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体育游泳培训内涵、困境及其纾解之策*

2023-11-23 18:09黄榆峰杨嘉英
运动精品 2023年5期
关键词:游泳双减育人

黄榆峰 杨嘉英 高 俊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体育游泳培训内涵、困境及其纾解之策*

黄榆峰 杨嘉英 高 俊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为促进课后体育游泳培训高效发展,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游泳培训的内涵和困境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双减”背景赋予了课后体育游泳培训贯彻《健康中国2030》发展理念、提升学生生存技能和推进“四位一体”教育改革目标的发展内涵。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游泳培训以发展游泳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特征,存在着教学资源供给不足、与课内体育教学缺乏衔接、重技能轻育人的困境。为此,提出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校内校外一体化”模式的构建、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育人成效的纾解之策。

“双减”政策;课后体育;游泳培训;对策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双减”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意义不仅在于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和学科类校外培训负担,更在于规范校外培训推动教育产业的有序发展,深化美术、音乐、体育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游泳培训作为非学科类校外体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不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对更大的挑战。这一方面在于,“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游泳培训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闲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游泳培训;另一方面在于,“双减”政策赋予了体育游泳培训新的教育内涵,让课余体育游泳培训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体育教育,而是一种生存技能和体育素养发展培训,是一种生命安全教育和全面育人的过程。这使得“双减”背景下的课余体育游泳培训成为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拓展和立德树人教育延伸校外的重要路径。目前,“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半年有余,但校外体育游泳培训尚难以达到新的育人目标要求。基于此,本研究聚焦校外体育游泳培训发展中的问题,在深入解读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的困境展开系统分析并提出纾解之策,为提升校外体育游泳培训成效提供参考。

1 “双减”背景下课后体育游泳培训内涵

1.1 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展理念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导致青少年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频繁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基于国家健康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爱好,使青少年学生基本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体育等行业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2]。《纲要》作为促进全国人民健康发展的蓝本,多次提到了学校体育、中小学、青少年等关键词,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重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游泳运动在促进青少年心肺耐力、肌肉耐力、柔韧素质、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均有非常好的效果,此外,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对水的恐惧,进而克服怕冷、怕苦、怕累等心理,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综上,将游泳作为青少年必须习得的运动技能之一,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家长的共识,通过调查可知,目前中小学生学习游泳的方式主要为学校体育课和课后体育培训,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学校没有开设游泳课,则只能通过课后体育培训进行学习。因此,从贯彻《纲要》发展理念的角度而言,应引导青少年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游泳技能,加强对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监管,促进课后游泳培训机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之更好的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服务。

1.2 提升学生生存技能

在世界预防溺水日到来之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发布了《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其中指出,因溺水造成的伤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首位,占比高达33%;1-14岁溺水事故的比例超过40%。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学生溺水事故被更直观的呈现在大众的面前。2022年7月11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3名十多岁的学生发生溺水,最大的14岁,最小的11岁,均经抢救无效死亡;7月23日,广东省惠州市2名小学生结伴去水库玩水,其中1人溺亡;8月25日,湖南省涟源市一儿童在游泳馆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3]。短短一月间,发生了三起溺亡事故,可见溺水身亡已经成为了青少年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针对频繁发生的溺水事件,尽管各地教育部门、地方政府、学校等都在不遗余力的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但溺亡事件却常有发生。这是因为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防溺水教育侧重于“授人以渔”,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授人以鱼”,即教授给学生防溺水知识,但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提升生存技能,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学生到正规的游泳场馆游泳,仍会出现溺水。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在思想观念上教导其“知水、畏水、敬水”,也需要教会其游泳技术,在专业技能上做到“懂水、会水、乐水”。为此,部分省(市、区)制定了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技能教育等相关政策[4]。例如:2019年广东省颁发《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强调要在各地小学开展游泳教学;深圳、佛山等地更是直接将游泳列为中考必考项目之一。

1.3 推进“四位一体”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2021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达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教育改革目标,并提出了“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5]。因此,校内体育游泳教学首先便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逐步掌握运动技能的乐趣,达到“享受乐趣”的目标;进而通过练习,巩固技术动作,养成游泳锻炼的习惯,在练习的过程中“增强体质”;最后通过教学比赛,教导学生在比赛中形成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认识,强化其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养成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达到“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可以说,四位一体的教育改革目标是层层递进的。但是,由于学校体育课课时短、学生人数多等现实因素影响,学校体育课达到“教会”的要求已很是勉强,因此也难以让学生感受到游泳的乐趣,而“享受乐趣”这一前提的难以实现,也就意味着“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缺乏了相应的推动力,最终导致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一纸空谈。校外体育游泳培训的本质是通过游泳运动技术的学习与练习,让学生掌握游泳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见,校外体育游泳培训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方面与学校体育游泳教学有着较高的重叠性,且能够较好的达到“教会”和“勤练”的要求。“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给予了校外体育游泳培训更多的机遇,也让校内游泳教学目标改革的实现有了新的路径。即让校外体育游泳培训承接一部分校内体育游泳教学的任务,减轻校内体育教学的压力,通过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方式,打造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环境,更好的推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2 “双减”背景下课后体育游泳培训特征

2.1 发展游泳运动技能

目前,校外游泳培训机构在招生时通常按照学员的年龄和基础,将其分为启蒙班、基础班和提高班进行教学。启蒙班的学员多为4-6岁的儿童,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教学的内容多为“憋气练习”“水下行走”“水中漂浮”等,教学完成后没有特别的教学考核标准,教学目标是以培养他们的“水感”,为下一步的基础蛙泳学习奠定基础。基础班多为6-12岁的零基础学员,这个班级的学员在课程时间内会系统地学习蛙泳技术,教学结束后进行毕业考核,考核内容为在不借助外力的帮助下独立游25m,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掌握蛙泳技术,掌握基础的游泳技能。提高班则是为有一定游泳基础的学员设立的,教学内容为学习踩水、纠正技术错误以及学习反蛙泳、自由泳等进阶泳姿,学习完成之后进行毕业考核,考核内容为蛙泳独立游50米或自由泳独立游25m,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蛙泳的技术动作,学习进阶泳姿。可见,上述培训班无论哪个班级的教学目标都指向于发展学生的游泳运动技能,在“教会”学生游泳技能的同时,进行“勤练”,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他们的技术,使其游泳运动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纵向升学考试或横向培养运动专长、进入运动队提供良好的途径。

2.2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021年12月,体育总局办公厅在《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中提到,深化体教融合,在完善课外体育培训治理的同时,促进体育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按照不同体育项目特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组织课外体育活动[6]。课后体育游泳培训的特征便是通过让青少年学生在掌握游泳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首先,在练习游泳技能时必然会产生运动负荷,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性训练后会对这一运动负荷产生适应现象,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的提高。其次,在游泳时身体处在一种“漂浮”的不稳定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与在陆地上直立行走时截然不同。因此,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需要克服这种不稳定状态,并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才能顺利的在水中前行。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会逐渐适应在水中的不稳定状态,产生“水感”,由此,青少年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此外,在参加课外游泳培训的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练的要求下进行动作的学习,在练习时不可避免的会与教练、同伴之间产生交流,这就无形之间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规则意识,并且在学习过程的“畏水—会水—乐水”三个阶段中,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享受乐趣的体验,养成不畏艰辛、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3 “双减”背景下课后体育游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资源供给不足

校外游泳培训所需要的资源包括场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而这两类资源的不协调、不充分是制约校外游泳培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场地资源,我国校外游泳设施受基本投入较大但收益成效慢、维护管理费用相对较高、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培训机构仅在暑期游泳旺季的时候开展培训,而在其他时间处于关闭状态,这使得想要学习游泳的学生在游泳淡季时无课可上,又在游泳旺季时出现“扎堆”培训的现象,这就导致无论在旺季还是淡季都会出现不足教学场地的情况。在我国城市中符合全年开展市场培训条件的机构相对不多,这造成虽然很多学生愿意接受校外体育游泳培训,但场馆设施匮乏,不仅导致接受培训的学生群体数量有限,而且培训费用也相对较高,对低收入家庭形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其次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游泳教练员、泳池救生员等。教练员是游泳培训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在培训机构中,教学质量的保障来源于教练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目前,由于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缺乏标准化的要求,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我国游泳培训机构的教练团队呈现出“数量多但质量低”的情况,有些机构甚至会从当地高校招聘未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的现象,虽然其技能水平可以达到教学的要求,但因缺乏专业的经验和系统的学习,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容易出现偏差,最终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此外,在游泳培训的旺季,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培训机构都会专门在非营业时间进行教学,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在非营业时间进行教学时并不会在泳池配备救生员,这是导致青少年在游泳培训中常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与课内体育教学缺乏衔接

校外体育游泳培训虽然教育内容与校内体育教学基本相同,均是技能学习与练习为特点,但作为一种个性化、个体或小群体的体育教育方式,校外体育游泳培训则与校内体育教育截然不同。首先,在教学的设计上,两者有着较大的差距。校内体育课在课前需要进行教案的撰写,对课上的安排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划,而多数课后游泳培训的教练员上课前则不会撰写教案,对每次课的内容安排较为随意,从而导致每节课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也是导致虽然课后体育培训的教学时间较长,但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其次,在管理模式上,校内体育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强调课堂纪律,多数时候要求学生按照基本的队列队形来进行练习和学习,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技能与知识,还需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课后游泳培训在授课时则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并不对课堂纪律做过多的要求,因此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这与课内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较大的出入。综上,校外体育游泳培训与校内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虽然有着一定的同质特点,但却始终处于各自分立的发展状态,这种状态无疑会对“双减”政策构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校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育方式造成不良的影响。

3.3 重技能轻育人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成效,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意在通过“立德树人”“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五育并举”等新型教育理念,提升体育教学育人成效。但由于这些文件仅针对学校体育教学,缺乏对校外体育培训的指导性,而校外体育游泳培训自身带有消费属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学生技能的学习成果就成为了衡量游泳培训机构专业程度的标准,这使得校外体育游泳培训还是以技能传授为理念目标,因此常常对学习进度较慢的同学使用一些较为极端的教学手段,使之达到毕业的要求。这样一来,学会游泳就变相成为了学生在课外的负担,难以达到育人的效果,还与“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培养体育兴趣”的初衷背道而驰,即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一定的技能,也很难让其产生对游泳的兴趣,甚至使学生对游泳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难以深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培养。此外,一些校外体育培训游泳机构由于缺乏行业监管,在宣传中往往应用一些“全脑开发”“包教包会”等虚假宣传。不仅误导学生与家长对体育运动规律的认知,同时也极易因为违规经营、影响校外体育培训业健康发展。

4 课后体育游泳培训纾解之策

4.1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首先,学校、政府部门、培训机构协同配合,保证教学场地资源的供给,改善培训条件。学校与培训机构进行对接,由前者为后者提供稳定的生源,后者为学生开展专门的培训班,提供教学服务并负责保障学生的安全,两者互利共赢,实现资源互补,同时政府部门应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一是加大场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是通过政策导向刺激市场需求,以补贴等形式,帮助培训机构解决在淡季开展培训时,投入大收益成效慢、维护管理费用较高等困难。学校、政府、机构三者明确职责划分,协同发力,形成“校社企”的三维常态化合作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单一机构或部门投入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助于良好的市场开发与运营,确保游泳场馆设施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保障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培训开展的可持续性,为校外体育游泳培训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健全游泳培训行业的准入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教练员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救生员缺岗的问题,保障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安全。

4.2 加强“校内校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校内体育游泳教学与课后体育游泳培训在教学模式上虽有所差异,但其本质均为培养学生游泳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校企之间应深化合作交流,找出优势,形成互补。首先,校外培训机构教练员应加强对课程规划的学习,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其次,将“立德树人”“四位一体”等新时代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到课后培训日常的教学之中,与学校体育教学有效衔接,实现校内校外游泳教育一体化。校外体育游泳培训与校内体育教育不仅有着同质性的特点,而且其育人的目标与价值也基本趋同。因此,通过校外培训与校内教育有效衔接,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会、常练、勤赛”,真正的提升学生运动素养或者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改善体育教育外部环境,重塑学校体育教育生态环境。

4.3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育人成效

课后体育游泳培训开展的初衷,是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游泳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但“双减”政策的颁布,在给予课后游泳培训更多机遇的同时,还赋予了其承担一部分校内体育教学任务的职能,因此,培训机构的教练员亟需转变“唯技能论”的急功近利心态,构建“生命安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首先,教练员应改变枯燥的“讲解—练习”的教学方式,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技术动作的原理,启迪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动作技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则应将常规的训练与游戏、比赛相结合,如“模拟落水”游戏、“龟兔赛跑”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还能切实提高学生应对突发落水情况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进而提高技术练习的成效和实用性,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双减”背景下校外体育游泳培训的发展,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生存技能更要提升体育育人成效。因此,构建“生命安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破除校外体育培训“有技术无观念”的现象,也有利于明确育人目标、提升自身影响力,切实减轻学业压力、落实“双减”政策。其次,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培训机构广告宣传方面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的行为,防止因“包教包会”“十天速成”等虚假宣传标语,导致各机构“内卷化严重”,家长期望值过高,进而使得教练不得不“狠抓”技能教学的现象发生,促进课后游泳培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课后体育游泳培训要抓住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就需要不断地依据相关政策要求进行自我革新。通过融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逐步形成规范化的课后培训体系,切实解决现阶段课后游泳培训教学资源不足、与课内体育教学缺乏衔接、重技能轻育人等问题,实现课后游泳培训的高质量发展。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5627132.html,2021-07-24.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l,2016-10-25.

[3]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EB/OL].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9201322.html,2022-07-27.

[4]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edu.gd.gov.cn/zwgknew/gsgg/content/post_3429033.html,2019-09-30.

[5]白冰,高俊.改革赋义视角下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思路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6):151-155.

[6]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的通知[EB/OL].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01395/c23835973/content.html,2021-12-17.

On the Connotation, Predicament and Solution of Sports Swimming Training after Cla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UANG Yufeng, etal.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erbin 150025, Heilongjiang, China)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2EDB133);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GJB1421447)。

黄榆峰(1999—),硕士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高俊(1976—),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游泳双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