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路径

2023-11-22 22:59陈露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课程思政

陈露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和根本遵循,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主力军,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力量。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对标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原因,提出推进高校辅导员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路径,即提高站位,增强辅导员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强化担当,提升辅导员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效果;整体推进,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辅导员;行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9-0121-03

从上海实践经验到全国部署推广,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新要求、新举措和新方向[1]。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最前线,是铸魂育人的排头兵。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辅导员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补充,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当前辅导员对标课程思政建设面临多方面挑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辅导员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有待提升、辅导员教学参与度和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等。因此,要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使辅导员助力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新常态。

一、高校辅导员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

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2]。而课程思政则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在教育目标方面要实现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相统一的育人效果,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这就要求辅导员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一切以学生为本,真正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改革趋势中。

辅导员工作直接面对学生,日常与学生谈心谈话、接触交流最多,联系最为紧密,大学四年陪伴学生的时间最长,对学生最了解。因此辅导员易于摸清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等状况,便于深入学生群体开展具体工作,润物无声地触及学生内心,这也正是高校辅导员的先天优势所在。很多时候,学生比较信任辅导员,当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也会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求助,并且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教导和建议。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独特的优势都有助于辅导员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因此,辅导员应持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人格精神的感召激发理性、培育理想,以身立教、以情感化、以行促学,将思想价值引领工作做到实处。

二、高校辅导员对标课程思政建设的挑战及原因

(一)辅导员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常讲常新、常抓常新,对辅导员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也有新的要求。目前,辅导员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现状原因。一方面,从客观上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入职条件一般没有专业限制,专业背景不同使得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参差不齐,所具备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经验方法不足,加之相应的培训进修的机会匮乏,影响了实践过程中的育德成效。另一方面,从主观上看,很多辅导员自身不重视其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甚至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同感,导致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此外不少辅导员疲于应付处理大学生繁杂而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无暇顾及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从而制约了辅导员育德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提升。

(二)辅导员教学参与度和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高校辅导员兼具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但对于辅导员基本上是作为管理者的身份对待,“有事就找辅导员”,而忽视辅导员是思政课教师中的一员,很少强调辅导员在教学方面的作用发挥。因此,辅导员参与第一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早已成为客观常态。“忙”是辅导员永恒不变的主题,很多辅导员也主观上存在对课堂教学信心不足的问题,“他们虽被唤作老师,但并不上台授课”,认为自己无法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活动。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其“教师”身份得不到学生的广泛认可,这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部分参与教学的辅导员的教学效果。比如,辅导员照本宣科式教学为数不少,仅停留在对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层面,或多以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说教进行思政教育,教育教学环节缺乏思想价值引领,没有正确认识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的重要性,因此辅导员教学过程中的育人成效也有待提高。

(三)辅导员与专职教师的育人合力有待增强

虽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早已提出,但目前专职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还处于“两盘棋”状态,基本上各自为战、缺乏交集。究其原因,一是在主观认识上,辅导员与专职教师对自身的定位成为二者协同育人的重要障碍,他们认为毕竟隶属不同部门,职责分工也有明显的差异,“术业有专攻”,尤其在课堂教学、思政育人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可能除了专职教师通过辅导员督促学生上课及催交作业等之外,再无别的交集。二是在管理机制上,高校普遍认为辅导员与专职教师是彼此独立、截然分开的群体,对二者的协同育人不够重视,由此缺少必要的工作交流平台,缺乏成熟的制度保障。因此,辅导员与专职教师的育人合力有待加强,育人资源有待充分共享整合,二者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推进高校辅导员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提高站位,增强辅导员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一要着力增强辅导员的育德意识。当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作环境和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基于辅导员工作的政治属性,辅导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自觉的育德意识。为此,一方面高校要严把选人用人关、师德师风关,积极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和主题教育等活动,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站位,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使辅导员勇担岗位历史新使命。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坚持育人者先自育,以钉钉子的精神主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史学习以及重要讲话辅导报告的学习,使自身具备厚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政治品德,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自觉。

二要培养和提升辅导员的育德能力。为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辅导员进一步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应高度重视对辅导员的培训培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管理服务,通过组织培训讲座、考察座谈、进修访学等各种方式,加强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建设,帮助辅导员提高专业技能、学识素养和教学水平等全方位育人的本领[3]。

(二)强化担当,提升辅导员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效果

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一员,辅导员教学参与度低和教学效果差的现状长期存在。强化辅导员的责任担当,提升辅导员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及教学效果,将辅导员行政、教师“双肩挑”的“双重身份”真正变为现实,才能为辅导员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要提升辅导员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学历普遍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能精准地把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又通过自我能力素养的提升,具备逐渐融入专业教师队伍的条件。因此于高校而言,一方面高校应真正认识到辅导员直接参与第一课堂教学对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不断增强辅导员对于课堂教学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高校应通过配足岗位等举措,确保辅导员有投入课堂教学的时间,并鼓励辅导员在形势与政策课、军事理论课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中走上讲台、站稳讲台。于辅导员而言,要不忘教书育人的工作职责,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要对自己有信心,要敢于站上讲台、走进课堂,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使命担当。

二要增强辅导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第一,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技能。辅导员需要将课程思政放在主要位置上,积极向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学习借鉴优秀教学经验,主动参加相关培训、教研活动和听课活动,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教育质量。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深入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大学生的价值、尊严、情感和成长需要,以学生关注的、鲜活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讲故事、举实例、摆事实”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习惯,采用“生活话语”提高亲和力。第二,注重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式。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爱好与兴趣,注重课程路径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育人经验。新冠肺炎疫情给了我们一次深刻的“教育”,它必将推动教育内部结构的变革,以“互联网+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辅导员还要学会创新教学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开发辅导员“微课”化思政教育模式,建立新的价值引导范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在线教学设计,在翻转课堂等探索中引导学生参与对话、讨论和思考,以“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方式使学生实现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4]。

(三)整体推进,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

辅导员与学生群体关系最密,易于从学生日常工作中提炼和挖掘思政元素,也善于用学生喜爱的新话语、新平台、新方式去引导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通过与辅导员合力育人,专职教师能增进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反过来,与专职教师良性互动,也能提高辅导员的课程思政能力。由此,课程思政建设要真正落地落实、见功见效,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必须同向同行、共同发力,形成步调协调、整体推进的协同育人机制。

一要积极转变观念,做好顶层设计。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首先要在理念上形成统一认识。学校、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等多元主体要达成共识,需要树立全局意识,强化“一盘棋”的思想,认同彼此的作用,从而为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打牢思想认识基础,凝聚工作合力。其次,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打破条块分割,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路径,将辅导员,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内的专职教师、班主任、导师及其他教育教学管理系列人员打造成“育人共同体”,通过协同共创、凝聚力量来深化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探索。

二要创新合作机制,打造工作平台。在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下,辅导员与专职教师由不同部门管理,被切割为两块,无法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科学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尝试在校级层面搭建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课程思政工作室等平台,创新合作机制,加强交流沟通,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平台,完善双向互动教研活动平台。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协同作用,做好辅导员与专职教师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对接工作,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及时向专职教师进行反馈,使辅导员和专职教师职能互补、优势叠加,有助于专职教师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此外,还要完善协同配合制度,促进辅导员、专职教师相关主体的深度参与,为两支队伍协同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做好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

三要健全考核指标,采取激励措施。高校应通过机制体制探索,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和推进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改革。通过制定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案,加强对辅导员课程思政工作的评估考核,督促辅导员重视并积极参与其中。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辅导员,采取绩效考核评优等激励措施,从而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参与热情,推动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辅导员与专职教师协同参与课程思政是一种工作理念的革新尝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推进高校辅导员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必须长效化、常态化推进,务实有效,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   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5-8.

[2]   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09-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3]   邱柏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老议题和新意境[J].高校輔导员,2017(4):3-7.

[4]   刘雯玮.辅导员“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路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41-244.

[责任编辑   立   夏]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