量,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影响。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在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种情况,为减少病虫害对粮食种植及其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进行了相关讨论与分析,以期为减少水稻种植户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供有益指引。

一、农药减量控害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也逐渐增多,并逐渐呈现出规模化、小型化且具有区域性,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是具有“毁灭性”的,通过常规化学农药防治后,由于病原菌产生毒素或产生抗药性、天敌数量减少、导致农作物遭受更加严重的危害。为此必须要加强病虫害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生态防控策略,保障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天敌数量减少等方法取得良好效果进而降低病原菌侵染农作物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病原体产生毒素,保护健康环境。

目前绿色防控发展主要以物理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及生态调控法三种途径进行防治,这三种方法都是通过改善农业环境来实现植物生长环境维持平衡的效果,而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绿色防控发展需求,需要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提高绿色防控发展水平。因此要充分利用生态调节这一手段达到提高绿色防控发展水平的目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中有很多种方法。在病虫害防治中,往往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和精准防控病虫害,因为很多化学农药是直接喷洒在作物上,对农作物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而很多物理防治是通过干扰害虫自身的天敌来实现。所以对于农药使用方式以及防治效果都需要做好科学合理和精准化控制才能够真正达到绿色防控。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水稻自身生长状况来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控制水稻病虫害发展,从而保障稻田生态环境得以健康稳定运行下去。因此要想实现绿色防控效果达到预期要求还需要将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与农业产业相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提升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效率以及其抗逆能力和产量优势。

二、绿色控害与科学施药

1、科学控害、安全生产

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要坚持专业化服务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的方向,根据病虫害的具体发生程度,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期间的科学管理,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结合当前绿色防控技术与统防统治技术,在合理科学进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方面下足功夫。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注重专业化服务机构的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存在不规范操作而引发不必要的损失,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此外,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服务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还要强化对作业人员的相关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其作业质量及安全生产条件。对于统防统治药品的选择也要科学合理。如果想要将统防统治效果提高并达到绿色防控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与选择。特别是需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及虫害种类选择药品;此外要针对病虫害发生期间农药种类进行选择,同时要结合当前气候特点情况选择有效药物品种。

绿色防控是通过农业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使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效果达到最佳的技术途径。要做好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必须要充分认识病虫防控和化学防治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病虫害中,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效果不太明显,所以必须要充分发挥农业物理措施和生物农药等化学农药的作用和优势。同时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种类、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进而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产量损失的目的。在水稻栽培中,必须要充分利用温度、湿度等条件影响农作物生长速度和产量的作用。通过培育健壮苗子实现抗倒伏能力及提高植物抵抗力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发生与防控目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稻纵卷叶螟、稻虫病等病虫害防控效果。

2、控制农药用量

绿色防控融合技术的关键是减少农药使用,保障水稻的质量安全,同时对病虫的控制效果好,降低了残留农药的污染,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第一,选择科学药剂:采用生物、物理等防治技术避免虫源基数增加。第二,选择绿色高效药剂:采用生态控制技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第三,科学用药:科学合理用药是关键,根据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合理选择高效低毒药剂并及时开展科学用药。第四,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有助于促进稻株健康生长。第五,科学施药:按照生产规律开展科学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使用效果,保证农药安全使用。

对于化学农药及除草剂混用的问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搭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施药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再进行下一步工作,同时还需要注意病虫害对其他水稻造成影响,因此在施用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做好相应药物配比及用量计算工作。同时要注意药效、浓度、时间以及药剂种类等问题均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范操作和管理与控制。

三、提高水稻种植专业化水平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植越来越走向专业化与社会化。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与人员,其防治水稻病虫害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由于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市场竞争激烈、种植户之间各自为战,而水稻种植的专业化程度低时,则很难实现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管理。而且在当前的水稻种植中,部分种植户不具备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培训,其自身种植技术也存在一定缺陷。因此,需要将水稻种植专业化纳入到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对种植户进行培训与指导,提升水稻种植科学化水平。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专业化植保队伍在开展各项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病虫害选择不同植保队伍,以有效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控效果,进而提升水稻种植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1、加强对植保队伍的培训与指导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其植保队伍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当前植保队伍自身素质不高,因此,为了有效提升专业化植保队伍的整体水平,需加强对其技术与业务指导。在植保队伍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有效提高专业化植保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同时,在开展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要明确工作重点与环节。因此,需加强对植保队伍技术培训的工作力度,并加强对专业化植保队伍工作人员的工作培训。需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做好各项农药安全使用的教育工作,避免农药使用不当而对水稻生产造成危害。还需要加强对农药使用量的控制,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作物生长质量。

2、引进高科技设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已逐步进入到现代农业生产中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各类高科技设备在水稻种植领域中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水稻现代化种植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种植效率和种植质量。而且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技术水平也有较高要求,这将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日趋恶化。因此,需要将水稻种植信息化、机械化应用的情况逐渐普及到农田管理中去,提升水稻种植标准化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率。而且在实际水稻种植活动中,很多水稻种植户为了提高水稻种植质量与效率而忽视了机械化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导致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利用无人机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无人机植保作业,从而能够实现对水稻田间的高效管理,还能够有效降低农户作业成本。

3、开展生态防控技术建设

在实际水稻生态治理过程中,主要采取种植绿肥、合理密植、应用生物制剂、采用生物技术等措施。绿肥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肥料,是营养物质转化为有益微生物种群从而满足水稻生长所需营养的过程。因此,绿肥是防治土壤病虫害的关键技术。通过使用生物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板结度,增强土壤团粒结构,进而有效提高水稻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为保证有机物质不被降解,绿色防控技术还需要采取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等措施优化水稻生态环境水平,进而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例如,采用高密度栽培方式进行水稻生态治理时,可以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使用适量的遮阳网,在水稻植株底部周围设置网帘等措施,来保证水稻植株底部不受病虫害影响。而且采用合理灌溉方式还可以促进植株根部生长速度,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有利条件。

4、创新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在当前我国种植过程中,为了保障水稻健康生长,病虫害的控制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为了实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则需要不断创新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在病虫害主要出现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间,要结合病虫害防控与科学管理工作,创新高效的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一方面要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品种选择等措施来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另一方面则需要开展合理且科学的管理工作。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来减少对水稻幼苗的伤害,并且还可以对水稻幼苗进行消毒,以此来避免其受到病毒感染,影响水稻健康生长。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应合理调节水稻田水温湿度、调节化肥用量及使用时间与次数等。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农药的方式来消灭水稻的病毒感染,以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数量及种类。

四、科学施药,用药合理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当前水稻种植户使用农药时,使用量普遍偏大,而使用量过小则会影响水稻的产量。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水稻种植户在使用农药时对农药种类和使用量都不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水稻种植户存在滥用农药的现象,并且对水稻生产产生一定污染。针对这一现象,应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在政策方面与法律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在农药合理使用领域给予水稻种植户必要帮助与指导。针对目前水稻种植户存在乱用多种农药现象,应对此展开调查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1、正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具体方法为:先了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种类,然后根据农药的类别和使用频率确定用药剂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时,应根据农药的使用种类和频率采取不同的用药措施。例如,在一些地区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导致水稻颗粒无收时使用杀虫剂和杀螨剂来进行防治,但使用杀虫剂与杀螨剂要注意交替使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稻瘟病比较严重且农药使用量较大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或杀虫剂,并适当减少用药次数。在目前农药使用监管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农民种植水稻时使用农药的宣传指导,让他们了解并正确使用农药的重要意义。

2、选用质量合格的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中含有一定毒性物质,并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农药使用者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其中有许多农药质量不合格即有毒性,对人、畜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应该禁止使用三氯杀螨醇、四氯杀螨醇等有机磷农药。因为有机磷农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也会污染土壤,对水稻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有机磷农药在使用后很难被消化代谢掉且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在购买有机磷农药时应注意其质量与毒性。

3、加强对农药的宣传与指导

在药剂选择上,应加强药剂使用的科学性,避免发生药害。在杀虫、杀卵方面,应充分考虑安全性,避免出现杀不死虫卵或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等情况。此外还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确保农药使用效果与安全性能的合理掌握,最好定期对当地水稻种植者开展农药安全评价工作。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农户一定要重视其剂量的合理性。对此也可以通过田间调查及农技人员与水稻种植人员的沟通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科学使用除草剂

合理使用除草剂是减少农药使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如果不合理地使用高毒农药、长期过量使用除草剂则会对水稻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影响到水稻生长发育的质量。因此,在当前水稻种植户不科学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其应当合理选择农药种类与用量。在合理使用除草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避免除草剂进入田间后产生药害。合理使用除草剂也是提高农作物质量的关键过程。

5、科学使用喷雾器械

由于现在农药的剂型、剂量以及施药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充分掌握各种药剂的施药方法。例如,在不同生态区域使用不同药液量的农药喷雾器械时,要确保病虫害发生区域内各种农药药液能有效地接触到不同部位或各个层次。在药剂用量上,对同一病虫害要尽可能地控制在防治量之内。例如,在病虫害发生区域内喷雾时,要严格控制在低毒农药或低残留农药控制范围内。在施药方式上,要严格按照农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路线、农药剂量及施用方式向田间输送药液。

总之,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这样高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产生,而在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效率不足的问题,全面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保障措施之一。

猜你喜欢
植保农药病虫害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