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向度研究

2023-11-23 20:38黎,杨
戏剧之家 2023年29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音乐教学模式

王 黎,杨 悦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1)

一、当下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专业顾名思义,是以培养音乐教师为主要目标的一门专业。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音乐教师、社会音乐培训机构教师等职业,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作为专业艺术院校,其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入学水平较高,历来是专业建设的领头羊,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新时期下,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培养目标笼统。虽然音乐教育专业整体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即培养音乐教师,但是该目标却过于笼统,未能将培养目标细化。如培养适用于哪个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学生应具有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学生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胜任其他相关工作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导致教学缺失侧重点,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方向和标准培养,也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的出现。

其次是师资建设亟待加强。教师是各项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虽然多数教师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看,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急需补足和完善。

再次是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论教学仍然广泛采用传统的“讲述+师范”模式,技能教学则是口传心授的一对一教学。一方面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未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最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机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仍然以传统模式和方法为主。

最后是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薄弱。实践性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讲台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主阵地。但是多数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也缺少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用人单位不得不再花费时间和财力进行专项培养。上述多个问题,已经成为了专业建设的瓶颈所在。可以通过明确和探索专业建设向度整体解决该问题。换言之,明确了新的建设方向后,这些问题也自然会得到解决和突破,开辟出专业建设的新空间。

二、新时期下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向度

(一)基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专业建设

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基础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国家教育部门也通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持续改革。中小学音乐教师是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所以基础音乐课程标准,也必须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参照和指导。最新版的基础音乐课程标准中,新加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大项。审美感知是指要将审美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线索,使音乐学习成为认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艺术表现是指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以歌唱、演奏、创作等方式进行音乐实践和创造,一方面可以为喜欢音乐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多项素质的提升;文化理解则侧重于树立多元音乐文化观,要引导学生珍视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意识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地域和民族,也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同样应该被尊重,并认真学习。可以看出,这三项核心素养是对上一版音乐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深化,呈现出实践性、发展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总引领。

全新核心素养目标提出后,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显然不能对其视而不见,而是要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革新多个教学环节。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新的核心音乐素养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转变以往音乐知识和技能至上的观念,引导学生不断扩展自身的音乐视野,善于通过个性化的方式理解和表现音乐。如在面对一首新作品时,除了欣赏、演唱、演奏等知识和技能层面的教学外,还应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从音乐史、音乐美学、词曲创作等多个角度切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整个过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应从音乐核心素养目标出发,如果基础音乐教育中仍然坚持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势必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所以要求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也应采用一些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学习的机会,便于他们运用。以跟随式教学模式为例,该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以旁听者的身份跟随教师给其他学生上课。从受教者到旁听者的身份变化,可以使学生以新的视角观摩整个教学过程,反思和对比自身的教学方式,到达查缺补漏和扬长避短的效果。又如合作教学模式,这是基础音乐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既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素质。学校也应该及时将该方法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了解合作学习的特点和过程,在今后走上教学岗位后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再次,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扩展以往的教学内容,一些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文化以及地方音乐文化应该是教师重点了解和学习的对象。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早已成为了标准配置,这要求学生可以熟练地制作课件、应用各类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便于他们今后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可知,音乐核心素养既为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更提出了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的新挑战。而教师只有通过认真分析、对比和改进,才能保证学生能够真正适应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成为合格的基础音乐教师。

(二)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专业建设

实践性是音乐艺术的固有属性,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也是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学生欠缺实践能力,既没有主动实践的意识,也缺少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如针对某节课的教学,在设计阶段的准备已经十分充分,但是真正到了讲台上就会出现紧张、遗忘等情况,也缺少应对教学中的一些突发状况的经验。在音乐表演方面也是如此,学生在琴房练习时可以近乎完美地发挥,但是一到了真正的演出中,就会莫名的焦虑、患得患失,最终的表演效果也一言难尽。所以提升实践能力也应是新时期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的重点。通过专项提升,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熟悉讲台和舞台,补足学生的短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则可以切实帮助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缺失实践素质和能力,显然与现实需要不符,是就业发展的阻碍,通过强化专项,可以突破这个瓶颈,使艺术院校教育迈上新的台阶。首先要树立正确认识。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要认识实践对专业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明确为什么和怎么做等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场地和设施完善等进行一系列优化,为后续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建立实践体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体系化构建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课程体系方面,可以将课程划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类型,与过去不同的是,当下将实践课程作为了一个单独模块,并凸显其重要性。其中既包含校内的各类表演、教学等理论课程,也包含校外的演出、比赛等活动。通过校内校外的结合,使课程模块发挥出实效。在师资体系方面,多数教师虽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在求学期间也没有得到过充分的实践锻炼,所以要求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主动参与到各类教学比赛、演出活动中,除了可以充分锻炼自身,还可以在学生面前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在评价体系方面,为了保证每一次的实践效果,要树立起及时、全面评价的意识,既要将学生的时间次数、质量等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参考,也要让学生明确每一次实践的得与失,并在下次的实践中补足和提升。再次是加强实践保障。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对场地和设施提出了新要求。如音乐厅、排练厅等,学校应在每年的财务计划中拿出专项资金,新建和修缮各类场地设施,并安排专人管理,保证其长期可用。如果校内实践资源设施有限,还可以眼光外放,向社会寻求积极帮助。实践保障越充分,实践活动的效果也就越理想。

(三)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建设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扩招也随之而来,更多学子圆了大学梦想的同时,也为高校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生数量的激增直接导致了就业问题的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也不例外。而在大环境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变的情况下,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所以就业也是新时期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的新向度之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扩展就业领域。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但是新时期下,越来越多院校都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之间竞争激烈。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展就业方向。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出现了更多与音乐相关的行业,如音乐文化公司、音乐培训机构、乐器陪练、音乐治疗学等,都可以作为新的就业方向。一方面,学校应根据音乐行业发展情况,增设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在校内期间予以针对性地引导和个性化培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通过方向扩展来规避激烈竞争,开辟出新的个人发展空间。其次是发挥学校优势。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门类齐全,且办学水平较高,这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对此学校应树立起复合型和差异化培养原则,并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复合型是指学生除了音乐教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涉猎和把握其他音乐知识和技能,综合音乐素质和能力越全面,便越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便对其有充分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就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和青睐,提升了顺利就业的可能性。差异化培养是指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在就业岗位有限、学生兴趣、意愿多元化的前提下,应与学生深入交流,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社会需求,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充分发挥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齐全的优势,通过选修课等形式鼓励学生学习作曲、即兴伴奏、音乐文化产业等各类音乐知识和技能,胜任多项音乐行业的岗位需求。最后是加强就业指导。以往的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未曾感受到就业压力,所以也未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新时期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特别是要适当降低自身的就业期望值。如大城市公办院校的音乐教师岗位固然理想,但竞争也十分激烈。与之相比,偏远地区、民办院校等,则有着大量的岗位需求。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只要是能够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适合自己特长发挥的,就是理想的工作。同时也要紧密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尽可能地做到提前准备,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无论是时代发展还是基础音乐教学改革,均对新时期的音乐教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专业建设没有及时呼应现实需要,势必会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在,如何以市场为风向标,及时审视和革新专业建设,便成为了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当下音乐教育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探讨专业建设的新方向,使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继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中国音乐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音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音乐
秋夜的音乐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