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在低音提琴上的演绎
——以维瓦尔第《a 小调协奏曲》为研究个案

2023-11-23 20:38王诗荟
戏剧之家 2023年29期
关键词:低音提琴运弓巴洛克

王诗荟

(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8)

一、巴洛克时期低音提琴的发展

(一)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是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在巴洛克时期以前,由于宗教限制了器乐的发展,所以声乐一直是西方音乐的主体。但是,在巴洛克时期,随着宗教权威不断下降,器乐得到了充分发展,甚至在巴洛克晚期,器乐已经超越了声乐在欧洲的地位,专业的器乐曲创作相对较晚启动,甚至到16 世纪,仍有些作品的范畴并未明确界定。但是,巴洛克时代见证了器乐体裁的显著进步和许多独特风格的器乐作品的诞生,因此,其也被誉为“协奏曲的时代”。这个时期涌现的协奏曲颇受欢迎,包括大型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大型协奏曲由独奏组与整个乐队交替演出,由多个舞曲或者非舞曲乐章构成套曲。维瓦尔第在这种音乐形式的创作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对于后来的巴赫和亨德尔等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是这个时期大型协奏曲的代表作,对古典交响乐的诞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独奏协奏曲由一种独奏乐器与乐队合作演出。维瓦尔第被认为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创始人,他的大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充满了激情的快板,绚丽而富有技巧。维瓦尔第还创造了标题性的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第一部《春》、第二部《夏》、第三部《秋》、第四部《冬》,各部分又分为三个乐章。

(二)低音提琴的发展

低音提琴是在琴史演变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所盛行的古提琴是源自欧洲早期的维奥尔琴家族。“低音古提琴”是当时对古低音提琴的称呼,后来又演变为“低音维奥尔”这个名称。然而,这个叫法后来也发生了变化,从十六世纪开始,意大利出现了“维奥隆尼”这个名词,用来泛称当时维奥尔琴家族中的所有乐器。由于“维奥隆尼”这一说法并非精确的专有名词,因此,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中的“维奥隆尼”专指低音维奥尔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相比,低音提琴相对来说保留了更多古维奥尔琴的外形,比如,在提琴的形制上,如琴肩部分,低音提琴的形制是斜的,而其他三种提琴却以圆形居多。其实,低音提琴是从小提琴家族中分离出来的,它音色低沉,因其拥有很大的共鸣箱,最早是以乐队当中的伴奏角色出现的。到十六世纪,低音提琴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又与现在的低音提琴有些许不同,历史上的低音提琴是个音域有限的五弦乐器,其基础功能为伴奏。起源时的低音提琴的定弦为F、C、G、D、A,然而,在现今的乐团中,低音提琴的琴弦次序为C、E、A、D、G。随着时间的推移,低音提琴适应了时代发展趋势,由使用五弦演变为使用四弦的表演形式。在这个阶段,低音提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乐队伴奏乐器的角色,化身为独奏乐器,通过独特的音效和温婉的音色吸引了众多的听众。不过,由于低音提琴的演奏范围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演奏更高的音调。因此,为了放大低音提琴的演奏范围,强化其音量的渗透性,大量的乐手采取了在现有乐队演奏定弦的基础上将低音提琴的每个音都升高大二度的方式。这个细微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补偿了低音提琴的部分短板,惯用的独奏定弦被改写为#F、B、E、A。低音提琴有两种演奏姿势,其中之一是站立演奏。演奏者会保持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稍宽,并将低音提琴的右侧倚靠在自身左侧的腹股沟处,让琴头微微倾斜,右手握住琴弓,左手则放在琴的左侧板上。另一种方式是坐着弹奏,由于演奏低音提琴时使用的椅子普遍高于一般座椅,因此,在采用坐姿演奏时,左脚应放在脚踏部分,接着将提琴的右上方侧板和右上背板交接的边缘放在左腿间,同时,将右腿伸直摆放在提琴的右下侧板处。

(三)维瓦尔第《a 小调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巴洛克音乐是充满活力的,表现了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敢于探究知识、勇于塑造新世界的精神。维瓦尔第所生活的时间就在巴洛克后期,这个时候的器乐表现形式迅速发展,与声乐一样备受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小提琴音乐的发展,维瓦尔第所写的小提琴协奏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助推了后代的协奏曲的创作。其中,《a 小调协奏曲》是维瓦尔第创作的数以百计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如今仍在舞台上被广泛演奏的一首曲目。这部协奏曲可以看成巴洛克协奏曲的象征,因为其包括了巴洛克音乐的所有特点。它凭借快速的节奏激起听众的情感,严谨的调性让人感觉这是来自一个理性的年代的作品,该作品充满感人的情感,巧妙地通过调式的转变明亮地表达了丰富的音乐情感。该首作品情感丰富,利用调式转换的方式生动鲜明地表达了深刻的音乐内涵。作品同时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原则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统一的音乐走向、固定的节奏。该首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对作品的音乐性进行了润色。《a 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用小调代替了之前的“教会调式”,调式调性在旋律上表达出《a 小调协奏曲》的欢快灵动,同时,在主题上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波澜壮阔、雄伟庄严和灿烂辉煌等特点凸显得淋漓尽致。

二、低音提琴演奏技巧的掌握

提高低音提琴的表演技艺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演奏者正确运用左右手技巧,还需要演奏者有丰富的创新表达力和具有个人特色的选择能力,以这种方式演绎的乐曲才会更加富有活力和艺术魅力,这也是每一位表演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右手的合理运弓

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合理运弓是建立在正确的持弓与琴弦所形成的垂直角度的基础之上的,右手握弓时,需将弓杆朝琴头方向倾斜,使弓毛与琴弦接触面占比约三分之二。一般来说,用法国弓演奏时,右手的食指承载着主要的力量,其他手指则起着支撑的作用。在表演时,维持这种力量需要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手腕带动手指的力量来回运弓。需要注意的是,从琴弓的根部拉至顶端时,右手施加的力量并不一样。通常来说,运弓时弓根相比弓尖更容易控制力度,为了保证运弓时音响的一致性,演奏者在运弓时要注意,从弓根拉到弓尖时,右手施加的压力应逐渐加大;反之,从弓尖拉回弓根时,右手压力要逐渐减小。特别是在演奏过程中,由于该作品涉及低把位、高把位之间的转换,所以,在运弓区间的选择上应随演奏而变化。通常来说,低把位演奏时,弓子的位置应在指板与琴码中间偏上的位置。演奏到高把位时,弓子的位置则应向琴码靠拢。根据弦乐的演奏规范,一般来说,弱起时,右手力量不可过大。在该首作品中,有较多弱起的地方,那么,在选择运弓力度以及运弓范围时,应随之做出变化。运弓范围应由全弓演奏缩小到从弓子的中间偏下即中下弓演奏,同时,右手的压力应随之减少。

(二)左手换把的细节把控

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要明确正确的左手手型是先把手握成拳,再自然放松。左手从整个手掌背到手指呈弧线形,大拇指同四指形成一个圆形空间,需要做到大拇指与中指在一条线上,因大拇指是整个左手的支点,所以,有了支点后,其余的四根手指就有了支撑点,换把是左手的上下运动,同时也是弦乐器中常见的技术,换句话说,换把就是保持圆弧的手型,指关节弯曲,向上或向下做直线运动,手指同琴弦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对于低音提琴来说,换把大跳是一大技术难题。由于低音提琴的八度距离很长,所以,在换把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滑音或音不准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手指不可离弦太高,从低音往高音走时做到提前一步。左手的动作要尽可能迅速达到谱面要求的位置,此时只需要单独练习左手即可,这样一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演奏者应可准确无误地掌握换把大跳的技术。

(三)低音提琴中的揉弦要点

对于器乐演奏来说,揉弦不仅仅是演奏的基础,也是增加乐曲音乐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低音提琴的音质特征主要是由其厚重的琴弦、低的振动频率以及琴弓拉动琴弦的较慢反应速度等因素共同塑造的,所以,揉弦速度必须与琴弦震动的幅度相适应,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最终还需要在乐曲中应用。低音提琴在高音区时要加快揉弦的速度。反之,在低音区时,揉弦速度要慢一些。在高音区时,左手呈圆弧状,并将按弦的力度汇于指尖,从而进行有规律的揉弦。而到了中音区和低音区时,则要用指腹来揉弦。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就是左手手腕的松弛程度会影响揉弦效果的好坏。过分紧张的手腕会影响揉弦的质量。反之,松弛的手腕则会让揉弦听起来不那么生硬。在日常练习中,首先要学会放松手腕,让小臂带着手腕一起运动,同时还要确保大臂的力量传送到各个手指,而不会被手腕阻隔。训练性的练习相对比较生硬,但是,乐曲中的揉弦应该是富于感情的,是演奏者内心的表现。对于低音提琴演奏者而言,合理运用揉弦会使乐曲的旋律性得以升华,从而展示出丰富的歌唱性。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好揉弦,以技巧为支撑,将演奏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一)呼吸与演奏之间的交叉

对于歌唱者来说,呼吸是十分重要的,其实,呼吸对于低音提琴演奏者来说也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只有掌握了控制呼吸与利用呼吸的方法,演奏者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演奏中,演奏者的情感才会随着乐曲的旋律走向以及抑扬顿挫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演奏者的呼吸也要随之产生变化。换句话说,在演奏中,演奏者可以根据作品的艺术表现需要有意识地调整变换呼吸,完成演奏中的“自由呼吸”。在乐曲开始前以及乐句之间的衔接部分,需要认识到呼吸的重要性。比如,在该首作品中,较多运用了弱起,所以,在演奏乐曲时,应注意将呼吸与运弓相结合,做到吸气与推弓相一致。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衔接,换句话说,就相当于言语之间的停顿,是一个气口,而这个气口放在演奏当中就是乐曲的呼吸。在演奏中遇到情绪高涨或者速度较快的乐句时,演奏者的呼吸也应该跟着旋律走向加快速度,而在高潮音之前的呼吸可以稍微深一些。综上所述,演奏者的呼吸与乐句的呼吸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要做到与整首乐曲的呼吸达到和谐统一。而调整呼吸的最优策略应从基础训练出发,尽管气息并不能直接影响低音提琴的演奏,但它却能直接决定演奏技巧和艺术的表达效果。

(二)对感知能力的重视

对于感知能力的理解,换句话来说,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乐感。不得要领的音乐演奏必定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让听众只能体验到普通平凡的音乐感受,实际上,音乐是一种要求极其严格的艺术,不仅需要演奏家拥有较强的旋律感,而且需要他们对于音准、节拍、音量以及音乐情绪有精准的理解。因此,对于低音提琴的演奏者来说,提高乐感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提升这种感知能力,应该首先从提高听力做起,因为判断音符之间的距离需要依赖听力,有了出色的听觉能力,才能确保每一个音的演奏准确无误。对于演奏中的情感表达,由于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不一,因此,在演奏中既要充分表达时代信息,又要表达该时期特有的内涵。譬如,巴洛克时期维瓦尔第所创作的《a 小调协奏曲》具有巴洛克音乐欢乐、热情的特点,所以,在演奏该作品时,作为演奏者,应该将自身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与整个乐章的音乐风格保持一致,因此,在演奏中应该对作品保持清晰的认知,以低音提琴为媒介,充分向听众展示乐曲的特色。

四、结语

一个出色的演奏者必须拥有理解音乐的本领。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充满了作曲家个人化的艺术风格,这都是创作者辛勤付出的成果。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全力以赴与创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与创作者在艺术的层次上达成一致。接下来,利用音乐这一全球性的通用语言逐步拉近与音乐大师之间的距离,结合表演者的丰富想象力,使作品呈现出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猜你喜欢
低音提琴运弓巴洛克
低音提琴作品演奏的理性把握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对称
浅析二胡运弓技术与方法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
“没规矩”的巴洛克
试论小提琴教学中运弓感觉的重要意义及方法
大提琴运弓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