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特征和作品分析
——以《蝴蝶》《三月——云雀之歌》为例

2023-11-23 20:38
戏剧之家 2023年29期
关键词:格里格乐段小调

袁 路

(海南大学 音乐与舞蹈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一、格里格与柴可夫斯基

(一)格里格

爱德华·格里格(Edward Griger,1843-1907),挪威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时期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艺术成就突出,极具民族特色。格里格的成就与他祖国的命运联系紧密,十九世纪的欧洲,被压抑的弱小国家的民族运动普遍高涨,这也是浪漫主义产生的政治动因之一。格里格生活的年代中,他的同胞正为摆脱瑞典的统治而抗争,格里格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1862 年他从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后为了发展本民族音乐积极参加并组织各种音乐活动。他创作的作品有《霍尔堡组曲》《钢琴抒情组曲》《e 小调钢琴奏鸣曲》、合唱《水手之歌》《乡土在望》;歌曲《来自祖国》《母亲》;格里格唯一创作的钢琴叙事曲《g 小调钢琴叙事曲》(1876)主题取自挪威民歌《北方的歌》。他花费了两年时间为挪威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易卜生的著名诗剧《培尔·金特》配乐,这脍炙人口的八首组曲最终成为他奠基性的名作。且最让笔者感兴趣的是他不像大多数同行那样以大型乐曲及交响作品闻名于世,而是以短小精悍的钢琴抒情小品闻名。《钢琴抒情小品》收录了他的六十六首钢琴作品,分十集出版。他的作品将抒情性与民族性结合,音乐风格简朴恬静,清新明朗。

(二)柴可夫斯基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有“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的美称。他的作品个性鲜明,旋律优美动人,色彩丰富绚丽,配器也十分艳丽。他作品中包含的灼热情感,直接感染着听众。他的创作灵感不仅源于他的天赋以及与人民的密切联系,还来源于他压抑的精神。他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革命条件尚未成熟且危机潜存,积极分子普遍精神苦闷,所以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如第五、第六交响曲中的心理特征刻画尤为鲜明;材料源于俄罗斯民歌,器乐曲也具有歌曲气质,如第一钢琴协奏曲;发展手法乐队化,内部情感的对比矛盾冲突发展剧烈,如交响乐《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钢琴小品《四季》仿佛置身于“四季”给人以切身的感受等等,他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二、《蝴蝶》及《三月——云雀之歌》

1.Op.43 No.1《蝴蝶》是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曲集中的一首,是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为了适应作品的发展创造的一系列新音乐体裁形式,包括“抒情小品”。然而“抒情”在格里格的音乐创作中是一种怎样的表达呢?抒情在敏感而清淡的北欧语境中,与欧洲大陆较为浓重的浪漫主义显然不同;再看北欧的气候,他们要经历北国秋天和冬天的难耐与苦闷、风暴以及严寒的肆虐和北极光的寒冷,但北欧人民不缺乏感情色彩,只不过其感情色彩更为清淡柔和,而抒情小品恰恰需要这种色彩的体现。按照风格进行划分,如表现大自然的景色和风光的有《蝴蝶》(Op43.No1)《夏日黄昏》(Op71.No2)《致春天》(Op43.No6)等;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以及具有浓厚挪威民俗风情的有《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Op65.No6)《挪威小调》(Op12.No6)等;挪威民族性舞曲创作的有《春之舞》(Op38.No5)《圆舞曲》(Op12.No2)等;抒发心中的忧愁及苦闷的有《乡愁》(Op57.No6)《悲歌》(Op47.No7)等;其题材来源于故乡的神话故事的有《小精灵的舞蹈》(Op12.No4)《侏儒进行曲》(Op54.No3)等等。

作品Op43 之一的《蝴蝶》以音乐描绘了蝴蝶飞舞时的形象,从右手的旋律上看,音符时而呈音阶式的排列走向,时而以六度、七度大跳的重复出现,仿佛在诠释蝴蝶扇动翅膀在天空中不停飞来飞去的动态之感。从和声上看,左手基本上是和弦内的音符,与右手相辅相成。乐段的结束也采用属和弦来表达乐曲的未完待续,在乐曲结束时也采用了从重属导七解决到属再解决到主和弦的规范手法。

2.《三月——云雀之歌》是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其中一首作品,《四季》是以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份来命名的,而每首音乐作品表达的音乐形象都与每首的标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浪漫主义背景下的作曲家开始普遍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标题性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鲜明的特征。这一套钢琴组曲有《一月——壁炉边》《二月——狂欢节》《三月——云雀之歌》《四月——松雪草》《五月——白夜》《六月——船歌》《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获》《九月——狩猎之歌》《十月——秋之歌》《十一月——秋之歌》《十二月——圣诞节》十二部分,每首音乐作品的情感都紧扣标题,但风格都不尽相同,韵味十足。

整套曲子以细腻柔和的小调,使乐曲带有丝丝的忧郁,与乐曲的呈示部音乐一般温暖细腻,听众似乎可以感受春风拂面而来,柳梢长出嫩芽,湖水泛出淡淡涟漪……曲调轻灵,中段运用附点节奏、四个小十六节奏以及大量的装饰音构成主旋律,表现了春日云雀欢鸣的情景。

三、曲式分析

(一)《蝴蝶》

这首乐曲的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A 乐段由前6 小节组成,为一句式乐段。乐曲的首句在A 大调上陈述,音乐在优美的快板中开始,右手是乐曲的主旋律,基本上是由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下行七度大跳和形象化的半音阶式上行旋律组成,以表现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展翅扑朔的画面。左手是伴奏的部分,此处的音乐材料是由一个十六分休止符和三个十六分音符为一节拍构成的,它是主旋律的一个补充,与右手相辅相成。第四小节的音乐材料是由第三节材料进行上行五度的模进,以此来推进音乐的进行;五、六小节,重复的六度旋律音程、附点音符的节奏形态、旋律不断下行进行,使听众感觉自己如同蝴蝶一般,从空中慢慢落在一朵鲜花之上,呈现出一种静谧之感。从和声角度分析,乐曲以导七和弦进入制造氛围,再解决到主和弦,由紧张到舒展,如同蝴蝶舒展的翅膀。从和声方面分析乐段结束时采用重属七和弦并以开放的方式终止在属和弦上,形成开放式乐段,为接下来的音乐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此乐段在弹奏时采用了连奏的方式,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保证音乐的颗粒性,尤其在快速练习时,十六分音符容易造成混乱嘈杂的音响效果。踏板不需要死板地按照谱面的标记去施加力量,它是为音乐而服务的,演奏者多要用听觉去感受音乐。

B 乐段由7—16 小节组成,其中包含两个乐句,7—10 小节为首乐句,第二乐句为11—16 小节。从b1乐句的节奏方面分析,它沿用了A 乐段中的节奏型,是将A 乐段材料的节奏稍加变化得来的。B 乐段与A乐段相较,右手的旋律和声织体明显加厚,单音旋律发展为和弦。另外,这一段的调式调性与A 乐段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调式游离在A 大调、#f 小调、C 大调、b 小调之间,甚至包含很多变化音和弦,和声色彩更加丰富。第二乐句也沿袭了A 段中的发展手法,对第一句进行上行四度的模进,以此来推动音乐的发展。而15、16 小节是有抒情因素的,在和声进行上是由重属解决到属,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为再现部的出现做了充分铺垫。B 乐段在弹奏时也采用连奏的方式,但与A 乐段不同的是由和弦组成的音乐材料在弹奏时要突出旋律性以及谱面上的重音记号,右手重音记号比较多,力度从整个手臂的到指尖,不要向下砸琴,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比较粗糙,要注意音符的颗粒感,第10、15、16 小节描绘出蝴蝶飞舞后缓缓落下的静谧美好的画面,所以此处在弹奏上少用指尖弹奏,手要贴键、连贯,节奏均匀。

再现部的音乐材料段是由A 乐段和B 乐段的材料变化重复而组成,其中17—23 小节在A 乐段的基础上延伸了一小节,也就是第21 小节。另外,再现部的终止式与A 乐段的终止式虽相似但也有着明显的不同,A 乐段最后以属开放结束,但再现部终止式则采用D9-T 的收拢终止结束。在音乐材料上也做了延伸,尾声的最后两个小节是将前面两小节的材料(也就是22 和23 小节)以移低八度的方式重复一遍,使音乐得到进一步扩展,以D9-T 的和声进行结束全曲。

(二)《三月——云雀之歌》

这首乐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引子部分由前两小节构成,以柔和的g 和声小调的主和弦进入,左手以两个声部发展,中声部以主和弦、二级和弦以及属和弦构成,低声部为连续切分节奏的主音不断推动音乐的发展,犹如春天的湖面掀起来的点点涟漪。

A 乐段由2—10 小节组成,包含两个乐句,首句是3—6 小节,主题是在低声部的伴奏下呈现。音乐材料主要是由短促的十六和三十二分音符构成,此处的音乐形象仿佛描绘了一个经历寒冬后探出头迎接春天的鸟儿,所以风格也柔和细腻。5、6 小节处采用了复调的发展手法,左手低两个八部重复右手的旋律,右手伴奏,和声上主要围绕主属功能,音响效果稳定。第二乐句7—10 小节,主调为g 小调,与a 乐句为同头异尾的平行结构,最后两个小节以K-D7-t 的和声进行完全终止。

B 乐段是由11—22 组成,调性上从g 小调转入降B 和声大调,由小调转入它的关系大调,所以将音乐暗淡柔和的色彩冲淡了许多,此处在弹奏时速度稍快,力度渐强。它的音乐材料主要由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跳音形式以及大量的装饰音构成,以此来模仿云雀的叫声。低声部是降B 大调的主持续音,左手表达上虽与A 乐段节奏形态相似但调性不同。与和声调性上不同的是第11 小节处降六级音的出现将原本的大三和弦变为小三和弦,此处也短暂地进入到和声大调中。经此分析,B 乐段基本结构为b+b1+b2(4+4+4)三句式乐段,b1 乐句是模仿b 乐句的音乐材料,但稍有不同。这一段中,调性是不稳定的,12 小节短暂出现的大调和弦在13 小节升fa 的出现预示着其要回归到g 和声小调,紧接着g 小调中的属七和弦出现并解决到主和弦上,稳定了调性。在b2乐句结尾处第22 小节中升do 的出现,和声上由g 小调中的重属七解决到属和弦,属和弦作为乐句的结束为接下来的音乐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三个乐句在和声进行上极其相似。从音乐形象上来看这一段为听众呈现出鸟儿在盎然春色中婉转歌唱的听觉盛宴。

连接部分由23—30 小节构成,音乐材料是由大量的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的三连音形式构成,节奏紧凑,一气呵成,将音乐推向高潮。其低声部一直保持在g 小调的属音上,和声配置上主属交替进行着,在此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30 小节中,和声上采用属和弦来引出再现段,这一系列处理,使B 乐段到再现的A1 乐段具备比较完美的过渡功能。在音乐听觉上,像是云雀在空中、在湖面上空互相嬉戏,直至缓缓散去……

再现部是由31—38 小节组成,从音乐材料方面来看基本上是A 乐段的完全重复,调性回归到主调g小调,和声织体均没有改变。

尾声是由39—46 小节组成,第39—42 小节则像是回忆与陈述一样,再现了A 乐段中a 乐句中的主题材料,随后进行分裂、重复等发展手法,此处将音乐材料片段重复多次并连续进行D7-t 补充性终止进行收拢,结尾处主和弦以连续切分节奏的方式进行着,直至乐曲完满结束。如云雀般慢慢朝远处飞去,最终连影子都消失天际,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四、浪漫主义特征

从这两首乐曲可以了解到,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描写成为浪漫时期的主要特征。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在创作中更注重从民间艺术中寻取素材,作品也更加重视和反映民族特点,民族性更强。从这两首作品也可以看出作曲家在创作手法上与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相比有许多革新,如在主题音调上加强抒情因素,音乐的音调突出了与民族民间音乐因素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和声和调性关系的色彩变化,使音乐更富有旋律性和色彩性。许多适应作品内容要求的体裁形式随着浪漫主义时期兴起应运而生,如标题交响乐、交响诗、标题性小品套曲或小品集,同时也发展了室内抒情歌曲、抒情套曲等等。从这两首乐曲作品不难看出,浪漫主义的发展是必然的,它代表着进步的思想、音乐创造精神的延续,是整个音乐史上极具色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格里格乐段小调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五河小调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格里格·维勒与他的全球互联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