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诗歌融入现代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及路径探究

2023-11-23 20:38王自鑫李林玲高玉婷
戏剧之家 2023年29期
关键词:诗歌情感音乐

王自鑫,李林玲,高玉婷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00)

一、中华诗歌融入现代音乐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中华诗歌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诗歌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融汇了一个民族乃至社会的历史发展。《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展现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文人雅士更是把自身的情感抱负通过诗词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如今诗歌正逐渐离开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耳熟能详的诗歌停留在无声的书本上。在中学阶段我们接触诗歌最多,大部分人记得诗歌当中的片段并能熟练地背出来,却并没有深入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以及当时地社会现状。诗歌的传承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输送,而并非情感的延续。

(二)现代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纵观现代音乐教学已经完成了新课标的修订,因此对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解决了旧课标存在的问题,强调了音乐教学中欣赏、感受、创造、联系四要素的重要性,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提供了明确的方法。目前,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明确合理的课堂设置、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以及创设性教学的创编设置。大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授,对于准备设置课堂内容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比较少,忽略了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感受。

(三)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分析

艺术课程标准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个要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分阶段进行不同的运用,低年段的学生,将音乐当作一种娱乐,他们已经进入了感知审美初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能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方式去对待艺术作品,形成独特的审美敏锐性,中年级后,学生已经基本树立了审美态度与审美意识,他们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思考,并具备了分辨音的和谐度等方面的能力,高年级段,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民族文化,拓宽学生的世界性眼界,提高学生的艺术判断性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多元化音乐体系提供给学生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音乐真实性与情境性,在学生进行音乐评价时,通过感知、体验、聆听、吟唱等多种方式在实景去感受,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中华诗歌融入现代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一)解读诗歌内容,流传诗歌精神

诗歌的情感表达体现在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通过解读诗歌主题、诗人、诗词等方式,了解诗歌内涵,提升个人素养,传承诗歌精神。诗歌主题是表达诗歌情感的重要体现,传统解读诗歌方式不能满足当代音乐教学所要体现的诗歌内容,诗歌主题表现是通过古典的眼光重新审视现代生活,丰富现代音乐所感知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是诗人情感浓缩的体现,在音乐中,越来越多的诗歌文化元素被引入,提升了艺术创作的文化质感。同时,由于诗词中意象和写作手法应用繁多,在解读诗词时,不要求对字斟句酌,重点是让学生在欣赏诗歌音乐时理解诗人想表达的含义及抒发的内心情感。例如在大篇幅诗歌《离骚》中,不采用文字等诗句去了解情感,而是通过音乐中经常出现的旋律去亲身体会,深读诗歌内涵,把握诗歌主旨,充实内心情感。因此,通过全面解读诗歌内容,可以更好地将其融入现代化音乐教学,使传统诗词能够持续绽放魅力,唤醒更多人的诗情与诗心,传承诗歌精神。

(二)体现学科综合,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音乐与人类的发展总是息息相关的,要听懂音乐就离不开其他的人文学科。在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到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所谓学科综合,实质上把两种艺术文化进行融合创新,得到两种文化的有效传承。在学科综合中,不仅仅可以通过人文学科进行综合,还可以依据实践学科进行综合,实现在实践中学习人文学科知识,增加学生审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学科综合也能更广泛地让学生了解除了音乐方面的其他姊妹艺术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疆当地的习俗以及民族特色,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介绍新疆的历史发展,实现通过姊妹艺术更好地去学习歌曲。综合性的课堂充满着对知识的思考与探索,不仅能在聆听中学习新知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陶冶审美情操,根植文化自信

审美情操是当代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培养内容,中华诗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诗歌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表现,两者通过音乐的调式调性确定歌曲的色彩基调,与此同时,通过歌词抒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以旋律激发学生的内在感受,不断传承文化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根植文化自信。中华诗歌朝代更替以及体裁改变延伸出不同的调式调性,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使用甚广的五声民族调式,缺少半音和三整音这类尖锐不协和音程,表现出中国独特的色彩性音乐,通过一些耳熟能详歌曲表现出中国民间各调式的结合以及不同调式在歌曲中的运用。歌曲中的歌词来源于诗词本身,诗词直观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诗歌中可以通过聆听旋律进一步了解诗歌情感,提高审美情操,让学生在婉转悠扬的诗歌中,深入体验中华诗歌文化的意境美。同样,在解读完诗歌后,将诗词带入旋律,在聆听过程中去想象诗歌意境,掌握诗歌情感,比如,在教学《青玉案·元夕》中,诗人将自己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诗人也可以反映当代社会的现状,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历史文化,并融入现代音乐教学中,通过歌唱、聆听等方式,学生能够体会感情变化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更能有效地进行文化的输送,树立学生的文化信念,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中华诗歌融入现代音乐教学的路径探究

(一)沉浸聆听歌曲,体现音乐韵律

音乐韵律在不同的歌曲中展现出不一样的旋律线条,让学生聆听歌曲是学习音乐的必要过程,通过聆听诗歌旋律可以大致了解诗歌主题,并对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当然,只靠聆听歌曲单方面资源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结合现阶段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能够提供好的教材供学生学习,还能够更深地去感知、理解诗歌音乐的内涵与情感。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不仅可以通过欣赏音乐,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视频,体会其音乐特色、动人的音乐旋律以及情感。这首歌以特色豪放的性格为基调,让学生感受到在诗歌中对山水的赞美之情,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与怀念。随着教育教学的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可视化,课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抽象的音乐要素转化为具体性可视化教学,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够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美感,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感体验。

(二)深度吟唱歌曲,激发音乐情感

唱歌作为音乐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方式,能够最直观地表达音乐情感,在选材中,可以根据现有阶段的语文教材或地方性文化诗歌作为选取点,结合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同时音乐教师在选取诗歌时要考虑现阶段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及班级进度情况去作出相应的调整,并将耳熟能详的诗歌集作为拓展类歌曲进行教学,诗歌集中不仅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歌,如《离骚》《念奴娇·赤壁怀古》《锦瑟》等,还有国学启蒙如《论语》《三字经》等;除了选取歌曲教材还需注意,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以传统的方式进行跟唱式教学,教师应该多使用音乐性素材进行教学,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发声技巧,更要注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表达,注意歌曲中原有的歌曲要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内心情感,感知音乐所带给学生的感受。同时,情感会随着音乐不断地变化,让学生走进诗歌中亲身体验,能反映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首歌曲,这样在吟唱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完整的体会和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中华诗歌之美,激发学生对音乐、对诗歌文化的热爱。

(三)感知体态律动,展示音乐要素

体态律动可以展现音乐的节奏,强弱等及基本特征,在诗歌分析中发现每一句话都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让学生体验情感后,进行音乐表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强弱、音乐节奏,也要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来学习相关的音乐理论。通常,教师通过强弱规律会编排相应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例如,在节拍为4/4 拍的《知否知否》中,学生大部分听过这首歌,就很好的可以将知识点融入进歌曲教学,通过拍手,拍肩膀的对比来感知音乐强弱,将肢体动作与日常物品作为教学用具,通过拍打、敲击等动作来体现音乐节奏,将旋律线条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体现诗歌歌曲的情感起伏,通过歌词与旋律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诗歌。通过感知体态律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将音乐元素可视化,可表达化,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理解。

(四)享受互动表演,增强音乐趣味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完成基本音乐要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使学生能够在聆听中想象音乐画面,通过表演来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教师需要根据诗歌中原有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特点进行互动表演,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发自内心去体验人物与音乐的情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丰富课程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诗歌《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虽然这首诗篇幅不长,但是能够体现诗人情极悲愤而狂放,语言豪纵而又沉着,教师可根据诗人李白的生平,以及创作这首诗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人物互动表演,但在编排时要注意合理性,不要过多地去展现表演,教师从表演中可以体现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是否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化背景,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实现音乐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增强音乐课堂的多样性、趣味性。

综上所述,在当代音乐教学中融入中华诗歌,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体现音乐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全面综合,通过听、唱、动、想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体现诗歌音乐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不断强化学习音乐的理论性知识、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民族信仰与自信心。因此,当代教师有必要多学习关于中华诗歌,提升教师修养,并合理选材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审美体验,转变学生对人文学科的认识,提高音乐教学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诗歌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