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白蛇传·情》:粤剧的影视化叙事表达

2023-11-23 20:38铭,李
戏剧之家 2023年29期
关键词:白素贞白蛇传小青

高 铭,李 成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 肇庆 526020)

一、故事化叙事——以“情”丝勾勒唯美爱情

电影中,“情”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情”既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戏剧冲突的关键所在,也是全剧内容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核。如电影第一折,一群采莲女翩翩起舞,娇媚动人,如新月凌波,深情吟唱“惟愿人间真情永传”。随后,画面切换到湖水中,白蛇与青蛇从水中游出,幻化人形,加入其中。白素贞面对如画般的美丽景色感慨道:“春色潋滟,正是人间好时节,真好啊!”小青问道:“姐姐,好在哪里啊?”白素贞回答:“人间好在,有情有爱,亦有家。”这是影片第一次关于“情”的表现。然后是白素贞与许仙在雨中相遇,情定西子湖畔,喜结连理。其次是第三折“仙山求药”,两位仙童因白素贞的真“情”与真“义”,将灵芝交给了她,许仙得救。再次关于“情”的表现是第四折“水漫金山”,在白蛇、青蛇与法海金山寺前斗法时,痴情汉许仙对小僧侣苦苦哀求说道:“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最后关于“情”的表现是第五折和尾声,小青为保护姐姐斥责许仙,表现了白素贞与小青的姐妹之情。以及尾声白素贞被镇压在雷峰塔下,许仙带着儿子守在塔下,表现了许仙与白素贞的坚贞不渝的爱情。另外,在故事结构上,该剧既有相对完整的故事线,又有较多细节和人物关系、线索交织在一起组成“多线索”。譬如,白素贞与许仙“断桥相会”时,许仙在与白素贞之间互相试探的时候用的“油纸伞”;白素贞误饮的“雄黄酒”;“仙山求药”中的“灵芝”;镇压白蛇的“雷峰塔”等。这些小细节都表现了影片中白素贞和许仙两人从最初相识相知到心心相印成为夫妻,再到最后被迫分离的爱情悲剧历程。

可见,《白蛇传·情》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离不开影片中这些丰富而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如此,电影还采用了戏曲、电影、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叙事,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又有一种“沉浸”的感受,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因此,影片中的人物关系也不再是简单地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进行铺陈,而是将人物关系转变为一个由条条“情”丝叙述的白娘子与许仙的唯美爱情故事,以及白蛇与青蛇的姐妹深情,突出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情”的主题。

二、传统戏曲美学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一)精致唯美的造型设计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白蛇传·情》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创作灵感,将其融入电影空间设计与制作中,呈现出的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譬如,电影开篇采莲女那场戏用到了山绿、石青等中国画中最常用到的几种颜色,来展示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如,影片运用了中国陶瓷艺术中常用到的一种叫“豆青”的颜色表现小青的人物形象,以此铺陈白素贞与许仙爱情故事的开端。另外,影片画面唯美、音乐优美、人物感情真挚细腻,尤其是第一折“断桥相遇”的场景,许仙一身青衣书生装扮,彬彬有礼,青涩懵懂;白素贞则是一身洁白浅粉装扮,小巧动人又不失大气温婉,加之朦胧的细雨,水墨画式的江南断桥设计,许仙在雨中为白素贞撑伞,二人不时凝眸相视,情意浓浓,似曾相识在前生。再如法海造型设计融合了京剧脸谱化特征,一身黑色道袍,身挂佛珠,手持禅杖,眉形上扬似刀锋,表现了法海的公正不阿,不近人情。又如鹤鹿两位仙童分别头戴鹤冠与鹿帽,身穿鹤羽与鹿甲,直接表现了两位仙童的身份。此外,影片还融入了戏曲传统造型中最具代表性和视觉冲击力的“水袖”,以及戏曲中最有特色、最具震撼力的“武打”等元素。如在第三折“仙山求药”中,白蛇与鹤鹿两位仙童的“刀光剑影”;第四折“水漫金山”中,白素贞用“水袖”与罗汉缠斗等场景。从这些镜头可以看出编剧与导演对戏曲舞台形象的精心设计与现代审美理念上的融合。

(二)个性化的表演程式,赋予人物独特的生命

荣格说:“个性化是一种自然的需要”。在影片创作中,演员不完全按照戏曲的演出程式进行表演,而是按照电影的创作要求表演,呈现出一种个性化表达。影片中的许仙和白素贞就是典型的程式化人物,他们在戏曲艺术里就是典型形象,但在电影舞台上,经过导演精心设计和塑造后就具有了现代审美意识。加之影片中的演员曾小敏、文汝清等,在现实中也是粤剧演员,他们拥有戏曲演唱艺术功底,可以按照导演的思想来行动,这也是电影《白蛇传·情》成功“出圈”的因素之一。所以说,戏曲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是这部电影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另外,《白蛇传·情》这部电影中许仙和白素贞身上有很多传统审美意识、古典文化意识和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元素。第一个原因是许仙和白素贞这两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体系中传统男性和女性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念;第二个原因是白素贞具有更多现代女性化特征,但形象性格又与戏曲艺术中角色的塑造有一定程度的重合。譬如,白素贞为了爱情不惜触犯天条,用法力对付法海,水漫金山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情,但她却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带来灾难,所以,最后面对“天惩”,白蛇不再被动反抗,而是主动选择了千年的囚禁。影片个性化的处理迎合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认同。

最后,这部改编自传统戏曲的电影,虽然在艺术上有所突破,但影片中白娘子的表演依然延续了《白蛇传》中的传统表演程式。第一折中白素贞边舞边唱:“惟愿人间真情永传。”这段唱词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和美感。然后是白素贞手持宝剑舞于胸前的“水袖”;双手叉腰舞于胸前的“云手”;用右手将宝剑举于头顶后又将左手举起,在空中翻了个空心翻;双手捧剑舞于身前的“花腰”;从以上动作不难看出白素贞多以戏曲表演方式进行表演。

(三)生活化的语言和表演,拨开了审美虚无的“迷雾”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说:“在影片里,沉默可以有非常动人的效果”,表现了艺术创作需要一种虚无美。而在艺术创作中,有时实生虚,有时又虚生实,二者相互转化,虚实相生。故而,“虚无美”的表达更需要“实”的烘托。在《白蛇传·情》中,戏曲语言和表演的生活化表现是电影叙事表达的一大亮点。影片中,白素贞和小青这两个角色运用了生活化的对白和表演方式,表现了角色独特的性格和特点。如影片第一折里,白娘子对小青说:“曾灵山奉莲……只想与他人间再续兰因前缘。”小青俏皮地说:“哎呀!姐姐,你我是蛇,又怎能与凡人一起呢?”又如,白素贞见到许仙的时候,小青比着兰花指撒娇回答:“哎呀!姐姐,你是千年修炼的蛇,又不是忸怩作态之人,既然都找到了,你还绕什么圈子呢?”再如,小青在断桥上问许仙:“可曾娶亲呢?”许仙回答:“未曾娶亲。”听到许仙未曾娶亲,小青眼神瞥向姐姐激动地说道:“未曾娶亲啊!”然后又对着许仙继续说:“我家姐姐姓白名素贞,也未曾娶亲。”白素贞听闻赶忙打断小青,轻声细语地说道:“是未曾婚配。”话说完,白素贞娇羞地用袖子遮住了红彤彤的脸颊。这些情节是一个小片段,但是,这样的台词与对白让人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说的话吗?这让笔者想到了电影《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和紫霞仙子对话一样:“紫霞啊……我在凡间也曾遇到过这样一个人……你怎么就走了呢?”这样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台词和表演赋予了人物新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风格和感觉。

三、电影化的叙事表达

(一)叙事空间的设计:“技”与“艺”的多维展现

电影《白蛇传·情》情节发展以空间变换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时空转换来反映不同时空下的人物命运,同时,在时间变化上也遵循着叙事逻辑。影片大量运用了四平八稳的对称构图风格,这种构图给人以安静、内敛之感。而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话剧的一大特性正好在于,它有一种内敛、安静的叙事方式。在环境空间设计上,影片大量参照了最能代表中式建筑空间之品位与精髓的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如白墙灰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荷塘竹林、圆月窗、格栅等众多苏州园林中的典型元素。而中式园林建筑又为摄影构图提供了巧妙的支点,白素贞跟许仙成亲的那场戏中,取景的角度和方位在演员表演空间之外进行,透过圆月窗去远距离捕捉主人公亲密无间的唯美爱情[1],这种“远”视角表现更能凸显主人公“近”的情感。剧中还展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江南文人精致生活方式的场景。譬如撑着油纸伞、饮茶等,对相应道具的应用既有写实的一面,更有写意的一面,虚与实在不经意间完美转换。

(二)人物情感的形象化表达:“情”与“义”的相互交织

影片中的人物,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大多是美与真、善与恶、美与丑交织在一起的,而在电影《白蛇传·情》中,白娘子是一个纯粹美善的女性角色。影片以“情”为主基调,贯穿情感纠葛始终。在情感追求上,导演用唯美和含蓄的画面展示了美丽传说中的“情”,同时,也通过对白娘子、许仙这一形象进行塑造呈现“美”。而影片中白蛇这个角色的刻画,也是其“情”和“义”两个方面的体现。白蛇将“情”这个词融入到了自己的身体里,她不再纠结于自己的感情和社会的标准,而是执着地寻找自己喜欢的人和物,这也符合当下年轻观众对女性的情感诉求。第一种“情”是白蛇对人生的憧憬和追求;第二种“情”是由第一种情演变而来的“义”。如第三折“仙山求药”剧情中,白蛇面对鹿仙童的阻挠,并未痛下杀手,反而在鹿仙童坠崖之际出手相救。之后,鹿仙童被白蛇的深情打动,又从鹤仙童手中解救下白蛇,表现出“情”与“义”的相互交织。“情”的内涵被包裹在了故事的情节里,也是对人性的最深刻的表现。影片中,白蛇和青蛇的心理变化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白素贞在面对法海时,表现出了不惧、敢于与其斗争的性格;而在面对许仙时,却表现出了一种温柔贤惠的性格;青蛇从开始极力撮合姐姐与许仙,到许仙辜负姐姐对他的斥责等。这些都是人物心理变化在影片中最真实生动的体现。此外,每个人物性格不同,很好地推动了剧情进程。如白蛇更多表现了善良、勇敢、正义等美好情操,而青蛇表现出的却是单纯、任性、俏皮。

(三)视听语言的运用:“声”与“画”的双重叙事

在《白蛇传·情》这部作品中,剪辑技术的灵活运用,使电影中的动作场景更具观赏性。譬如断桥上白素贞与许仙相遇,两人双手相触,虽然没有具体的解释,但两人之间的感情却一目了然。这种近距离拍摄在台上是看不到的,而视听语言的运用可以弥补在台上看不到的不足,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影片的独特魅力。从两人靠在西湖桥上观看桥下的荷塘里的鱼儿,欣赏淅淅沥沥的雨水,再到许仙、白素贞家里的一杯清茶等。近距离的镜头切换,一方面让电影显得更加顺畅,从而实现戏曲中所不能实现的转换,同时,也隐含着两人在岁月中结为夫妇。又如影片中白素贞与十八罗汉交手的时候,其以“水袖”作为兵器,影片借助镜头表达把舞者的身材和水袖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从声音表现上来看,影片是以全景声记录技术为基础,将传统戏曲与多种现代音乐形式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保持其魅力。影片大量运用了中国古典音乐元素,而这些音乐则是以中国传统乐器为基础,如古琴、柳琴、琵琶、古筝、唢呐、中阮、笙、中胡、二胡、笛子等乐器都在电影中一一展现。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影片中对第四折“水漫金山”这场戏的配乐,整个配乐旋律以空灵悠长为主,构成紧张、刺激、恢宏的气氛。随着白素贞与小青的落水,音乐立刻从交响变成了弦乐和民间音乐,整个旋律从写实到写意,再加上琵琶的音调,将两个人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仙山求药”一段中,白蛇与鹤鹿二童之间的争斗,以丰富的交响及电子音乐增加了画面的张力,并结合艺人的表演,加上传统的锣鼓声,营造出一种经典的粤剧气氛。

综上所述,电影《白蛇传·情》是一部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精品之作,也是新时代戏曲电影创作叙事表达的一次重要突破。影片把中国传统戏曲中“白蛇传”中白素贞与许仙生死相随、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不仅通过影视化叙事表达表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还对传统粤剧文化进行了传播与弘扬,开拓了新时代戏曲电影创新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白素贞白蛇传小青
元宝山小青山寨(中国画)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小青、小银和小白
小青
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
一条重感情的狗
白素贞:风雨湖心醉一回
《白蛇传》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