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特征

2023-11-22 06:56李兆勇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作物农机

李兆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在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在自动化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及推广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目的是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培育

先进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农业中的有效融入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但这项实践活动的展开需要结合当地农业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强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培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对先进技术进行推广、技术创新与研发、研发机构的建立。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广,且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发展水平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农业发展也多呈现出分散趋势,因此先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在不同农业发展模式下也有所不同。以休闲观光型农业为主,这类农业的发展侧重点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因此在引进相关技术时,应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环境污染自动化检测与控制技术等的引进力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大力支持当地特色蔬菜或其他农作物的生产。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不断增加对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培育新型高质量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完美契合当期休闲观光型农业的发展需要。

新型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优化和创新时有两大要点:第一,为了增加对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技术供给,技术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将当地农户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作为重点关注和考量对象;第二,为了确保技术创新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技术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确保优化和创新过后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到当地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去。基于此种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努力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并尽快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农业向现代化与科技化转变的步伐,在建立健全相应科技体系的同时,推动当地农业建设。先进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与推广都离不开相关技术机构的扶持,因此为了提高当地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有关人员还应加强技术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技术指导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能为技术人员的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能为农民的日常生产提供一个科技化服务平台,有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会从极大程度上被调动出来,先进农机农艺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从而使当地真正意义上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

二、有效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措施

1、扩大新技术应用范围

①机械设备的正确维护与检修

农机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相关企业必须根据目前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生产出相应的农业机械设备,生产重点应放在农机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上来。

由于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农机设备种类较多,功能较为复杂,因此农民在对农机设备进行挑选时,必须首先将当地农业现状和自身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量,根据考量结果来选择适当的农机设备,减少因农机设备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农业发展落后等。此外,农民在进行日常农业生产工作时,必须始终坚持农业新技术的融入与使用。例如,在进行整地工作时,农民就需根据种植地土壤的特性来选择适当的耕地机,并对其进行参数调整,使该机械设备能在投入使用时发挥出最佳状态,为农产品的高质高产做出保障。最后,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技术人员应定期对农机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加强对农机设备的季节性控制,加强对农机设备的养护,若在使用或检修期间发现故障,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②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能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相关技术人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农业专家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专家来为农民进行生产指导。不仅如此,该系统还能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和汇总,为农业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第二,可在使用农机设备进行播种和插秧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农机设备可对农作物的种植点进行准确感知,从而实现播种和插秧的智能化。就已有的数据信息结果来看,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农机设备播种和插秧的准确率已达到了75%以上,因此可将该技术大力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第三,由于农作物的特殊性,搬运和分类时容易对其造成损坏,因此还可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这一层面中。比如相关技术部门可以针对搬运和分类工作设计出一款机械手,以此来提高搬运和分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农作物的细菌感染程度。不仅如此,还可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增加对农作物的检验,相比于传统的检验来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检验更能快速对农作物的外表和质量进行检测,在确保农作物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农作物检验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③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对机械设备的操作难度,确保农机设备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不断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比如,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相适应的传感器设备。对传感器的具体使用可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例如,在农作物收割阶段,可在收割机械上安装相关传感器,并将农作物成熟时的信息参数输入到传感器中,这样能使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监测,确保农作物在收割时已完全成熟。传感器的使用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工管理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分离,减轻了农民的农作负担,提高了人力资源和设备的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还可将自动化遥感技术与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结合。比如,设立农作物的数据监测装置,利用自动化遥感技术来收集当地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包括种植地的具体环境、天气情况、种子存活和发芽情况、是否有病虫害侵袭等。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再传送至管理中心。自动化遥感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结合能帮助山东东营市垦利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了解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④计算机技术

这里的计算机技术特指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若相关人员能有效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则势必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农民和相关技术人员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农产品的等级进行细致划分,这样有利于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合理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农产品市场的流向。除了对农产品等级进行划分,还可利用该技术对农作物的种子或幼苗进行选择,这样不仅能对当地的播种模式进行调整优化,还能进一步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发芽率。

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相关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因此相关农民和技术人员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提取农作物的生长数据和信息。比如,可以在人工标记法中融入图像信息处理,从而准确判断出该农作物是否缺少某种营养物质或水分等,为后续的施肥和灌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确保整个田间管理的有效性。除了在播种和施肥灌溉上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在病虫害防治与杂草处理环节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比如,利用二值化图像来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检测和识别,二值化图像识别手段能及时判断出该农作物是否出现病虫害,为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缩短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周期,提高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质高产,为当地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现代管理体系

传统农业管理模式中的农机管理机构并未发挥出其真正作用,因此也导致了当地农业机械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同时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能给当地农业的正常生产运作提供支撑,农机管理机构必须对当地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现代化管理体制。在建立相关制度之前,当地的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必须首先对当地的实际生产需求和农业发展现状做出一定的了解和分析,确保制度内容是紧紧围绕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然后还应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手段让农民明确农业机械管理的优势,在提高信任度的同时让农民学习到先进的农业发展思想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重要认识。除此之外,农机管理机构还需积极开展调研,为了确保调研结果能对农民开展农业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还可适当拉长调研周期,确保调研结果的有效性。最后,农机管理机构还应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严格细致的划分,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条令,以此刺激管理人员能在工作中长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

3、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宣传

①加大对农业机械的宣传力度

完善农机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加大对农机管理的宣传力度,宣传的重点对象应是当地的农民。管理人员在开展宣传活动前必须先转变自己的服务态度,改变自己的传统思维,提高自身对农机安全问题和农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并不断加强农机管理力度和农机管理推广。农机管理人员在对当地农民进行农机管理和新技术的推广宣传时,必须确保时刻以先进的管理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农民普及为何要在农业发展中融入机械化管理。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和宣传推广人员还应向农民细致讲解农业机械的正确使用方法,从最大限度上减少或避免农民的操作失误,还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宣传内容,比如具有国家认定资质的农业机械设备等,确保农民能使用正规机械进行日常农业生产。

②组建高质量队伍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在筛选和任职中的公平公正,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农机技术的专业化建设,杜绝滥用职权情况的发生,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具有高水平的工作技能。除了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还应重视其职业道德与基本素质的规范和培养,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规定考核结果与薪资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其散漫消极的工作态度及时进行矫正,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嘉奖与鼓励。除了能利用当地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力量相关部门也可积极参与到高质量农业机械管理队伍的建设。比如可以适当提高农机新技术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和水平,吸引更多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加入,这种方式能大大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与新技术的先进化水平,为农机管理和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有关部门也可在此过程中加强对推广人员的培训,并根据培训成果对其进行合理的工作任务分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分配过程中必须将员工的个人性格特征和工作需求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从事自己最喜欢和擅长的领域,这样就能在尊重员工个性需求的同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确保农机管理与新技术推广效率的稳步提升。

4、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①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合理对当地的农业产业进行调整的前提是将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维持在70%左右,农业生产的主力已从人力和畜力向机械设备发生转变。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合理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大型机械设备和技术来对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早日实现当地农业的彻底机械化、专业化和精细化。

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具体操作中,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指示和要求对当地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大力投入新技术资源,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落实。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农民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在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时,还应以具体的制度标准为依托,增设农业机械设备的购置补贴政策,激发农民对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合理优化还离不开正确管理和领导的指引,因此还应增强当地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的力度和水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促进发展的理念积极贯彻落实下去,不断提高当地农业向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相关部门还可制定和实施种植地保护耕作行动计划,为当地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坚持服务农村的工作理念和任务,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②加大农业新技术的资金投入

相关部门在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时,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实力来适当增加该工作的资金投入,以此来扩大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范围,提高其水平,促进当地农业的转型。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计划,并根据该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业机械设备与技术的使用补贴政策,由此来激发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和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热情。这项惠民政策的制定与落实能有效扩大农业机械设备的市场推广份额,不仅能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认识和了解农业机械管理、农机设备和新技术的平台,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成效,还能有效加快市场流通速度。相关部门在增加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对当地农业机械管理的内部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提高农业新技术应用与相关政策的适应程度,以此来平衡资金流量的比例,不断促进当地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水平。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管理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是大势所趋。而这一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完成需要多方的积极配合,因此所涉及到的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加快当地农业向机械化、专业化转变的步伐,为当地的农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农作物农机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不一样的农机展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