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023-11-22 12:01姜思达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7期
关键词:秧苗苗床水稻

姜思达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产物,需要保证其安全性,应用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质量和产量,为我国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一、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

和新中国成立之前相比,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了1/5,水稻的总产量提高了2.93 倍,水稻产量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和专业、劳动者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整体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推动我国水稻总产量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水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技术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无公害指农作物生产加工过程当中,质量符合我国当前的相关标准,而且经验证符合标准且获得相应认证证书的农产品,可以称之为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水稻种植环节优越,种植区域没有污染物,各类指标达到我国相关标准,并可持续生产。

二、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存在问题

在当前水稻种植过程中,部分地区对于农用机械设备的使用比较少,和水稻种植相关的一些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难题。首先,相对比较高的生产量需要在水稻种类试验和栽种过程中给予一定的重视,但实际种植过程当中并没有采取相应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高品质水稻在种植的过程当中,这就导致这项技术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当前我国对于水稻种植技术科研方面掌握比较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到目前为止,水稻种植缺少一套科学、合理、详细的管理体系,大部分的水稻经营者在种植过程当中还在使用传统技术,导致水稻质量和产量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对创新和应用新型种植技术造成一定的困难。最后,大部分地区在种植水稻的过程当中,对于水稻的种植均匀度、品种质量、合理施肥等方面都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为水稻产业链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一定的阻碍,影响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无公害优质水稻培育历史

1、矮秆水稻培育技术

矮秆水稻培育技术的出现,有效预防种植水稻过程当中倒苗问题的发生,通过降低水稻的株高从而达到改善株型的目的,该项技术经过黄耀祥科学院院士和其他科研人员共同研制而成,这一技术的出现,对于我国实现水稻产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所在。

2、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在研究杂交水稻初期,科研人员利用水稻杂交优势开展科研工作,寻找不孕症细胞核源有效的提升方法,以及回交转育细胞质和核相互作用无菌系以制备优良杂交水稻的关键方法,相关研究首先在我国取得成功。在此之后,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技术,这项技术的诞生为全世界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超级水稻培育技术

超级水稻是基于三系法、两系法和基础栽培方法相结合的种植技术,除此之外,在改善稻米品质这一工作当中,已经融入了相应的生物技术,在当前部分水稻试验基地当中,水稻的高产潜力相对比较大,而且这也是我国目前种植水稻的普遍方式。

4、转基因水稻及分子培育技术

分子结构育种主要用来应对疾病或者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有害影响。转基因技术是在应用生物技术的基础之上,从而得到高质量遗传基因,从而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水稻。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困难,我国当前使用转基因技术过程当中,只能够保持一个或者几个基因稳定发展,对于水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于分子标注育种工作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子育种能够帮助水稻对自然灾害进行自我抵抗,从而使粮食的安全生产问题得到有效保障。

四、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

选用肥床进行旱育,能够配出标准的旱育壮秧。落谷期需要根据冬季蔬菜田或者培肥田腾茬的时间来进行确定,正常秧龄应该在35-40 天左右,秧苗高20-25cm,单个植株带蘖3-4 个。挑选耐旱且适应能力较强的壮秧,能够缩短返青活棵的时间,使移栽植伤有效减少,促进田地早分蘖、早够苗。

①品种选择与种子选择

在选择种子的过程当中,需要采用达到我国优质三级标准以上的品种,比如龙粳31、绥粳27、龙粳57、齐粳10、三江6 号等。在进行播种工作之前,需要用旱秧进行种子包衣操作,有效预防立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

②苗床准备

需要选用肥沃的旱地或者菜园地作为苗床,利用塑盘进行旱育工作,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40 最为合适,利用肥床进行旱育工作,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20 最为合适。在进行秋收之后,需要及时采取培肥操作,通常情况下使用优质土渣肥应该大于60-75t/hm2,在进行播种工作前的15 天,需要使用过磷酸钙1500kg/hm2、尿素450kg/hm2或者旱秧肥1500kg/hm2,进行耕耙操作至少三次。苗床的畦宽需要根据实际的地膜宽度进行制定,通常情况下为1.2m 左右,畦沟宽约为30-40cm,深度为8-9cm,外围的沟宽应该设定为30cm,沟深设定为50cm,从而保证雨停田干。

③土壤处理

需要在进行播种之前的2-3 天,使用百施利3500-4400mL/hm2,在苗床0-5cm 的土层处进行土壤处理操作,有效降低表土层当中的pH 值,避免出现立枯病和返碱现象的发生。在制作苗床前的10 天,需要率先进行灌水造墒,在进行播种的过程当中进行洒水操作,从而保证0-5cm 的表土层能够一直处于水分饱和的状态。

④播种及播后管理

播种期需要和旱育秧相比提前2-3 天。正常情况下5 月初开始落谷,秧田播量杂交稻290kg/hm2,常规水稻590-740kg/hm2。需要在播种之后使用细土对其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在1cm 左右最为合适。播种之后覆盖细土,再进行补浇表墒水操作,使底墒和表墒能够相连接,再使用旱秧灵进行喷雾,进行除草工作,紧接着在苗床上面铺设地膜,保证其平整,保墒出齐苗。在进行盖膜5-7 天之后,秧苗现青但叶片并未全部展开时,将地膜揭开,进行补浇水,有效防止青枯死苗的现象发生,在一叶一心时,需要喷洒16%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3kg/hm2,防止秧苗旺盛生长。在出现二至三叶时,进行适当的补水操作,防止死苗情况发生,达到三叶之后,需要对苗床土壤的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利用水分来控制秧苗。

2、田间管理和灌溉管理

①强化水稻的田间管理

在对水稻进行栽插工作之后,需要及时有效开展田间管理。首先是在水稻前期的管理工作当中,主要是管理水稻秧苗的生长,在此期间,水稻秧苗主要以氮元素作为养分,能够有效促进秧苗根系生产,水稻穗数量也是在此期间形成。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对秧苗进行施肥和追肥操作,保证营养物质能够达到水稻秧苗的需求。通常情况之下,使用农家肥的标准为20t/hm2,需要根据1∶0.6∶0.8 的比例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而且对其用量一直要进行控制,纯氮肥的用量应该控制在14kg/hm2,钾肥的用量应该控制在31kg/hm2,尽可能减少磷肥的使用。其次是在水稻中期的管理工作当中,主要针对水稻拔节孕穗期,这也是水稻生产过程当中最快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施肥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防止水稻杆狂长情况的出现。最后是在水稻后期的管理工作当中,这一时期的水稻主要以谷粒繁育和生长为主,是保证优质水稻无公害且高产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水稻主要需求碳元素,对于其他肥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②灌溉管理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当中,对于水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为了实行寸水返青、浅水栽秧,需要使用昼夜灌溉的方法,在对水稻进行移栽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1cm 的浅水,在返青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水,在水稻全生育期需要采用浅水进行灌溉,灌溉水深应该控制在5cm,在水稻出现有效分蘖之后停止灌溉,在此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排水晒田操作,从而控制水稻无效分蘖。除此之外,如果水资源丰富,可以使用放跑马水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为水稻生长过程当中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但是在进行施肥的肥效期间不能够使用跑马水方式,如果当地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在进行灌溉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等实际条件决定灌溉的时间,有效地减少用水成本。

3、精确施肥

①肥料用量的确定

氮肥的用量需要根据氮基利用率、稻谷籽吸氮量和无氮基础产量这三个方面来考虑。其中无氮基础产量需要根据之前两年通过试验测定的结果进行参考,通常情况下,高肥田基础产量为6100kg/hm2,中肥田的基础产量为5700kg/hm2,根据相关的试验结果可以得知,在粳稻产量能够达到9500kg/hm2水平的情况之下,100kg 的籽粒吸氮量约为2kg,氮肥的使用率大概为40%。通过三方面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来,产量为9700kg 稻谷需要施氮量约为300kg 左右,相对常规的施肥方式能够节省50kg/hm2。对于钾肥、磷肥的用量需要根据使用平衡施肥的原理进行科学计算,如果目标的产量为9700kg,使用钾肥和磷肥的用量就在130、80kg/hm2。

②肥料运筹比例的确定

氮肥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应该各占一半,基蘖肥的比例应该为7∶3,使用精确施肥技术,能够有效节约纯氮50kg/hm2左右,使氮肥的整体利用率得到提高,大约九个百分点,从而实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在前茬进行收获之后,需要在进行耕地之前进行施肥,使用纯氮140kg/hm2、纯钾80kg/hm2、纯磷110kg/hm2。在此过程当中,氮肥底肥使用量需要占总量的60%左右,如果重施穗肥以大穗为主,穗肥就需要占总量的30%左右,尿素100-130kg/hm2,以促花肥为主。

4、播种

在当地的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0℃以上时,才可以进行种植粳稻工作,并进行覆盖地膜,如果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2℃以上,可以进行种植籼稻工作。与此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和种植的制度,从而确定合适时间来进行早播工作。水稻的播种量应该保持在50-60g/m2左右,杂交水稻的播种量应该为70g/m2左右。在进行播种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石灰水对种子进行浸泡,从而起到消毒作用并浸种催芽,有效促进水稻秧苗成长整齐健壮。在进行播种工作之后,可以使用无纺布进行覆盖,在出苗之前,需要注意其保温工作,降低病虫害和低温对其造成的影响,早期培育秧苗应该使用小拱棚和地膜双层覆盖,如果秧田比较湿润,可以使用小拱棚进行单层覆盖,从而使水分能够保持平衡,减少低温、缺水等因素对于秧苗生产的影响。

5、病虫害防治

①生态调控

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田生态系统,通过对生态系统当中天敌的利用,来实现对病虫害数量的有效控制。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4 个方面入手:首先,种植蜜源植物,挑选蜜源丰富、花期较长的植物种植在农田的两旁或者田埂周围,能够有效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大豆、芝麻等都属于蜜源植物,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种类,并分不同的时间进行种植。其次,可以种植诱杀植物,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香根草等系列植物能够有效诱集水稻螟虫在此进行产卵,而香根草的叶片能够对孵化的幼虫进行毒杀,有效减少水稻添加害虫的数量,可以在水稻的田埂等区域进行香根草种植。还有,在田埂及其周边进行留草,在管理田间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保留田埂及其周边的杂草,如果杂草的长势过于旺盛,需要进行除草工作,将其割下后原地放置,为田间田地提供栖息需求。最后,可以释放赤眼蜂,这种蜂能够在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等多种田间害虫的虫卵之中进行寄生,有效降低螟虫的数量。需要对当地田间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关注,从而确定赤眼蜂的释放量和释放时间,正常情况之下,每公顷可以设置60 个放蜂器具,进行3-5 次赤眼蜂释放,需要在稻株附近设置相应的放蜂器,避免放蜂器暴露在阳光下,从而影响出蜂效果。

②药剂防治

在进行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使用化学药剂,为了保证药剂使用的科学性,需要在使用之前对当地的病虫害进行监测记录,准确把握当地病虫害的规律,从而确定化学药剂的使用时间。在选择药剂过程当中,需要保持其科学性,对于低残留、低毒的农药优先选择,保证水稻整体的品质和安全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使用药剂的过程当中,需要选用不同的药剂进行交替使用,减少产生抗药性的情况发生。比如,常见的稻瘟病,可以使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和3.5%多抗霉素水剂等进行喷洒防治,对于稻飞虱虫害,可以在抽穗期和孕穗期喷洒20%雌虫三唑磷乳油等药液进行防治。

③农业防治

对于病虫害采取农业防治可以分为以下4 种方式:第一,耕翻灌水。土地经过深翻操作之后,采取深入浇灌方式,使渗水层能够保持七天左右,大部分的蛹和越冬螟虫幼虫会在这一过程当中得到灭杀。与此同时,需要将田间的稻根和稻草等打捞出来,进行统一烧毁或者掩埋处理,有效降低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的概率。如果部分区域出现严重的杂草问题,可以继续实施灌水耕翻操作,杂草的种子会快速护苗,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进行在此耕翻,解决杂草问题。第二,种子处理。在对水稻品种确定之后,需要对种子开展晾晒、筛选等工作,有效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在此之后,对种子进行消毒工作,使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等进行种子搅拌操作。第三,阻隔育秧。在进行育秧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防虫网、无纺布等建立人工屏障,减少稻飞虱、水稻螟虫等害虫对于秧苗的危害。第四,肥水管理。在进行施肥的过程当中,秉持前促、中稳、后控的原则,对于肥料的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减少水稻株苗出现贪青徒长情况的出现,在进行水分管理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水稻在各个生长时间对于水分的需求,科学控制灌水量,从而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环境。

总之,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水稻种植培养的过程当中,需要积极引进当前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率,在种植的过程当中,还需要秉持生态绿色的理念,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保护,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秧苗苗床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农民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